• 多角度审视“三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产业与教育的融合、科技与教育的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构建“三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聚焦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教育系统内部、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科技三个维度,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三融”发展路径。

    从教育内部的关系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普职融通”的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属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二者并非平行,更非对立,而是彼此“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是一种开放的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普职融通”的体系,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只有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纵向交叉衔接,形成彼此通联的育人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育人价值,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摘掉“终结教育”“低层次教育”的帽子,彻底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和偏见。

    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产教融合”的体系。教育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潜在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多少、国民素质高低以及人力资本形成状况。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职业教育本应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发展不断互动、深度融合,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与行业的进步、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域的发展捆绑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保持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有较高的匹配度。

    从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科教融汇”的体系。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只有科技与教育共同发展才有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是“科教融汇”的体系,是其突破 “断头教育”限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实现“普职融通”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期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从中等教育到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各个层次,旨在实现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导向,旨在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它还致力于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促学措施

    高职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这表现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戈教授通过其X理论提出,许多人天生倾向于避免工作,缺乏自我激励,这一观点在高职学生中也有所体现。然而,他的Y理论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信任,认为应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发展条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在满足个人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能够激励他们、提供成长机会的环境。根据前述的高职学生学情分析和麦克里戈教授的XY理论假设来看,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从入学开始定期给学生普及专业背景和专业就业情况,特别是本专业的优势;定期带领学生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优秀企业并邀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来校与学生沟通座谈,使学生在就读期间自始至终浸润在浓厚的专业氛围中,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必须“重点抓,抓重点”。“重点抓”就是抓教学环节的落实落细。“抓重点”就是对于优秀学生,过高级别技能大赛和真实企业项目的参与进一步锤炼高技能,为学校创教学品牌;对于中位学生,通过当前推出的“1+X”证书制度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对于少部分学习困难学生,要帮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兜底。目前高职学生的管理一般采取“班主任+辅导员”的架构模式,班主任与辅导员大致按照教学条块和学工条块分工,协同完成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对于大部分中位学生,可采用“班主任+辅导员”的分工协作方式,但对于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则需再施加相应手段。以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二年级开始,在教师和学生已相互熟悉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师生结对,直至毕业。优秀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指导教师(企业师傅)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强技能本领。基于地方产业开设的电线电缆技术专业,经过校企认定的优秀学生进入合作办学企业工作即可享受同一岗位班组长待遇。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则安排一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进行全程指导和督促,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达标毕业。

    二、优教措施

    这里讲的教,指的是教育的供给侧,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专业和师资两大方面。

    1.专业方面

    首先是专业的开设,这是宏观层面,必须满足产教匹配。专业的开设取决于一进一出两道关口,就是招生关和就业关。社会需求决定专业能否开设,就业决定专业能否持续发展。高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证较高的对口就业率。因此,专业开设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也就是要产教融合,另外新开设专业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现在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招生,因此专业招生规模必须要与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数相匹配,要全国一盘棋布局和设置专业。教育和人社两个行政部门要协调沟通,教育部根据人社部的全国人力需求确定专业及招生规模,而后再根据各省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力需求和办学能力等统筹下达各省的招生指标,具体要细化到专业层面。省级层面再根据各校所在地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结合各院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本省各校的专业布局及招生规模,最终再根据办学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各校专业的开设与否必须要基于地方产业需求并作大量的调研,再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战略来确定,因为这是办学的根源所在。如全国知名的深职院与华为合作的基于“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的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项目,培养“零适应期”的ICT(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助推5G技术的发展。华为认证体系覆盖ICT行业全产业链全技术领域,被全球150多个电信等行业采用,华为认证工程师是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标杆。这是比较成功的办学案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根据地方支柱产业需求,线缆产业与行业知名龙头企业(远东、江南、亨鑫等)合作建立基于产业链的专业链,跨界整合和调整专业,打造线缆产业学院,将电线电缆制造、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按照线缆的制造、销售和线缆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等环节进行布局,使各个专业办学有针对性。

    其次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这是中观层面。专业开设后,如何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因为专业技能培养的核心就在于各门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若干门课程的教学,学校完成育人目标,学生得到技能的培养,社会得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现有的高职课程体系以三段式居多,因为三段式教学是基于学科逻辑,结构严谨,如果学生能系统掌握,这对技能培养来说是更有益的。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理论、实践分开教学,容易产生断链,效果不佳。因此,为消除三段式课程体系的缺陷,应以具体工作岗位确定学习领域,再以岗位工作逻辑顺序来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能流通性大的专业,可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层面力推的1+X证书调整或重构课程体系;面向区域性的专业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以行业龙头企业的需求为标准参考构建课程体系。以学校数控专业的零件数控加工岗位为例,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结构打破,按照零件的数控加工逻辑顺序(材料分析—工艺编制—程序编写—数控加工—质量检测)搭建课程体系,将工程材料、机制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加工、零件质量检测和数控实训等课程整合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则要围绕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要求而定,遵循教学性、普适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实际教学需求选择适量的理论知识,重在技能训练,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的系统性,但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教学效果较好。模块化课程也适合跨专业学生考证需求,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有利。

    再次是课程的教学安排,这是微观层面,也是教学落实的最重要环节。模块化课程教学以项目载体为主线,知识讲解和技能操作围绕项目开展,知识和技能交替串联,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各课程尽量采用同一项目载体,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便于学生掌握。仍以数控加工教学为例,原有课程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课程授课没有按照岗位工作逻辑编排;不同教师承担不同课程,在教学时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理论、实践分割且理论课时偏多。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针对当前教学中实践操作缺乏的现状,在现有教学安排基础上再降低理论教学比例,增加实践操作比例。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取理论知识并集中讲授,而后所有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的授课教师下沉到实践教学一线,分组指导学生的操作,提高实践教学时的师生比。根据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统一的教学载体(典型零件项目)为基准,集中统一讲授零件材料的特性、切削工艺的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而后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小组每位教师都参与实践指导,各自负责10名以内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理论课时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用于弥补实践课时不足,实训课也不再单列,整合进实践操作环节,使实践操作环节的课时占比达55%以上,保证每个教学载体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实现完整的加工,不再受课时分割的影响。这样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操作力度,加大载体难度,加强教师指导密度,多管齐下,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提出课程教学调整计划,课程教学团队则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2.师资方面

    高职院校需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三类师资,结构呈金字塔型,数量依次增加,其中师资的主要成员为一线的课程教学师资,占比在60%以上。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特性,师资建设也要强化校企合作,突出专兼结合。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成立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行(企)业的相关专家密切指导,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能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对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来说,同样要建立高质量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高职院校正根据国家、省、市的指导意见和政策进行校企合作实质性探索,但在关于校企合作的普适性法律、法规一时难以出台,高职生源入口质量一时无法改善、学生自主学习乏力的状态下,要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只能从提高现有的师资力量入手。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作为,加强加快校内师资培养力度和进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目前,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虽然在数量和结构上已达到一定比例,但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打造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和实践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教师资12条)文件要求,重点开展对广大一线课程教学师资进行新的五年一轮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培养行动。

    三、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是保证质量的最后关口。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高职院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专业教学的考核必须突出技能评价。大规模采用权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客观评价,可以最大程度地推进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

    考核操作要宽、严、新并重。宽是指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多次参加考核评价,不能再是简单粗暴的“一张卷子,一考定终身”,因为技能获得有先后快慢之分;严是指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一定严格规范,考核成绩的评定尽量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新是指考核内容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更新。

    当前高职学生在毕业时通常只能获得毕业证书和若干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双证制”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生源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来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具体来说,可以设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对于成绩优异的高职学生,可以考虑授予他们专科层次的学位证书。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对于达到相应学术和技能标准的毕业生授予学位是合理的。然而,学位授予必须严格把控,避免学位的泛滥。可以参考现有的专接本考试模式,要求学生在一些核心课程中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分数线。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还能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学生学分的积累和转换。


  • 明确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目标、核心理念和关键任务

    一、建设目标及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应紧密围绕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区域及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并细化为具体的建设任务,以确保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以满足不同参与主体的诉求。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以服务和引领区域或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一方面不断优化相关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转移,推动现有产业转型、改造和升级以及促进新产业的形成,成为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业发展基地和新产业孵化基地。

    2.建设理念

    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新探索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形态,现代产业学院需要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全周期工程教育、产业需求导向、多方协同共赢、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创新。

    1)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

    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就是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将工程问题、工程意识和工程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贯彻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识别、分析和解决能力。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在课程设计与整合、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实训实习、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嵌入等方面贯穿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

    2)产业需求导向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首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现代产业学院的重中之重,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以产业需求导向为理念,从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和实施,到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都要围绕产业发展具体需求、产业面临实际问题而展开。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产业学院要围绕产业通用技术和企业具体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全面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能力。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现代产业学院必须面向产业,服务所对应产业的所有类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科学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等。

    3)多方协同共赢理念

    现代产业学院打破了以高校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吸引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参与,只有多方协同共赢才能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多方协同共赢理念要体现在参与主体动力、价值观、需求、利益等方面。动力协同就是要实现参与主体动力契合,将不同主体的参与动力转化成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动力。参与主体还必须在价值观方面拥有共同追求,努力扩大合作过程中的共有价值观,淡化不一致的价值观对合作的影响。参与各主体的需求和供给应该相互对应,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产生资源优势效应。参与主体利益共享也是多方协同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需要关切彼此的利益,实现共赢共享,从而为多方协同创造条件。

    4)可持续发展理念

    服务产业发展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典型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代产业将需要适应性地转型、改造和升级,这就需要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在与产业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在适应产业发展和引领产业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最终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卓越工程教育培养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和支撑。同时,现代产业学院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和多个主体,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为原则协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为了实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使建成后的现代产业学院能够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转,需要完成以下主要建设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协同长效机制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面向现代产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强调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和培养目标的产业导向性,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现代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改变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需要具备满足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实习平台或基地,以及用于产业技术研发和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大型实验平台或综合实验室。这些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的建设方式需要有所创新、灵活多样,总体建设原则是:由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各级政府支持。既可由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共享平台,也可由高校联合多个企业共建通用平台,还可基于高校或企业已有的相关实验资源进行扩建或改建,各级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建成后的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嵌入完整产业链、对接企业生产环节,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②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能够满足多方需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专兼职教师队伍是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教师团队,主要表现在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创新能力、显著的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从而胜任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和促进产业发展需要。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而努力。为此,需要建立校内外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一方面选聘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另一方面选送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和交流合作机制。

    4.多方协同长效机制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构建高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要大胆进行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共治共管等治理模式,授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权力,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增强现代产业学院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支柱,起着凝聚和激励组织成员的作用。组织文化是组织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逐步沉淀而形成的,是组织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现代产业学院应该构建支持多方协同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发展理念、行为规范、组织精神、组织形象等,涉及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精神层面应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理念为核心为其他层面提供思想基础,制度层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为追求,规范和约束其他层面的建设,行为层面是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在行动上的表现。

    此外,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确实需要专门的物理空间,通常情况下,这类学院应该设在现代产业企业较为集中的高新技术园区或产业园区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利用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地理位置的便利,促进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还有助于减少各方在沟通和协作上的成本。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土地政策上的支持,以确保有开放且可共享的物理空间。


  •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与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持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全周期、多维度的育人目标。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平台,深入挖掘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共同构筑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特指一门课程,而是以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目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的一种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课程为渠道,在学科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科目中,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育人理念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将“课程思政”纳入工作布局整体规划下,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推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特色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发掘专业课特色思政教育元素,制定专业课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理念上,实施“课程思政”全方位课程改革。

    (三)丰富教学方式,注重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注重第二课堂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关注学生信息多元化渠道,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程思政建设要拓宽教学手段,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引导学生具有正确分辨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完善“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不能动摇“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体地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在办好“思政课”的前提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推进“课程思政”应重视教学设计

    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洞察学生专业实践和学科发展所蕴含的思政价值与意义,确保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思政教育的价值性。要找准连接点,充分揭示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培训机制,让教师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树立育人的理念,提高其自律能力,让其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树立起政治信仰,具有家国情怀,让其能够真正弄懂并从内心深处相信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科研、育人、教学的完美结合

    充分考虑教师是否具有育人理念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并将其作为仅次于师德师风的第二标准,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育人为主,让科研与教学共同服务于育人。

    (五)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其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全国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补贴标准,以保证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去。

    (六)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增强教师开展育人工作的主观意愿

    对于在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所授课程富有思政元素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授予荣誉的方式来予以肯定。而对于那些仅传授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教师,应通过参与专业培训、开设公开课、观摩优秀教学等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革新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内在坚守、合理导向,锤炼课堂革命定力

    1.高职教师必须以正确的认知,锤炼课堂革命定力

    首先,要正确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教师是一项基于道德和良心的工作,其核心职责在于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疑惑,肩负着为社会和国家培育人才的使命;教师职业并非以盈利为目的,选择成为教师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简朴和坚持的生活方式,应该理性看待教师职业中投入与回报可能存在的不均衡,对个人私欲、功利心、物质追求和对荣誉的渴望要有强烈的抵抗力和超然态度,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和终身追求。其次,要正确看待课堂的作用。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倾注心血、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需要保持专注、耐心、坚韧和承受挑战,以敬畏之心和工匠精神精心打造每一堂课,致力于培养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最后,要正确认识课堂改革的艰难和复杂性。课堂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没有捷径,也没有快速成功的方法,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交织。教师需要在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中保持专注、坚定和一致的行动。例如,课前要精心准备,避免简单复制他人成果的“拿来主义”;课中要耐心组织教学,避免忽视学生的“放弃主义”;课后要认真反思,避免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2.高职院校必须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为宗旨,锤炼课堂革命定力

    一是将课堂革命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做到领导聚焦课堂、政策倾向课堂、资源流向课堂、评估依据课堂,坚持学校的科学研究、教研教改、社会服务、奖项申报等工作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二是理顺课堂教学与“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创建工作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助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而不是让课堂教学边缘化。三是科学看待各类“50强”评选和各种奖项,要以淡泊宁静的定力坚守课堂教学改革阵地,擦亮课堂教学的底色,打造人才培养的亮点,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塑造高职教育的灵魂。

    3.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行政推动和政策拉动,助力教师和学校更好地锤炼课堂革命定力

    一是将课堂教学成效列入“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创建的关键指标,作为“双高计划”入选、验收以及升格“职教本科”的重要参照物。二是单设“课堂革命”成果奖。在省级层面和国家层面单独设置“课堂革命”成果奖,作为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和资源输入的核心依据,形成“课堂大于天”的高职院校办学生态。三是要严格规范社会上与课堂教学关联度不高的各类排名,降低各类排名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干扰,为学校定心于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激励驱动、资源供给,增强课堂革命动力

    1.建立基于课堂革命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对核心利益的诉求

    一是将教师是否参与课堂革命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优先考虑在课堂革命中态度积极、能力突出、富有创新、效果明显的教师。二是提升课时薪酬在学校绩效薪酬体系中的比重,同时将课时薪酬分为基本课时薪酬和奖励课时薪酬两部分,加大奖励课时薪酬在课时薪酬中的占比,按照传统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只能获得基本课时奖励,基于课堂革命完成教学任务的则获得基本课时薪酬和奖励课时薪酬。三是复归课堂教学本位,摒弃评优表模中论资排辈、平衡人际关系、聚焦领导等做法,让从事一线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公平公正地参与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大师、学科带头人等的评选,让专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和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师深感有地位、有价值、有收益。

    2.变革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实现以评促学

    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决定性评价方式,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将课堂出勤、课堂参与、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要素作为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要观测点和课程学习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倒逼学生从应付考试向关注学习过程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在增值评价中,以“前测”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所具备的原初水平,以“中测”与“后测”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学业成绩变化情况,将“前测”与“中测”“后测”之间的“增值”即“纵向进步幅度”纳入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中,实现“不比基础比进步”,激活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前端学生的危机意识。

    3.完善课堂革命资源配置,助力教师“愿革”“敢革”“想革”

    一是大力建设智慧教室。目前大多高职教室仍以“秧田式”布局为主,既阻碍了课堂革命各要素的呈现,也抑制了教师进行课堂革命的动力。因此,建设能支持无线网络环境、互动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时应答、课堂大数据分析、智能管理等功能的智慧教室,既是推动课堂革命的基础,也能倒逼课堂革命。二是搭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合作企业接纳能力有限、真实工作场景稀缺、工位数量不足等,因此,亟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仿真实训平台和虚拟工厂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由现场实践转向虚实结合,解决高职实践教学之“难”。三是“松绑”课堂。对束缚课堂革命的过于繁缛与刚性的课堂教学规范进行修订或者删除,构建具有“张力”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三、内培外引、强师赋能,提升课堂革命能力

    1.具象教师培训需求,实现从粗放式培训向靶向培训转变

    教师培训应以解决教师实际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旨归,且符合教师的职业发展。一是对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等所需要的课堂教学胜任素质,全面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明确“谁要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谁来培训”等。二是根据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来确定教师培训重点。对适应期的教师,应更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组织、课堂语言表达、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对探索期的教师,应更多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对成熟期的教师,应更多进行教学风格凝练、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培训。三是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讲师。培训讲师必须与受训教师的专业背景一致,具有课堂教学实战经验且有实际成效。

    2.严把教师“聘引”关口,沿续高职课堂革命“源头活水”

    要打造一支精通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我们不仅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发展培训,还要对新教师的招聘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设定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新加入教师的素质。首先,在招聘新教师时,应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再单纯追求普通高等教育背景,而是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作为主要招聘对象,并将“具备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及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作为社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的基本条件。其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应以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为基础,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关键,打破只注重学历、职称和影响力的传统观念,优先引进那些在行业企业中有卓越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大国工匠、技术专家、劳动模范等。最后,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要解决兼职教师仅在审查评价材料中“虚拟存在”的问题,确保兼职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建设和有效利用;同时,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通过激励措施吸引更多技术和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兼职,确保兼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 关于举办“培育创新、凝练成果、高效申报” 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凝练与申报指导线上培训会通知

  •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程融合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的实践原则

    (一)立德树人原则

    推进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建设时,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定信念和高超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摈弃以往将德育工作仅视为思政课和辅导员职责的陈旧观念,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价值观塑造和思政教育的做法。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应摒弃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教师携手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探索创新的思政教育路径。

    (二)精准融合原则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两者都属于课程范畴,均需要通过授课过程开展思政育人,前者属于隐形思政,后者属于显性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要将课程建设和思政元素精准融合。在课程建设方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都需要优化育人方案,不论是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还是在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课程设计等实施层面,还是研究型、项目式、探究式、报告答辩式等学习评价方式层面,都应该做到精准、深度、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思政育人方面,教师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角度出发,落脚到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以“盐的效果”为标准,达到“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的育人实效。

    (三)共建共享原则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形成育人共同体,基于岗位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专业素质目标进行深度分析,重点从国家、行业、企业、专业、学生五个维度,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和主线,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描述等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坚持思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比如基于产业发展、行业背景、区域精神、红色文化等场地、媒介、素材等资源,确保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互通有无、协同建设。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路径探索

    (一)人员合作:依托创新团队实现分工协作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教育部自2019年6月份实施的,拟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建设,打造360个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团队,其分工协作是团队的主要特征。团队共同体成员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通过实施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育人才、共同发展”。职业院校在推动团队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团队协作共同体机制,以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交流为抓手,与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同行,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1+1”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携手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浸润式教育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高职院校教师讲授思政课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均需要聚焦课堂打造“金课”,提高“抬头率”“点头率”,努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工匠精神体验馆、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足不出教室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探索开展职教思政短视频大赛、“故事思政”大赛、情景剧大赛、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听到讲,从被动学到主动教,实现自我教育。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有效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可交互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景体验。

    (三)校企协同:体现职业教育思政育人特色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动力,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一方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教师应深入行业领军企业或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进行实践,亲身体验产业政策、技术革新和企业文化,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引入产业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适应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明确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确保教育内容符合职业岗位完成任务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应成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无论是学校专职教师还是企业兼职教师,都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持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教学中。为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实现“以德育德”的教育效果。


  • 探索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策略与方法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内涵

    在高职院校构建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清晰界定“高水平”、“专业化”和“校企合作”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含义。“高水平”和“专业化”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设定了标杆,而“校企合作”则是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关键途径。“高水平”主要意味着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具有先进性,与行业前沿技术同步,从而提高建设标准。“专业化”则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实训基地应与国家战略产业和地方主导产业相对接,支持产业高端化发展;二是基地应具备综合功能,包括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及参与企业生产等。“校企合作”则是指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高职教育,通过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既服务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也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努力打造一批能够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支持国家产业升级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

    二、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典型特征

    (一)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外显特征

    精准的定位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实训基地建设方向。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主要定位是服务我国重点扶持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特色鲜明也是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重要特征。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往往是高职院校实施特色办学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区域产业转型要求,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所得。高职院校通过对实训基地的具体布局,错位建设实训基地,在保证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具备先进化的设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合作伙伴。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典范

    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由以往单一的高职院校建设,转变为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各类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实施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式更为多元,可以以高职院校为建设主体,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承担企业内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任务;也可以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由企业牵头建设实训基地,投入设备、技术等,学校作为基地建设参与方,投入场地、人员等要素,实现校企双赢。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利益共享,在需求方面寻求各参与主体的契合点,在合作内容上实现高职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七个共同”(共同安排专业布局、共同设计技术人才的培育方案、共同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共同提升实训教材质量、共同组建实训教师团队、共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训平台、共同修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形式上探索多样化的产教融合形式,在机制上建立共同领导、共同创新、资源互补等机制。同时,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具备复合功能,主要集企业生产、技能鉴定、竞赛、实践教学、技术技能提升、培训服务、技术创新、技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实现形式。实训基地能够架起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

    (三)聚智引资、多元投入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具有聚智引资、多元投入的特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资本参与形式多样,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发掘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形成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建实训基地的局面。还可以通过创建创新型合作项目引导企业经费投入,通过校企共同投入,保障了实训基地在服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还能够为投资企业提供服务,包括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体验、提供专业培训、助力生产及管理优化、研发新的产品生产技术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企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聚集效应,能够有效带动人才的双向交流,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资源共享、绩效为先的运行导向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强调资源共享、绩效为先。一是实训基地的资源供给强调共享性,通过深化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充分发掘资源的使用价值。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利用各类有限的管理、技术、资金、人才、场地等资源,以资源共享为导向,提升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注重绩效导向。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要严格按照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资金分配和使用,注重提升实训基地的综合利用率和投资绩效。同时,不断健全基地的安全管理制度、耗材管理制度、资产分配制度、人员安排制度、对外开放制度等,使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管理有章可循,运行科学规范。

    (五)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实现形式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要求以“规范管理、持续发展”为实现形式。其中,规范管理是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持续发展是规范管理的自然结果。为了推动对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往往会将实训基地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互融合,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控实训基地运行情况,及时获悉实训基地资源使用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时,重视基地的规范管理,构建了实训基地设备管理与服务智慧云平台。该学院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化基础,有效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基地内的所有设备都接入智慧校园系统,融合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了集日常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设备实时监控、维修预警及实时追踪等强大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管理与服务云平台。通过云平台来实现对于基地实训室的科学管理,对实训基地使用情况、设备情况、维护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动态收集与分析;对教学设备实行远程管控,解决高职院校教学设备无法准确监控的问题。此外,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组建了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引入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接受多元参与主体的监督,为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

    (一)切实提升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实训基地的管理团队水平是决定基地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需要打造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团队应由学校领导、实训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员工等共同组成。多元化的管理团队能够协调各方的利益,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其中,保证参与企业能够从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获得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关培训服务和具有高收益的技术服务;高职院校可获得行业最新技术、方法和设备资源;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获得切身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管理团队的作用,高职院校还要引进更加科学规范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如采用8S管理模式。实训基地的管理按照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卫生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部分,并积极应用8S模式实现对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做到实训基地管理有章可循:通过清扫和清洁实现实训基地卫生方面的高效管理,维护干净整洁的实训环境;通过素养和安全教育来提升实训基地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时刻提醒参训人员和教师注意自身安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通过整理和整顿提升实训基地资产管理水平,弄清实训基地资产的来源,且资产使用要有明确的账目,以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做好人员管理,不仅要提升参训学员的素养,而且要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从外部引入具备较强能力的人才,让内部教师外出进修和参与企业锻炼多元化,提升现有实训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实训基地的优秀管理团队。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担任实训室助理,协助实训基地管理团队安排各项管理工作,以此减轻团队管理的压力。随着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参与主体都能够从中受益,最终实现多元参与主体的共赢。

    (二)建设内容与产业接轨,推动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用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建设实训基地的任务下派给各二级院系,然后由二级院系将实训基地的使用权分配给各个专业。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把握好专业发展方向,加强与产业发展的对接,不断推动基地的共建共用。首先,高职院校要统筹规划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除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实训课程要求,还要思考课程之间的交叉关系,强化实训室的共建共用。同时,还要与其他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享基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秉承开放共享的精神,搭建实训基地共建共用平台。一方面,能够增强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向;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和人才,研究新的产品,更新技术。再次,高职院校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与产业接轨。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坚持“超前理念引导、高标准要求、与产业同步设备、不断推动技能提升”的原则,按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接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紧密衔接产业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传统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多数是购买式的,存在成本高、消耗大、功能固定化等问题。高职院校在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可采用多元联合开发的模式,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实现设备、场地等资源共享。

    (三)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设“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时要注重提升创新创业活力。首先,整合现有的实训基地资源,加速向“双创”实训基地转型。高职院校加强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应适时增加符合“双创”要求的设施设备,吸引更多具备“双创”经验的实训教师参与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渠道。其次,建设创业园式的实训基地。创业园式的实训基地更加符合学生的“双创”需求,使实训基地与区域产业经济紧密接轨。在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院校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鼓励学生向市场寻求订单,开展创业,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培育自身的创新创业思维,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便利条件参与各类“双创”大赛,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获得更多“双创”灵感,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定期邀请知名企业的代表或者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导分享创新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双创”指导,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同时,引入一些门槛较低、操作性较强、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建设“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将实训教学活动、项目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社会服务这四项功能融为一体,丰富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的功能,使人才培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一个闭环的空间。

    (四)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将更多的系统软件应用于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中。一是通过远程教学系统进行远程多人协作的实训项目,使不在同一区域的学生可以同时参与一个实训教学活动,突破实训场地的限制;二是应用智能门禁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基于人工智能实现身份识别,为实训室对外开放做好准备;三是通过软标签管理系统实现设施设备的管理智能化,及时获取设备动态信息,减少实训设备的损耗和实训资源的流失。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实训设备情况、故障情况、实训室使用情况、开放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汇总起来,方便实训基地高效开展实训活动,实现对实训资产的智能化管理。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手段贯穿整个实训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打造更加贴近实际生产的训练环境,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训练体验,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提升实操能力;收集学生的知识偏好信息和就业意愿,及时维护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开展个性化教学,不断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并促进学生自主提升实践能力。

    (五)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

    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需重视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其公共性,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首先,院校应与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实训课程和职业技能评估标准,基于这些标准开展培训。其次,院校应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合作企业的员工和社会人士提供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在内的培训服务。通过扩大服务对象,提高基地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这反过来有助于基地的进一步建设和管理。最后,建立一个社会培训服务的评价机制,通过收集受训者的反馈来不断完善社会培训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拓宽实训基地的服务范围。


  • 提升高职院校线上精品课程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为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程,线上“金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转变线上“金课”的教学理念与方式

    线上“金课”建设需要从思路设计到行动落实,是一个从概要到系统化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相应的理念支撑。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先导,理念的转变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即培养具有创新性、批判性、跨学科性等高阶认知能力和必备品格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丰富自我认知的必要条件。

    更新教学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动传统教学向“互联网+教学”的范式转换,教师应主动吸纳在线教学的新理念,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为线上课程“去水增金”。二是扭转师生不对等关系,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下,构建一体化的师生融合体,在学习风格、注意力、创造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共商共议,协同发展。三是设定具体的线上“金课”的课程标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反映一定时期内教育教学的学理认识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四是以大概念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的教学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逻辑体系,促进数字原住民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另一方面利于教师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

    二、探索一体化的线上“金课”教学模式

    推动线上“金课”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其根本,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则是检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的作用并不明显。虽然,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模式的兴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成效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教师主导的局面依然存在,学生追求个性化和自由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满足。因此,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理应为学生制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线上“金课”的教学模式包括正式的知识学习模式、互动交流模式及非正式学习机制组成:其一,构建“同步直播教学+异步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发布具有一定导向作用的项目和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资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器械等,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线上直播平台,同步指导学习进程。其二,实施“互联网+专家”的互动交流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专家学者组建资源库。一方面,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另一方面,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与专家一对一的实时通话,为其解惑。其三,组建多种形式的非正式学习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因此,应为学生提供会议、交谈、讨论、网站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兴趣为连接点,促进与他人交往与互助学习,在非正式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创新线上“金课”的教学生态环境

    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线上“金课”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力求通过整合数字网络中的一切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设备,实现教与学的无缝连接,情感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人与物的协同发展。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兼顾学生的多重需要的同时,还需关注其个性化成长和满足自主性发展的要求。5G技术支撑下的在线课程,能够将“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整合,重构教育生态系统。首先,5G技术打破了师生线上课程教学的物理空间。5G技术创新了远程视频交互、全息交互、VR交互、AR交互等新型师生交互方式,增强了在线教学的临场感,促进了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教学体验。

    其次,在“5G+感控技术”的支持下,师生可以进入真实的教学环境,同时将各类信息纳入课堂教学,与全球的专家共商共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最后,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的个性化学习平台,能够基于学生学习数据来探析学生的偏好、风格、特长与薄弱环节,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长,设计教学风格。总之,在5G技术的支持下,线上“金课”建设的质量更有保障,能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重新设计线上“金课”的教学活动

    科学、完整的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计划,实施课程标准,促进知识生成的关键步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遵循线上“金课”建设的思想理路。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新设计线上“金课”的教学活动。

    线上“金课”服务的是新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在教学目标上,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洞悉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素养结构,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精准设定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上,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学习任务,但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形式上,以离散型的知识学习为主,以“大概念”为单元划分为若干知识点和操作步骤,打散课程体系,使每一节课只包含一个知识或技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模式将其联结并系统化。在教学评价上,突出奖励性评价的作用,学生通过获得的及时反馈,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利用数字技术,以多种形式和多主体人员参与的评价模式,确保学生能够依据评价结果清晰地认清自我学习状况。

    五、加强研究不断完善线上“金课”建设

    线上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确实面临不少挑战。在推动线上“金课”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慕课等在线课程可能出现的热度下降问题。线上“金课”的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深入研究“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及其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群体,包括他们的特征、素养和行为习惯,同时关注脑神经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学生互动的影响。其次,要研究教师作为“数字移民”,他们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教育活动设计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决定线上“金课”质量的关键。最后,要探索线上“金课”的发展机制、运作方式和基本规律,建立相关理论体系,寻找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来指导线上“金课”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线上“金课”的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中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高职院校加强制度设计

    高职院校需强化制度建设,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的政策需求,确保政策制定与教师实际需求相契合。在收集到的反馈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实施指导文件,明确推进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特别要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量,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

    二、专业教师提高认识,加强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专业教师能出于立德树人的天然本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但鉴于课程专业任务重,大多数专业课课时不够的原因,在专业课教学中很难兼顾思政知识,或者在思想意识里认为课程思政不重要,没有必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作为专业教师思想上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论学习,提高课程思政的理论水平,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理论修养,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肩负起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伟大使命。教师掌握思政元素的方式主要有:坚持引进课程思政专家、资源与参与外部课程思政培训等相结合,通过专家培育、自主探索、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的重要理念、精神和政策,并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融合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依据,因此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具有明确彰显“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在实际的操作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可以采用五方联动的模式进行修订。五方包括:本专业教师、行企专家、校友、应届毕业生、核心雇主。具体可以利用问卷,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方法、培养特色等发给五方主体,通过五方主体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建议,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教学大纲的撰写中,深挖每一门课程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并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真正让课程思政建设做到落地、落实、落细。

    四、依靠教学平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现代化教学平台越来越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实现非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的传送,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提前将资源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思考或者讨论,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提交讨论结果,也还能为课程思政的考核提供条件。在具体教学中,专业课程要融入思政元素,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如案例讲授、头脑风暴、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影视导入、自媒体协助法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接受思政元素的能力。

    五、在深入调查学生的基础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受益者,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明确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何种方式培养、以及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是确保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关键。为了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如课前问卷、课堂互动、课后反馈等,以评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满意度。

    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考核指标,并考虑提高这些指标在课程总评中所占的权重。同时,教师应探索创新的考核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 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内涵的深入思考及其价值的探索

    一、教学成果奖的定义反思

    《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奖励条例》指出:“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学方案。”将教学成果奖定性为教学方案,存在如下待商榷之处。

    一是虚实错谬。方案是对未来工作的预先规划和设计,包括了目标设定、步骤规划和时间安排等,它们是理论上的构想和待执行的计划。这些计划在实际操作之前都是概念性的、未经过实践验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实施和验证。因此,将尚未执行的计划直接视为教学成果并给予奖励是不妥当的。尽管教学成果奖可以考虑教学方案的理论价值和前瞻性指导意义,但奖项的核心应当是对实际成果的认可和奖励。如果将教学方案本身作为教学成果奖的评判对象,那就是将手段和目的混淆了。

    二是定性失准教学成果奖所关注的一定是教学的结果,或者说从表征教学结果优劣程度层面,去找寻它的属概念也称类概念,然后再加上种差的限定,这是逻辑定义的基本方法。循此,我们认为教学成果奖应该落脚在“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定义项(属概念)的核心之上,而不应该落脚于“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将教学成果奖的概念奠定在正确的逻辑基点之上。质言之,教学成果奖所关注的不应是教学方案的优劣(尽管这个也很重要),而应是教学方案所指向与达成的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是方案落实后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程度,是与方案匹配吻合而达成实现的优效结果。如果把教学方案当成是教学成果奖,那是鼓励纸上谈兵而非踔厉践行的行为了。

    二、教学成果奖的价值追问

    价值是事物意义、功能和效用的集成,也是我们做事的理由和依据。价值追问就是关乎教学成果奖“培育什么”和“为何培育”的因由和依据的研究。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着中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判断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直观标识”,是衡量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双高计划”评选和鉴定的重要参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领域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成果,体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新创新与新实践,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为核心,肩负引领教育改革重任,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奖项承载的符号意义与各方期待越来越多,已被各界视为“里程碑”式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教学成果奖“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化到下位的中、微观层面,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如下。

    1.大盘点、大检阅的成果验收

    四年一届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是激活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活力的引擎,是对职业教育历年办学成果的检验或阶段性验收,其目的在于盘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收获、新创造,检阅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实力、新业绩,提升职业教育的新自信、新动能、新追求。有了这样一个评审机制和比试方式,好的成果就有了顶级的展示和推广平台,有了导向性的内涵建设标高和提质性抓手。而且由于这一评审的含金量足够高、动力机制足够强,足以激起参评主体对报奖的意愿和重视,促使他们真下功夫去梳理经验、盘点业绩,形成职教成果的凝练提升和理性升华。可以说,这样的盘点验收向形式主义说“不”,为改革创新开路,脱虚向实、推优崇真,是真正值得肯定和推广的评价奖励形式。

    2.树标杆、立样板的示范引领

    王屹认为:“设置教学成果奖重点在于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优秀范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奖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推广性的特征。”这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目的所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示范、国骨干、“双高”评审和建设一样,是一种抓先进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方法和策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有572项职业教育项目获奖,创历届数量之最。“本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主题出现频数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师培养、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当然还有创新创业、文化育人、思政育人、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果。显然在如此宽泛的主题分布和572项具有标杆性和样板性的获奖成果中,总有适合自身情况的获奖项目会给职业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启迪借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转变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课改提质增效、启迪模式创新建构的效能,最终得以实现职业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步与提升。

    3.引反思、促提升的改进过程

    在申报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奖,尤其是国家级奖项更是难得。即便如此,获得省级奖项的特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也同样值得称赞。重要的是,即使未能获奖,参与者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申报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入的自我审视和材料整理,它要求我们回顾教学经验、识别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实践中的难题,促进实际工作的改进,而且还能推动我们的思维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质量。此外,这种反思还能促进职业教育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 如何成功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策略

    申报教学成果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根据评审标准精心编写成果报告、填写申报表格,并准备相应的支撑材料。这些评审材料不仅是展示教学成果的文本和媒介,也是申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它们是专家评审和最终评奖的基础。申报策略,即申报的方法和技巧,特指在申报教学成果奖时需要遵循的逻辑、应用的方法和运用的技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策略涵盖了实践过程中的培育策略、材料撰写的结构策略以及成果提升的创新策略。

    一、教学成果奖培育过程的实践性方略

    “培育”在这里有培育滋养之意,是指将不成熟的在培项目培育成能出彩、可获奖的优质项目、获奖成果。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对教育的性质有过一句著名的判断:“教育是农业,绝不是工业!”意指农业重培育,工业重制造,对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亦与农业类似,对于各个环节都不能怠慢,只有创生条件进行培育和侍弄,才能有好的收成。

    1.培育目标的确认

    培育首先面临的是培育目标即“培育什么”的问题。培育什么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价值的评判带给我们的一种识别、甄选和确认过程。它是在以实践出彩程度为代表的现实可能性和以通过评审可能性为代表的价值判定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的一种预判、权衡和取舍。一方面,从实践角度看,过去的几年甚至十几年,职教工作者已经做了很多事,但不是所有的事都有价值和创新,大部分属于常规性、反复性实践,无足道哉,所以必须要加以甄选。另一方面,从选择的价值看,选择是确定培育的逻辑起点和主旨的过程。通过选择锁定一个正确的培育方向、主题或目标,整个培育过程就被纳入正确的路径和轨道,就能产出成果、收获回报;选错了,一切都成为错付,只能沦为“重在参与”的陪跑。

    2.培育的过程价值

    选择培育项目之后,即可进入培育过程。过程是指事物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教学成果奖培育亦然。教学成果奖培育可分为非自觉培育和自觉培育两种。非自觉培育是指没有明确项目导向的盲目、盲从、盲动状态的培育,或者说是主体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培育行为的一种自然或茫然状态的行为,是到了申报关头才被唤醒和激活的行为,而这种舍弃过程的、“去培育化”的、仅靠短期包装的申报行为是很难成功的。自觉培育是指在规划、设计、布局的前提下去实施的一种主体行为,它是在觉识状态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培育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提前绸缪、前瞻孕育的过程,是一个质量塑造、创新出彩的过程,是一个打造特色、彰显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盘点、突破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扬长补短、持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理性自觉、精心打造的过程。而教学成果奖申报只有历经这种自觉打造的培育过程,才有可能获奖。

    3.培育的实践方略

    针对教学成果奖自觉培育,职业院校可编制一个全面实施教学的目录,列出专业、课程、师资、科研、校企合作、双创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实施、专业培养的实然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所列大项及相关内容与奖项申报的联系紧密程度,分为很紧密、紧密、不紧密三种类型;再根据目录所列事项的完成或进行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等。双维度、六要素相组合,可以生成9种相交的逻辑对当关系(见表1)。

    表1 9种逻辑关系对当表
    VFPTW%A89XV34`Q13-1VA-7.png

    1第一行,即与成果培育关系很紧密的项目或事项,不论完成情况如何都构成培育的重点。其中“很紧密—好”虽然已然不错,但仍然可以锦上添花、好上加好,是教学成果有特色、出彩、创新的保障点。“很紧密—中”是还有提升优化余地的部分,也应予以重点关注。“很紧密—差”则是培育的重中之重,它是最能拉低质量水平的要素和标尺,必须下大气力在这个点上进行“补长”性培育,是带有“雪中送炭”性质的最需补强的部分。表1第二行是与教学成果奖申报关系紧密的项目或事项,其重要程度已退居其次,可以视需要或难易程度进行分别培育处置。表1第三行的项目或事项因与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关系“不紧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由上可见,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实践策略为通过逻辑分类、矩阵聚焦,找到培育的方向、目标、重点,进行或完善优化、或补强提升、或重点突破的有针对性的自觉培育。

    二、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结构性方略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结构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之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功能是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影响和效用。结构决定功能价值,功能彰显结构效用。教学成果奖即是一个结构化的功能系统。首先,它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教学成果奖生成的背景、嵌入的理论、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创新的方法、推广应用的成效以及系列的支撑材料构成的完整体系。其次,它具有特定功能。这个功能不仅表现为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要素的叠加和逻辑组合是构成合规格、合要求的申报材料的规范前提,是材料结构完型乃至成功申报并获奖的功能所在。教学成果奖的结构方略需要根据结构化的条件和要求来谋划和设定,包括结构的要素问题、逻辑问题和嵌理问题。

    1.结构的要素问题

    结构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组份、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完全相同的要素数量虽多亦不能构成系统。对于教学成果奖而言,要素就是用以申报的核心内容,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加以审视,这样的核心内容起码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素要整全,即起码有三个以上核心点叠加整合,才能实现结构化的完型。“三”在古代是表示多的一个概数,是表示覆盖周延性的一个最大的概数。如覆盖时间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覆盖空间的“长、宽、高”,覆盖研究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覆盖事物发展过程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覆盖思维逻辑推理过程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等。“三”又是数量最小的下限覆盖,没有“三”,事物的发展无法实现周期循环、超越升华,思维的进程就会终止于思想的断崖,难以实现逻辑上的彻底和圆满。对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设计而言,“三”是成果内容最小、最少的下限,少于三个,成果内容就单薄不丰厚,成果结构就无法完型,只能被视为一种残缺的系统或结构。二是要素要有获奖的品质和质量。这是对结构要素的素质要求,即被写入结构的三个以上要素必须是能够达及获奖标准的高质量的因素。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既不能为满足量的要求而降低质的门槛,也不能因质不达标就使量缩水残缺,必须是质和量两个点都完美臻善,才能达及结构优化的高境。

    2.结构的逻辑问题

    结构是讲究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必须遵从教学成果奖申报的逻辑,包括选题培育的价值逻辑、内在支撑的理论逻辑、内容组合的结构逻辑和成果创新的升华逻辑。结构逻辑就是内容组织的逻辑。如在内容杂多密集、混乱无序的情况下,只有逻辑主导的秩序建构,才能使材料进入取舍有度、结构有术的有序状态。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核心内容是问题导向的,必须讲明“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再从解决问题方案中抽绎出创新的方法,这是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整体的大逻辑。从局部内容的逻辑结构看,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之间必须有对应逻辑,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呼应和针对性,不能写成完全割裂的“两张皮”,也不能错位、错配“不对号”,造成“去逻辑化”。从内容的整体结构看,要遵循内在的意义逻辑,如人才培育可以按“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过程逻辑或培养链展开,这样的内容结构就是逻辑贯穿的、脉络清晰的,才是优质材料的表征和存在。

    3.结构的嵌理问题

    教学成果奖当然是以实践作为和成效为评定首要标的的,但更是需要理论嵌入的。实践是“筋骨肉”,是教学成果奖物质的和核心的存在;理论是“精气神”,是教学成果奖的意涵和上位存在。没有“精气神”贯注、失去理论烛照,教学成果奖就是无精魂、不出彩的东西,就会失去方法层面的升华指导和理论层面的启迪澄明。所以理论的结构化嵌入关乎教学成果奖结构内容的深化与澄明问题,关乎文本结构的理入质优的问题。李政认为,“还应努力提升教学成果奖的理论基础,将教学成果奖的‘工作总结思维’转化为‘综合问题解决思维’,突出对行动模式背后本质问题、理论问题的思考和建构,提升教学成果奖的质感”。理论的嵌入可以使人们获得形而上的高瞻和高度概括凝练所获得的深刻的抽象,它能把人们带入到它所解释的事物本质深处,使人们获得行动的自由与解放。因为理论能将经验做法提升到方法层面,澄明对事物的本质认知,前瞻和引领发展方向,诊断、研判和指导实践,预判和把握未来趋势走向,帮助我们质疑、反思、批判教育现实。而常见的那种在肤浅的经验轨道上滑行、在现象层面上逡巡、在做法层面上纠结的申报材料是不可能获奖的。申报材料必须有理论内核支撑、有逻辑思想统驭、有理性观照提质,凝练方法、提升理念、形成理论,才能提升自身的品质和档次,使形而上的理念与形而下的实践有机融合互洽,使申报材料有“理入”亦有“行出”,“理入”使结构内涵深刻澄明,“行出”又使成果实践落地,实现理论引领超越实践、实践生成赋能理论的目的,将申报材料真正提升到高端的可获奖的境界。

    三、教学成果奖升华的创新性方略

    升华,原指固态物质直接转换为气态,这里比喻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是一个始于问题、继以问题解决、终于创新的过程。由问题到解决再到解决后的创新澄明,这就是教学成果奖的升华路径。创新是教学成果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灵魂,如果申报材料不能从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中凝练出创新之法,那就一定是平庸的成果,不值得申报,也不可能获奖。追问教学成果奖创新方略,必须回应创新从何而来、怎样实现创新和创新的达道之境几个问题。

    1.创新所由之出

    教学成果奖的创新一定是在成果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概括凝练出的一套方法系统。尽管创新成果各异,但创新之根一定是本于经验和实践的,是“源自实践中的具体的因素、并为人们所洞悉的东西的概括”,这样的创新才是本己的、本真的。从成果的文本呈现而言,这样的创新一定存在于前文“发现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境规定和陈述之中,是前面内容合乎情理的逻辑延伸、概括提升和创新“收口”。反之,任何创新“包装”只要脱离成果实践和经验以及文本规定,另搞一套,都有悖于成果属己的本真创新,都是言之无据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创新加工方法

    从成果的创新实践到文字“创新之处”的定型呈现,是一个视角转换的二次加工和创新澄明的过程。但在实践中,许多申报材料的“创新点”都是做法内容的换位挪移,根本没有写明“创新了什么”的方法概括和理性升华,暴露了对创新概括加工的茫然和理论水平的贫弱。教学成果奖“创新点”的填报是基于经验做法而又高于经验做法的一种再造和升华,表现为由感性到理性的概括、由经验到方法的凝练。其中,经验和方法是相通的,它们是具有对应关系和内在张力的事物的两极。方法源于经验,经验上升为方法,再回归于经验,这就是马克思讲的两条思维加工路径。“思维是内隐的,依托知识而进行,支持能力的生成;能力是外显的,经由思维内化,印证知识的效用。”马克思指出,思维的逻辑运动中存在着两条方向相反的道路,第一条道路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条道路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教学成果奖创新的概括就是这样一个“‘感性具体—理性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即由具体做法的程式,到理性抽象的模式,再到思维具体的范式的过程”。可见由感性具体的经验到思维具体的方法范式,需要具备概括、凝练、理性加工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或能力贫弱,经验和方法之间就隔着理性的鸿沟,经验就难以向着方法转化和升华。所以创新方法澄明,一是要具备理性概括加工的能力和掌握经验向着方法升华的策略,二是不能语焉不详,一定要概括出实现了什么创新,即在“思维具体”阶段实现方法范式澄明,才能返身向下,指导新的育人创新实践,实现对成果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

    3.创新达道之境

    创新既要讲求方法之术,更要谋求统驭之道,术行于外、道涵于内,教学成果奖创新理应追求道术一体、由术而道的升华。古人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笔者认为还可套嵌“形而中者谓之术”。道是无形之理、规律;器是有形之物、实体;术是道器之间的方法。职业教育是道见之于器、道器匹配的育人过程,而道器之间需有术的嵌入,即通过以术运道来达及教育目标的实现。从道术器“三位一体”链接关系来看,道是比具体的创新之法更上位的方法论,具有更加深刻、彻底、周延、普遍的理性特征。教学成果奖如果能彰明此道,就能站位更高、以道为本、以道御术,“见诸行事而深切著明”,实现更高层级的创新的再度升华。对职业教育而言,这个道就是整合。“整合是事物的统整、融合、浑成而形成合目的的价值整体的创新建构过程。整合是职业教育的哲学之道,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理论之根,整合是职业教育的方法之宗,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魂。”职业教育的一切、一切的职业教育都是整合,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即“四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融”“四链”等概念,所有这些创新背后的机理都是整合。整合是职业教育创新的根本大法,是职教人用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创新发展的根本对策。换言之,教学成果奖以及其他各类创新方法都是整合创新理念的体现和实践,因此,在培育教学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采用整合创新的方法。这样,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奖创新才能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质的飞跃,进而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整合与创新。通过高瞻远瞩、以原则为指导、明确方法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以技术推动事务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教学成果奖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双高”计划中的卓越课程思政案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策略,促进了全面的育人成效

    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改革,构建了一个涵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育人模式。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并打造出一系列高质量的课程,在教学竞赛和教学改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主要举措

    (一)契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结合食品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恩来精神、劳动精神等八个方面,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罗盘,为课程思政定标定向。开展思政课程建设交流学习系列活动,修订课程标准,完善教案设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评比,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等教学方法,实现有机融入、多元渗透,强化学生对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治理理念认同。根据学校大学生“十个一工程”,开展食药之星推荐评选,树典型、立标杆。

    (二)引进社会资源,深挖课程思政内涵

    开展食安文化道德讲堂,邀请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介绍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激励学生作食品安全文化的执行者和传播者;邀请江苏省劳动模范为专业群师生开展劳动课教育;邀请江苏省产业教授开展 “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杰出校友论坛,邀请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并取得突出业绩的校友,为在校生创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三)开展第二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应用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实验实训室开放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场所和经费支持,营造技术报国、互助共进的和谐氛围;开展专业群技能竞赛月活动,开展系列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将学、训、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遴选优秀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利用节假日契机,积极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感恩身边人;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推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参加“互联网+”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成果成效

    课程思政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专业群紧密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了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创建了60个教学改革案例,并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生们在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殊荣,不断刷新成绩。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日益增强,许多优秀学生的故事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提升了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 探索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要义及其发展路径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实践,它还涉及到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生态系统、教学模式、实施方法和核心价值的彻底革新。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革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应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划,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动向和需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在信息化时代加快教育的改革进程,优化职业教育架构并调整其空间配置,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校园,运用现代技术加快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实现在规模化教育中兼顾个性化培养;并指出要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立一个灵活多样、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学习环境,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基于此,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旨在通过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程度,鼓励职业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成的智能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发展,积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要求,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智能+”的新型教育范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会议强调利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加快构建数字校园环境。同时,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和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着力打造一系列国家级别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方位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能力。2022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年度重点工作中指出:教育数字化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工作准则,推动教育平台的升级和优质资源的开发,以提升硬件设施、优化应用体验、强化教育质量为目标,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教学和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2023年和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新形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总之,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涵盖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工程,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激发职业教育活力之源,铸就质效双升的发展新篇章。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范式厘定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从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的演进,标志着信息技术不仅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深刻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这是一场数字技术引领的教育范式变革,强调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重构,即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推进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进而塑造一个系统性、开放式、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新生态。数字化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有不同的内涵,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而变化。一般来说,数字化可以分为狭义的数字化和广义的数字化。狭义的数字化是将信息内容转换为可由数字系统识别的表现形态,使得信息可以被计算机或其他数字设备识别、存储和处理。广义的数字化则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与行业各界的紧密结合为纽带,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应用,以提供新的价值和服务,充分激发技术生态系统协同效应,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依托技术实现的形式,其内涵随数字技术演进而持续深化拓展,经历了从数字化转换到数字化升级再到数字化转型的三个过程。数字化转型是指在数字技术的驱动和支撑下,对各种活动领域的内部和外部要素进行系统性重构和协同,以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定义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和价值,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运用,理解教育数字化是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在云计算、大数据、5G、大模型等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体系下,以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生态、模式、方式和价值变革创新的过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自我创新和变革的动力,融入职业教育各个领域,实现职业教育管理方式、体系架构、运行模式、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其不仅是指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优化和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办学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构建以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产教融合为特征、校企合作为方式、数字化为支撑的生态系统,形成契合数字化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应从科学引领、多方协同、立足自身、数字赋能四个层面协同推进,探索适应数字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一)科学引领,重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思维

    一是明确转型目标与任务要求。转型目标应该符合国家和省级的数字教育发展规划,体现转型的战略意义、价值导向和学校特色。转型任务应该具体、明确、可量化、可操作,涵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应用服务等方面。转型内容还应聚焦教学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个性化、管理服务精准化、教育改革系统化五个方面,制定方案和评估指标,打造富有学校辨识度的数字教育新样态。二是打破固化思维,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经费保障不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和改革动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财政预算,并根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进度和效果进行动态调整和分配。职业教育转型主体要成立数字化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实现资金专款专用。资金使用应当符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支持数字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示范项目的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三是系统规划数字化转型内容。数字时代的变革要求职业教育参与主体从系统战略层面出发,制定科学的数字化转型规划,为更长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明确方向。要明确职业教育参与主体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系统规划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划分不同层次结构,设计不同的项目模块,绘制清晰的流程图,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转型的阶段性目标、合理配置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建立数字化转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保证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

    (二)多方协同,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共建共享生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法规体系构成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性指导框架,可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明确的路径、标准。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低水平地区的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提供适当的财政激励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投入。二是建立区域协作共享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战略,加强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利用对口支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措施,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区域流动和配置,重构职业教育发展主体结构边界,协调省际发展多元要素,建立跨地域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打造协作管理模式,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效能。三是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生态。区域数字化生态建设是推动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各地区的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发展水平不一、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顶层设计,推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区域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优势,依据各专业特性和教学实践要求制定开发数字化教育教材,以此为核心驱动教育资源向区域适应性、个体差异性及智能优化方向发展。把握高职“双高计划”、中职“双优计划”的建设机遇,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集群效应,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和优化利用,提高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协同能力、提升综合效益,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一体化发展。

    (三)立足自身,运用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一是立足自身,前瞻布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科学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要充分利用其与行业产业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优势,结合数字化技术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科学规划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二是依托专业优势,不盲目跟风。职业教育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要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服务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资源,重点投入到与学校特色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丰富专业内容,优化专业结构,确保数字化建设与学校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生态系统,创新数字化教学场景、方式和治理模式。要避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陷入贪大求全和简单复制的误区,应注重质量和效果的提升,确保数字化转型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产生实际的教育效益。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王。教育数字化的本质是对职业教育生态进行全面重构和创新,不应仅局限于技术性的应用或表面性的改善,而应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和创新的契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为主、以用为先的教育观,把握数字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不盲目追求技术新颖性和先进性,而要注重技术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的匹配度和适应度。通过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四)数字赋能,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

    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评价准则、操作指引、目标和方向,实现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管理和有效指导,促进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进程中的理论革新及应用拓展。一是划分成熟度等级。成熟度等级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分级体系,是一组规范化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递进式提升目标,每个提升的等级都是在前一个等级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要求来提高数字化转型质量。这反映了职业教育在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目标的过程中所处的不同水平,为持续改进数字化转型过程提供合理的评估标准,有利于对教育数字化发展能力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度量。二是构建关键过程域。关键过程领域是达到特定成熟度水平所必需的整体目标和行为准则。能力领域及其子领域是关键过程领域的集合,它们代表了在某一特定环节中相互作用的需求组合,当这些需求得到协调实施时,有助于实现该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能力要素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条件,涉及人员、技术、资源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展示了人员如何利用技术来持续改进教育资源的过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过程领域能够揭示“人员—技术—资源—产教融合”这四个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策略应对高职课堂数字化转型

    为了满足数字时代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采用数字技术来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这种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可以从生态主体、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三个关键维度入手,推动课堂的数字化转型。

    一、生态主体的数字化转型

    1.三个课堂联动,实现学生数字素养提升

    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备素养,数字化转型必须通过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来体现,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包括基本数字素养、职业数字素养和数字时代自我认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数字素养总体目标,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中梳理数字素养对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三个课堂联动。首先,规划好第一课堂,开展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转型为智能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导论,将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安全和数字伦理素养融入课程中;其次,设计好第二课堂,将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化知识和职业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中,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素养比赛、主题活动,定期组织数字素养培训和讲座;最后,拓展好第三课堂,数字素养还包括在数字时代中实现统一自我认同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字素养渗透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活动中,实现数字素养提升不断线,达成数字素养总体目标,实现学生在数字素养、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型。

    2.三种方式联动,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教育部公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指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5个维度,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面向校内、企业导师开展“培训、项目、示范”三种提升方式联动。首先,构建基础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培训体系,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基础性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开展提升性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开展强化性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和水平;其次,以新形态教材、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引导教师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实践,提升数字素养意识和能力;最后,选取数字素养提升的典型案例,挖掘一批优秀教师开展示范课、分享会和竞赛加强交流,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

    二、生态环境的数字化转型

    1.以场所重构为核心,推进物理空间转型

    近期,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各职业院校要根据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接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强化数据无感采集、全量汇聚、智能分析能力,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数据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要建设校本数据中台,实现课堂过程信息采集,整合教学过程生成性数据,将师生线上教和学的数据进行整合,为开展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提供可用数据,建立基于课堂生态的数据分析系统。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以课堂过程数据采集为驱动,推进物理空间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三个层面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先,打造泛在的网络环境,根据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推进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网络建设,促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放互联、智能感知、虚实融合的数字校园环境,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无线高速上网及移动应用接入服务。其次,打造智能的教学场所,根据专业和课程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普通教室等学习场所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激活原有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桌椅布局、绿色节能设备等)、网络感知系统(网络接入、物联网和各种传感设备)、展示交互系统(音视频系统、展示和录播等设备),重构集移动灵活、自主录播、远程观摩、智能物联、多屏融合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室和数字化技能教室。最后,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转型促使学生们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校园中的图书馆、体验馆、科普馆等各种场馆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以空间布局立体化、功能定位多元化与管理模式智慧化为目标,优化场馆空间布局,满足学生泛在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以场景重现为核心,推进虚拟空间转型

    丰富教学资源是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将数字资源分为通用性基础资源、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等。2010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尤为重视职业教育领域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2022年上线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共规划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教师服务中心四大板块,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基础,以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为驱动,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汇聚资源搭建体系,按照“盘活存量、开发增量、提高质量、优化总量”思路,根据课程需要引进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存量,以高标准要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教材,利用AR、VR等技术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数字孪生系统等教学资源增量,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的教学资源体系。其次,创设场景用好资源,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创设应用场景,满足学生的校内移动学习、校外实习实训和毕业后终身学习需要;升级改造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App,满足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打造一站式资源检索和个性化资源推送系统,协助教师高效获取和使用教学资源,基于教育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技术促进优质资源的有效应用。

    3.以制度重塑为核心,推进管理空间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思维,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高职院校系统性变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制度重塑等三个层面推进管理空间数字化转型,营造数字化转型的氛围。首先,顶层设计。随着数字技术融合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更强调人才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要结合各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做好顶层设计,让数字化转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在课堂教学环节得到充分落实。其次,更新理念。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在全体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大讨论,针对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系统结构和流程,开展课堂数字化应用研究。最后,制度重塑。根据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要制定新管理办法、修订原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师生参与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制定课堂数字化创新的工作方案和细则,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责任,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三、生态关系的数字化转型

    1.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包含“产业”和“教育”融合、“企业”和“学校”融合、“生产”和“教学”融合,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使产业和教育、企业与学校、生产和教学都能够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信息流通、资源共享。随着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作岗位消失或新增,岗位技能被重塑,岗位内涵在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学研联盟、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基于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视频连线将企业导师引入课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企业车间搬入课堂,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突破传统固定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课堂的有效性。

    2.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对应技术的支持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流程、理论化的教学范式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等,具有多样性、针对性、策略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在转型后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管理空间支撑下,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课堂的约束,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不断丰富课堂组织形态和互动形式,实现混合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可以借助AR、VR、虚拟仿真、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创设更加逼真、高体验的虚拟空间,实现更具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提供智能化在线交流工具和学习效果诊断反馈,通过学习行为监测分析,向学生推送差异化教学资源,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助力课堂互动,通过多样化课堂互动工具和沉浸感知的智慧课堂环境,支持多维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远程校企实时互动等,提升课堂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多维度、立体化、高效率的课堂互动;突破传统班级授课现场式、一次性的教学组织形态,开展诸如“MOOC+课堂教学”“实时云课堂”等组织形态,使课堂教学在时空上实现重新组合,彻底改变课堂原有的组织形式,实现多形态、跨时间、跨空间的课堂组织,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课堂教学向大规模个性化课堂教学转变。

    3.以数据分析为驱动,不断丰富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倡导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包括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完善综合评价,同时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鼓励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行精准分析,以个性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果。在教学环境中,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动态收集学生在不同教学场景和全过程中的学习数据,丰富评价方法。课前:通过收集预习和检测数据,进行学情分析,预测教学中的重难点,并据此设计教学策略和活动。课中:持续收集课堂表现和学习活动数据,实时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后:收集作业和拓展学习数据,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作业评价和辅导的效率和精准度。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全面的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


  • 教学能力比赛的支撑:撰写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学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以下是撰写高质量教学反思的六大策略:

    一、找准一个“点”

    “点”就是问题,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基于问题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

    对教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反思。

    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二、依据一个“理”

    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没有理论的反思只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致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问题去学习相关理论,进而站在理论高度去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复。

    基于理论进行反思,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而且使我们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对比一个“标”

    反思就是自省。而自古就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可见,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它要求当局者能够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观者,做明白的自知者。

    所以教师要找到一个标,进行对比,自己上一节,听他人一节,两相对比优劣自知,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扬自己的长处。

    当然,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有关。

    学识渊博,游刃有余;学识浅薄,左支右绌。找到一个标,也有利于我们加强自己的积淀。

    四、在对话中提高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

    所以反思不能局限于个体,还应该有同伴的参与和合作。一方面,反思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其中他人的反馈是个人反思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共享、外化、组合才能得以内化、转化和传播。

    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群体环境的制约,正是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场。在这个动力场中,个体的角色和群体的角色相互发生作用,产生巨大的智慧。

    集体备课机制为教师提供个体与整体和谐共融的良好环境,合作其中能使自己从各个角度获取反馈信息,促进反思的深入有效的进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反思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五、兼顾整体与细节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既要关注整体,对某个环节进行整体分析;同时又要深入细节,把整体切开进行断层扫描,在搞清楚细节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要敢于保留、勇于否定,这是反思的难点。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所以教师要对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传统习惯进行挑战。

    六、抓住教学中智慧的灵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的思维和情感交流逐渐融洽,常常会激发出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往往突如其来,它们很可能成为课堂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如果不立即通过课后反思来捕捉这些灵感,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令人遗憾。



  • 饮水思源,感谢恩师

    稿定设计-1.jpg

  • 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一、2023年广西社科课题申报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推动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课题指南》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聚焦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方向,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进行设计修改,也可以另拟选题。申报类别分为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三类,课题的完成时间为2—3年。

      三、申报广西社科课题,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自治区级水准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具备主持项目研究能力和条件;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博士学位,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8年9月1日后出生)的,可以申报青年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须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并能为申请人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报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作如下限定:

      (一)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作为主持人申报1项广西社科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不超过2项。

      (二)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社科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新的广西社科课题。

      (三)不得以相同、相近的已立项项目或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申报广西社科课题。

      六、申请人须按我办提供的《申请书》和《活页》如实填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活页》须匿名,不得出现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的姓名、所在单位及相关信息,论证字数不超过6000字。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3年申报资格。

      七、申请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把政治关,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并签署明确意见;做好纸质版材料及电子数据的汇总报送等工作。

      八、申报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纸质版。《申请书》1份,《活页》一式2份,《申请书》《活页》一律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采用“1夹2”方式叠放,即将2份《活页》叠放在一起,夹在《申请书》的中缝处,按照学科分类分别打包。《汇总表》1份(加盖单位公章)。

      (二)电子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WORD或WPS文档格式),按照学科分类分别放到不同文件夹中,以申请人姓名命名,如“张三申请书”和“张三活页”。汇总表1份(EXCEL格式)。

      九、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30日。各申请人所在单位须于2023年9月8日前将纸质版通过邮政特快专递(EMS)寄送至我办,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gxxcbskb@gxi.gov.cn,并确保电子版和纸质版《申请书》《活页》《汇总表》一致,逾期不予受理。

      邮寄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103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社科工作办。联系人及电话:吴绮纹,0771—8808658;黄深思,0771—8808659。

    2.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xls

    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论证活页(2023年版).doc

    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2023年版).doc

    1.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指南.doc


  • 铁军铸军魂,奋战强军梦!

    稿定设计-2.jpg

  •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一、认定范围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主要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

      公共课教师、校内其他具有教师资格并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以及其他依法开展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参照实施。

      二、认定标准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桂教教师(2023)34号)执行。

      三、组织实施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自治区教育厅不再统一组织开展认定工作,主要负责全区“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并按程序指定具备认定条件的学校、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织等单位具体实施。从2023年起,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广西“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广西“双优计划”建设单位、自治区“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开展认定;除开展自主认定的学校外,分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三个片区(见附件2)开展认定工作,分别由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3所高校负责相应片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四、认定程序

      “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按照个人申报、组织认定、结果复核及公示、结果报备等程序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一)符合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根据相关认定标准对本校申报者的申报资格、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不合格的将材料退回申报者并要求完善申报材料后再次上报,逾期未补充的,视为放弃申报。通过初审人员名单应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所在学校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相应“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主体(以下简称“认定主体”)。

      (二)认定主体组织专家开展认定评审工作,并负责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认定结果提交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五、时间安排

      (一)各认定主体在2023年内至少组织一次“双师型”教师认定,且在2023年9月中旬前完成首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并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二)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3所分别负责南宁、柳州、桂林3个片区“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原则上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将具体评审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后在学校官方网站发布,明确材料报送时间、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具体内容。无自主认定权的各市教育局、各有关职业院校应根据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3所高校相关工作安排做好申报准备及材料报送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认定工作的领导,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并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申报的各项工作,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申报工作务必实事求是,各学校须对申请人上报的材料逐一核实,严禁弄虚作假。认定主体要成立相应的评审组织机构,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场地,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主体责任,做好监督管理。各“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和自治区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要求和标准,规范认定程序,把好质量关。我厅将采取“双随机”方式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主体开展抽查,对因认定工作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巡查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无明显改善或逾期不予整改的,暂停其自主认定资格直至收回认定权,并进行责任追究。各认定主体自主印发资格认定文件,将认定结果提交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后,自主颁发“双师型”教师认定资格证书。认定过程相关材料档案妥善留存至少10年,确保评审全程可追溯。

      (三)请各申报单位根据“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主体单位的工作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将《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申报表》(见附件3)、《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业绩成果汇总表》(见附件4)、《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申报汇总表》(见附件5)、《企业实践(企业专业实践)审批表》(见附件6)、《企业实践(企业专业实践)鉴定表》(见附件7)及相关佐证材料报送到认定实施主体单位。逾期未报送的,视为自动放弃认定申请。

      请各认定主体指派1名工作人员担任认定工作联络员,并填写联系人信息表(附件8)于6月21日前发到邮箱:jsc0771@163.com。未尽事宜,请联系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联系人及电话:冯诗根,0771-5815205、5815142。

    桂教教师〔2023〕34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pdf

    桂教教师〔2023〕40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pdf

    广西师范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docx

    广西科技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pdf

    南宁师范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南宁片区认定工作的通知.docx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1.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参考目录.doc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2.自治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分片区申报安排表.doc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3.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申报表.doc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4.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业绩成果汇总表.xls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5.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申报汇总表.xls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6.企业实践(企业专业实践)审批表.doc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7.企业实践(企业专业实践)鉴定表.doc

    桂教教师〔2023〕40号附件8.联系人信息表.doc


  • 以红心,敬党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稿定设计-1.jpg

  • 2023年广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

      一、参赛对象及资格

      (一)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身份可放宽为思政课兼职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3年以上,2022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更新过个人信息。

      (二)政治素质过硬,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参赛课程和教学依据

      (一)参赛课程。本科六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高职高专四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生两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

      (二)教学依据。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高校思政课教材(2023年版)基本精神和要求,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制作的最新教学课件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上辑)》,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作为教学依据。涉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学内容,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指定学习材料以及《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参考材料。


      三、推荐名额

      以课程开设为依据,同一高校每门课程最多推荐一名教师参加比赛。


      四、比赛安排

      (一)分组。比赛按照学校类别,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

      (二)初赛。参赛选手结合2023版思政课最新统编教材内容,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制作的最新教学课件专题中选择1个课程专题(专题目录详见附件1,研究生思政课按照2021版教材以章节为单位划分专题,“形势与政策”课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年上辑)》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中的专题),撰写1份不少于8000字的完整教案,制作配套课件,将完整课件转为由教师本人配音说课的10分钟视频(相关要求见附件2),填写2023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评选活动申报表(见附件3)和汇总表(见附件4)。我委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高校推荐上报的参赛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参赛情况确定每门课程每组进入决赛的比例及名单。

      (三)决赛。决赛以现场讲课和答辩形式进行。讲课范围从课程专题中抽签选取,具体内容自定,讲课时间为10分钟。答辩时间为5分钟,答辩问题由评委现场提出。由评委组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授课整体效果和选手理论功底等进行综合评价、评分。决赛具体事宜由我委厅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按组别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名。我委厅向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六、其他事宜

      (一)各高校要将此次活动当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契机,认真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派工作。

      (二)请各高校汇总本校参赛选手的教案、课件、说课视频及活动申报表、汇总表电子版各1套拷贝至U盘,连同纸质版汇总表1份、申报表7份(加盖公章,其中一份为原件,另外6份可为复印件),于2023年7月25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逾期不候)寄送至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地址: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编:530004。联系人及电话:罗纪元,0771-3223757、13978860828。

      关于2023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精彩一课”评选活动的通知.pdf



  • 又是一年端午,祝福接“粽”而至

    稿定设计-1.jpg

  • 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通知

    一、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实施教改项目的重要意义,把教改项目作为本校开展本科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点工作,以项目为抓手营造重视本科教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各高校应按照《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实施年度或中期检查制度,并为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必要条件,提高项目研究和实践水平,力争取得高水平教学成果。

    三、所有教改项目均属于自治区级教改项目。教改项目资助经费由承担高校统筹安排,自治区财政不安排专项资助经费。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不低于3万元、一般项目A类每项资助不低于2万元、一般项目B类每项资助不低于1万元。

    四、教改项目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实施计划,确需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项目承担高校应对变更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严格审查。主持人提出变更申请,经项目承担高校同意后,至少在结项半年前通过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网络管理系统(网址:http://jgxmxx.gxeduyun.edu.cn/,以下简称系统)填报变更事项,形成《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调整申请表》(附件2),签字盖章后扫描上传系统。

    五、教改项目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研究计划和教学实践,并向我厅申报结项。我厅每年安排2次教改项目结项工作,每年4月和10月的第4周为学校上报结项材料的时间。申报结项需通过系统提交以下材料:

    (一)学校管理部门提交材料。

    1.上报公文。各高校申报教改项目结项的正式公文应扫描成PDF文档上传系统。各高校应对结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论文发表信息进行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在公文中予以说明。

    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项汇总表》(附件3)。汇总表通过系统导出生成,加盖学校公章后扫描成PDF文档作为公文附件一并上传系统。各高校应对汇总表信息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再提交,一经提交,不予更改。

    (二)教改项目团队提交材料。

    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项申请表》(附件4)。

    2.项目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意义,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实施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点,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等。

    3.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每一项成果均需单独扫描上传系统,大小不超过50MB。每篇论文需将发表期刊的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及论文全文扫描成一个PDF文档。每本教材、著作需将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及代表性内容扫描成一个PDF文档。

    4.项目申请立项时的《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申请书》。如实施过程中未发生变更,将由系统自动提取立项时提交的申请书。如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将由系统根据变更情况自动生成或提取变更后的申请书。

    桂教高教〔2023〕24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通知.pdf


  • 父亲节快乐!

    稿定设计-2.jpg

  • 2023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一、申报范围

     

      主要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以及《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广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前沿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在本次申报范围。

     

      二、申报原则

     

      (一)注重内容创新。申报项目应把握国内外理论前沿,体现当前职业教育政策新精神和新要求,具有创新性,能够引领我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二)注重研究成效。理论研究要有新突破,回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重点工作,引领和推动我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成果,有效解决当前我区职业教育难点、瓶颈问题,能够进一步推广成果实践应用。

     

      (三)注重研究能力。申报项目要论证充分,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研究计划切实可行,实施方法科学合理,具备完成项目任务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研究保障等基本条件。

     

      三、申报单位及名额

     

      (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可申报“中职”类项目。五星级学校每校可申报7项,四星级学校每校可申报6项,三星级学校每校可申报5项,二星级学校每校可申报3项,其余学校每校可申报1项。

     

      (二)高等职业院校可申报“高职”类项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每校可申报10项,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每校可申报8项,其余院校每校可申报5项。

     

      (三)举办专科层次教育或职教师资教育的本科和成人教育院校可申报“高职”类项目。每校可申报5项。

     

      (四)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不区分申报项目类型。每单位可申报2项。

     

      (五)学校作为广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的,可额外申报1项。

     

      (六)广西开放大学、市级开放大学、设区市教育局及市(县区)教育局可申报“社区教育”类项目。开放大学每校可申报3项,市、县教育局每单位可申报1项。

     

      四、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基本条件。项目申报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教书育人成绩突出。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具备组织项目组成员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能力且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在职教师。项目组应具有合理的研究人员结构,能够通力协作、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二)申报项目数量限定。项目申报人作为项目主持人可申报1项(主持研究以往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尚未结题的,不得主持申报),作为项目参与人可申报不超过2项(不计参与以往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尚未结题的项目)。

     

      (三)不得申报或不予立项的情况。被暂停申报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单位,不得申报;已获得过各级教学成果奖励,无新研究内容、无可预期重要突破的项目不得申报;已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研究内容相同或没有特别创新的项目不得申报。原则上研究内容单一、受益面窄、创新不足或与教改无关的项目均不予立项。

     

      (四)鼓励多单位合作。鼓励跨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联合申报。

     

      五、申报方式及要求

     

      (一)须以申报单位名义统一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不按本通知要求申报的,一律不予受理。

     

      (二)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填写《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1)、《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论证活页》(附件2)和《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于2023年6月19日—25日提交至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系统(网址:https://vpn.nnnu.edu.cn,账号:zjvpn,密码:zjmm@vpn,按网页提示操作),该时段外系统不开放。

     

      六、其他事项

     

      (一)我厅委托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本次研究项目申报受理及立项评审工作。

     

      (二)自治区不安排专项支持经费,建议项目单位给予立项项目一定经费支持,经费支持情况将作为课题结题的参考指标。

     

      联系人及电话: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彭薇,0771—3908851;林梦,0771—3102913。

    桂教职成〔2023〕23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申报2023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pdf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

    一、申报课题类别

    (一)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60万元)。

    (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35万元)。

    (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万元)。

    (四)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20万元)。

    (五)教育部重点课题(5万元)。

    (六)教育部青年课题(3万元)。

    (七)教育部港澳台教育研究专项课题(5万元)。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完成时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5年,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本年度设立教育部港澳台教育研究专项,研究经费由教育部相关司局提供,其组织申报办法、资助力度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要求相同,研究年限为1年。

    申请人应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申报类别,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二、申报人要求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国家重大项目投标资格要求详见《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

    (三)国家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能够担负起项目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

    (四)国家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国家青年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课题,不需要专家书面推荐。

    (五)国家青年项目及教育部青年课题申请人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8年6月5日后出生)。

    (六)项目/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项目/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申请,其中全脱产博士后须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七)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项目/课题研究,对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作如下限定:

    1.项目/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不能作为项目/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项目/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在研的国家级项目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

    2.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标注日期在2023年6月5日之前的,或在6月5日前已经提交合格结题材料的,可以申请。后者若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需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需附各地科研管理部门寄出结项材料时间或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中审核提交时间的证明)。

    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项目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4.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课题有较大关联的,须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课题与已承担项目/课题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

    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须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课题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7.不得使用与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8.立项后凡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其他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9.有撤项记录未满5年者,不能申报本年度课题。

    (八)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剩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5年全国及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5年内不得申报全国及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凡在项目/课题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被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九)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本年度课题申请人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公布不合格的名单。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不合格名单,将课题申请人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限制1年内不得申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请各有关单位认真做好申请人的资格审查。

     

    三、报送要求

    (一)按照《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公告》(附件1)、《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附件2)规定进行申报,相关申报材料模板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http://onsgep.moe.edu.cn)下载。

    (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采用分级审核管理制度。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线下评审的方式,组织专家对所有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择优推荐。

    (三)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材料要求:包含纸质版和电子版,申请书文本要求统

    1.纸质材料包括:(1)审查合格的《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投标书》(2023年4月制)一式7份(原件1份,复印件6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原件(含签字盖章)一式2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证活页》一式5份。活页夹在申请书内。(2)加盖公章的用统一表格制作的申报数据汇总表(见附件3)。

    2.电子版材料包括:(1)申请书和活页的word版电子稿,命名要求为“学校-姓名-申报课题类别-材料类型(申请书或活页)”命名,将同一个课题的材料放置在一个文件夹内,以“学校-姓名-申报课题类别”命名;(2)申报数据汇总表excel版和含签章的PDF扫描版电子稿,命名要求为“学校-2023年全规办课题申报数据汇总表”。同一单位的电子版材料需放置在一个文件夹内打包压缩,压缩包命名为“XX学校(单位)-2023全规办课题申报材料”。

    (四)报送程序:部区合建高校直接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材料,不占用我区限额申报名额。各高等学校(除部区合建高校外)、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及教育厅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的课题申报须经学校(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再由各学校(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统一报送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教育局、市县所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题申报采用三级审核报送制度:第一级为“申请人所在单位”(如学校),第二级为“市级管理部门”(如各市教科所或教育规划办),第三级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管理机构要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项目/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五)报送时间及地址:2023年5月16-23日统一报送,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材料的日期为准,逾期不予受理。电子版材料报送至邮箱gxjykxghb@163.com,纸质材料收件地址: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69号广西教育厅办公楼1709办公室(邮编:53002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岑俐收;电话:0771-5815396。

    (六)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评审工作后,将在官方网站对拟推荐课题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形成推荐名单。获得推荐的课题申报人及所在单位需注册登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https://202.205.185.227/)进行系统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2日24时。逾期未完成系统申报者,则视为放弃推荐资格。未获得推荐的课题申报人及所在单位无需进行系统注册。

    (七)受理申报期间如需了解、咨询有关情况,请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岑俐、何佳;电话:0771-5815396。

     

    附件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pdf

    附件3: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汇总表.pdf

    附件3: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汇总表.xls

    附件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公告.pdf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 相互守护,相伴成长

    96d121c846917e908b6fcd8a08d760d.jpg

  • 以史为鉴,沉痛哀悼

    2 -2-.jpg

  • 庆祝五一劳动节!劳动人民最光荣!

    671cbdf8c32c3febb9eae811e216b64.jpg

  • 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一、比赛项目

     

      本次大赛设课堂教学比赛、混合式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等 3 个赛项,各赛项要求、比赛内容、比赛办法和材料报送要求等详见大赛实施方案(附件 1)。

     

      二、名额分配

     

      区直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以学校为单位,其他中职学校以设区市教育局为单位,高职高专院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并参加比赛,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设区市、学校选拔产生。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 2。

     

      三、奖励办法

     

      (一)设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课堂教学比赛、混合式教学比赛获奖数量不超过该比赛项目参赛作品总数的 10%、20%、30%,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数量不超过该比赛项目参赛作品总数的 5%、20%、35%。

     

      (二)设置团体奖:综合区赛组织和参赛情况、参赛资格审查情况、参赛团队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 20 个,中职(技工)学校、高职院校各 10 个。

     

      (三)比赛获奖名单将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网站公示(网址:http://gxxxhjx.fanya.chaoxing.com/portal)。

     

      四、时间安排

     

      (一)课堂教学比赛时间安排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3 年 6 月 1—2 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3 年 6 月 3—6 日。

     

      3.初评时间:2023 年 6 月 12—20 日。

     

      4.决赛时间:2023 年 7 月 1 日—10 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公布获奖作品时间:2023 年 7 月 18 日前。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和微课教学比赛时间安排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3 年 9 月 23—27 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3 年 9 月 28—10 月 10 日。

     

      3.初评时间:2023 年 10 月 16—27 日。

     

      4.决赛时间:2023 年 11 月 4—13 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品遴选范围

     

      根据往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国赛”)参赛要求和名额,从以下两类作品中择优推荐参加国赛:

     

      (一)2023 年区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作品,比例不低于2/3。

     

      (二)2021—2022 年国赛二、三等奖作品,比例不超过 1/3。具体遴选办法另行通知。

     

      六、组织实施

     

      本次比赛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半年:课堂教学比赛)、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半年:混合式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承办。为保证公平公正、顺利开展比赛,成立比赛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比赛日常工作。

     

      本次比赛的有关通知将陆续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业委员会网站公布。

     

      七、其它要求

     

      (一)本次比赛通过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网络管理平台(http://jxps.gxzjy.edu.cn/CMS/a/login)进行报名和参赛作品材料报送(用户名和密码沿用 2022 年大赛的用户名和密码,新参赛学校请与组委会联系获取)。请各参赛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参赛作品的网上报名和材料上传工作。大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直接报名和材料上传。

     

      (二)各地各校要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加快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经参赛者同意,比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未尽事宜,请联系我厅教师工作处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教师工作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黄舒艳、刘家敏,0771—5815201;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覃丽丹、敖茂尧,0771—4213056,电子邮箱:gxxxhjx@gxzjy.com。参赛单位联系人工作群(QQ):679630844。

     

      附件:1.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2.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推荐名额分配表

     

      3.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作品推荐表

     

      4.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比赛)第三方课程平台数据应用证明表

     

      5.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教学设计表

     

      6. 2023 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

     

    桂教教师〔2023〕16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举办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pdf


  • 清明时节雨纷纷,万物生长在此时

    稿定设计-2.jpg

  • 女神节快乐!尽情绽放你的美!

    稿定设计-2.jpg

  • 广西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工作

    一、建设范围和建设指标

     

      面向区内职业院校,精准对接广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广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分专业遴选 20 个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行立项建设,其中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 15 个左右,在中职学校立项建设 5 个左右,建设周期为 3 年。立项建设实行限额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每校可申报不超过 2个;其他高职院校和区直中职学校每校可申报 1 个;市、县所属中职学校由所在市教育局统一遴选推荐,南宁、桂林、玉林、百色、河池每市可推荐不超过 3 个,其余地市每市可推荐不超过 2个。已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的团队不再申报。

     

      二、立项建设条件

     

      立项条件和建设任务按桂教规范〔2023〕2 号文件规定要求执行。

     

      三、工作程序

     

      (一)基层推荐。各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立项条件和建设任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自主申报、学校审定、公示等程序进行推荐。高职院校和区直中职学校可在规定名额内直接将推荐材料上报自治区教育厅。市、县中职学校申报材料报送至设区市教育局,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团队进行初评,以正式文件形式将规定名额内的遴选团队推荐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二)评审立项。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团队建设单位立项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公布。

     

      (三)培育建设。立项单位根据本校本专业团队建设方案进行为期 3 年的团队建设,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创新、培养培训、产业服务等建设工作。

     

      (四)考核验收。完成周期建设后,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正式认定为广西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团队建设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立项建设工作。各市各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发动、广泛动员,引导优秀团队积极申报。

     

      (二)严格推荐要求。各市各校要按照工作程序开展推荐,切实维护相关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坚持“谁推荐、谁负责”,对未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推荐的,经查实后取消推荐对象的评选资格,并取消相应名额。

     

      (三)有效完成立项建设任务。各市各校要落实专人负责团队立项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请各有关单位于 2023 年 3 月 24 日前将申报书、汇总表、佐证材料纸质版材料一式五份报送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电子版统一发送至邮箱 : jsc0771@163.com 。 联 系 人 及 联 系 电 话 : 冯 诗 根 ,0771—5815142、5815208;杨敏,0771—5815207。通讯地址:南宁市竹溪大道 69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楼 1923 室,邮编:530021。


    桂教教师〔2023〕9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年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pdf


  • 广西社科联关于申报2023年度社会组织学术活动项目

    一、具体项目

    (一)社会智库专项课题13项,自拟选题,经费共39万元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提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工业、科教、乡村三大振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抢抓RCEP实施机遇,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提振服务业发展,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等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拟立项6项。

    2.围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文化建设等开展研究,拟立项3项。

    3.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创新等开展研究,拟立项4项。

    (二)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咨询活动10场,经费共11万元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基层宣讲活动2场;

    2.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基层宣讲、咨询活动2场;

    3.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走基层宣讲活动2场;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基层宣讲活动2场;

    5.助力乡村振兴走基层宣讲、咨询活动2场。

    (三)社会智库专题讲座11场,经费共8万元

    1.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专题讲座2场;

    2.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专题讲座2场;

    3.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2场;

    4.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题讲座2场;

    5.法治广西、平安广西建设、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共3场。

    (四)社会智库自筹经费课题若干项

    各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研究方向提出选题,自治区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出优秀选题给予立项,获课题立项的社会组织自筹经费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经自治区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给予结项,出具课题结项证书。

    二、具体要求

    1.实施方式: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学术活动委托经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自治区社科联财务管理办法及内控机制,在履行完成单位审批程序后,在规定时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按照合同规定实施。

    2.申报对象及数量:各社会组织申报每个项目相关主题不得超过2个。

    3.申报材料:各社会组织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填写《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项课题申报表》《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咨询活动申报表》《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题讲座申报表》《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自筹经费课题申报表》,申报活动类的项目还须一同上报活动方案。

    4.项目单位遴选:自治区社科联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报自治区社科联党组审定相关项目承担单位。

    5.项目完成时间:课题类,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专报,其中,专项课题于2023年7月30日前提交约0.3万字阶段性成果1篇;活动类,2023年9月10日前完成活动。

    6.课题要求:完成不低于1.5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和约0.3万字成果专报,专项课题按合同要求争取在相关报刊发表成果1篇。

    7.活动要求:活动开展前15天内上报活动方案等相关材料,履行报批手续,活动开展后15天内上报活动总结、活动照片及新闻报道等相关验收材料。

    三、报送时间

    请各社会组织于2023年3月17日前将相关项目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gxsklxhb@gxi.gov.cn,主题标注申报项目类型+社会组织名称,同时将加盖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五份寄送至自治区社科联学会部(南宁市金湖路53号)。

    2.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咨询活动申报表.doc.doc

    3.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题讲座申报表.doc.doc

    1.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项课题申报表.docx.docx

    4.2023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自筹经费课题申报表.docx.docx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的通知

    一、经费支持

    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共设立15项,资助经费总计60万元。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共设立131项,因自治区财政部门无法向部分单位转拨资助经费的缘故,资助经费总计114万元。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共设立258项,经费自筹。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共设立451项,经费自筹。资助经费已下达,具体资助情况详见附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承诺的配套资助经费请予以保障。


    二、成果要求

    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和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要求在1—3年内完成,最迟不得超过5年完成。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要求在2年内完成,不得延期。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

    获批立项的课题在申请结题鉴定时,均须按照要求填写《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提交结题报告及研究成果。课题预期研究成果需达到以下要求: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高校的,需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所确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或出版专著不少于1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其他单位的,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须提交5万字以上未发表(出版)的研究报告,及1篇不少于5000字的决策咨询报告。

    课题公开发表研究成果需在明显位置独家注明“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编号)”字样,未独家注明的公开发表成果,不视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为立项后、研究期限内的成果,获批立项前的成果不得列入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至少为一篇代表作(著作、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与课题研究主题无关的材料,不得列入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管理

    获批立项的课题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4个文件(桂教科学〔2018〕15号)要求,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题进行过程管理、成果鉴定和办理结题手续。课题研究成果归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转化。课题研究相关表格可登录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s://jykxghb.gxeduyun.edu.cn/)查看下载。

    请获批立项的课题负责人及时登录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信息系统(https://ghkt.gxeduyun.edu.cn/)确认课题状态,积极准备开题事宜,并在获批立项之日起三个月内在系统中完成开题材料上传,十五个月内完成中期材料上传。申报时未提交含有所在单位签章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扫描件的课题负责人,请在课题开题之前补传。

    未尽事宜,请联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771—5815194;地址: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69号自治区教育厅1709办公室。


    附件: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855项-.doc


  • 关于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名参赛的补充通知

    各承办学校:

     

      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区赛)于2月6日—13日报名,定于2023年2月20日至3月21日举办。

     

      鉴于在赛项征集阶段还有部分学校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提交参赛意向,为充分展示各职业院校教学成果,集中展现本校师生技能大赛风采,现就今年区赛报名参赛有关事项补充如下。

     

        1.按照桂教职成〔2022〕68号文件执行原则不变。

     

      2.在报名参赛阶段,接受已经提交参赛意向学校的正式报名。未提交参赛意向的学校,属于参赛意向名单以外的学校,可给予预报名。(表格见附件)

     

      3.报名参赛工作结束后,由承办学校向大赛执委会提交报名结果、比赛工位数量和容积量等有关材料,届时将在承办群内发在线文档填报。

     

  • 最暖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嚣时

    稿定设计-1.jpg

  • 迎新年,启新篇,金慕云祝您新年快乐!

    稿定设计-1.jpg

  • 春节(放假通知)恭贺新春,幸福美满

  • 一元复始知岁月,万象更新长精神

    金慕云.jpg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一、课题研究要求

      (一)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围绕当前我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展开研究,设置5项选题指南,申报课题名称须与指南保持一致,不得自行更改或添加副标题,选题指南见附件1。课题组针对选题进行研究设计时,需注重定量研究,不得仅采取定性或者概念式研究。

      (二)申报对象。

      本次课题面向全区各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定向申报,课题主持人须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政策研究能力,近3年以来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名 义公开发表过论文,或以第一作者名义撰写咨询报告(论文),相关建议被市厅级以上党政单位采纳并出具证明。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15人(不含主持人),鼓励课题组成员结构跨行业、跨单位、多元化,满足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任何课题组成员此次仅可以参加1项课题申报。

      (三)研究周期。

      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最多可申请延期1年。未完成课题结题时,不得申请其他所有类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本次课题结题采用会议结题方式,不得申请常规集中结题、免于鉴定结题、通讯鉴定结题等其他方式。

      (四)成果要求。

      形成未公开发表的不少于2万字决策咨询报告1份,或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课题相关论文2篇。研究成果需在醒目位置独家注明“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编号)”字样。

      (五)研究经费。

      自治区教育厅将对获批立项的课题给予每项10万元研究经费资助,鼓励有条件的课题所在单位安排配套经费。

      (六)成果运用。

      本次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所有权归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有,课题组将成果用于奖励申报、应用转化等用途需征得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


      二、申报程序

      本次课题申报分为书面申报、现场答辩、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议三个阶段。

      (一)书面申报。

      课题组填写《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2、3),交由所在学校审核。学校确定推荐课题后,在《申请•评审书》中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将一式2份《申请•评审书》和一式7份《课题论证活页》以及《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申报汇总表》(见附件4)于2022年12月30日前寄送到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邮寄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69号自治区教育厅1717室;收件人:陈一鑫;联系电话:0771—5815234。电子版申报材料储存于U盘中,一并寄送。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返还课题申报材料,请相关人员和单位自行保存备份。

      (二)现场答辩。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书面申报材料进行评分,并针对不同选题进行单独分数排名,依照与拟立项数1:3的比例,按排名通知各选题入围课题组进行现场答辩。答辩时间、形式、内容另行通知,未参加现场答辩的课题组视为自动放弃,不再递补后续排名课题组答辩。

      (三)领导小组审议。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通过书面申报评审和现场答辩环节的课题进行审议,秉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以上述两环节评分为基础,结合课题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形成各选题的拟立项名单,并进行公示。


      三、课题管理

      本次课题纳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下达和管理,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均需接受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广西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指导,课题的过程管理按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4个文件(桂教科学〔2018〕15号)要求进行。

      未尽事宜,请联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及电话:陈一鑫,0771—5815234;岑俐,0771—5815396。


      附件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选题指南

      1.复杂局面下的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升学价值导向分析及其制度建设

      2.广西县域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及其定性定量分析

      3.广西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实施方案研究及设计

      4.广西产业、教育、智库融合的一般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5.RCEP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附件2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申请•评审书.doc

    附件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课题论证活页.docx

    附件4.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申报汇总表.docx


  •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举办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一、比赛时间及地点

     

      大赛定于2023年2月20日至3月21日举办,各赛项具体比赛时间和地点详见赛项实施方案(届时在广西八桂职教网www.ep12.com公布)。

     

      二、赛项设置

     

      大赛设125个赛项(涉23个专业大类),其中中职组57个赛项(涉11个专业大类),高职组68个赛项(涉12个专业大类)。各赛项有关信息见附件1。

     

      三、奖项设置

     

      各赛项根据实际设置个人赛或团体赛(不可兼设),奖项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实际参赛队伍(团体赛)或选手(个人赛)数量的10%、20%、30%(四舍五入取整数)。各赛项成绩作为选拔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代表队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机构

     

      大赛设组织委员会,统筹负责大赛全面工作。设执行委员会、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在组织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各委员会成员名单见附件2。

     

      五、参赛资格及要求

     

      (一)以学校为单位报名参赛,原则上由在赛项征集阶段提交对应赛项参赛意向的学校报名参赛。不得跨校组队参赛。

     

      (二)参赛选手须为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生。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在籍学生、本科院校在籍高职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一、二、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2+3”分段学制一、二年级及未升学的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已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三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

     

      (三)各赛项参赛队(选手)可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且数量不得超过选手数量。

     

      (四)各赛项报名通知及相关要求将在赛项实施方案和比赛规程中明确(届时在广西八桂职教网www.ep12.com公布)。

     

      六、承办及裁判工作要求

     

      (一)各赛项承办学校要高度重视承办工作,做好承办各项工作,要有开放包容、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理念,为比赛提供场地、设备、人力等全方位保障,为各参赛队提供健康安全、公平公正、友好共进的比赛环境,全力做好承办工作。承办学校要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时制订赛项实施方案并报大赛执行委员会(经大赛执行委员会审定后发布);在赛项比赛结束后7日内,将承办工作总结报大赛执行委员会。在承办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请及时联系大赛执行委员会。

     

      (二)我厅将聘请一批优秀专家担任大赛裁判(裁判长、裁判员),有意向担任裁判的人员自愿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裁判人员推荐条件见附件3)。请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具体为市教育局、高等学校、区直中等职业学校、企业)按要求填写裁判人员推荐表(附件4)及汇总表(附件5),于2022年12月15日前将word格式(可编辑)和pdf格式(盖单位公章)材料发至邮箱:gxjnds001@163.com,逾期不再受理。

     

      在个人自愿申请、单位推荐的基础上,我厅将综合考虑业务水平、执裁经验、师生反响等因素择优聘请各赛项裁判长、裁判员。在执裁工作中执行裁判长负责制,裁判员对赛项裁判长负责、赛项裁判长对大赛裁判委员会负责。赛项裁判长要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时制订赛项比赛规程并报大赛裁判委员会(经大赛裁判委员会审定后发布);在赛项比赛结束后2日内将比赛成绩、7日内将执裁工作总结报大赛执行委员会。在执裁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请及时联系大赛裁判委员会。

     

      七、其他事项

     

      (一)各校要严格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及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承办学校可自主选择技术支持企业,我厅不指定任何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支持企业不得干涉、影响大赛公平公正,承办学校须及时将技术支持企业及合作方式等相关信息报大赛执行委员会备案。各校要大力报道和宣传赛事赛况,提升大赛社会影响力,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

     

      (二)各参赛学校须为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及医疗保险。

     

      (三)其他事宜由大赛执行委员会另行通知,有关通知、公告、各赛项实施方案及比赛规程将在广西八桂职教网(www.ep12.com)发布。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张晓静,0771—5815347;韦施羽,13737941231。邮箱:gxjnds001@163.com。

    附件2.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名单.docx

    附件3.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人员推荐条件.docx

    附件1.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设赛项及承办学校.docx

    附件4.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人员推荐表.docx

    附件5.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人员推荐汇总表.docx


  •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一、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落实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推进我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进我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规范、特色发展,实现扩量提质。深入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和揭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助推我区民办高等教育规范、特色、有质量发展。


      二、研究要求


      (一)研究内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要求重点围绕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难点、人才培养范式、课程体系建设、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等领域开展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要求重点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难点、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规范办学、国际学生的培养与服务、来华学生的教育等方面内容开展研究。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要求重点围绕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难点、分类管理改革、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民办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内容开展研究。


      课题选题可参考《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选题指南》(详见附件 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选题指南》(详见附件 2)和《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年度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选题指南》(详见附件 3)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具体设计,也可自主进行选题。课题研究要求做到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彰显特色。


      (二)研究团队。


      本专项课题面向全区高等学校征集,不设限额申报。要求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有在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负责人不能申请此次专项课题。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课题负责人同意,课题组成员(不含课题负责人)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10 人。


      (三)研究周期。


      本专项课题研究周期 2 年,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原则上不可延期。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专项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在申报时课题负责人需予以明确。所有课题按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要求提交研究成果。此外,获批立项的重点课题,原则上需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 1 篇,或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 3 篇,或专著书稿 1 部;获批立项的一般课题,原则上需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 1 篇。所有获批立项的课题均需提交 1 份 10000 字左右的咨政报告。课题公开发表研究成果需在醒目位置独家注明“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年度专项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编号)”字样,未注明或未独家注明的公开发表成果,不视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经费。


      本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自筹,申报时需明确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建议申报重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不少于 1 万元,申报一般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不少于 0.5 万元。同等条件下,优先对有经费支持的项目立项。


      三、报送要求


      本次专项课题申请采取网上申请与线下申报并行的形式。未参加网上申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线下申报。


      (一)申报材料。


      本专项课题申报材料包括《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申报材料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电子版申报材料用于网上申请,要求提供含签章的 PDF 版,《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别为独立文档;纸质版申报材料用于线下申报,要求 A4 纸双面印制,《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开装订,均为原件一式 2份。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返还课题申报材料,请有关单位和申报者自行留底,备日后结题时使用。请课题负责人在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下载专区”查询下载申报材料的最新模板。


      (二)网上申请。


      1.网上申请网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s://jykxghb.gxeduyun.edu.cn)首页下方的“课题申报与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


      2.网上申请流程。网上申请需要依次完成如下流程:


      (1)各课题负责人在申报系统中如实选择本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然后登录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请。课题负责人在本人账号中完成课题信息的填写和材料的上传后,及时提交上一级科研管理单位进行审核。网上申请操作流程可参见本通知的附件 4。


      (2)各高等学校完成本级课题申报材料的审核,将本校此三个专项课题分别的拟推荐数量报送至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待课题配额设置完毕后,及时将本级申报材料通过申报系统提交至上一级科研管理单位。


      3.网上申请时间。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2 年 10 月 28 日上午 10:00 起至 11 月 10 日下午 23:59 止,逾期不再受理。各高等学校需在此时间内于申报系统中完成本单位网上申请材料的


      全部审核,并按照推荐限额将通过的材料提交至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于申报系统内提交到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所有材料,均视为经过各单位审核同意的材料。各科研管理单位的具体审核流程及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并应予以公告。


      (三)线下申报。


      1.报送程序。


      各高等学校的申报材料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收集、汇总、筛选和推荐。各高等学校统一推荐课题时需填写《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报汇总表》,将纸质汇总表随纸质版申报材料一并邮寄。各高等学校要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和材料,签署明确意见,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线下申报提交的材料与线上申请通过的材料一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线下申报。


      2.报送时间及地址。


      报送时间:2022 年 11 月 7—10 日(以材料寄出邮戳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报送地址: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 69 号广西教育厅办公楼 1709 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邮编:530021;联系人:玉芸芸、岑俐、何佳,0771—5815194。


      四、课题管理


      本专项课题纳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 4 个文件(桂教科学〔2018〕15 号)进行管理。获批立项的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过程管理、成果鉴定和办理结题手续。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和使用。未尽事宜,请与相关人员联系。联系人及电话:玉芸芸,0771 —5815194。网上申请如遇申报系统操作问题,可加入课题负责人用户 QQ 咨询群(群号:285919715)留言咨询。


      附件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选题指南.pdf

      附件2: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选题指南.pdf

      附件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选题指南.pdf

      附件4: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上申请操作指南.pdf



  • 2022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工作

     一、申报范围

     

      2022年我厅将择优认定不超过50门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参加遴选的课程应为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技能)课程、除思政课以外的公共基础课程,应体现多专业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产业技术与专业岗位融合。鼓励国际化双语课程申报,鼓励选用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申报,鼓励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申报。

     

      非全日制学生网络教育课程、不具备在线开放的课程、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以及已认定为自治区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均不参加申报。

     

      二、申报名额

     

      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学校每校可申报2门课程,其余高职学校和三星级以上(含)中职学校每校可申报1门课程。

     

      三、申报要求

     

      (一)课程设计科学,教学目标清晰,内容符合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要求体现职教特色,专业课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鼓励与行业企业等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

     

      (二)课程须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且在本校开设三年以上,至少有一个周期线上教学活动,课程总学时不低于32学时,有关数据截至2022年7月31日。须在全国性公开平台开放,第一期上线课程时间不晚于2022年3月1日。

     

      (三)体现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成果,课程教学活动完整,提供在线测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功能并有效实施,能有效防范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有完整的学习过程数据,学生受益面广、参与度高、获得感强。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质量精良,无版权、肖像权争议,课程平台资质良好、运行可靠,可按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有特色有创新并可持续改进。

     

      (五)教学团队基础好,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教学能力强、数字素养高,能够提供稳定的课程教学服务,高职高专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中职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1门课程。

     

      (六)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有序,教学支持保障条件良好。未发生过较大教学事故。

     

      (七)一经入选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应能够每学年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并提供不少于3年的教学服务。对于未按要求持续提供教学服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按规定追责问责。

     

      四、材料报送

     

      (一)2022年10月16日前,各学校将学校联系人信息表(附件2)Word版发送至邮箱:gxzcc003@163.com,邮件主题及文档请以单位名称命名。我厅将邮件回复各校申报平台账号、密码。同时,请各校联系人加入QQ工作群:673349476。

     

      (二)2022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各学校根据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网上申报平台(网址:www.nveec.cn,以下简称平台),组织开展申报工作,指导课程负责人在平台填写申报书(附件3),并以附件形式上传佐证材料(根据附件3后的证明材料清单要求制作成1份PDF文档,原则上不另行报送纸质材料)。

     

    附件2_2022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单位联系人信息表.docx

    附件1_2022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docx

    附件3_2022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 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一、申报方向及数量

    每个辅导员工作室应明确1个重点建设方向,具体围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明确的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即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等10个方向。

    工作室实行限额申报,专职辅导员人数超100人的高校限报2个,专职辅导员人数低于100人的高校限报1个(专职辅导员人数以“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录入数据为准)。

    二、申报条件

    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每个工作室设主持人1名,工作室成员5—8人。主持人及成员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能恪守职业规范,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

    (二)主持人应是连续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5年(含)以上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年龄、工作年限计算时间截至2022年10月10日),具有较强团队领导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大胆探索,在专业化职业化成长发展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

    (三)工作室成员构成应注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背景结构和职务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成员应为连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年(含)以上的专职辅导员,且一线专职辅导员比例不低于70%。

    (四)主持人及成员作风务实清廉,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务实、品行端正、师德高尚,在师生中有广泛的认可,个人及所带学生无重大违纪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五)优先考虑已经运行一年以上,且在工作室机制体制建设、理论研究、工作实践中产生显著效果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三、遴选程序

    (一)推荐申报。各高校根据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并提交申报书。学校党委应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育人工作能力进行评定,提出审核、推荐意见。

    (二)专家评审。我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评议,提出初选推荐名单,择优确定入围答辩名单。

    (三)现场答辩。召开现场答辩评审会,综合申报材料、现场答辩两部分成绩,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拟建设工作室名单。

    (四)培育建设。我厅对拟立项建设工作室名单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培育建设1年。

    (五)考核评价。我厅组织专家对立项建设工作室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建设成效突出的,予以挂牌。

    四、支持措施

    我厅对纳入立项建设的工作室,按照有关规定视情况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工作室所在高校应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课题研究、交流研讨、论坛讲座、培训考察调研、资料购置、成果发表出版、新媒体建设等工作,帮助工作室选配好成员。

    五、工作任务

    (一)理论研究。围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建设期内,至少完成1项厅局级以上研究课题或提交2篇被厅局级以上单位采纳的研究报告或政策咨询报告或聚焦研究主题发表3篇以上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或媒体文章或编写至少1部通俗理论读物或专著。

    (二)实践创新。结合工作室建设方向,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和载体,着力培育至少1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可示范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前沿性规律性问题理论工作研讨会。

    (三)团队建设。以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辅导员为培养目标,结合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组建工作务实、梯队合理、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或研究团队,培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后备力量。

    (四)理论宣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内容定期开展理论宣讲,每个工作室及成员每年至少宣讲2次。

    (五)成果转化。建成1个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公众号,定期推广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和团队建设等成果,定期推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六、考核管理

    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其中,工作室培育支持期为1年,年度考核合格后继续支持建设2年。由我厅和所在高校党委共同负责建设管理。我厅负责工作室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指导与管理考核等。所在高校党委负责督促、指导工作室积极开展工作。工作室所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协助工作室做好组织协调、管理考核等工作。

    (一)年度考核。建设期内,工作室每年12月1日前,须根据工作职责提交《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年度进展报告》并附相关材料。我厅组织专家对工作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命名授牌。培育支持期结束后,对考核合格的工作室予以正式命名授牌,并继续支持项目建设2年;考核不合格者,终止项目支持。

    (三)终期考核。建设期满后,须提交《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项目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工作成果等内容。我厅将组织专家进行结项考核。

    (四)考核期限和退出机制。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考核以3年为一个周期。建设期内,工作室主持人原则上不可随意变更,确因工作原因不适宜担任主持人的,经所在高校党委同意后,报我厅批准,方可变更主持人,原立项建设方向不得改变。工作室建设运行中如出现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或因其他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以及违反学术道德或师德师风的,将被取消资格。

    七、报送要求

    (一)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和工作条件,促进现有辅导员团队向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发展。鼓励有较好基础的辅导员团队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在做好遴选推荐工作基础上,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二)各高校须认真填写《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申报书》(附件),于2022年10月20日前将申报书Word版和PDF版(盖章扫描版)打包发送到我厅思政处电子邮箱(szc5815117@163.com),文件夹以“单位名称+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申报材料”形式命名。纸质版材料一式5份邮寄到我厅思政处,地址: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自治区教育厅思政处。收件人及电话:朱喆,0771—5815104、13307731992。

    未尽事宜,请与我厅思政处联系。联系人及电话:朱喆、张莉,0771—5815104、5815520。

    附件: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申报书.doc


  • 九九重阳,相亲敬老

    画板 1.png

  • 愿国家繁荣昌盛,小家幸福美满

    画板 1.png

  • 第二十一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

      一、大赛赛项

      大赛分为4 个赛项:  (1)虚拟仿真作品; (2)小规模限制 性在线课程(SPOC); (3)系列微课; (4)智慧教室应用课例。 大赛的具体要求见附件1。

      二、参赛对象

      全区本科高校在岗教师。

      三、推荐要求

      各高校推荐参赛作品数量按在校生人数确定。在校生4 万人 以上推荐 12 件,在校生3—4 万人推荐 10 件,在校生2—3 万人 推荐8 件,在校生1—2 万人推荐6 件,在校生1 万人以下推荐 4 件。

      已获历届自治区级、全国相类似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的作品不 能再参赛。今年已参加其他自治区级比赛的参赛作品,不能再参 赛。参赛作品必须有60%以上内容为作者原创,作品引用的图文 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的知识产权争议,由作者承担责任。

      四、时间安排

      (一)作品提交时间: 9 月 23-30  日 。

      (二)作品初评时间: 10 月 12-22  日。

      (三)现场决赛时间: 11 月 11-13  日 。

      五、奖项设置

      按比赛项目分组,各组分别按参赛作品10%、20%、30%的比 例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六、组织机构

      大赛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 专业委员会承办,贺州学院协办。

      七、其他事项

      (一)各高校要精心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大赛,将本次大 赛作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开 发、应用与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严格把 控作品质量,择优推荐作品参赛。

      (二)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作品,将上传至广西高等教育学 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三)有关大赛的重要信息和相关事宜将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jyjs.gxou.com.cn/) 公布。

      1.第二十一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实施方案.pdf

      2.第二十一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参赛作品推荐表.pdf

      3.第二十一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智慧教室应用课例作品申请表.pdf

      4.第二十一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pdf



  •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竞赛的通知

      一、参赛人员

      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每单位可推荐 3 至 5 名教师参加初赛。

      二、竞赛内容和参赛方式

      (一)竞赛内容。参赛人员可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装备 等五个教学专题自行选定一个参赛内容。

      (二)参赛方式。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采取光碟评选的形式,评委对各校报送的参赛光碟进行评审,从优选取 25 名参赛人员参加决赛。决赛采取现场授课的形式进行, 评委根据参赛人员的现场授课情况现场评分。

      1. 初赛。所有参赛人员以报送光碟的形式参加。参赛人员根据军事课教学内容,自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章节,按一节课时间(40 分钟,时间差控制在+5 分钟内)录制参赛视频,光碟需制作成 DVD 数据盘,参赛视频要求 MPG2 格式(压缩带宽不低于10M,分辨率 1920×1080),使用一个固定机位正面全景录制,不可以剪辑。每个参赛视频以单独文件制作并以“教学内容”命名。光碟封面需注明参赛单位名称、授课老师姓名及联系电话, 光碟视频内容不得出现所在单位及授课教师名称,否则视为无效。

      2. 决赛。参赛人员按预先选定内容抽签,并按顺序依次进行现场授课,时间为 20 分钟。评委根据参赛人员授课情况现场评分,并公布竞赛结果。

      三、竞赛时间安排

      (一)初赛时间为 2022 年 11 月上旬。

      (二)决赛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上旬。

      四、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15 名。参加初赛人员颁发参赛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本次竞赛是加强我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军事理论课质量的重要举措,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做好参赛人员选拔推荐工作,组织参赛人员精心备课,充展现本单位近年来军事理论教学成果。

      (二)各高校要保证参加初赛人员不少于 3 人。

      (三)请各高校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前将参加初赛的光碟寄送我厅体卫艺处。

      六、其他事项

      (一)参加决赛人员、地点、时间另行通知。

      (二)未尽事宜,请联系我厅体卫艺处李春春,联系电话: 0771—5815430;地址:南宁市竹溪大道 69 号 1915 办公室,邮编:530021。

    桂教体卫艺〔2022〕26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竞赛的通知.pdf


  • 2022年下半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工作

      一、受理范围

      受理课题的年份为2017年度及以后立项未结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课题”)。受理课题的类别有: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委托重点课题;部分专项课题(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专项、广西考试招生研究专项、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语言文字研究专项、壮汉双语教学研究、广西民办教育研究专项、党建研究专项、崇左市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广西教育发展研究专项、教学研究专项)。已申请延期并承诺在本年度完成的课题,研究期限内按照研究计划已完成的课题,亦属受理范围。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另文通知,不在此次受理范围。

      二、成果要求

      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可提交书稿、著作、已发表的研究论文等,课题按照立项通知的成果要求进行验收。委托重点课题以委托时对研究成果的要求为准。专项课题按立项时的公布文件、立项通知和课题申报书所预设的成果进行验收。

      三、报送要求

      本次课题结题申请采取网上申请与线下报送并行的形式,未参加网上申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线下报送。申请结题的课题负责人需提交1套结题鉴定材料(详见附件1)。材料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印制。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返还结题材料。

      (一)网上申请

      1.网上申请网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s://ghkt.gxeduyun.edu.cn/,以下简称“课题管理系统”)是本次结题申请的唯一官方网络平台。

      2.网上申请流程。网上申请结题需依次完成如下流程:

      (1)各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管理系统中如实选择本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课题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请,完成课题信息的填写和材料的上传后,及时提交上一级科研管理单位进行审核。(详见附件2)。

      (2)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各高等学校在课题管理系统中开展本区域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结题材料审核。其中,具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委托管理授权的受托单位,可在课题管理系统中对C类课题进行评审,将评审意见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审,也可不在本级评审而直接提交上一级评审。其他未获授权的单位,需在课题管理系统中将审核通过的C类课题结题材料直接提交上一级评审。

      3.网上申请时间。课题管理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9月26日10:00至10月28日23:59,各课题负责人、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各高等学校需在此时段内通过课题管理系统完成所有申请流程,逾期不予受理。通过课题管理系统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所有材料,均视为已经各级单位审核同意的材料。各级科研管理单位的具体审核流程及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并应予以公告。

      (二)线下报送

      1.线下报送程序。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题先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再由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教育局、市县所属单位和学校的课题申请结题采用三级审核报送制度,第一级为“申报者所在单位”(如学校),第二级为“市级科研管理部门”(如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第三级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科研管理机构要严格审核材料内容,签署明确意见,并将统一收集的材料和《课题结题汇总表》(附件3)纸质版一并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线下报送。

      2.线下报送时间及地址。报送时间:2022年10月24日—28日(以材料报出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报送地址: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69号广西教育厅办公楼1709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邮编:530021;收件人:岑俐,电话:0771—5815396。

      四、结题鉴定

      本次受理课题将通过专家会议鉴定方式进行结题,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对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等级分类评价,根据专家鉴定意见,综合确定研究成果的鉴定等级。鉴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第一次结题鉴定未通过者,可在下一次集中受理结题时重新申请鉴定。第二次结题鉴定未通过者,终止课题。逾期不申请二次鉴定又未说明理由者,视为放弃第二次鉴定权利,终止课题。

      五、其他说明

      (一)凡被终止或者撤项的课题,原则上不再受理结题。

      (二)完成课题结题鉴定后,将发文公布鉴定等级,各课题负责人也可自行登录课题管理系统查看本人课题的鉴定结果。

      (三)各级管理机构要严格把关,不接受在受理范围之外、被终止或者撤项课题的结题申请。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2年下半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pdf.pdf


  • 广西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推荐工作

     一、数量与范围

     

      (一)申报名额。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每校可申报4门课程,广西“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每校可申报3门课程,其余高职学校和四星级以上(含)中职学校每校可申报1门课程。

     

      (二)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应为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职,含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中实际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训实习),以及其他特色课程。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列归中等职业教育组,五年制高职后两年课程列归高等职业教育组;高职本科课程列归高等职业教育组,但须单独注明。

     

      二、申报要求

     

      (一)课程设计科学,教学目标清晰,内容符合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要求体现职教特色,专业课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鼓励与行业企业等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

     

      (二)课程总学时不低于32学时,至少在课程平台上完成两(学)期的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在同类课程中教学效果良好,有自治区级课程或教学项目建设基础的优先。

     

      (三)体现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成果,课程教学活动完整,提供在线测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功能并有效实施,能有效防范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有完整的学习过程数据,学生受益面广、参与度高、获得感强。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质量精良,无版权、肖像权争议,课程平台资质良好、运行可靠,可按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有特色有创新并可持续改进。

     

      (五)教学团队基础好,师德师风优、教学能力强、数字素养高,结构合理,能够提供稳定的课程教学服务,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或以上职称,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一门课程。

     

      (六)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有序,教学支持保障条件良好。未发生过较大教学事故。

     

      (七)一经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应能够每学年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并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对接入的各类在线精品课程运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于未按要求持续提供教学服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按规定追责问责。

     

      三、工作安排

     

      按照申报、初选、推荐开展工作。各校拟申报课程须在本校网站公示不少于5天,公示无异议或经核查不影响推荐方可报送。

     

      (一)申报。各单位可向我厅进行申报,也可按对应专业(领域)向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行指委、教指委)申报,向全国行指委、教指委申报的课程,不占我厅申报名额。涉及多个学校共建的课程,由牵头学校申报。同一课程不得多头申报、拆分申报。“十三五”期间已认定的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照最新要求更新完善后,由原申报单位向我厅申请复核;课程负责人或2位以上授课教师发生变化的课程,或主要内容有实质性变化的课程,须按新课程参加申报。

     

      (二)初选。我厅将组织专家参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附件1)对申报课程进行评议,形成初步名单,公示后按规定进行推荐。

     

      (三)推荐。我厅根据初选结果,按照限额推荐参加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全国行指委、教指委推荐的课程由我厅复核、再次公示后一并报送。

     

      四、材料报送及时间安排

     

      (一)2022年8月22日前,各校将联系人信息表(附件2)Word版发送至邮箱:gxzcc003@163.com,邮件主题及文档请以单位名称命名。我厅将邮件回复各校申报平台账号、密码。同时,请各校联系人加入QQ工作群:1170358200。

     

      (二)2022年8月22日至9月2日,各学校根据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登录网上申报平台(网址:www.nveec.cn,以下简称平台),组织开展申报工作,指导课程负责人在平台填写申报书(附件3),并以附件形式上传佐证材料(根据附件3后的证明材料清单要求制作成1份PDF文档,原则上不另行报送纸质材料)。

     

      (三)2022年9月3日至10日,我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综合评议,形成拟推荐公示名单。联系人及电话:覃丽丹,18260859365;吴珂,0771—5815180。


    1.2022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docx

    2.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申报单位联系人信息表.docx

    3.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一、 项目经费。各项目所在单位自行统筹安排项目研究支持经费,建议支持额度为:中职重点项目每项2万—3万元,一般项目每项1万—2万元;高职重点项目每项3万—5万元,一般项目每项2万—3万元;社区教育重点项目每项3万—5万元,一般项目每项2万—3万元。

     

      二、项目期限。2022年度项目应于2025年底前结题,需要延期的,须由项目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如未按期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申请未通过的,2025年底将撤销项目。

     

      三、项目变更。项目一经公布,研究计划与时限、项目组成员等应保持稳定,如确有充分理由需变更有关事项的,需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系统(网址:http://zjps.gxtc.edu.cn/,VPN账号:zjvpn,密码:zjmm@vpn)提交变更申请。

     

      四、项目结题。项目研究须取得相应成果方能申请结题。重点项目须在省级或以上刊物发表相关论文至少2篇,其中,中职重点项目的主持人须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至少1篇;高职重点项目的主持人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至少1篇,或公开出版1部不少于10万字的教改类著作。一般项目须在省级或以上刊物发表相关论文至少1篇。研究成果公开发表须注明“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结题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通过。

     

      五、各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桂教规范〔2022〕17号),为项目研究提供各项必要条件,认真组织好项目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等工作,加强项目业务指导和过程监督,把项目研究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docx


  • 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围绕我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2022 年遴选建设 20 个左右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资源库功能定位于“能学、辅教”,遵循“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组织建构逻辑,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使用需求。结合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根据专业领域特点,对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平台运行功能等进行系统化设计,系统开发专业教学与职业培训资源,为目标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教与学服务。


    三、本次教学资源库遴选建设实行限额申报,各高职院校、 四星级以上(含)中职学校均可申报,每校限报 1 个。凡申报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原则上应为学校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的项目,并从学校项目中择优申报。请有意申报的学校按有关附件要求填好申报书(附件 2),并将 Word 文档和PDF 扫描件于 2022 年 9 月 30 日前发至邮箱:gxzcc003@163.com。未尽事宜,请与我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联系,联系人及电话:吴珂,0771—5815180。



    1.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pdf

    2.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申报书.pdf

    3.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评议重点和指标.pdf

    4.广西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技术要求.pdf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发挥学校在财经素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设立“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聚焦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深化不同学段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发展广西区域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推广模式。

     

      二、研究要求

     

      (一)研究内容。

     

      课题要求重点围绕财经素养教育理念创新、财经素养教育模式与路径探索、财经素养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财经素养教育效果评价、财经素养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等5个选题领域及30个选题方向开展研究。选题可参考《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1)中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在指南选题基础上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特色化,也可在指南之外自主选题。课题选题要求遵循正确的教育研究方向,体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可行性,以期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学校教学与实践,切实为提升学校财经素养教育水平服务。

     

      (二)申报对象。

     

      课题面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及从事财经素养教育教学研究的单位和人员征集,实行限额申报。各设区市每市最多限报15项,同一单位推荐课题数目不超过3项,由各市教科所(规划办)进行筛选,合理分配申报名额,尽可能覆盖本市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中职等各学段学校。各高等学校、区直中等职业学校最多限报6项。“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区域协同创新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最多限报8项。

     

      申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财经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经验和基础。幼儿园、中小学校课题需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课题负责人,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课题负责人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课题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对财经素养教育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探索创新的意愿,有独立开展、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原则上,所在单位为高等学校的,每个课题的参与者人数不超过10人(不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其他单位的不超过15人(不含课题负责人)。

     

      已获得第一、第二批财经素养教育专项课题但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能再次作为负责人参与本次申报,具体名单见《广西教育研究院关于公布广西区域财经素养教育课题学校(第一批)的通知》(桂教研院〔2021〕4号)、《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桂教科学〔2021〕26号)。

     

      (三)研究周期。

     

      本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原则上不可延期。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专项课题将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其中,重点课题占总体立项数量比例不超过25%。所有课题按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要求提交研究成果,并要求同时提交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具体如下:

     

      理论成果:获批立项的重点课题,需提交公开出版的教材或专著1部,或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不少于1篇,或者在省级及以上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不少于2篇。获批立项的一般课题,原则上需在省级及以上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不少于1篇。所有获批立项的课题均需提交1份不少于10000字的财经素养教育专题研究报告。

     

      实践成果:获批立项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结题时需要提交一份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和视频。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财经素养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财经素养普及讲座、财经素养课外主题活动、财经素养社会调查、财经素养比赛等;教育实践活动视频须为MP4格式,至少时长40分钟,可以是1个40分钟的视频,也可以是4个10分钟的微视频。

     

      (五)研究经费。

     

      本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自筹,申报时需明确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课题所在单位须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资助。同等条件下,优先对有充足经费支持的课题给予立项。

     

      三、申报要求

     

      本次专项课题申请采取网上申请与线下申报两种形式。未参加网上申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线下申报。

     

      (一)申报材料。

     

      本专项课题申报材料包括《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申报材料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电子版申报材料用于网上申请,要求提供含签章的PDF版,《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别为独立文档;纸质版申报材料用于线下申报,要求A4纸双面印制,《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开装订,均为原件一式2份。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返还课题申报材料,请有关单位和申报者自行留底,备日后结题时使用。请课题负责人在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下载专区”查询、下载申报材料的最新模板。

     

      (二)网上申请。

     

      1.网上申请网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ghkt.jyt.gxzf.gov.cn)首页下方的“课题申报与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

      2.网上申请流程。网上申请需要依次完成如下流程:

       (1)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完成本市课题配额设置。

       (2)各课题负责人在申报系统中如实选择本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然后登录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请。课题负责人在本人账号中完成课题信息的填写和材料的上传后,及时提交至上一级科研管理单位进行审核。网上申请操作流程可参见本通知的附件2。

       (3)各县(市、区)教研室、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本级课题申报材料的审核,并及时提交至上一级科研管理单位。

      3.网上申请时间。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8月1日上午10:00起至10月14日下午23:59止,逾期不再受理。申报系统内提交到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所有材料,均视为经过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材料。各级科研管理单位的具体审核流程及时间节点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并应予以公告。

     

      (三)线下申报。

     

      1.报送程序。各市直及以下学校(单位)的申报材料由各设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科学规划办统一收集、汇总、筛选和推荐。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申报材料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收集、汇总、筛选和推荐。各申报单位统一推荐课题时需填写《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报汇总表》,将汇总表随纸质版申报材料寄送至广西财经学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分中心,同时将电子汇总表随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各申报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和材料,签署明确意见,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线下申报提交的材料与线上申请通过的材料一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线下申报。

      2.报送时间:2022年10月10日—10月14日(以材料报出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3.报送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西路100号广西财经学院9办501室,邮编:530003;联系人及电话:王会来,0771—3156665;电子邮箱:cjsygx@126.com。    

     

      四、课题管理

     

      本专项课题纳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中进行下达和管理,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由广西财经学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及结题均严格按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4个文件(桂教科学〔2018〕15号)要求进行管理。

     

      未尽事宜,请联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陈一鑫,0771—5815234;广西财经学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分中心王会来,0771—3156665;赵西超,15277017934。网上申请如遇申报系统操作问题,可加入课题负责人QQ咨询群留言咨询,群号:481784827。

     


  • 关于组织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一、研究目的

      深入推进我区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进程,加强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集中优势力量对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形成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成果并在全区和全国推广,助推我区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规范、科学、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要求

      (一)研究内容。

      本专项课题要求重点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问题及对策、岗课赛证融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研究。本专项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需参考《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专项课题选题指南》(详见附件1,简称《选题指南》)进行具体设计;一般课题可参考《选题指南》,也可自主选题。课题研究力求做到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创新理论、彰显特色。

      (二)申报对象、人数、限额。

      本专项课题面向广西2022年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院校及试点院校和广西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秘书处征集。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课题申请人只能申报1项课题,课题组成员本年度最多同时参加2项课题。原则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高等职业院校的,1个课题的参与者人数不得超过11人(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不超过16人(含课题负责人)。

    该课题限项申报,我校共有2个申报指标。

    (三)研究周期。

      本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2—3年,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原则上不可延期。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教材、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案例等有关研究和推广成果。所有课题按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要求提交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如下:获批立项的重点课题属于《选题指南》中的课题范围,申请结题时需提交1篇1万字以上的研究报告,须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所确定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或出版专著不少于1部,或在省级及以上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获批立项的一般课题申请结题时需提交1篇5000字以上的研究报告,还需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课题公开发表研究成果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注明“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编号”字样。

      (五)研究经费。

      本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自筹。

      三、申报要求

      本次专项课题申请采取网上申请与线下申报并行的形式。未参加网上申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线下申报。

      (一)申报材料。

      本专项课题申报材料包括《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申报材料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电子版申报材料用于网上申请,要求提供含签章的PDF版,《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别为独立文档;纸质版申报材料用于线下申报,要求A4纸双面印制,《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论证活页》分开装订,一式3份。

      (二)网上申请。

      1.网上申请网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与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https://ghkt.gxeduyun.edu.cn/?FVj7sEhl2kB3=1649302518202#/login)。

      2.网上申请流程。各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院校、试点院校及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秘书处课题负责人在申报系统中如实选择本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然后登录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请。课题负责人在本人账号中完成课题信息的填写和材料的上传,选择正确批次(批次名称:2022年度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研究专项课题),提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课题状态显示“待立项审批”即为提交成功。网上申请操作流程可参见本通知附件。

      3.网上申请时间。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7月1日上午10:00起至8月29日晚上23:59,逾期不再受理。

      (三)线下申报。

    请申请人于8月31日前将纸质材料交至科研处,逾期不予受理。届时科研处将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上报。

           四、课题管理

      本专项课题纳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按《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4个文件(桂教科学〔2018〕15号)进行管理。获批立项的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过程管理、成果鉴定和办理结题手续。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和使用。

      未尽事宜请与科研处联系:3692179。


  • 永远跟党走

    画板 1.png

  • 2022年广西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现场决赛的通知

      一、 比赛组别

      (一)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二)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三)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五)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六)高职专业课程二组

      二、现场决赛要求

      所有组别按照课堂教学比赛决赛流程(附件 1)开展比赛。

      三、现场决赛入围名单

      课堂教学比赛所有组别入围名单见附件 2。

      四、日程安排

      (一)报到时间和地点

      1. 时间:7 月 2 日(星期六)14:30 一 16:00。

      2. 地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三号教学楼(南宁市大学西路 169 号)。

      中职组:一楼阶梯 1 教室,联系人:周老师,13481076206。

      高职组:一楼阶梯 3 教室,联系人:陈老师,18076612239。

      3. 交通:

      (1)从南宁火车站、南宁东站或琅东汽车站出发,乘坐地 铁 1 号线,至南职院站 C 出口(学校 2 号门),进校后乘坐校 园免费交通车至报到地点。

      (2)自驾可导航至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1 号门,进校后根据 引导牌停车即可。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 时间:比赛分为两个场次,时间分别为:

      第 1 场: 7 月 3 日,检录时间 6:30;比赛时间 7:30—12:50。

      第 2 场: 7 月 3 日,检录时间 12:50;比赛时间 13:50—18:30。

      2. 地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三号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检录 (南宁市大学西路 169 号)。

      3. 交通:7 月 3 日 6:00 和 12:20,安排交通车从建议入住酒店 (具体可查看其他事项说明)接参赛团队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三)决赛顺序安排

      现场决赛顺序由场次抽签和现场顺序抽签两步决定。

      1. 场次抽签:参赛教师于 6 月 29 日 16:00—6 月 30 日 10:00通过 http://dscq.gxzjy.com/,凭第一作者手机号抽取现场决赛场次。

      2. 现场顺序抽签:

      7 月 3 日按场次的比赛时间提前 1 小时到达候赛场地检录并抽取现场决赛顺序号。

      五、防疫要求

      (一)参赛选手应在赛前 14 天申领“广西健康码”,并自我健康观察 14 天,每日进行健康申报,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不出国(境),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二)持“广西健康码”非绿码和过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参赛选手,按防疫要求提前 3 天持 48 小时内检测阴性报告抵邕,抵邕后 3 天内进行 2 次核酸检测(2 次采样间隔不少于 24 小时)。

      (三)所有参赛选手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按照上级防疫要求进校,在进入比赛区域前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出示广西健康绿码,且体温低于 37.3℃方可进入赛场。

      (四)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仅在现场展示及答辩期间可摘下口罩比赛。比赛时间段内,保证比赛空间通风良好,人与人之间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如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赛务工作人员报告。经现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评估后,由大赛组委会综合研判应对措施。

      六、其他事项

      (一)请各市有关教育局、高等学校、区直中等职业学校及时通知参赛选手密切关注大赛进程,确保按时参赛。

      (二)每个参赛团队全体成员原则上都需要参加现场决赛,缺席参赛者将按弃权处理。

      (三)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按照报到时间到达报到地点,凭身份证办理相应的防疫安全手续、领取参赛材料,并有序熟悉比赛环境。

      (四)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期间选手的交通、住宿等差旅费用由选派单位负责。

      (五)本次大赛不提供设备搬运服务,请各参赛团队自行搬运参赛设备。

      (六)南宁市外参赛选手可自行预订比赛地点周边的酒店住宿。推荐入住:

      1. 雅斯特酒店(民族大学鹏飞路地铁站店,南宁市西乡塘

      区鹏飞路 11 号),前台联系电话:0771—4737511(订房报“参赛老师”);

      2. 维也纳国际酒店(南宁民族大学店,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西路 5 号),联系人:陈经理,联系电话:17776498769;

      3. 南宁格莱美大酒店(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西路 65 号西明商业广场),联系人:庞经理,联系电话:18578985998。

      (七)本次比赛不开放观摩。


  • 2022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及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推动全区各高校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通过选树一批自治区级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完善课程育人机制,构建课程育人新体系。

      三、课程推荐范围、类型、数量及程序

      (一)推荐范围

      全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已立项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需提供学校立项文件)。已评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课程,无需重复申报。

      (二)推荐类型。

      1.公共基础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

      3.实践类课程。

      (三)推荐数量。本科高校可推荐本科示范课程4门、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可推荐职业教育示范课程4门,其他高职学校(含职业大学)可推荐职业教育示范课程3门。报送课程应尽可能覆盖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各个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广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可分别推荐1门示范课程。所推荐课程经教指委、行指委同意后,由课程主要负责人所在高校按程序向我厅推荐,不占用本校名额。

      (四)推荐程序。各推荐课程经本校教务部门审核后,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展示形式各学校自定),由学校党委填写推荐意见统一上报。

      四、材料提交

      推荐参加自治区级示范课程评选的校级示范课程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门课的课程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以及必要的教学案例等课程资源。

      (二)本门课的课堂教学实录2段(拍摄制作要求请见附件1),以及对应的教学设计(设计模板见附件2)。

      (三)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附件3)。

      (四)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4)。

      (五)由教指委、行指委推荐的课程需提供教指委、行指委推荐函。

      五、评选环节

      (一)开展初评。本科高校依托广西本科高校智慧教室联通系统进行,网址为https://hj-gd.rongkecloud.com,高职高专院校依托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活动平台进行,网址为http://kcsz.gxzjy.com,专家通过系统对推荐的课程进行初评,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参加集中会评的课程。

      (二)集中会评。组织专家对通过初评的课程进行集中会评,层层把关,优中选优,推荐进行集中展示的课程,包括录播展示课程和现场直播展示课程。

      (三)公示。将通过现场评审推荐的课程在我厅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认定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六、报送方式

      (一)本科高校报送方式。

      各本科高校于2022年5月20日前将联系人信息(附件1)发送到邮箱gxgjc@126.com,以获取报送系统“广西本科高校智慧教室联通系统”的登录账号及密码。邮件主题及文件名请按照“学校名称+课程思政申报联系人”格式命名。请各学校联系人加入QQ工作群:782727681。报送材料须以系统平台和纸质版两种形式报送,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5日。纸质版一式2份,寄送至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请在信封显眼处注明“课程思政”。联系人及电话:高教处韩徽,0771—5815557。系统技术支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魏佳,13772149304。

      (二)高职高专院校报送方式。

      各高职高专院校于2022年5月20日前将联系人信息(附件1)发送到邮箱gxgzlxkcsz@163.com,以获取报送系统“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活动平台”的登录账号及密码。邮件主题及文件名请按照“学校名称+课程思政申报联系人”格式命名。请各学校联系人加入QQ工作群:781881604。报送材料须以系统平台和纸质版两种形式报送,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5日。纸质版一式2份,寄送至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请在信封显眼处注明“课程思政”。联系人及电话:职成处吴珂,电话0771—5815180、14777795273。系统技术支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黄金燕,15077123360。


  • 广西水利电力学院领导来访金慕云洽谈视频拍摄合作

    2022年6月1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自动化系梁中超书记、姚开武副主任和陈君霞专业负责人来访金慕云,关于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拍摄项目作品讨论,由我司市场部与视频部负责人接待与洽谈。
    随后我司相关负责人与老师们进行了关于教学能力大赛课堂教学拍摄事宜进去讨论,商讨出满意的拍摄方案与要求,力求打造更优秀的作品,并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在经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后,老师们对我司专业制作能力和团队实力给予了高度的认同与肯定,并期待作品的完美交付,并表示本次来访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拍摄方案,也为我司将来提高更优质的服务打下更好的基础。

    QQ图片20220610143832.jpg

  •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画板 2 拷贝.png

  • 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通知

    一、大赛宗旨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进一步鼓励高校青年教师潜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全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参赛对象与推荐人数

    (一)参赛对象为广西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1年5月31日后出生)的专职教师,需满足以下

    条件:

    1.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近4年无教学事故记录。

    2.具有4年及以上本科教学经历(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6月30日)。

    3.近4年在学校的评教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评价。

    (二)每所本科院校报名参赛人数不得超过5名,每个竞赛组别限报1类。

    三、大赛内容

    (一)竞赛学科。

    竞赛学科分设5个组别:第一组为文科组(含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l2管理学,l3艺术学);第二组为理科组(含07理学);第三组为工科组(含08工学,09农学);第四组为医科组(含10医学);第五组为思政组(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二)主要赛项。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排,以1个学时为基本单位。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安排、教学评价、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等。选手需围绕参赛课程准备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选取的20个学时须涵盖该课程2/3以上内容。评委将对整套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打分。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为20分钟。评委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考评,参赛选手需准备2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与20个学时的参赛课程相对应,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对应、一致。

    3.教学反思。参赛选手结束课堂教学环节后,结合本节段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着手,在给定的3—5分钟内面向评委进行反思和陈述,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做到有感而发。(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1。)

    (三)竞赛流程。选手需在报名前完成20个学时的参赛课程教学设计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节段PPT。所有选手在开始比赛前一天抽签确定本人的参赛顺序。比赛当天,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本人参赛的具体教学节段。课堂教学结束后,选手直接面向评委,进行3—5分钟的教学反思。

    (四)计分方式。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大赛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权重分别为20%、75%、5%。选手得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三个赛项的得分相加为最终得分,最终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五)注意事项。

    1.选手参赛课程的实际学分不得少于2个学分(含2个学分)。

    2.所谓“教学节段”,特指课堂教学20分钟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3.竞赛采取网络直播形式,不安排教师进行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环节采取“无生上课”的形式。

    4.根据各自参赛课程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等,白板笔、翻页器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视频版权归组委会所有。

    5.选手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报名阶段提交给评委的所有竞赛材料中不得出现选手姓名、学校等信息,违反者降低获奖等级。

    6.竞赛过程中出现意识形态问题、师德师风问题、抄袭他人PPT作品或视频及弄虚作假等问题者,不予奖励并将情况通报所在学校。

    四、报名及材料提交

    (一)报名。

    每所本科高校组织1支代表队参赛,包括领队、选手等。请各高校在6月1—7日期间,通过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网络平台(地址:jxjs.gxnu.edu.cn)填报本校参赛选手推荐表(见附件2)、各高校初赛总结,要审核并确保填报信息完整、准确,并在6月7日前将纸质材料邮寄至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竞赛材料提交。

    请选手在6月1—15日期间,通过竞赛网络平台提交竞赛材料,逾期未报送者,视作放弃参赛资格。材料一经提交,不得更改。具体要求如下:

    1.电子版材料:(1)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教学时数、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建议阅读文献等要素。格式为PDF文档通用格式。(2)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为PDF文档通用格式。(3)与20个学时教学设计方案相对应的2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选手须将课堂教学节段PPT和相关音频、视频文档一并以压缩包形式上传。(4)20个教学节段PPT目录,格式为PDF文档通用格式。

        2.纸质版材料按下列顺序要求装订成册:(1)封面(请使用浅绿色纸张)。首行: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材料(页面上方居中,二号,宋体);第二行:课程名称(例如:遗传学,页面二分之一处居中,初号、黑体);第三行:参赛组别(例如:文科组,页面底部处居中,一号、宋体)。(2)目录(整本材料的目录)。(3)参赛课程教学大纲。(4)参赛课程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

    请按以上顺序将参赛材料汇编成册,并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8份。除封面外,其他材料正文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大赛纸质版材料请于6月15日前邮寄至: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系人:张淑英,联系电话:0773—5826059、15577303696。

    五、大赛组织与奖项设置

    (一)本次大赛由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总工会联合举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

    (二)根据选手分数,分组按照10%、20%、30%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获得“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获得一等奖且排名第一的选手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向自治区总工会申报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根据自治区总工会《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工人先锋号评选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已获得过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的不再重复授予。

    六、其他事项

    (一)请各有关院校积极举办校级选拔赛,推荐能够充分展示本校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精神风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选手参加全区决赛。校级选拔赛组织情况需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学校赛事做法、规模(参与教师人数)、奖励办法、特点、成效、竞赛图片等。

    (二)请各高校积极推荐大赛评审专家。推荐专家须符合身体健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能全程参加评审工作的教学名师和知名专家教授。每个学校按照学科推荐,每个学科推荐1—2名专家。请各高校于6月1—7日通过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网络平台(地址:jxjs.gxnu.edu.cn)填报本校推荐评审专家,并将专家推荐汇总表(见附件3)一并邮寄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三)自治区级决赛定于2021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其他相关事项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

    未尽事宜,请与以下相关人员联系:自治区教育厅联系人及电话:凡文吉、商秀梅, 0771—5815207、5815206 ;自治区教育工会联系人及电话:张艳琼,0771—5780592。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西师范大学):联系人:张淑英,联系电话:0773—5826059、15577303696。

    为方便沟通和联系,请各高校管理员务必加入“第八届广西青教赛QQ群”(群号:1075279871),并及时关注群信息。竞赛其他相关事宜将通过该群发布。

    附件:1.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评分标准

    2.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选手推荐表

    3.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审委员会专家推荐汇总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     

    2021年5月19日



  • 母亲节:平凡而伟大,是来自妈妈的爱

    3.png

  • 五一劳动节:致敬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您!

    3.jpg

  • 2022最新出炉:GDI高职高专排行榜,深职院位列第一


    4月20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2)”,榜单对全国全部1486所高职高专院校(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评价排行。该榜单也是GDI智库发布的年度系列大学排行榜之一。


    教育评价改革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文件,也是一次着力解决我国教育评价问题的重大制度突破和体制创新。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克难的关键年。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更好体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GDI智库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以进一步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调整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设置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服务社会和国际影响6个一级指标,下设13个二级指标,力求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相关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现状。



    1

    指标介绍


    GDI智库高职高专评价团队认为,调整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进一步凸显、强化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导向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评价大学的最重要指标。一所大学的办学优劣,主要是看其学生的培养质量。GDI高职高专排行榜强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监测,特别是是否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质量贡献为导向,投入产出相结合

    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成为关注重点。GDI高职高专排行榜延续以往“重视投入、强调产出”的原则,构建从“数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以质量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3、破“五唯”树标杆,重长期影响力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坚持“破五唯”,不以数量的简单相加作为评价依据,多维度考察高职高专科研人员及团队的贡献,将成果的长期影响和价值作为主要的评价因素和标准。


    表1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2)评价指标体系

    1650533524960156_1.png



    2

    榜单分析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2)”包含1个总榜单和2个分榜单。总榜单公布排名中的1000强高职高专院校。2个分榜单分别是“GDI高职高专(公办)TOP300榜(2022)”和“GDI高职高专(民办)TOP100榜(2022)”。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2)





    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2)上榜的1000所高职高专院校,包括889所公办院校、109所民办院校、2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


    榜单对前300所院校给出具体排名,后700所学校采用区间排名,为高校判断自身所在的水平区间提供参考。这一处理方式有助于社会更加理性客观看待大学评价及其榜单排名,助力相关院校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关办学方向和发展策略。


    位居榜单前三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排名4-10位的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从上榜院校所在地区来看,江苏有76所上榜院校,排名第一,广东和山东均为66所并列第二,排名前十的其它地区是安徽(57所)、湖南(54所)、河南(53所)、四川(48所)、浙江(43所)、湖北(42所)、河北(39所)。



    榜单详情如下

    1650533524377241_2.png
    1650533524430437_3.png
    1650533524857024_4.png
    1650533524633934_5.png
    1650533525285539_6.png





    GDI高职高专(公办)

    TOP300榜(2022)





    江苏300强院校数量位居第一


    在“GDI高职高专(公办)TOP300榜(2022)”中,江苏有39所,数量位居第一,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情况如下:山东30所,浙江25所,广东23所,湖南18所。


    从进入300强的院校数占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总数的比例看,浙江比例最高(51.02%)。


    1650533525149922_7.png
    图1 300强院校地区分布图



    理工、综合、财经类院校总数超八成


    在“GDI高职高专(公办)TOP300榜(2022)”中,理工、综合、财经类院校数量共占比87.34%,其中理工类院校146所,占比48.67%,综合类和财经类各有86、30所,分别占比28.67%、10%。


    1650533525521309_8.png
    图2 300强院校类型分布



    榜单详情如下

    1650533525601824_9.png
    165053352572216_10.png





    GDI高职高专(民办)

    TOP100榜(2022)





    民办院校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GDI高职高专(民办)TOP100榜(2022)”中位居榜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分列第二、第三位。


    在GDI高职高专(民办)TOP100榜(2022)中,广东13所院校入围,排名第一,北京、上海、重庆和四川各8所,并列第二,江苏、福建、浙江均有7所,并列第三。



    榜单详情如下

    1650533525980104_11.png


    来源:GDI智库



  • 教育部资讯:“大美校园”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们的校园里,桃李芬芳、书声琅琅;有可爱的老师同学,有持续的发展变化……一起用画笔、镜头、文字,回望教育这十年,记录下属于我们的“大美校园”——










    征集展示活动启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通过广泛征集展示校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生动呈现师生校园生活的可喜变化,以小见大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取得的非凡成就,现开展“大美校园”征集展示活动。

    1650533271421223_7.png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组织,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会同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具体实施,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江南大学协办,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哔哩哔哩等平台支持。

    165053327175654_8.png


    本次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员工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以集体或个人等方式参与均可。欢迎社会各界参与。

    1650533271391765_9.gif



    即日起至2022年10月31日


    1650533271130400_10.png


    征集反映校园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的摄影类、绘画类、视频类、文字类、VR/AR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自然之美” 聚焦自然风光,展现校园风貌;“人文之美” 聚焦师生群体,彰显人文底蕴;“发展之美” 聚焦教育变迁,描绘美好蓝图。活动将按4月—5月“自然之美”,6月—7月“人文之美”,8月—10月“发展之美”分阶段在相关平台展示。10月,活动将遴选“大美校园”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向作者颁发纪念证书和赠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纪念品或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纪念品。

    1650533271314919_11.png


    作品内容要注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活动主题,传播校园正能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摄影类作品

    作品不限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均可),单幅、组照均可,JPG格式。作品应真实客观,不可对原始图像做影响真实性的调整和润饰。


    绘画类作品

    作品种类与形式不限,也可为数字绘画作品。作品须以高清图片、JPG格式提交。


    视频类作品

    作品时长不限,需采用MP4、MOV等常用视频格式。作品形态可为纪录片、VLOG、动画等。


    文字类作品

    作品文体不限,篇幅不限。要求真情实感,言之有物。


    VR、AR类作品

    作品需运用VR、AR等技术,技术运用得当,互动效果良好。


    除上述类型作品外,其他形式优秀作品也可参与。


    1650533271963350_12.png



    将作品发送至邮箱:
    dameixiaoyuan2022@163.com


    邮件主题、附件名称标注“作品类别+单位(学校)名称+作者”。邮件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身份、通讯地址、手机号、作品标题及作品简要说明(100字左右)等。
    1650533271475913_13.png


    1. 作品必须为未经发表的原创作品,参与者应当确保对其来稿作品享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知识产权,严禁抄袭等一切不当或违法行为。参与者提交作品后即视为许可组织单位无偿使用或授权第三方无偿使用该作品。参与者同意免费授予组织单位对来稿作品宣传、展览展示、发表、放映、出版、复制及信息网络传播的权利。参与者应确保其作品不涉及法律纠纷,由此产生任何纠纷,均应由参与者本人或单位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2. 任何个人及单位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启事所有规定,一切违规行为均应承担相应后果。


    3.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属于组织单位。

    1650533271613365_14.png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方式:
    010-66097130;
    xiaoyuanzhimei@163.com
    1650533272277267_15.png

    “大美校园”征集展示活动

    期待你的参与


    来源:微言教育


  • 资讯丨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职业教育法》,5月1日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1650447644223970_1.png


    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18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据央视新闻当日报道称,职业教育修订草案三审稿在立法目的中增加了三点:一是促进就业创业;二是建设「技能型社会」;三是明确职业教育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拟在校企合作、职普融通、办学规范、税收政策、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作出修改。在今日三审之前,4 月 1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还就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了说明。



    据臧铁伟介绍,主要修改内容包括:


    一是突出就业导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贯通。

    四是进一步明确扶持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其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五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是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


    去年 12 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有 194 名网民提出了 403 条意见,另收到群众来信 9 封。社会公众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对职业教育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补助、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支持产教融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增强相关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草案三审稿作出修改。


    其中,草案三审稿在总则中明确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进一步强调,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同时,草稿三审稿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企业可以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在明确鼓励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同时,三审稿指出,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


    草案三审稿拟增加规定,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的,应当签订学徒培养协议,有关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草案三审稿还明确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明确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共同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国家鼓励企业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实习;国家支持企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


    推动职普融通,强调职教与普教同重


    草案三审稿着眼于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贯通,作出一些修改。


    例如,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又如,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再如,接受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


    同时草案三审稿还增加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其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鼓励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内容。


    事业单位部分岗位招聘课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为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草案三审稿还明确,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接受教育督导,职业学校校长行使职权依法接受监督,职业学校不得以介绍工作、安排实习实训等名义违法收取费用。


    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草案三审稿拟增加规定如: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在保障享有平等的升学就业机会方面,修订草案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




    END



  • 人社部通知丨公布429种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目录





    来源: 技工教育网





  • 名单公示丨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入围和优秀奖获得者名单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经各高校推荐、组委会资格审查、专家网络评审和组委会核定,现将大赛现场决赛入围名单和优秀奖获得者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4月8日—4月12日,共5天

    在公示期内,如果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发送电子邮件到大赛组委会邮箱szujs@szu.edu.cn反映意见。个人来函必须署真实姓名,单位来函必须加盖公章,反映的情况必须具体真实,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人:徐老师,电话:0755-26524052;17310726215)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

    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深圳大学教务部代章)

    2022年4月8日  


    附 件

    1650446925830218_1.jpeg

    1650446925673780_2.jpeg

    1650446925620807_3.jpeg

    1650446925263990_4.jpeg

    165044692638932_5.jpeg

    1650446926850481_6.jpeg

    1650446926361355_7.jpeg

    1650446926568503_8.jpeg

    1650446926649421_9.jpeg

    1650446926346548_10.jpeg

    1650446927191593_11.jpeg

    165044692749590_12.jpeg



    END

    来源:广东高教学会




  • 知识分享丨路演PPT制作技巧它来了!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重要赛事。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举措。创新创业大赛比赛的主要参赛材料包括了路演PPT、商业计划书和一分钟小视频等。诚然,参赛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但对于路演PPT等材料的雕琢也不容忽视,优质的路演PPT可以更加凸显项目亮点。

    那么创新创业大赛的路演PPT应该如何构思呢?路演PPT是计划书的简要概括,而不管是PPT还是计划书,在构思内容时都应该结合参赛要求和评分标准,要从创新、团队、实现、商业、就业以及引领教育等维度进行介绍,突显项目特色。所以路演PPT一般需要包含以下的内容模块。

    1650446771684012_1.gif
    公司概况、项目背景以及市场痛点(问题)


    首先,需要简要介绍公司概况、项目背景以及市场痛点(问题)。可以通过详细解析行业存在的问题或者介绍政府的相关政策来充分体现项目的必要性,最好可以展示图片和具体数据,营造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评委的注意,进一步增强说服力。

    1650446771684012_1.gif
    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要根据前面的问题分析,具体介绍本项目要如何解决上述的市场问题,具体运用了怎样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部分要注重突出项目的创新点,从产品、运营、模式等方面挖掘亮点特色。

    1650446771684012_1.gif
    介绍具体的实行情况

    而确定了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之后,就需要介绍具体的实行情况了。要介绍清楚是如何实施的,具体开发了哪些产品,是如何运营的,又获得了哪些成就等。通过图片展示和数据罗列等方式,详细介绍创作过程和运营现状,而罗列成功案例和数据对比更能直观凸显项目的成效及价值。

    1650446771684012_1.gif
    介绍具体团队情况

    介绍完以上的内容后,就需要介绍团队情况了。要有所侧重,主要介绍重要成员、重量级导师和专家顾问等核心人物即可。要求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能力互补。团队架构完整,配置合理。而且创业团队的实力要能够支撑项目的运营发展。

    1650446771684012_1.gif
    财务数据和未来规划


    同时,财务数据和未来的规划也必不可少,财务数据包括项目的收入支出以及利润、融资需求、银行流水、税收等数据,同时介绍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凸显项目的可持续性。
    1650446771684012_1.gif
    创造就业以及引领教育

    最后,需要介绍项目对于创造就业以及引领教育的贡献程度。其中,就业主要可以从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项目间接带动就业的能力和规模以及项目创造新就业形态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情况进行分析,而引领教育主要可以从育人属性和项目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上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路演PPT一般需要包含的内容模块了,由于不同项目的特性不同,加上不同赛道和组别的考察重点以及评审要素不同,故而PPT大体的框架和逻辑是可以通用的,但具体内容的安排以及侧重点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

    1650446771211034_2.png






  • 如何撰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

        关于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已经下发了一段时间,并且已经正式开放报名,对于参赛的各个组别的参赛选手,相信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相应的参赛材料了。那么大赛商业计划书作为创新创业大赛的重点、框架,要如何设计才能获得投资人的欣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大赛商业计划书的内容组成。

    1650447134519536_1.png

    一、项目概述及前期基础

        介绍项目的概述和项目的亮点,以及项目的基础构成信息;

    二、市场分析及定位

        分析市场的状况,展现项目的潜力与定位

    三、市场竞争

        介绍分析项目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透过各个方面展现项目的运转。

    1650447134976235_4.png

    四、产品介绍

        介绍项目产品的亮点和市场价值,结合推出产品的商业模式,介绍产品的盈利点。

    五、关于我们

        主要目的是让投资者更加了解项目,介绍项目是如何盈利及目标群体等。

    六、营销策略

        介绍项目的营销策略,展现项目是如何可循环的运转。

    七、财务分析

        展现项目的资金财务状况,可以以图表的形式来体现。

    1650447135135022_8.png

    八、发展历程

        介绍项目的发展历程和情况。

    九、项目呈现实现可复制效果

        用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展现项目的可复制效果

    十、未来规划

        介绍项目的未来规划,用有力的材料证明项目的实力。

    十一、团队介绍

        介绍团队的构成及所负责的事项等。

    十二、其他说明和佐证材料

        能展现项目的相关材料及其他佐证材料。


  • 重磅消息丨分享第八届“互联网+”大赛54个常见问题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有不少新变化,很多师生关于参赛资格、项目要求、限制等有很多疑问,米有校园整理了官方对大家参赛53个常见问题的解答,一定要在报名参赛前仔细阅读,非常重要!

    Q:
    第八届大赛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届大赛总体目标,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Q:
    第八届大赛赛事安排是什么?

    4月正式启动大赛,4月下旬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6—8月举行校赛、省赛,10月举行总决赛。本届大赛将进一步加大国际参赛的邀请力度,广泛动员国外名校参赛,总决赛期间国内外学生同场竞技。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线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两套实施方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适时转换。


    Q:
    第八届大赛参赛项目类型与分组有什么优化?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高教主赛道分设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并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内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高教主赛道的参赛项目类型调整为新工科类、新医科类、新农科类、新文科类,旨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Q:
    第八届大赛参赛人员年龄限制有什么新变化?

    规定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3月1日之后出生),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特色。


    Q:
    第八届大赛入围总决赛项目数有什么变化?

    本届大赛入围总决赛项目数增至3500个(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其中高教主赛道2000个(国内项目1500个、国际项目50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500个、职教赛道500个、萌芽赛道200个、产业命题赛道300个。


    Q:
    验证个人信息时显示“您的信息未通过学籍验证”,该怎么办?如何修改?

    学生填写的个人信息应与学信网上的学籍信息保持一致(尤其是学历层次、所在院校、入学时间、毕业时间),才可验证通过(可填写非最高学籍信息)。若提示未通过验证,学生可登录学信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后,登录大赛报名官网,在个人中心的设置板块中修改学籍信息,提交后重新认证。如对学籍学历有疑问,可发送咨询邮件至kefu@chsi.com.cn,进行咨询。


    Q:
    什么学籍学历可以报名参加大赛?

    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本科、普通本科、博硕士研究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均可参加大赛。但各赛道及赛道内各组别对参赛对象的学籍学历有不同要求,报名时请按照不同赛道、不同组别的学籍学历要求进行报名参赛。


    Q:
     已经完成注册并完善个人信息,如何判断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是否需要通过校验?如需校验,是否已通过校验?

    登录大赛官网,进入个人中心,个人头像及姓名旁边如出现绿底白字的“学籍校验通过”,表示学籍学历通过验证可以参赛;如出现红底白字“学籍校验不通过”,表示学籍学历未通过验证,重新认证方法参见《常见问题》第6条或《学生操作手册》最后一页内容;如未出现任何学籍校验信息,表示无需进行学籍学历校验,可通过既定流程参赛(参考《学生操作手册》)。

    Q:
    普通本科生/博硕士研究生(在校或毕业5年内),可以报名哪个赛道?

    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普通本科生/博硕士研究生可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Q:
    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生(在校或毕业5年内)可以报名哪个赛道?

    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生可以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


    Q:
    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生(在校或毕业5年内)可以报名参加哪些赛道?

    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生可以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


    Q:
    五年制大专,前三年是否可用大专身份报名参赛?

    五年制大专,前三年在读学生只能用中专身份报名参赛。第四、五年在读学生,毕业生可用大专(报名系统中请选择高职高专)身份报名参赛。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学历教育),可以报名参加哪个赛道?

    学历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红旅赛道、职教赛道,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
    报名参加红旅赛道公益组或创业组的项目,对于注册年限是否有限制?

    报名参加红旅赛道公益组的项目,注册公司年限不限;报名参加红旅赛道创业组的项目,须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
    我有多个学籍学历,必须要以最高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吗?

    拥有多个学籍学历,可使用任一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如专升本的学生可代表原就读专科学校参加比赛、毕业的研究生可代表本科学校参加比赛,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
    报名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创意组、研究生组创意组的项目团队成员有什么限制?

    团队成员中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项目不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创意组,只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研究生组创意组。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如:团队负责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专科生,但团队成员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则不能报名参加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创意组,只能报名参加研究生组创意组。


    Q:
    大赛通知内“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具体指哪天?

     “大赛通知下发之日”指大赛通知印发日,即2022年4月8日。


    Q:
    什么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创业团队所使用核心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是学校的项目。


    Q:
    我们学校没有关于大赛的通知,也暂未有老师组织比赛,我可以参赛么?

    可以,如需审核协助,请联系学校的创业学院、教务处、就创业工作部门。


    Q:
    由于学校名称变更、就读于学校分校区导致的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怎么办?

    请联系所在省市负责人,省市负责人将统一汇总问题交由大赛组委会处理,各省联系方式详见https://cy.ncss.cn/provincecontact


    Q:
    创建项目的时候没找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怎么办?

    此情况须联系所在高校负责大赛的老师,由学校联系省级负责人,并由省级负责人统一联系大赛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处理。


    Q:
    肄业/休学/退学导致的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怎么办?

    须提供之前就读学校的就读证明(证明该生曾在该校就读,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登录账号)并加盖公章,将扫描件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咨询,并获取指定的邮箱。


    Q:
    国际参赛项目到哪里去报名?

    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


    Q:
    大赛的参赛顺序是什么样的(大赛赛制)?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萌芽赛道及国际项目)。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通过各省推荐,进入总决赛。如对校级比赛、省级比赛有疑问,请咨询所在的高校或所在省市的相关负责人。


    Q:
    如何报名参赛?开始及截止日期?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截止时间由各地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7月31日。


    Q:
    项目报名参赛过程中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报名参赛的流程以及需要提供的材料,可以参考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首页——资料下载——《学生操作手册》。如想了解的更清楚,可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体验网上报名流程。


    Q:
    参赛项目只能限于“互联网+”项目吗?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组委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Q:
    项目计划书有格式或固定模板要求吗?

    没有,参赛者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评审要求等准备项目计划书。


    Q:
    如何创建项目?团队成员也需要创建项目吗?

    请查看《学生操作手册》了解创建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仅团队负责人进行创建项目即可,团队成员无需创建项目。



    Q:
    团队负责人如何添加团队成员?添加的团队成员按照什么规则排序?

    请查看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的《学生操作手册》。添加的团队成员可通过编辑进行排序。


    Q:
    参赛项目团队的人数有何限制?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添加团队成员。到现场参加总决赛现场赛的参赛成员应为3-5人(含团队负责人)。届时会提醒团队,在系统内勾选确认现场赛的成员。


    Q:
    学生能否跨校组队参赛?

    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项目归属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院校。其中,校赛和省赛由各学校和各省自行组织安排,如果校赛或省赛不允许跨校组队,请向各省联系人咨询(各省联系方式详见https://cy.ncss.cn/provincecontact)。


    Q:
    院校老师可以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吗?项目团队的指导教师有何限制?添加的指导教师按照什么规则排序?

    除产业命题赛道外,院校老师不可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参赛,只能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大赛。大赛不要求团队一定要有指导教师,并且人数上没有限制。建议项目团队在与老师沟通后自行决定是否添加指导教师。添加的指导老师可通过编辑进行排序。


    Q: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是什么关系?

    活动是活动,赛道是赛道,是两回事情。不论是否参赛、不论何种学历层次,只要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创建了项目,均可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但是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则必须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要求详见大赛通知)。


    Q:
    已获往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今年可继续参赛吗?

    不可以,但是项目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Q:
    一个人可以报多个项目吗?

    作为项目的团队负责人可以最多创建3个项目,且只能使用一个项目报名参赛,但可同时作为其他项目的团队成员报名参赛。同一个人可以作为多个项目的团队成员。


    Q:
    一个公司可以报多个项目参赛吗?

    一个公司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项目参赛,不可将一个公司的业务拆分为几个项目报名参赛。


    Q:
    若项目设立了公司或社会组织需提交什么材料?

    除填写公司或社会组织的基本材料外,还需提供公司或社会组织版财务报表,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下载模板,并按照模板要求填写。具体操作及填报流程请参见学生操作手册。


    Q:
    因为某些原因不小心填错项目的参赛赛道、参赛组别、参赛类别,是否能重新报名?

    可以。在报名系统关闭前(2022年7月31日前),在个人中心,将原有参赛项目“取消参赛”后重新报名参赛。请注意,已报名参赛项目可能已经通过校级、省级审核,所以请在“取消报名”前,联系所在院校及省市,以免影响项目参赛。


    Q:
    创建项目成功之后想修改项目名称怎么办?

    项目一旦创建完成无法修改项目名称,如果需更改项目名称,要删除项目重新创建。(如果项目已通过审核进入校赛或者省赛,删除后项目会回到待审核状态。请谨慎操作,删除项目前须及时和学校或者省里联系,以便在删除项目后,重新申报的项目可以再次进行审核,以免影响项目参赛)。


    Q:
    想修改项目计划书和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信息怎么办?

    如需修改,请直接点击个人中心,项目右上角的“编辑”按钮,进行重新上传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名称为系统默认,重新上传后项目名称不会变化,可通过下载计划书查看并确认是否修改成功),以及其他信息,并点击“保存”按钮。如对操作有疑问,可以在官网上下载学生操作手册。



    Q:
    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需要填报吗?项目曾经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信息需要填报吗?

    均需要填报。知识产权信息包括:专利、论文、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商标信息。曾获奖项举例: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以上填报的信息须与项目计划书涉及的内容保持一致。具体操作及填报流程请参见学生操作手册。



    Q:
    为什么要填写财务以及知识产权等信息?

    提交此类信息,主要便于各省市高校通过集中化、技术化等方法审核参赛项目的真实性。全国组委会对于入围国赛的项目也将据此通过权威技术手段展开严格的真实性审核,并要求所提交的各类信息与网评、现场赛所展示呈现的此类信息保持一致。各级组委会将对项目所提交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Q:
    如何获取校赛、省赛的比赛进度?

    校赛和省赛都是由各院校和各省市自行安排比赛时间,把握比赛的进度。建议团队在报名成功后及时与院校或省市负责人取得联系,获取校赛及省赛的准确时间,以免影响参赛。


    Q:
    项目的晋级情况是怎么回事?

     项目报名参赛成功后,学校与省市将根据项目的晋级情况给项目设置对应的状态。如对项目晋级情况存在疑问,可联系所在院校或省市。


    Q:
    项目一直处于“学校待审核”的状态,是怎么回事?

    你的项目已报名成功,进入学校的审核,如有疑问,请联系学校跟进审核情况,避免影响参赛。


    Q:
    为什么在报名不成功的时候,总是提示我某几项信息不对,我已经检查了好几遍了,实在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报名系统会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将你不符合要求的项提示出来。报名前请务必查看各赛道、各组别的具体要求。一般可能出问题的项有:学籍学历验证没通过、年龄限制、公司注册年限、毕业时间、是否注册公司等项。如上述均不存在问题,请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


    Q:
    国外学生是否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国外学生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Q:
    学生在国外院校本科或硕士毕业,现为国内院校硕士或博士在校生,如何参赛?

    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须以国内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内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中国大陆参赛项目”。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
    学生在国内院校本科或硕士毕业,现为国外院校硕士或博士在校生,如何参赛?

    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须以国外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外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参赛项目”。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
    学生参加国内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同时具有国内外两所院校的学籍,如何参赛?

    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可以国内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内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也可以国外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外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参赛项目”。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
    参赛人已毕业,同时具有国内外两所院校的学历,如何参赛?

    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人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可以国内院校的学历代表国内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也可以国外院校的学历代表国外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参赛项目”。参赛人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
    参赛人已在国外院校毕业,没有国内院校就读经历,如何参赛?

    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人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可以国外院校的学历代表国外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参赛项目”。参赛人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
    中国大陆学生到港澳台地区院校就读,希望使用港澳台地区院校在校生或毕业生身份报名参赛,可以吗?

    可以,但中国大陆学生无港澳台地区身份需使用大陆身份证注册,注册完成并完善个人信息后不能通过港澳台地区院校的学籍校验,无法报名参赛。此时需要学生所在港澳台地区院校出具其在校就读证明并加盖公章,将扫描件连同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及登录账号一同发送到指定邮箱。请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咨询,获取指定的邮箱。



    内容来源: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 知识分享丨分享优秀教案的设计思路

    撰写教案对于教师来说属于是必备的技能,一份优秀的教案不仅能体现清晰明了的课堂教学设计,还能起到备忘的效果。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优秀教案的设计思路;

    一、确定教案的形式

    撰写教案的第一步就是确认教案的形式,一般分为表格式和文字式。

    表格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教案形式,通过表格,展现课题名称、课型、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另外一种是文字式,分为简案和详案,全部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

    9fa487801c5e4c9dfdedd817c44864b5.jpeg

    二、教案的内容构成

    1、教学方法

    指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

    指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

    指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和具体的时间分配,还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与运用。

    4、教学重难点、关键点

    指解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5、教学作业

    指需要布置的教学作业,检测反馈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6、教学记录

    指课后记录,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收获与如何改进

    b4a1f436e47091a2d36743a1c3afe227.jpeg

  • 教育部通知丨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

    1650016170770140_1.png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校外教学点设置条件和程序不完善、盲目扩张现象突出,监管不严格、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作出规范要求。具体有哪些要求?


    1650016171935396_2.jpeg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强调校外教学点是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依托和服务延伸,其教学和管理状况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关系高校的品牌声誉。要求高校高度重视本校校外教学点的设置与管理,压实办学主体责任,指导校外教学点落实教育教学有关环节,加强教学过程监管和纪律约束,严格招生宣传、学籍、收费和经费使用等管理,确保在高校治理能力范围内有限设置校外教学点,并能管得住、管得好。


    二是严控数量范围。要求高校审慎研究、合理规划本校校外教学点布局,严格控制校外教学点数量,审慎选择设点单位。引导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减少校外教学点数量。引导地方高校在省内设置校外教学点、不跨省招生。限制设点单位范围,引导高校优先选择办学条件好、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单位合作设置校外教学点。


    三是明确条件程序。明确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设点单位职责分工,各地各高校根据《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开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各地可根据本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细化本省校外教学点管理要求,并对高校提交的校外教学点备案材料进行严格评议,重点关注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办学条件是否达标、开设的专业与当地人才培养需求是否匹配等。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要求高校将校外教学点建设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归口管理,定期开展校外教学点检查评估,及时堵住风险漏洞。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已备案的校外教学点加强日常监管和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校外教学点准入、评价、奖惩、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要建立“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惩戒,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买卖生源、代学替考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起各地各高校按照《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开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对于已备案但不符合《通知》要求的校外教学点,给予2年过渡期进行整改。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推动各地各高校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确保有关要求落实落地,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一起来看《通知》全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决策部署,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函授站、业余点、校外学习中心以及开放大学在系统外设置的学习中心等,统一规范称为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的重要性。校外教学点是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为满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需要,以平等协商方式与校外其他法人单位(以下简称设点单位)合作,依托设点单位的场地、人员、设施等资源,开展招生宣传、线下面授、学习辅导、集中考试、实验实训、毕业指导、学生服务与管理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是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依托和服务延伸,其教学和管理状况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关系高校的品牌声誉。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审慎研究、科学布局,加强教学过程监管和纪律约束,确保在高校治理能力范围内有限设置,并能管得住、管得好。


    二、严格控制校外教学点设点数量和范围。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优势特色、发展规划、监管能力,以及地方人才需求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合理规划校外教学点布局,严格控制校外教学点数量,慎重选择设点单位。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聚焦“一流”,主动减少校外教学点数量,确有设置需要的高校应做好总量控制,原则上数量只减不增。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可跨省设置校外教学点,由教育部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地方高校原则上应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设置校外教学点,因承接对口帮扶、行业紧缺人才培养任务或列入“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地方高校,可通过有关程序跨省设置校外教学点、开设相应的优势专业。设点单位原则上应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开放大学以及设有内部培训机构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确有需要,高校也可在设有内部培训机构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置校外教学点,但仅限招收该企业内部职工,不得面向社会招生。高校开展送教上门等合作办学,应纳入校外教学点管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保留条件良好、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实施成人文化教育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取得三年以上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同时具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作为设点单位,总体数量只减不增。


    三、压实高校的办学主体责任。高校要秉承公益性原则,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将校外教学点建设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厘清高校与设点单位之间的责、权、利。要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联合学校财务、审计、教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开展校外教学点检查评估,及时堵住风险漏洞。对存在违规行为或不符合办学要求的校外教学点要及时整改或者撤销。对停止招生或撤销的校外教学点,高校须会同设点单位做好善后工作,确保稳妥完成在籍学生培养任务。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合作或放任“点外设点”等违规行为。支持、引导有条件的高校直接通过校本部集中面授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非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


    四、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校外教学点的职责要求。高校应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通过与设点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方式对校外教学点进行约束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校外教学点的职责及其权利和义务,以及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形等。高校要指导校外教学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设点单位的相关政策制度;配合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服务及学生报名注册等工作;配合完成有关教学组织、学生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求,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辅导教师、教辅人员等的推荐与管理工作;负责场地、消防、食品、卫生、网络信息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健全行政、教学、后勤、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定期对所承担的辅助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并配合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检查。


    五、落实落细教育教学各环节要求。高校要按照国家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指导校外教学点落实教学计划与要求,完善相关教学条件。要配备与校外教学点学生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辅导教师队伍,定期组织对校外教学点教学与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主讲教师须全部由高校专任教师或正式聘用的兼职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由高校选派,也可经校外教学点推荐后由高校认定选用。国家开放大学主讲教师由其总部和分部正式聘用,辅导教师可由分部认定选用。教师应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师德师风、职业行为准则等相关规定,具备相应专业能力。严禁不具备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能力的人员授课或辅导。高校要严肃学风考纪和考勤考核,严格毕业要求,对无故不参加教学活动、规定学习年限内不能完成学业、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退学处理。高校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服务,确保全程指导、全员查重,原则上本科学生应全员答辩;要严肃处理论文抄袭、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严把学位授予关,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管制度。


    六、加强招生宣传和学籍管理。高校要强化招生广告宣传管理,招生简章等材料应统一由学校印发。校外教学点未经高校法人授权不得自行开展招生宣传,不得虚假承诺、夸大宣传或委托其他组织(个人)代为招生宣传;不得提供“代报名”“代学”“替考”等违规托管服务;不得跨省开展招生和宣传。高校对校外教学点学生学籍注册进行统一管理,所有学生学籍档案必须由所在高校保存。


    七、加强收费和经费使用管理。高校应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所有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截留、占用、挪用和坐支。高校不得授权或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代收费,不得超标准收费,严禁设点单位、校外教学点以任何名义搭车收费。学费应全额直接上缴学校财务账户,严禁上缴前分配。高校拨付给设点单位的工作经费,原则上不超过其学生学费总额的一半。专兼职教师、辅导教师的课酬、劳务费等酬金统一由主办高校财务部门据实支付。国家开放大学校外教学点教师酬金由总部、分部财务部门分别据实支付。


    八、完善校外教学点分级管理体制。教育部负责制定全国校外教学点的宏观管理政策,统筹指导全国校外教学点的设置与管理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外教学点的管理政策制定、统筹规划、备案管理和监督检查;负责配合其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高校跨省设置校外教学点的有关工作。高校负责本校校外教学点的设置、调整与管理。设点单位负责配合高校做好校外教学点的日常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要根据《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见附件),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


    九、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纳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各地可根据本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细化本省校外教学点管理要求,对省域内每个设点单位承接的高校校外教学点数和开设的专业数等作出上限规定,对省域内校外教学点布局进行统筹规划。要对高校提交的校外教学点备案材料进行严格评议,重点关注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办学条件是否达标、开设的专业与当地人才培养需求是否匹配等。对已备案的校外教学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和质量监测,组织开展常规检查、“双随机”抽检和专项评估,建立健全校外教学点准入、评价、奖惩、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要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买卖生源、代学替考等违法违规行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要建立“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惩戒。对校外教学点存在违规办学、点外设点、恶性抢夺生源、搭车收费牟利、教育质量低下、管理混乱无序、变相买卖文凭、履行职责不力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视情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部给予高校通报批评、限期整顿、撤销校外教学点、责成高校暂停或停止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等处罚,将相关设点单位列入“黑名单”,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十、加强组织实施。本通知印发之日至2022年12月底,各地各高校暂停新增校外教学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现有校外教学点的全面梳理、排查和整改。从2023年1月起,按照《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开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对本通知印发前各地已备案但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校外教学点,可从2023年起给予2年过渡期进行整改,过渡期间停止招收新生,但可为原有在籍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过渡期结束后,仍不符合有关要求、未完成重新备案的校外教学点应予以撤销,其在籍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由主办高校妥善处置。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4月8日

    来源:微言教育




  • 知识分享丨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案例分享

    1650015895457563_1.png
    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实施报告的作用是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下面就来从三点分析如何设计撰写一份优秀的教学实施报告

    一、整体教学设计

    1650015895990305_2.png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必修的一门通专业方向课程,是在学习《新能源汽车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加实践课程。


    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课程,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维修等工作岗位,培养生的维修、汽车诊断能力、分析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

    1650015895274571_3.png
    (二)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 


    学习基础: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正确的电动汽车维护保养的能力;熟知基础设备;能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优劣势分析:优势是能从学材中获取信息;对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喜欢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接受度高。劣势是利用系统化的策略方案排除动力电池组的故障能力较弱。


    应对策略:依据PDCA实训管理理论,采用任务驱动法,VR虚拟演练+实车实战操作,虚实结合,巩固理论,夯实技能综合运用云班课平台辅助教学。

    1650015895744827_4.png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对动力电池的认知,同时了解不同电池的优缺点,从而对动力电池有初步的认识;
    2.掌握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具有独立分析不同控制策略的能力;
    3.掌握动力电池的维修方法,具有运用理论知识于实操的能力; 
    4.掌握对驱动电机的认知,同时了解不同驱动电机的优缺点,从而对驱动电机有初步的认识;
    5.理解不同驱动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为拆装、维修打下基础;
    6.了解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单元,具有对能量流预测的能力;
    7.了解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对电池、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知识能力,为以后从业奠定基础;
    2.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具有收集信息,并能进行整理,分析,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实践运用以及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汽车行业职业道德;
    2.树立学生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能查找技术参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6500158953477_5.png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力电池组及BMS的认知;

    (2)拆卸工具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更换动力电池组及BMS;

    (3)掌握动力电池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4)掌握动力电池组的检查和维护技巧。


     2、教学难点

    (1)拆卸工具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更换动力电池组及BMS;

    (2)掌握动力电池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1650015895370788_6.png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基本情况,精心设计和选择适应学情的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综合采取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较为抽象的内容。采取教学平台实时互动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在轻松氛围下达成课程目标。


    2、学习方法

     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分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3、环境资源

     网络学习空间:学生通过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观看教师发出的教学视频和PPT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与练习。


    新能源汽车维修VR教学平台:在VR教学平台上完成动力电池拆装、动力电池虚拟故障排除等操作,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进度。


    系列教学资源:使用平台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同时将其它平台同类型的资源引入,或者自己创建相应资源引入。

    二、课堂教学实施与成效


    1650015895506028_8.png
    (一)师资安排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两位负责教学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专业青年教师组成。由本专业教研组长和专业相关负责人负责指导工作,并在教学上和资源上提供帮助。

    16500158953477_5.png
    (二)实训条件

    新能源汽车VR智慧教室 新能源汽车整车实训中心

    1650015895811494_9.png
    (三)教学实施

    教学主要采取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三环五步”教学改革方案,提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课前教师在平台上或学生群发布教学课件、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发布的资源自学,课中通过教学三环五步法程序化组织,实现了讲、学、练、考的完整性。


    在任务教学中采用“设立任务情景→知识讲解→教师示范→分组实训→集中总结”的理实一体化五步教学,在实训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课后布置拓展练习任务,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1650015895811494_9.png
    (四)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做到有感知和无感知、单次课程和学期、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收集教学过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1、考勤评价 

    通过上课(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点名的方式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通过每次课程之后的考核表对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客观评价。


    3、教师评价 

    教师上课时可以对学生表现进行主观评价,在教师工作手册和学生考核表上进行加减分。


    4、小组互评 

    小组任务后,各小组对实训任务成果进行互评,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力。


     5、参与评价 

    对学生课堂的参与表现进行自动评价,如抢答、自我展示、分享心得等等。


     6、测试评价 

    对知识点的随堂、课后测试评价。 


    1650015895825458_11.png
    (五)实施成效

    利用立体化、多元化教学方式,把平时不好讲,讲不透,太抽象的概念讲清楚了。学生能够反复看,随时看,为学生预习、复习、自学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教学平台的数据反馈和学生评价考核表的数据,实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使中等生有提高,差等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逐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与整改

    1650015895506028_8.png
    (一)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删减了一些过于抽象且对初学者意义不大的理论知识与进阶技巧,使精简后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情。融入本地校企合作资源,将真实操作工作场地呈现到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提升,但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发掘还不够充分。 


    改进措施:进一步挖掘职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1650015895788989_10.png
    (二)课程教学资源

    由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任务较重,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精力有限,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够,自制微课视频教育的质量有待提升。 


    改进措施:吸纳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特长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或组织学生成立专门团队协助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根据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优质专业课程、精品课程及网络开放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 


    1650015895274571_3.png
    (三)课堂管理

    职业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弱,不能有效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在碰到问题时不愿意自己思考,等待老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注重侧重点的选取和难易程度的把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时导入一些有趣的案例,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变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一份优秀的教学实施报告设计方面的全部内容;

  • 最新消息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召开: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4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欧文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怀进鹏部长强调了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1650015823217596_1.jpeg

    怀进鹏指出,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双一流”建设“为什么建、怎么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首轮建设,我国高质量“双一流”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带动一大批高校和学科持续提高发展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拓展的能力。“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怀进鹏表示,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入推进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


    一要坚定把牢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融入,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


    二要超常规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聚焦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有针对性地把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基础打扎实。


    三要下大气力全方位打造一流师资,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第一职责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长远眼光发现和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人才在挑大梁、当主角中加快成长。


    四要强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四个面向”找准方向,以有组织科研汇聚能量,以创新体系和学术生态厚植土壤。


    五要高品质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对接新发展格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各自特色优势助推区域形成比较优势,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的枢纽性节点。

    1650015823465020_2.jpeg

    怀进鹏强调,要扛起政治责任,提高抓好“双一流”建设的政治能力,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高开放质量,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调配,巩固扩大多渠道支持力度。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在京“双一流”建设高校主要负责人、相关部委司局负责人、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负责人在分会场参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东省教育厅等负责人做交流发言。


    摄影 | 张劲松

    来源:教育部



  • 精品案例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7门合集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本文整理了汕头大学57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课程思政案例1《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课程思政案例2《马克思主义新闻著作》

    课程思政案例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思政案例4《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思政案例5《讲解艺术与实践》

    课程思政案例6《学生文化交流营》

    课程思政案例7《中国诗画赏析与研习·花鸟科》

    课程思政案例8《走向海洋》

    课程思政案例9《生命教育公益课程》

    课程思政案例10《“守望乡村,传递梦想”暑期关爱行动》

    课程思政案例11《文化产业专题研究:理论与实践》

    课程思政案例12《现代汉语A》

    课程思政案例13《计算科学导论》

    课程思政案例14《数字电路》

    课程思政案例15《编译原理》

    课程思政案例16《教育社会学》

    课程思政案例17《普通物理学》

    课程思政案例18《分析化学》

    课程思政案例19《Quantitative Cell Biology》

    课程思政案例20《InterpretingII(口译二)》

    课程思政案例21《跨文化交际》

    课程思政案例22《排球》

    课程思政案例23《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思政案例24《信息编辑设计与数字出版》

    课程思政案例25《海洋科学导论》

    课程思政案例26《化学海洋学》

    课程思政案例27《桥梁工程》

    课程思政案例28《会计学》

    课程思政案例29《创新管理》

    课程思政案例30《战略管理》

    课程思政案例31《基本电路理论》

    课程思政案例32《计算机硬件基础》

    课程思政案例33《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程思政案例34《应用密码学》

    课程思政案例35《建筑信息建模》

    课程思政案例36《工程制图》

    课程思政案例37《电工电子技术Ⅱ》

    课程思政案例38《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思政案例39《有机化学Ⅱ》

    课程思政案例40《有机化学》

    课程思政案例41《工业设计史》

    课程思政案例42《市场营销学》

    课程思政案例43《数字营销》

    课程思政案例44《国际贸易学》

    课程思政案例45《公司金融》

    课程思政案例46《武术》

    课程思政案例47《跳高(杆上技术)》

    课程思政案例48《基础西班牙语Ⅰ》

    课程思政案例49《运筹学绪论》

    课程思政案例50《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思政案例51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课程思政案例52《红色经典音乐初探

    课程思政案例53《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案例54《感染与免疫》

    课程思政案例55《生理学》

    课程思政案例56《临床基本技能》

    课程思政案例5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生物)》


    来源:汕大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


    1650015723762454_0.png




  • 趣味分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有什么不同地方?







    对于大学老师来说

    晋升的职称不仅意味着责任

    也可能意味着头发越来越少

    杯子里的枸杞越来越多

    岁月这把杀猪的刀

    我们一刀也躲不过


    成为讲师、副教授、教授之后

    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一起往下翻

    ......

    1

    关于阅读

    ——————

    1650015493504668_1.jpeg


    2

    关于科研

    ——————

    1650015493134077_2.jpeg


    3

    关于科研经费

    ——————

    165001549496848_3.jpeg


    4

    关于健身运动

    ——————

    1650015494435775_4.jpeg


    5

    关于发量

    ——————

    1650015494484202_5.jpeg


    6

    关于饮料

    ——————

    1650015494194933_6.jpeg


    7

    关于体检

    ——————

    1650015495769197_7.jpeg


    8

    关于常用字体

    ——————

    1650015495804392_8.jpeg


    9

    关于下课后

    ——————

    1650015495367941_9.jpeg


    10

    关于听课

    ——————

    1650015495305313_10.jpeg


    11

    关于上课

    ——————

    1650015495850003_11.jpeg


    12

    关于培训

    ——————

    1650015495733146_12.jpeg


    13

    关于师生交流

    ——————

    1650015496147190_13.jpeg


    14

    关于花钱

    ——————

    1650015496638433_14.jpeg


    15

    关于实验室

    ——————

    165001549620918_15.jpeg

    ▷版权归属:福建智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分析|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往届的差别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式拉开了序幕。那么今年的比赛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

    165001540945927_1.jpeg



    一、赛道设置出现变化

    本次比赛的赛道设置有所变化,各赛道参赛条件中的措辞也有所变化,具体的变化如下:


    1、在高教主赛道中取消了师生共创组,单设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组别,分别分设创意、初创和成长组。赛道提高了本科生项目入围比例,在本科生初创组和成长组中,明确项目负责人须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并对负责人及团队的股权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


    2正式设立产业命题赛道,将产业命题赛道直接作为附件列入通知。同时对参赛对象进行调整,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参赛,通过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同题共答、真题真做的方式,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


    3红旅赛道的主题和目标有更新。活动主题由“青春领航乡村振兴,红色筑梦创业人生”变为“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增了绿色发展的要求。而活动目标则从“建党百年”转为服务“党的二十大”,从开展“四史”教育转为服务 “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从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和打造思政大课、实践大课转为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比赛项目出现变化

    本次比赛各赛道对于参赛项目的要求有所变化,项目内容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度融合。具体项目变化如下:


    1高教主赛道按照“四新”分类。在高教主赛道中,本科生、研究生两大组别均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种类型报名参赛。


    2、 “红旅”活动通过“四新”赋能。项目要求以“四新”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


    3产业命题赛道结合“四新”征题。要求企业围绕“四新”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命题申报。



    三、评审规则出现变化

    本届大赛将进一步回归和突出育人本质,在评审规则设置方面,更突出教育导向,加大教育分值所占比重,“引领教育”将成为重要考察点。在评审过程中,更加聚焦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成长与发展,对项目的创意过程、专业知识运用情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情况、学科交叉融合情况等进行多维度考察。



    四、奖项设置出现变化

    1除产业命题赛道外,其余各赛道晋级国赛的奖项数没变。其中,产业命题赛道总奖项数有较大增长,由100项增加至300项。其中,金奖数由15项增至30项、银奖数由35项增至60项、铜奖数由50项增至210项。


    2、在高教主赛道中,删除了最具人气奖单项奖。


    3、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更加明确。在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和职教赛道中明确了获得金奖的指导教师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名)



  • 最新通知|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试点院校

    1650015150127043_1.jpeg

    1650015150425779_3.jpeg

    1650015151809656_4.jpeg

    1650015151329742_5.jpeg

    1650015151903344_6.jpeg

    1650015151974429_7.jpeg

    1650015151635079_8.jpeg

    1650015151871856_9.jpeg

    1650015151384671_10.jpeg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获取附件

    【附件】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试点院校申报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 教育部资讯|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1649843332534879_2.png

    1649843333725651_3.png

    1649843333259797_4.png

    1649843333613176_5.png

    1649843333386199_6.png

    1649843333666929_7.png

    164984333376987_8.png

    1649843333783748_9.png

    1649843334575519_10.png

    1649843334243885_11.png

    1649843334534214_12.png

    1649843334768095_13.png

    1649843334754609_14.png

    1649843335180782_15.png

    1649843335496547_16.png

    164984333572083_17.png

    1649843335944568_18.png

    1649843335614531_19.png

    1649843336708178_20.png

    1649843336709506_21.png

    16498433367647_22.png

    1649843337130236_23.png

    16498433378559_24.png

    1649843337393570_25.png

    1649843337723468_26.png

    1649843337820153_27.png

    1649843337236986_28.png


    来源:教育部




  • 职校老师制作微课的四个重点分析

            微课作为近些年来教育行业大力推动的新型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做出优秀的微课的作品,是很多职校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从四个方面分析微课制作的重点;


    a95bb24ab3c0449a8d3990a50e25c376.jpeg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作用是对于知识内容的启迪和课后辅导,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是一种碎片式的知识学习单位,是对传统课的补充,并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二、微课的内容选题


            微课一般来说会在5-8分钟内把知识点讲解透彻,结合这个特点,内容选题上就要精炼,通过对知识点合适的处理和提炼,帮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内容。


    50e56c46f914b30a2e4e389bcc2d256c.jpeg

    三、微课的制作


            在了解微课的特点与内容选题后,就要熟悉微课制作的操作流程和制作方法。目前市面上有三种主流的微课形式,分别是课件+录屏,相机录制,和动画后期制作。这三种形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劣势,甚至可以组合使用,例如真人出镜绿幕配搭动画后期制作的微课。


    四、微课制作的角色定位


            微课制作在角色定位上,一般分为两种,老师和制作团队,老师的责任是负责微课内容上的知识性和逻辑性,保证内容上抓住微课的特点,并且确保内容的准确度。制作团队的责任则是负责视频的展现效果,让视频更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能够巧妙的运用各种技巧让视觉效果贴合内容,通俗易懂。



  • 资讯丨湖北省实行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


    近日,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省实行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切实提升职称领域政务服务质效。


    实施范围

    从2021年度开始,全省范围内经各有关单位批准取得的高、中、初级职称,全面实行职称电子证书。


    实行职称电子证书后,原则上不再发放纸质证书。已发放的原纸质证书继续有效。


    原纸质证书因遗失、损坏、证书信息有误等情形需申请补发的,按程序审核、录入相关职称信息数据后制发电子证书,不再发放纸质证书。

    1649757274367191_1.png
    使用效力

    职称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表明持证人具有相应级别职称,可作为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聘任或执业注册的有效凭证。

    1649757274970484_2.png
    管理权限

    湖北省省职称电子证书统一使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证书专用章”电子签章,设置“批准单位”字段体现职称管理权限,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解释”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

    1649757274498909_3.png
    查验方式

    本人可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经实名注册登录后,进入“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查验”事项,根据提示进行职称证书查验、下载和打印。


    相关单位或人员可通过上述渠道或直接扫描职称电子证书二维码进行查验。


    《通知》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使用职称电子证书,严禁伪造、篡改、挂证、滥用,违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记入职称评审信用库。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1649757274926295_4.png

    职称电子证书(样式)

    1649757274252716_5.png


    职称电子证书规格示例

    1649757275876791_6.png


    职称电子证书政策实问实答

    ▶首批办理职称电子证书的对象有哪些?

    全省范围内2021年获评职称的人员作为首批电子证书办理对象。

    从2022年开始,通过湖北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申报并获评职称的人员,将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职称电子证书。


    ▶为什么有人查询不到首批开通范围内的电子证书?

    首批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的数据来源为:2021年度通过省、市(州)高评办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职称评审委员会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上报,并审核通过的2021年取得高、中、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若查询不到相关数据,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

    一是相关职称发文程序还未完结;

    二是相关地方、单位的数据还未报送到位,如照片信息缺失;

    三是相关数据不符合要求,审核未通过。

    有关具体情况请咨询职称批准单位。


    ▶纸质职称证书是否继续发放?原发放的纸质职称证书是否有效?

    职称电子证书上线运行后,将不再发放纸质职称证书,此前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核发的纸质职称证书仍然有效。


    ▶已有纸质职称证书,能否申领职称电子证书?

    将根据我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及各评委会组建单位掌握的相关信息,分期分批地开展此项业务。


    ▶职称电子证书是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职称电子证书表明持证人员取得相应职称,与原纸质职称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若发现职称证书信息有误,如何申请更正?

    由个人或所在单位联系职称批准单位申请更正,由职称批准单位按程序逐级向省职改办申请修改。


    ▶什么是电子证书加注?电子证书为何要进行加注?

    为防止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在非本人授权情形下使用,特加注在专业技术职称电子证书上设置使用场景和有效期信息,以保护持证人员权益。


    ▶申请电子证书加注需要注意什么?

    从持证人申请加注当日起计算,90日内同一证书可有效加注1次,有效期限为90天;超过加注有效期后,需重新申请。


    手把手教你查验、打印职称电子证书


    电子证书查验方式


    个人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经过实名认证登陆后,进入“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查验”事项,点击“在线办理”进行电子证书的查验。


    01请直接点击在线办理

    1649757275563336_7.png


    02根据取得职称的时间,在页面下输入对应的姓名、身份证号及专业即可查询到职称电子证书信息。


    1649757275279128_8.png

    电子证书下载及打印方式


    点击“在线办理”选项,即可领取个人职称电子证书(根据电子证书开放进度更新)。


    01如存在2021年及以后相应年度职称信息,登陆后即可查看到相关信息,点击“生成加注信息”。

    1649757275492484_9.png

    02提示加注有效期为90天,系统会提示间隔1小时登陆。

    1649757275253832_10.png

    03预览或下载证书

    1649757275787420_11.png

    来源丨湖北人社、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 特邀专家分享,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来源何处?

    自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好项目来源何处?如何发现更多优质的双创项目资源?结合众多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分析,高校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九大来源是“不得不说的秘密”。


    特邀点评专家: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深圳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总经理王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秘书长,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德富。(均为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评委)


    1649843115472040_1.jpeg


    来源一:学生自主发现


    出镜高校:


    福州大学

    “兼客”让信息有用而透明

    至诚学院学生陈明富团队发现兼职信息不对等,瞄准兼职市场,为大学生打造“真实、免费、便捷、精准”的理想O2O兼职平台“兼客”APP,实现了兼职时间、地区和岗位精准匹配。


         点评: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科交叉与融合愈来愈紧密与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探索兴趣和创造欲望,形成创造性思维,为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两届“互联网+”大赛中,学生自发而成的双创项目表现尤为明显。



    来源二:科技成果转化


    出镜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

    提高钢轨寿命周期10倍以上

    “慧淬”学生团队提出高重频飞行激光扫描淬火技术,在不用拆卸钢轨的前提下,对钢轨表面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强化,使钢轨的全寿命周期较以往提高10倍以上。


         点评:

    2015年,我国颁布《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文件;2016年,教育部与科技部又联合发布相关细则。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了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


    1649843116640071_2.jpeg



    来源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出镜高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水之鱼也能活上千公里

    学院学生、山东睿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员宋佳琪团队通过对海产品停食暂养和梯度降温技术,再结合纯天然植物源休眠诱导剂,让鲜活的海产品休眠,然后向密闭容器内灌入不同比例混合气体,实现无水运输技术。


         点评: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紧缺成为经济发展短板,众多高校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始深度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道——瞄准企业现实人才需求,努力培养与企业对口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导向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资源共享的平台,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或实训场景等方式,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而企业则将学生的创新进行产业化。所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双创项目,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性院校在双创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发力点。



    来源四: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相结合


    出镜高校:


    西南石油大学

    一毛钱就可解决手机爆炸

    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学生钟雪鹏团队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张由天然木质纤维素制成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高效安全,生产工艺简便,每张手机锂电池的隔膜生产成本只要一毛钱。


         点评:

    当我国由发展大国逐渐步入发展强国行列,“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成为迫切之需,创新也成为“智造”的核心。为此,国家正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奠定更夯实的科技创新基础。大学生的双创项目如何更具创新力?大学生项目团队要更好地与学校的特色专业及学科特色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反哺学校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


    1649843116886856_3.jpeg


    来源五:“互联网+”新技术


    出镜高校:


    江南大学

    抓住“数字”时代的机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孙文博、动画专业庄继顺团队通过制作多部专业、完美的VR电影,并将VR体验延伸到直播中,为客户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点评: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与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深入结合的双创项目。“互联网+”是人类在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将重新建构世界的连接方式,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将大大激发大学生双创热情。



    来源六:大手拉小手


    出镜高校:


    华南农业大学

    果蔬生长不用喂“农药”

    微生物学专业的刘永林团队在博士生导师蒋刚彪教授的指导下,推出高新材料替代农药用于果蔬生产,彻底改变传统的防虫抗病方法,轻松培养无毒绿色的放心果蔬,并带动产业升级。


         点评: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具有绝对优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向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教学规律,又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转变,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尤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而更要强调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当前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师生联合创业的项目,教师于项目实施中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则在项目进行中使知识得以转化应用。



    164984311690616_4.jpeg


    来源七: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出镜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餐饮在线直通“六膳门”

    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哈楠团队以对外经贸大学为起点,建立6个外卖配送点,覆盖北京市朝阳区及海淀区8所高校,并在校园内配送环节,组建公司特有的物流众包团队。还将这一模式拓展延伸到白领市场。


         点评: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之称,在云服务及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协助下,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中国有诸多电子商务平台,可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创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可以发挥大学生熟悉互联网的优势,帮助线下传统企业电商运营。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创业,适合小微创业,成就更多“小而美”的企业,并能够较好实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来源八:政府公共服务采购与社会公益需求


    出镜高校:


    浙江大学

    在空气里把手儿洗干净

    能源工程学院李启章、陈璞阳团队成功研制出一台简洁、实用的“空气洗手装置”,还将推出重力驱动系列:使用者只需站上洗手台下方一个台阶,即可压缩空气以供洗手,整个过程不产生任何能耗。


         点评:

    商业创新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类“公共财富”的消退。因此,政府或非营利性机构等开始依靠社会创新,对财富和资源进行调配,以增进公共福利。

    公益创业指采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社会价值而非个人价值,而这正恰如其分地与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公益情怀,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担当遥相呼应。大学生公益双创项目正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随着政府的减政放权,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将通过面向社会采购服务的方式进行,这就蕴含了巨大的双创机遇。



    来源九:“一带一路”


    出镜高校:


    新疆大学

    用“语音”翻越千山万水

           软件工程专业吾提库尔•艾尔团队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机器翻译及大数据技术,创立了能实现语音输入、语音翻译和语音搜索等功能的“语音+”项目。


         点评: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一带一路”的发展计划,则更深度地发掘了区域内的市场潜力,创造了需求并促进投资和消费。

    其中,越来越火的跨界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具有语音与区域优势的学校则可以充分把握机会,为大学生在该领域的双创开辟渠道,搭建国际化平台。


    内容来自:微言教育




  • 职院技能大赛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1国赛一等奖团队教师的经验之谈

    1649842846875559_1.png


    教师介绍

    黄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专业课程组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黄笑、石磊、徐梦漪、谢嘉琳教师团队的参赛作品《彩妆产品配方设计与制备》荣获专业课程组一等奖,这是该校连续两年获得该赛项一等奖。

    回首2019年以来的漫长备赛历程,黄笑和她的团队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突破重重难关,一路挺进决赛,在磨砺中实现了专业成长。让我们一起对话广东轻工职院一等奖获奖团队,了解他们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随肌应变”的课程改革故事。

    164984284712398_2.png











    1649842847499181_3.png

    1

    咱们是如何打造跨学科团队的,备赛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主要是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角度考虑组建跨学科团队的。我们针对传统的彩妆产品教学只注重配方和工艺的问题,以打造国产爆款为导向,将工科专业和美学专业的教师融合到一起,做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融合。

    备赛过程中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专业背景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大家难免会产生分歧。比如对口红色号的选择,工科老师重配方和颜料,美学老师执着于色彩和肤质,美学和工科的碰撞,感性和理性的冲突,促使我们团队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一起备课、一起走访完美日记等化妆品企业,与产品配方师深入交流。同时,我们也互相学习,美学老师学习了解产品制备的工艺和技术,工科老师也主动学习色彩调和技巧和规律。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融合。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团队最终能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入围国赛的重要原因。

    1649842847106263_4.png

    2

    选择《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中的《制备彩妆类化妆品》作为参赛内容的契机是什么?

    在消费市场不断变化发展、化妆品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团队思考,如何培养出贴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次偶然机会,我们在一部名为《爆款中国》的纪录片中找到了灵感,在国货崛起的时代新浪潮中,我们要为国家、为行业培养能设计制备中国民族品牌的技能人才。基于此,我们团队重塑课程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依托联合主持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整合资源联合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在课程中融入“随、肌、应、变”的教学理念。“随、肌、应、变”蕴含着两种含义:一是针对教师,要求在课堂中具备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二是针对学生,要求紧跟市场需求,紧扣目标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最终设计出适合我们国人的彩妆产品,树立民族品牌自主创新意识。

    1649842847343630_5.png

    1649842848373665_6.png

    3

    教学中提到为军人、医护人员等职业开展彩妆订制服务,未来彩妆职业教育是否也会向这种更为个性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呢?

    这完全是可能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多元、新型、独特的彩妆设计定制服务模式成为必然,彩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趋势成为现实。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特别融入了彩妆设计、消费者洞察、中国美妆文化和创新概念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彩妆类技术工程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更要懂“行业”、思考产品的消费需求,懂“洞察”、思考产品的用户体验。教学中设计为军人、医护人员等开展彩妆订制服务,就是以特定人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硬技术以外的洞察力、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彩妆行业也更需要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洞察、美学修养等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我们化妆品类的相关专业教学要以差异化群体为目标客户群,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设计,培养行业能工巧匠,为“中国制造”蓄力。

    1649842848966547_7.png

    4

    在培养学生民族品牌意识方面,咱们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认为,要做好国产彩妆、打造民族品牌,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深挖传统文化,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着重培养学生审美、技术、研发、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中,一是将中外美妆文化、美学鉴赏和色彩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美学修养的底色。课程配套市场调研实训环节,要求学生走出校门,熟识各大品牌产品的分类、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差异需求,进而掌握彩妆潮流趋势,做到产品研发有据可依。二是开展产品配方的“拷贝”实训,指导学生根据现有产品进行配方模拟,从而掌握一定的彩妆配方的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同步引进企业项目,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痛点分析,提出产品优化方案,在学校、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技术的研发、攻克和创新。

    1649842848427322_8.png

    1649842848590797_9.png

    5

    咱们团队成员都是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骨干力量,在教学中有什么感悟或者经验分享呢?

    作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我们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是我们前行中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说到经验的话我们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群人:我们都知道一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走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走得快是很容易的,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想要走得远、走得久,那还是人多一起走才行。我们跨学科组建了《彩妆产品配方设计与制备》教学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发挥了1+1>2的功效,我们幸运的是找到一群有着共同专业旨趣的伙伴携手并进。

    一件事:我们团队成员都有一个朴实的想法,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身为职教教师就要全身心投身职业教育事业,上好每一堂课,备好每一节课,重知重行,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课堂就是教育人坚守的阵地!

    一起拼: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歌曲《爱拼才会赢》,里面有句歌词“七分靠打拼”,这同样适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大家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理解、互相融合,在交流互动中迸发了许多思维的火花,这是值得我们珍藏的宝贵财富。

    一定赢:时间会让我们的努力得到证明。一群人聚焦于一件事,大家一起打拼,“一定赢”也终将是题中之义。

    1649842848626043_10.gif


    大赛是引领,教学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初心。经过积淀、打拼、融合和创造,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彩妆产品配方设计与制备》教学团队如今已悄然长大。团队将共同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仰望星空开拓进取,争做“三教”改革的坚定实践者和引领者。

    (作者林怡如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附:黄笑团队获奖视频

    作品名称:彩妆产品配方设计与制备


    【教案8】 口红成型工艺



    【教案1】 创新型防晒霜配方设计



    【教案5】 胭脂测色调色



    【教案6】 设计眼影色



    来源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声明:本公众号连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




  • 解读:钟柏昌教授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见解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推出智慧教育平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钟柏昌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ENTER TITLE

    着力打造

    教育信息化中国方案

    钟柏昌

    “应用为王”

    “应用为王”是一种用户视角,起点、重点和桥梁缺一不可。教育用户的真实应用需求是第一位的,教育数字化建设应以这种需求为导向,在充分的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供给数字化教育资源,而扎根常态化课堂的学习分析是需求分析的最重要途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教育数字化行动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指标是教育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就现阶段而言,要实现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数字化教育评价还存在诸多障碍,比较适度的做法是抓住主要的评价环节。例如,以阶段性评测和终结性评测作为锚点,尊重师生日常评测习惯,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化的数据收集手段获取评价数据,快速反馈评价结果并提供学习支持,如此才有可能激发数字化教育应用的广泛使用。

     “服务至上”

     “服务至上”要求管理者转变思维,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管理者应着力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以用户需求驱动教育资源平台的运营、维护和评价。要根据各类用户需求,提供最适合、最准确、最便捷的教育服务。无论是常态化教学,还是“停课不停学”期间,抑或“双减”政策背景下,数据资源平台至少包含三类服务对象:面向学生的智慧学习服务、面向教师的智慧教学服务以及面向家长的智慧沟通服务。为保障平台运营效果,管理者应提供不同的指导性支持。例如,发放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指南手册,详细介绍平台使用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条件。平台维护是教育管理的基础,“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是信息化领域的共识,管理者应遵循“递进升级、逐步完善”的原则,将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教育资源等逐步升级和完善,以保持系统的先进性、灵活性和高效性,推动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平台的决策是教育管理的核心,而决策与评价密不可分,管理者应基于平台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并结合专家建议,作出科学决策,调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布局,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简洁高效”

    “简洁高效”指向教育资源的应用特性,要贴近用户使用习惯。教学资源建设始终是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点任务,“简洁高效”的教育资源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在内容设计方面,需提供覆盖多版本、多层次、多粒度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所谓多版本,即覆盖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多个国标教材版本,适用不同地区用户。所谓多层次,即包含素材类资源、教学知识类资源、工具类资源和扩展类资源等,满足不同用户的学习要求。一般而言,素材类和知识类资源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旨在帮助师生解决教学难题、实现知识巩固;工具类和扩展类资源主要支持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多粒度主要指提供不同颗粒度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挑选适用的资源来整合到日常教学中,使教师成为资源的利用者、整合者,而非资源的搬运工;从学生的角度看,则不仅要有适合系统知识学习的课程资源,还要有方便移动学习的碎片化资源。


    在应用功能方面,应通过标准化接口汇聚来自不同资源系统的资源,并通过统一的资源门户为师生提供一体化的资源服务;同时,资源系统还应强化其在动态汇聚、智能过滤、自动分类、语义检索、智能推送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为广大师生服务。


    在技术支持方面,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支持多种智能终端的访问与使用,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所处的环境,使用身边的计算设备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也为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和工具提供了具身化、多模态的呈现方式,在实验教学或技能训练教学中,可以开发相关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素材或工具,帮助学习者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应用技能,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安全运行”

    “安全运行”强调教育平台应具备的技术特征和抗风险能力,确保稳定性、流畅性和安全性。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例,覆盖全国大中小学用户,不仅用户规模大,而且覆盖全时段,要求平台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集全国之力建设统一的智慧教育平台,改变了过往平台繁多、技术标准混乱的局面,为平台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虽推动了教育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过程的智能升级,但也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因数据监管不严、数据应用失范而造成的数据、隐私泄露风险。除法律约束与政策规约外,在技术层面,系统平台应该不断完善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储存和处理的安全性能与抗风险能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然而其中相当部分的教育资源并未接受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查,其风险不容小觑,为此,有待进一步建立教育知识产权审查标准和监测机制。


    毋庸讳言,任何一项重要战略的实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需要经历多轮迭代才会趋于成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也必然遭遇诸多挑战,这都需要持续改进的耐心和定力。只要方向正确且志不穷,就不畏山高和路远。


    1649757202971769_1.png
    END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分析丨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五大趋向

    高职教育
    LEI FENG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和任务。下面分析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与推进全面培养体系,如何促进立德树人评价重塑的五大趋向。



    164975710053612_1.png
    1649757100633594_2.png
    1649757100861106_3.png

    01
    评价理念重塑



    从“客观主义认识论”走向“中国特色建构论”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在学生品德塑造上应强调立德树人本质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评价理念上进行重塑,从“客观主义认识论”走向“中国特色建构论”。前者关注对学校立德树人活动组织的客观认知,后者关注对学校立德树人活动进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应从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视角去思考。


    中国特色的建构论,强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发展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下,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应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注重凸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中国特色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突破对方法外显性的过分强调,注重应用解释学和辩证的方法,主张通过主客观共同建构知识和现实,去组织与开展立德树人活动。中国特色建构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关注围绕主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追求,其目的不再只是追求客观真理,而是要提升反思自身的能力,改进立德树人活动;其评价对象不再只是学生道德发展,而延展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诸多因素;其评价功能不再是甄别、选择,而是衡量高职院校育人价值的达成度,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建构融入技术、技能学习过程中进行解释和论证。

    02
    评价目标重塑



    从“强势主体价值倾向”走向“现代职业价值倾向”


    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目标重塑,重工具理性与解放理性的统整,要从过去重学生的强势主体价值倾向走向重需求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要积极应对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培育方面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评价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重塑,需要将高职院校育人的“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融入学校立德树人评价,同时注重弘扬原来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注重学生主体价值的目标要素,形成在现代职业价值引导下的学生主体价值追求导向。这种立德树人评价重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我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判断的结合,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融合在一起,避免学生发展个人利益至上的弊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彰显现代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职业发展兴趣、技能培育与时代发展需求、社会发展转型、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外部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需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


    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重塑关注“现代职业价值倾向”,要求各利益相关方包括用人单位、实训单位以及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同时要特别注重让评价者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畅通、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最终在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中形成相互认可的、基本一致的评价结论,以此来共同承担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责任。


    03
    评价标准重塑



    从“一元主导”走向“多维发展”


    科学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水平、道德发展质量、品德发展节奏、行为发展进程,还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潜力、职业情感认知、职业体验成本、品德发展生态,形成“大德育”“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从学校立德树人量化分数“一元主导”走向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多维发展衡量标准。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标准走向多维发展,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需要体现立德树人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对立德树人实践内容的质量评价,既要关注评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评价立德树人实践的层次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比如,在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活动设计中,就要系统地考虑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清晰地了解他们已有的思想基础。二是在工作机制层面要充分体现各方力量的协同性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让立德树人活动涉及的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促进不同主体和不同层面之间的工作协同,让立德树人工作评价各方面都能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在行为实践中形成合力。三是立德树人工作评价的具体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有序性。评价内容应当结合实际,涵盖不同学校、不同领域立德树人的理念、方法情况。例如,针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如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也要体现针对性,体现在阶段性评价重点、评价目标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同之处。


    新时代,多维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规范化评价和主体化评价相结合。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关涉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认知领域发展水平需要规范化评价,而非认知领域,如情感、意志及外显行为则需要依据主体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展现。其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评价,一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效果,有些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学生的内化才能显现出来,学生长远发展价值实现需要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起来。其三,重要主体与多元主体的结合。受时代发展需求变化的影响,立德树人评价活动可能在某一时期特别关注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发展成果,如在某一特定时期,普遍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在中国特色建构范式下的立德树人评价,要承认学生在职业价值需求方面的多元化选择,更强调多主体的价值诉求来建构合理有效的立德树人评价标准,最终促使评价标准从“一元主导”转向“多维发展”。


    04
    评价方式重塑



    从“静态控制”走向“动态融合”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重塑,需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特点,开展精准评价,评价者及其活动相关者的价值观都会影响评价活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评价过程会掺杂各评价主体的态度、情感和意志。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把握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的职业性与学术性统整、技术理性与解放理性的共生、内适性与外适性和谐、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举的特点,立足于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社会需求实训、技能应用等方面的要求,走向“动态融合”,重视学生在参与实训、参与立德树人活动中体悟工匠的精神与劳模的价值。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方式重塑从“静态控制”走向“动态融合”,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进结果评价,从“片面”走向“全面”。凸显对高职院校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效用评价,其对于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具有强反馈作用。重视学生参与立德树人活动的创新优化和评价多样性,展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绽放精彩。二是强化过程评价,从“静态”走向“动态”。重视学校立德树人评价的实践价值,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授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强化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作用,使立德树人和其他教育通过“互育”,从点到线,实现共生与融合。三是探索增值评价,从“横向”走向“纵向”。健全高职院校的分类、分领域评价,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指标,争取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方面的“百花齐放”和“双师型”教师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发展个性潜能开发的“百家争鸣”,营造宽松自由的育人空间。四是健全综合评价,从“分散”走向“融合”。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单一目标或标准的实现程度,而是要切实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判断,引导高职院校推进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教育改革。


    05
    评价应用重塑



    从“评语鉴定”走向“生涯引领”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重塑,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职业道德的“评语鉴定”,而且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关注道德品质、人格特质的发展,关注未来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德技双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生涯发展,在“中国特色”与“高水平”两个关键衡量标准上做出立德树人评价结果的应用重塑。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评价结果应用着眼于“生涯发展”,是将立德树人的职业院校培育导向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技术技能培育的科学性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育的人文性结合的集中体现。着眼于“生涯发展”而非“评语鉴定”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结果应用,强调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胸怀、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与优秀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未来从事各行各业服务中显现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评价立足于学生的“生涯发展”,就必须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上下功夫,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专业潜能开发、专业技能提升,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思想境界提升、价值追求升华以及社会责任、服务奉献精神的孕育。



    1649757100456445_4.png
    END

    来源《教育与职业》




  • 最新通知|广东省(2022-2024年)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名单公示

    1649474620529064_1.jpeg

    1649474620151414_2.jpeg

    164947462120925_3.jpeg

    164947462180782_4.jpeg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1649474621529819_5.gif
    END




  • 知识点!分享课堂设计的14个模型

    NO.1  组织常用的课程设计模型




    1.ISD模型


    1.ISD模型介绍

    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即教学系统化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1)分析

    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2)设计

    对学习资源,学习情景,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管理与服务进行设计。


    (3)开发

    根据设计内容进行课程开发。


    (4)实施

    根据课程开发的成果实施培训。


    (5)评估

    对开发的课程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2.组织ISD模型设计实例

    下图是ISD模型在组织培训中应用的模型示例。


    1649474023661879_1.jpeg


    2.HPT模型


    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即绩效技术模型,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采取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希望的人员绩效。该模型强调对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


    HPT模型的操作步骤如下图:


    1649474023597654_2.jpeg


    3.CBET模型


    CBET模型(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即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起始于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基于职业岗位而开发,明确模式的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能力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 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所以,能力是履行职务所需的素质准备,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潜能转化为能力。


    CBET模型基于岗位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1649474024226216_3.jpeg


    CBET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标准,并将学习者获得相关能力作为培训的宗旨。CBET模型体现的能力观是任务能力观,它将任务或任务的叠加作为能力,但这种能力观的应用有其局限性。


    CBET模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才类型存在不同的培养规格和课程模式,所以,不存在离开人才特征的统一的教学标准。CBET模型应用于组织培训中需考虑如下三个要素:


    1649474024701686_4.jpeg


    4.ADDIE模型


    ADDIE模型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应用)、如何去判断学习者已达到学习效果(学习考评实施)。ADDIE模型的流程与内容如下:


    1649474024192301_5.jpeg


    5.DACUM模型


    DACUM模型(Develop A Curriculum)模型是通过职务分析或任务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的系统方法。


    DACUM表是由某一种职务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任务领域)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单项任务)所组成的二维图表,描述了专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从事该项职务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其中,“行”代表专项技能,“列”代表综合能力。


    1649474024808041_6.png


    DACUM包括名称、任务领域、单项任务和任务完成评定标准四项内容。用DACUM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流程如下:


    1649474024124488_7.jpeg


    DACUM方法适用于在活动过程中呈现固定性程序和重复性特征的再生性技能,如钻孔工序。但对于需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开展的活动,以及同时呈现灵活性和变通性的创造性技能(如解决工艺问题),DACUM模型在使用中会有一定困难。







    NO.2 世界著名课程设计模型






    1.泰勒课程设计模型


    泰勒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泰勒基于对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以确定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课程理论。


    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如下:


    1649474024506850_8.png


    1.形成课程目标 

    在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回答“达成什么教育目的”的问题,即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决定需要考虑学生、社会以及学科等的需求,并综合这些需求形成暂时的课程目标。针对暂时的课程目标从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过滤,进而形成精确的课程目标。精确的课程目标应当数量少而重要。


    2.选择学习经验 

    选择学习经验,即确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才能达到之前确定的课程目标。


    3.组织学习经验 

    在选择了众多的内容或活动后,需要回答“怎样将这些学习经验有效组织起来”的问题,即组织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过程就是要对选择的内容或活动进行适当的分配、整合,并安排合理的学习顺序,形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教材。


    4.指导学习经验 

    指导学习经验阶段涉及到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即将课程通过教材内容或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开展学习。


    5.评估学习经验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需要对已经开展的学习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为后续的课程改善、调整或放弃提供信息支持。


    2.塔巴课程设计模型


    塔巴的课程设计主张采用系统、客观、研究导向向的思路。塔巴将泰勒的课程设计的四段模式改良为七步模式,重点集中在“目标、学习经验和评价”三个层面上,这与泰勒是一样的。塔巴课程设计的七步模式如下图:


    1649474025629265_9.png


    该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即教学生如何思考。教师应当避免过多地向学生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整套概括,应当让他们学会独立地处理信息以形成自己的概括。该模式定向于过程,提倡通过观察形成各种推理类型。


    3.斐勒课程设计模型


    斐勒认识到泰勒课程设计模型为直线型模型,缺乏回馈,因此对其进行了改良并提出了圆环模式,如下图:


    1649474025134084_10.jpeg


    4.柯尔课程设计模型


    柯尔提出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且内容丰富的目标模式,该模式包括四项构成内容,即目标、知识、学习经验和评鉴。柯尔的课程设计模型如下:


    1649474025845821_11.jpeg


    1.目标

    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兴趣,所面临的社会状况,学科性质和学习形态这三方面是确立目标的来源,同时,确定目标还要考虑认知、情意与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


    2.知识

    知识的构成要素来源于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统整、重复和顺序原则是构建知识的标准。


    3.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来自学习者同情境的交互影响。学习者借助各种感官、肢体的参与体验,其学习效果会更加深刻而持久。


    4.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确认是否达成了目标。进行评价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目标的可行性、内容与方法的契合性、学习者的需要与成就等。测验、面谈、考核等是评价的方法。


    柯尔课程设计模型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经验和评价之间缺少实施这一动态的动作。只有借助于实施,学习者所学到的客观课程内容才能转化为主观表现,以进行评价。


    5.朗催课程设计模型


    朗催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主张课程发展要经过拟定目标、学习设计、评估、改进四个阶段,各阶段又分为若干细节步骤。朗催的课程设计模型如下:


    1649474025627791_12.jpeg



    1649474025607684_13.jpeg


    6.詹森课程设计模型


    詹森的课程模型将课程视为课程发展系统的产出,同时也视为教学系统的投入,并界定课程为“具有结构性的一系列预期的学习结果”。


    詹森的课程概念模式如下图:


    1649474025267992_14.jpeg


    詹森后来将自己的模式改良成为P-I-E模式,即规划、实施和评价,詹森的鄂城概念应用于课程与教学时,共分为五个要素,即目标建立、课程选择、课程结构、教学规则和技术性评价等。


    7.瓦克课程实际模型


    瓦克的自然模型比泰勒的目标模型更具有弹性,目标在瓦克自然模型中的重要程度较低。瓦克的自然设计模型如下图:


    164947402695799_15.jpeg


    8.史北克课程设计体系


    史北克(Skilbeck)的课程设计模式属于情境分析模式,是介于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折衷模式,他的课程设计过程架构包括情境分析,目标形成,学程建立,诠释与实施,监察、反馈、评估和重建五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如下:


    164947402667853_16.jpeg


    1.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设计课程设计的脉络和设计的可行性,课程设计者在这个阶段需要收集包括相关教育制度、教师的基本资料、学习者的基本资料等在内的信息,并回答“课程问题和需要是什么?我们如何应付它们?”这个中心问题。


    2.目标形成

    情境分析的结果是形成目标的前提。


    目标描述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行动(不仅限于行为取向)、预期的学习成果等。


    目标的类型包括普遍目标、特定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这些目标会暗示设计者的偏好、价值、判断、优先性和强调重点。


    3.学程建立

    学程建立包括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结构和方法、范围、顺序)、教材、合适的环境、人事调配和角色界定、时间安排、其他资源的供应。


    4.诠释与实施

    诠释与实施关注课程转变时所遇到的问题,因为课程的引进可能会导致是否接受的问题,设计者应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不确定情况,处理混乱、抗拒、漠不关心等难题。


    5.监察、反馈、评估、重建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设计监察和沟通系统,构建评估程序,应付持续评估的实施,保证课程设计过程的连续性。


    该阶段设计者评估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表现;二是评估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过程。评估结果会成为讨论、反省和行动的依据。


    9.迪金课程设计模型


    迪金课程设计是一种行动研究模式,它主要是指澳大利亚迪金大学( Deakin University)所提出的批判性的行动研究模式。


    迪金模式的行动研究构成了一系列反省性的螺旋,这个螺旋包括四个“过程时刻”,即普遍计划、行动、行动的观察、对行动的反省。这一模式的目的在于鼓励参与者之间的讨论和持续的实践。


    迪金的行动研究模式如下图:


    1649474026213674_17.png


    对于迪金行动研究模式的分析如下图:


    1649474026937296_18.jpeg


    来源: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 分享|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汇总了武汉理工大学3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容,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大学物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1649473086297788_1.png

    • 1649473087823283_2.png

    • 164947308720577_3.png

    • 1649473087158889_4.png

    • 1649473087255011_5.png

    • 1649473087525665_6.png

    • 1649473087839759_7.png

    • 1649473087592509_8.png

    • 1649473088559875_9.png

    • 1649473088306064_10.png

    • 1649473088566941_11.png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 重磅消息!发布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4月6日发布第十二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与2021年相同,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了51个细分学科和5大学术领域,采用各类研究指标,以及QS全球学术调查和雇主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估,对提供相应学科的本科或授课型硕士学位课程的候选高校进行筛选。

    今年的学科排名考察并列入超过15200个不同的学术课程,相较去年的排名增加了1000多个,本次排名共有17700个项目上榜。812所高校的课程跻身此前其未曾上榜过的学科和学术领域排名。美国(227所)、英国(105所)和中国大陆93所是新上榜项目最多的三个地区。

    美国院校在51个学科排名中的28个排名占据领先地位。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仍然是表现最好的,在12个科目中排名第一。上榜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最多的大学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46个)。

    中国(大陆)跻身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100个)在全球排名第五。

    有23个中国大陆上榜的学科课程跻身世界前二十名,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9个,后者有3个学科课程跻身世界前十。排名最高的学科课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在单项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第五。

    中国大陆的大学学科课程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名列前茅,仅有一门学科没有上榜:兽医学是唯一一门没有中国大陆高校上榜的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集中度最高的学科排名。中国大陆高校上榜课程数量创历史新高:共771个课程上榜,其中71个课程首次上榜。

    1649471889932022_1.jpeg
    1649471889960681_2.jpeg
    1649471890555189_3.jpeg
    1649471890658035_4.jpeg
    1649471890619118_5.jpeg
    1649471890677402_6.jpeg
    1649471890965094_7.jpeg
    1649471890673755_8.jpeg
    1649471891327109_9.jpeg
    1649471891259601_10.jpeg
    1649471891733054_11.jpeg
    1649471891456737_12.jpeg
    1649471891975814_13.jpeg
    1649471891383172_14.jpeg
    1649471892109613_15.jpeg
    1649471892628657_16.jpeg
    1649471892170519_17.jpeg
    1649471892888447_18.jpeg
    1649471892900854_19.jpeg
    1649471892403116_20.jpeg
    1649471892109677_21.jpeg
    1649471892168197_22.jpeg
    1649471892110986_23.jpeg
    1649471893592143_24.jpeg
    1649471893524312_25.jpeg

    QS 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表示: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大陆目前的教育体系能够很好地为工业经济服务,尽管在教育的获取、质量和相关性方面仍存在差距。现在有一个更大的变革要实施:提供数字经济所需的技能,同时促进终身学习,并确保系统的公平。中国大陆的高校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的排名反映了世界级的优秀表现在关键学科之间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15000多个大学专业的表现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来判断高等教育系统是否在改善。有三个因素显而易见。首先,国际视野——无论是在师资队伍还是研究关系方面——都与提高表现密切相关。其次,在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里,新兴大学得到了政府有针对性的强大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和新加坡。第三,改善与产业的关系,这与更好的就业、研究和创新成果息息相关。”

    在本次排名中,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作为方法论中的第五个指标首次被引入。QS 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反映了跨国界研究合作在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的问题上日益重要。有趣的是,IRN 指数与社会科学与管理(70%)、生命科学与医学(60%)、自然科学(44%)以及工程与技术(43%)的篇均论文引用率有最高的相关性。在艺术与人文学科中,IRN 指数与学术声誉的相关性最高(46%)。

    来源:网络

    END





  • 教育部通知|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提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提名2022年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

    教科信厅函〔202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2019〕3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现将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要求

      (一)提名方式

      1.单位提名

      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的各类研究成果,由学校直接提名;地方高等学校的各类研究成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提名。请各提名单位对提名成果严格把关,重视提名成果质量,控制提名数量。

      2.专家或组织提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3人联合提名1项所熟悉专业的研究成果或1名青年科学奖人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各学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管辖的有关学会(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华医学会)可提名1名青年科学奖人选。

      专用项目是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除专用项目外的其他项目均为通用项目。提名专用项目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保密资格,专用项目只接受单位提名,不接受专家提名。

      (二)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提名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办法》的有关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提名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是国内高校。

      2.提名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专著)应当于2019年12月3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3.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提名。

      4.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提名项目的完成人。

      5.已获得或正在申报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技术内容,不得提名2022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6.专用项目的相关内容应当在提名前已定密,并需提供相应的定密文件。

      二、提名程序

      (一)提名号发放

      1.单位提名项目的提名号和校验码由所在学校发放。各学校可通过管理员账号和密码(沿用2020年度发放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s://jybkjgl.moe.edu.cn/kjpj,系统开放时间为工作日8:00—20:00,节假日8:00—18:00),在线生成提名号和校验码。

      管理员账号和密码重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请联系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地方高等学校请联系所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专家或组织提名前,请责任提名专家或组织于2022年4月15日前通过本人电子邮件或组织单位邮箱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申请表见附件4、5),电邮及附件标题为“专家(组织)提名申请表-奖种-提名专家姓名(或组织名称)”。多名专家联合提名还需同时抄送其他提名专家。教育部将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后发送提名号和校验码。

      (二)提名书填写

      提名书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提名单位、提名专家或组织按照《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工作手册》(附件1)要求,如实、准确、完整填写,并对所有完成人(青年科学奖候选人)的政治立场、师德学风、教书育人等情况进行评价。

      通用项目提名单位、提名专家或组织可于2022年4月15日起凭提名号和校验码登录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提名。专用项目参照提名书模板(可从管理信息系统下载)、按照保密规定填写和提名。专用项目需按要求于2022年4月15日前至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进行成果登记。

      (三)提名公示

      通用项目按照《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工作手册》要求通过书面进行公示并上传公示情况,专用项目按保密规定通过内部渠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公示情况。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三、材料报送

      请提名单位、提名专家或组织按规定做好提名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

      (一)电子版材料报送

      通用项目电子版提名材料直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报送,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24日17:00。

      专用项目电子版提名材料,由提名单位统一刻录在1张光盘上,随纸质材料按保密要求报送。

      (二)纸质材料报送

      提名单位须以公函正式报送提名材料。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提名材料直接报送,地方高校提名材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送。提名专家或组织可直接报送提名材料。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31日。

      提名材料包括:提名函1份,内容包括提名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提名项目数量和汇总表(附件2、3);通用项目纸质提名书2套(含1套原件,主件、附件一并装订成册);专用项目纸质提名书10套(含1套原件,主件、附件一并装订成册);如有回避要求,回避专家申请表1份(附件6,选填)。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一)通用项目

      联系人:焦伟、陈源、邹晖

      联系电话:010-66096865、66096358

      邮箱:kjjl@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南楼415室

      邮编:100816

      (二)专用项目

      联系人:岳源、何立芳

      联系电话:010-66097374、6609784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南楼411室

      邮编:100816

          附件:

    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工作手册(只发电子版).docx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项目汇总表(通用项目).docx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项目汇总表(专用项目).docx

    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申请表(专家提名).docx

    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提名申请表(组织提名).docx

    回避专家申请表.doc

    来源:教育部




  • 分享|撰写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要求



    1649470827524435_1.png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各职业院校都很重视,每个教师都很期待,每四年才评选一次,机会难得,但是,难度很大、竞争很强。在有硬实力支撑的同时,写好申报书也非常重要。今天小编就按申报书填写要求将填写要点进行整理标注,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借鉴。
    1649470827481638_2.png

    注意:申报书的正文内容应采用小四字号如实、全面填写,不得自行变更具体栏目及所列标题。



    一、封面要求

    1. 申报类别:分别填开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其他


    2. 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3. 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或从上到下顺序排列。成果完成人原则上不得超过5人。


    4.申报时间:应为申报单位决定推荐校级成果奖的时间。

    1649470828703599_6.png




    二、成果简介

    (一)成果来源

    指校级及以上立项研究项目,需在佐证材料中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不限1项。


    (二)成果策划起止时间

    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策划/设计完成的日期所有申报的教学成果均应于截止时间前完成前期研究、策划和方案设计,并进入实施环节。


    (三)成果应用开始时间

    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

    1649470828572162_10.png


    (四)成果形式

    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学资源、论文、著作等。


    (五)成果陈述

    对成果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字数一般不超过600个汉字。


    (六)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概述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具体指出成果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思路要清晰。字数一般不超过12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164947082827323_11.png


    (七)成果创新点

    对成果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字数不超过800个汉字。


    (八)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1649470828421573_12.png



    三、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该栏目是核实推荐校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如实填写。主要完成人一人一表,按顺序排版,不填本栏视为无效完成人。第一完成人应为省校和市县开放大学的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学辅助人员。同一完成人只允许主持1项成果。




    四、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是核实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成果完成单位公章。第一主要完成单位应是省校各学院或部门、市县开放大学。主要完成单位各填一表,按顺序排版,不填本栏视为无效完成单位。




    五、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由推荐单位填写,内容包括: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推荐理由;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推荐单位一般为成果第一主要完成单位。




    六、相关佐证材料准备

    填写支撑成果的相关佐证材料情况,主要包括成果策划、设计,成果实施、应用和成果评价、成效、推广3类佐证材料。类型主要是指:课题、获奖、论文、著作或教材、成果应用证明、媒体宣传报道、成果推广证明、成果交流证明等。材料清单应与“具体教学成果及相应佐证材料”一致,推荐单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成果申报取得好成绩除做好积累、梳理、思考、提炼和展示,也需要提前谋划、长期积累、团队协作、提升创新。我们要把握好四年一次的难得机会,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希望本篇解析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书填写要求!


    THE END



  • 教育部吴岩司长:数字赋能、示范引领——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先行区”



    1649470503638916_1.jpeg




    1649470503695534_2.jpeg




    164947050424113_3.jpeg




    1649470504339586_4.jpeg




    1649470504240171_5.jpeg




    16494705047552_6.jpeg




    1649470504464933_7.jpeg




    164947050421913_8.jpeg



    END





  • 清明时节雨纷纷


    画板 2 拷贝.png

  • 壮族风情●三月三

    画板 1.png

    画板 2 拷贝.png

  • 最新通知!广东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工作


           根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通知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验收范围
         (一)2016-2017年立项建设但2020年省级验收结论暂缓通过的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2018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三)立项为国家项目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不参加验收,待国家项目通过验收后,可直接视为省级项目验收通过,如国家项目验收不通过且未参加省级项目验收,则省级验收项目结论为不通过。

    二、验收内容

           验收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以项目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效为基础,重点考察建设目标实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项目管理情况和经费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等。


    三、验收方式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根据本通知要求开展验收。以网络验收为主,视情况采取其他方式。


    四、验收结论
         (一)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予通过。
         (二)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验收结论为暂缓通过:1 .建设资金未全部到位;2 ·资金支出率低于95%;3 ·项目验收要点完成率低于95%;4 ·网上验收分数低于75分(满分为100分);5 ·网络验收工作专栏无法打开或网络验收材料不齐全;6 ·项目组成员与项目建设无关或未实际参与项目建设;7 ·未提供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网址或者网址无法打开。
          (三)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验收结论为不予通过:1 .材料弄虚作假或存在违背学术道德情况;2 ·应参加验收但未参加验收或未按要求上报验收材料;3 ·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4 ·无故不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审计和验收;5 ·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反项目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四)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终止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 .验收结论为不予通过的项目;2 · 验收结论为暂缓通过且属于第二次参加验收的2016一2017年立项建设省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 首次参加验收的2018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如此次验收结论为暂缓通过,可参加2023年验收;如仍不能通过验收或不参加2023年验收的,终止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六) 验收通过的项目,认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或“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其他事宜
          (一) 省教育厅将把项目验收情况作为安排国家和省质量工程项目推荐限额的重要依据。
          (二)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遇特殊情况,符合有关项目管理文件要求且经学校同意,可申请调整负责人。调整后的项目负责人职称不得低于原项目负责人申报时职称,并实际主持项目建设工作。项目组成员可由学校根据有关项目管理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进行调整。项目组成员应与项目建设有关并实际参与项目建设。
         (三) 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应注明“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或“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未注明的不予列入验收材料。
         (四) 有关高职院校应于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前,在学校网站主页建立“2022年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验收" 工作专栏,将验收材料及其相应的佐证材料(扫描件)等上传至验收专栏,供专家网上评审使用。若因网站无法访问、材料不齐全、无相关佐证材料等影响网上 的,责任由学校自负。
        (五) 有关高职院校于2022年5月30日前将验收材料(不含佐证材料)电子版发至zzczlgc@gdedu.gov.cn,邮件主题:学校全称+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材料。材料清单:1.学校申请验收公文(盖章pdf扫描版);2 ·验收总结报告 ( word电子版,每个建设项目一份);3 ·验收登记表(附件2, word电子版、盖章pdf扫描版);4·项目建设方案、申报书、任务书(Word电子版、盖章pdf扫描版);5 ·验收项目汇总表(附件3,Excel电子版);6 ·同意项目负责人或成员调整材料(由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提供,盖章pdf扫描件)。


    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

    附件:网上验收指标.xls
    附件:验收登记表.doc
    附件:验收项目汇总表.xlsx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工作要点》通知

    教育部职成司在最近对2022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主要是针对以下5点作为任务突破点,其余内容详情请看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

    ①“职教高考改革

    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

    数字化升级改造

    ⑤中职多样化发展



    1649469997732243_2.png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内容
    1649469997439006_3.png
    01

    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智慧校园

    02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继续办好班主任能力大赛

    03

    提高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04

    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好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05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06

    分类分级开展职业院校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的培训

    07

    加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宣传

    08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文件详细内容如下:

    1649469997299834_5.jpeg

    1649469997952725_6.jpeg

    1649469998524482_7.jpeg

    1649469998159986_8.jpeg

    1649469998211824_9.jpeg

    1649469998519709_10.jpeg

    164946999868252_11.png

    来源:教育部职成司




    END


    声明:本公众号连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




  • 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





    建立课程平台“黑白名单”制度,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实施大数据监测……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维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秩序。全文↓↓↓





    1649469765613752_2.jpeg


    1649469765185738_3.gif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

    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维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高校用以认定学分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校要切实履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责任


    1.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


    2.强化课程选用管理,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科学性、适用性要求。不得选用内容陈旧、服务质量差的在线开放课程。


    3.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要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学生违纪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


    4.严格考核评价管理,根据课程教学实际,严格学习过程和考试监管,在考试中通过人脸识别、双机位等技术手段强化考试监督。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


    二、高校要加强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的管理


    5.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上线课程质量。


    6.选课高校责任教师应当配合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的教学活动,加强学习组织和课业辅导,强化课程考核监督管理。


    7.对造成教学事故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师或选课高校责任教师,由其所在高校根据教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给予相应处分。


    三、高校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


    8.高校学生应当按照其所在学校选课要求,通过教务系统选修在线开放课程,签署在线学习诚信承诺书,遵守课程学习纪律和考试纪律。


    9.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


    10.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由涉事学生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等,取消课程成绩,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相应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对参与组织“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并构成违法行为的学生,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我监督机制


    11.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必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平台安全保护等级不应低于第三级。


    12.严格执行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基本规范,建立课程内容、质量审查和运行保障制度,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未经高校审查并正式推荐的课程不得受理,达不到基本规范要求的课程不得上线。


    13.强化学习过程监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法依规对身份认证、课程内容、讨论记录、学习数据实施监控,有效识别“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14.根据高校教学需求,及时准确提供相关高校学生学习数据。发现“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的学生,应当予以记录并通报学生所在高校,由高校按照学生管理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15.严格遵守国家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服务安全,有效防范有害信息传播、在线服务中断、数据篡改和师生个人信息泄露。


    五、健全课程平台监管制度


    16.建立课程学习过程监管机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实施大数据监测。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必须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提供开放用户身份数据,开放课程访问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以及相关运行数据,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质量和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对异常学习行为集中的高校、平台进行通报。


    17.建立课程平台“黑白名单”制度。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进行备案审核,监管规范、课程质量高、管理服务好的平台进入“白名单”,并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网站上公布,“刷课”问题频出、课程质量低劣、管理服务落后的平台列入“黑名单”。高校必须从列入“白名单”的平台上选用学分课程。


    六、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18.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统筹指导和监督学校落实主体责任,会同国家和省级网信、电信主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治理。


    19.网信部门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研判意见,依法对“刷课”APP和违法售卖课程的平台、账号进行处置。


    20.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经有关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刷课”网站和APP。


    21.公安部门依法打击利用黑客手段提供有偿“刷课”服务违法犯罪活动。


    22.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职责查处相关违法违规市场经营活动。


    请各地各高校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职业教育以及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参照实施。


    教育部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市场监管总局

    2022年2月11日


    来源:微言教育

    1649469765915348_4.png
    END





  • 广东教育厅通知|2021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


    各普通高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培养选树新时代广东高校辅导员先进榜样,引导广大辅导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现决定组织开展2021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推选内容

    推选2021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提名奖20名以及入围奖若干名,另推选“最受学生欢迎辅导员”“最具奉献精神辅导员”“最具科学精神辅导员”“最具新媒体影响力辅导员”“最具坚守精神辅导员”各5名。省教育厅将从中择优推荐参加教育部第十四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


    二、推荐对象

    全省普通高校在岗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认定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执行)。往年已推选为“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及推选为2019、2020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的不再参加此次推选。


    三、推选条件

    (一)政治信仰坚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发挥先锋表率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二)师德师风优良。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履行好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事业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梦想的服务员职责,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三)素质能力过硬。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在专业化、职业化成长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得到学生广泛认可。

    (四)育人实效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敢于担当作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史”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推进中,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事件处置中,主动作为、甘于奉献,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

    (六)扎根基层一线。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计算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事迹主要集中在近3年(2019年起),2021年以来应有突出表现。


    四、推选程序

    (一)推荐报名

    专职辅导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高校可推荐2名,50人以下的高校推荐1名。各高校要切实履行好审核职责,确保推荐人选和推荐材料真实可靠,推荐人选信息及事迹应在本校进行公示。

    (二)入围评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材料评审,确定入围人选。

    (三)现场答辩。组织入围人选进行答辩,结合初评成绩,确定最终推选展示人选。

    (四)宣传发布。适时在主流媒体宣传展示本次活动推选出的辅导员先进典型。


    五、材料报送

    (一)截止时间:2022年4月15日。所有材料请按要求进行网上申报和寄送,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报送不予受理。

    (二)申报材料

    1.推选报名表(附件1,Word版和加盖公章的扫描版);

    2.推荐人选事迹材料(Word版,包括个人经历、工作思路、育人实效、经验总结等方面内容,标题要凝练概括推荐人选事迹,不少于3000字);

    3.申报人所带班级的学生联系方式(Word版);

    4.推荐人选证件照(1寸蓝底免冠,2.5cm×3.5cm,413×295像素)、生活照(像素不小于1024×768)各1张,JPEG格式;

    5.推荐人选主要获奖情况、所带班级及学生主要获奖情况佐证材料(PDF汇总文件);

    6.推选汇总表(附件2,Word版和加盖公章扫描版)。

    请各高校将上述6项材料存储至U盘并邮寄至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

    (三)网上申报

    学校确定推荐人选后,请组织各推荐人选登录管理信息系统(https://gddy.scnu.edu.cn)自行注册帐号,完成信息填报,并由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审核提交,超额申报无效。系统管理员:陈杰聪,联系电话:020-87590104,13392601536。


    六、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周中桅,020-37627462;王超,020-3762760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吴惜珠,020-85217115、18814125093;陈晓啦,020-85211002、15902013504。

    附件:

    关于开展2021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wps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END

    1648796070356392_0.png



  • 资讯|广东省微课设计及教学应用交流活动



    关于举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微课设计及教学应用交流活动的通知



    各地市职教学会、高等职业学院,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同时助力学校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决定举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交流活动(超星杯),分为高职组、中职组两个组别,面向全省各职业院校教师广泛征集在线教学微课优秀案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教育装备技术 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北京超星集团



    二、活动内容
           活动重点考察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要求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将在线教学过程制作成为视频或录屏(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学习资源。
    三、参与方式
           教师以个人(在校工作1年以上,含聘用教师)或教学团队(同一院校在职教师)的名义参与活动。每个作品作者原则上不超过3人,每个院校作品总数不超过20个。
    四、作品评审
           根据作品提交情况,分网络初评及终评两部分进行评审。进入终评的作品数为提交作品总数(高职组,中职组分别计算)的60%,进行等级评定并颁发荣誉证书(一等作品占比25%,二等作品占比35%,三等作品占比40%)。
    五、活动时间
    1.作品提交时间:2022年5月10日前
    2.作品提交方式:详细活动规程及具体要求见附件


    六、联系方式

    王老师:18924026033     
    陈老师:13318838706
    现代教育装备技术工作委员会工作邮箱:89197266@qq.com
    超星集团工作邮箱:26921396740@qq.com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下载附件

    附件: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微课设计及教学应用交流活动方案


    1648795622402473_1.jpeg

    1648795622517956_2.jpeg

    1648795622296571_3.jpeg

    164879562216734_4.jpeg

    1648795623164013_5.jpeg

    1648795623934066_6.jpeg

    1648795624201786_7.jpeg

    1648795624795563_8.jpeg

    1648795624742780_9.jpeg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下载附件


    附件: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微课设计及教学应用交流活动方案


    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教师必看:教育部正式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宣传片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3月2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164879530313866_1.jpeg
    1648795303348206_2.png


    来听陈子季司长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1648795303288698_4.png

    国家职业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

    平台包括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服务中心4个版块。

    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 门。

    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步伐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重大意义


    一是革新传统治理模式。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助于职业教育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数治职教”治理新模式,解决好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的问题。


    二是革新传统评价模式。教育评价一直面临着科学性不足、反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窘境。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采集、及时反馈、适时干预,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是革新传统学校模式。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将突破传统的“围墙”限制,成为形式上更丰富、本质上更自主、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方式上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开放教学及实训环境,实现泛在学习。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生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


    建设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四大版块组成:第一个版块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服务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第二个版块是“教材资源中心”,服务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选用、监管和评价等需要。第三个版块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竞赛考试等应用需要。第四个版块是“教师服务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优化、培训质量提升。


    这四大版块,通过一站式搜索模块和监测运行分析模块,既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生系统学数字资源需要,又服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概括而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多主体开发建设。平台资源主要由优质职业院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课程、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组成,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譬如,每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均有17.5所优质职业院校16个头部企业参与开发,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多维度个性应用。平台资源基于颗粒化开发供给,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标准化课程,也可对课程内容和拓展资源自行编辑,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课程,促进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三是多层次提供服务。在提供丰富多样教学资源的同时,所有资源均同步设计了练习、复习、随堂测试等,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自学和学习自测。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数据,由此计算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率、课堂互动率、教师响应率、线上活跃率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资源使用数据、教学反馈情况等又能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服务,赋能职业教育现代高质量体系建设。


    工作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分三期建设。昨天上线的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和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各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一期上线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包括: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3个模块。其中,专业资源库模块以专业为单位,为各类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成完整系统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包,包括全国优质职业院校优势专业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编辑课程资源,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在线精品课模块覆盖所有行业门类,汇集职业教育领域优质的MOOC课程,供教师教、学生学;视频公开课模块以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项目的课程资源为基础,为职业院校提供可选用、可观摩的课程。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落实工作任务,围绕建成“优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育教学与备课交流的平台”,陆续上线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


    一是要丰富资源供给,建立更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专业与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二是要开发搜索引擎,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源库数字化学习资源搜索引擎以及智能资源推送服务,促进资源跨平台、跨学校、跨区域应用。


    三是要加强应用监测,建立专业与课程资源完善的监测机制,科学引导资源开发、更新和淘汰。




    来听吴岩司长介绍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1648795303826227_6.png

    国家高等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

    首批上线2门优质课程,覆盖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

    链接“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面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倒逼改革,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期,在总结以往中国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基础上,广泛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平台建设主要背景


    中国慕课从2013年起步,教育部遵循“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支持各方建设了30余家综合类和专业类高等教育公共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慕课大会、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推出了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系统推进慕课与在线教学的“建、用、学、管”,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利用慕课与在线教学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审时度势、化危为机,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仅2020年春季学期,就有108万高校教师开设了110万门在线课程,2259万学生参与学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已经从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高品质在线教育服务、规范化在线教学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并推出“智慧高教”平台,旨在解决各类学习者在使用中遇到的资源分散、数据不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实现全国高等教育在线资源的便捷获取、高效运用、智能服务,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建设总体考虑


    坚持一个目标。“智慧高教”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汇聚国内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建设的最好课程,成为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实现两大核心功能一是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我国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二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师生线上教与学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课程监管等服务。


    呈现五大特点


    ——这是一个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的2万门课程是从1800所高校建设的5万门课程中精选的优质课程,课程覆盖了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走进各大学的网上课堂。


    ——这是一个汇聚国内国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最好课程的国家级综合课程平台。首批上线课程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院士学者课程,学习者可以聆听到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医学大家钟南山和张文宏、著名敦煌学者樊锦诗精彩授课。


    ——这是一个为全国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教与学服务的国家级资源平台。以课程名、学科专业、高校、平台、专题、一流课程、热门课程、最新课程等多个路径实现“一站搜索全网好课”,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友好的个性化体验和服务。


    ——这是一个为全世界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提供多语种、国际化课程的开放平台。点击“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国际版,近千门多语种课程为海内外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学习服务。


    ——这是一个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教与学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推进新常态下的在线教学建、用、学、管全过程智慧化治理,提高教育决策与管理水平。


    平台的主要创新点


    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智联网引擎技术,在三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突破。


    一是服务智能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快捷搜索、智能推荐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多种符合个性化学习要求的智慧服务,优化了用户体验。


    二是数据精准化。平台对课程信息及学习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计算、分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定制化、精准化分析服务。


    三是管理全量化。将所有在线课程平台的学分课程纳入管理范围,可集中反映我国在线课程发展全貌,具备门户的汇聚集中能力、开关控制能力,实现“平台管平台”。


    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智慧高教平台将持续在内容和技术上进行升级迭代,计划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汇聚全国金师金课,成为在线“金课堂”。下一步,将致力于建立覆盖高等教育所有学科专业的一流核心课程体系、核心教材体系、核心实验实训体系,汇聚名家名师名课,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永远在线的“金课堂”。


    二是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让全网好课尽在眼前。对大学生来说,打破了高校的物理围墙,实现了“一个平台在手,网罗天下好课”;对于广大社会学习者来说,让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愿景梦想成真;对大学老师来说,平台提供的全方位大数据分析和互动服务,给老师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帮助老师可以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三是提质量推公平,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下一步,平台将致力于促进“好校建好课”,高水平大学共建优质课程,分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推动“强校带弱校”,深入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帮助西部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公平。


    四是扬帆出海,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力量。智慧高教平台链接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并向印尼捐赠60门高水平课程用于当地高校教学。同时,在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组织推动下,11个国家的13所著名大学开展国际学分互认,多所高校开设了全球融合式课程。今年12月份,还将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扩大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合作交流。


    五是试点示范,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走深走实。将依托“智慧高教”平台,在全国选取部分省份和本科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在平台建设应用、智慧场景搭建、教育数据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示范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


    相信“智慧高教”平台的正式推出和持续应用,将成为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学习范式、教学范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改变学生的学、改变教育的管、改变教学的形态,为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


    来听王辉司长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1648795303665709_8.png

    国家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全国6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和2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全部在平台注册。

    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

    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要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


    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原有教育部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建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简称24365就业平台)。通过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平台的主要功能


    平台是教育系统及有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平台有PC端和手机端,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一是面向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围绕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平台主要提供求职服务、就业指导、重点引导等服务。


    求职服务方面,毕业生可在线进行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等,获取职位推荐、专场招聘、网上签约等服务。就业指导方面,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生涯规划课程、学业与职业指南、师兄师姐去哪儿查询、就业培训、职业测评等,帮助毕业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提升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重点引导方面,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意愿,获取基层项目、重点领域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是面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平台注册后,可便捷地参加招聘活动,发布岗位信息、筛选简历,与毕业生线上互动,达成意向后可直接网上签约;也可通过平台查询生源信息,了解意向学校和专业的毕业生总体情况。


    三是面向就业战线。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通过平台可动态监测就业进展,调查和分析就业形势。全国6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和2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全部在平台注册,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可一键直达,实现扁平化管理。


    四是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平台提供大量政策资讯、工作动态、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等信息,用户也可通过平台链接到各地和高校的就业网站以及主要的社会招聘平台。


    目前,平台已汇聚比较丰富的就业资源。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平台正在举办“2022年邮政快递业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陕西专场”等五场招聘会。已上线“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91期,涵盖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分析、求职技巧等内容。平台还上线了“宏志助航”系列就业指导培训课程资源118个,提供44项职业测评、125个职业百科和578个职业案例。


    平台的主要特点


    24365就业平台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着力体现“政策信息的权威性、就业服务的公益性、岗位资源的开放性、功能使用的便捷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信息真实。平台提供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准确;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核验用人单位信息,确保招聘单位信息真实有效。


    二是互联共享。平台与有关社会招聘网站联合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与部分网站实现岗位信息共享;与各地省级就业服务机构及有关高校就业网站建立链接。


    三是一站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从求职准备、就业指导、查询信息、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结合毕业生求职意愿等信息,平台主动为毕业生推送适合的岗位信息。


    四是监测反馈。平台开展就业大数据分析,为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等提供决策支持。


    下一步,将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完善和升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汇聚更多资源,完善功能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期待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多用人单位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人才。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

    来源:教育部





  • 赛事速讯|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的变化须知


    164845570751464_1.png
    2月25日,吴岩司长在2022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做了重要分享,关于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的政策变化,本文分析以下三点值得重点关注↓

    1648455707482848_2.gif



    1)回归教育,提升评审中教育分值的占比,加大教育领域评审专家的比例
    2)回归学生主体,纠正“学生不够,教师来凑”,提升本科生的入围的比例,取消师生共创组
    3)回归创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本质是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中国模式,把四新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四新紧密结合。以新面貌、新形式、新内容办好大赛,开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以下“互联网+”大赛相关重点内容↓

    ● 办好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1648455708285833_3.jpeg

    ● 关于今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1648455708198080_4.jpeg

    ● 第七届“互联网+”大赛成果汇总

    164845570844072_5.jpeg

    1648455708535913_6.jpeg

    END


    来源:图片转自教育部

    声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微课一等奖作品解析

          微课是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的产品,内容短小精悍,学习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各种各样的微课层出不穷,那么,如何在海量的微课中脱颖而出呢?今天,众师云小编将以荣获一等奖的《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微课为例子,来赏析优秀微课的制作亮点。

         该微课的内容主要讲解在儿童出现气道阻梗的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知识。

    1648455477308520_1.png

         在内容设计上,首先由真实案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更快地带入课堂。真实案例的引入,警示学生呼吸道堵塞的危险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身边,引发危机感,激发学生迫切学习知识的心理。

    1648455477355095_2.png 1648455478312936_3.png

         开头采用教师真人出镜,体现教师的专业气质和教学风采,不仅能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也更容易说服专家。

    164845547834156_4.png

         中间采用动画版的教师形象更容易抓取学生的眼球,将学生带入生动有趣的课堂,贴合动画素材和主题。

    1648455478664323_5.png


         在解释导致呼吸道堵塞的原因时,采用二维动画、放大特写镜头等技术,将难以接触、不可直视的气管和食管的工作情况展现出来。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人体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被噎住无法呼吸的原因。

    164845547984997_6.png


         在讲解自救方法案例时,采用动画将生涩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将操作细节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结合真人实操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给学生更真实准确的操作规范。


    1648455479250556_7.png

    1648455479508777_8.png

         在结尾又设置了一个惊喜,开头引入了小女孩因呼吸道堵塞没有得到及时抢救的遗憾案例,结尾设置了翻转,让时光倒流,一个懂得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护士拯救小女孩的生命,再次强调主题知识的重要性!戏剧性的结果即给人圆满愉悦的心情,同时加深了学习者对重点知识的认识。

    1648455479110119_9.png

         制作微课时创作者可在开头巧设悬念,引用案例进行知识讲解,搭配恰当的背景音乐,采用二维动画等信息化技术将难以接触、抽象的知识表现出来,丰富课堂,以达到过程循序渐进、结尾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


         以上方法和思路可供我们制作微课时借鉴,舒适的视觉效果让微课更容易接受,情感和创意让微课非同凡响。小编建议创作者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做出有理念、有特色、有方法的微课,才能在微课舞台上独树一帜。



  • 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奖团队教师分享国赛经验与参赛感悟

    1648455174735518_1.png


    获奖团队介绍

    1648455174209357_2.png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大赛高职组决赛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作品获得了专业技能课程组一等奖,参赛作品为《基于Arduino的只能导览小车》,参赛团队里四位都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教师,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支获奖团队的参赛感悟吧。


    1648455174129529_3.png






    李芳苑老师,咱们团队有什么特点?您担任主讲老师,有什么体会?

    1
    1648455174575678_4.png

    1648455175693016_5.png

    李芳苑:我们团队是清一色的80后,四个人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我们四个都有点“不安分”,教学上总想捣鼓点新东西出来,并愿意为此吃苦,也喜欢和他人分享。二是我们四个人都获过学校的“教学质量奖”。这个奖项每年评选1次,至今已评了3年,最重要的评选指标是学生的日常评价,每年全校只有不到10%的老师能够获得此荣誉。三是我们四人都从教学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大家在教学中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也都从学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了教学的成就感。可能是同事们觉得我们团队成员的“含金量”比较高,所以就有了“四朵金花”的戏称。

    我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个,虽然也参加过一些其它类型的教学比赛,但是没有参加省赛和国赛的经验,让我担纲做主讲教师,有点“兵行险棋”,好在另外三朵“金花”都是参赛经验丰富的“老人儿”了。在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瞎蹦跶时,她们总能把我拉回正轨。当然,在我无数个“为什么”的提问中,也激发了不少灵感,大家教学相长,团队合作相得益彰。


    候倩老师,从2020年参加国赛失利到2021年荣获国赛一等奖,您在教学上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2
    164845517578503_6.png

    1648455175589732_7.png

    候倩:教学能力大赛赛制不断调整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持续改进中,我也一直行走在成长的路上,真切感受到了教学是一个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创新的过程。

    2020年国赛后,我总结了失利的原因,发现是由于教学项目设计得不够科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仿真和实操融合的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中做、学中思”的整体效果没能达到预期。赛后我跟同事们多次讨论,强化了教学项目的应用功能,按照功能模块和产品开发流程重新分解了学习任务。2021年国赛时,我把参赛经验带入团队,跟大家一起优化教学项目,着力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总而言之,优秀的参赛项目是日常课堂持续改进的积累,是经过长期教学思路凝练、教学经验总结后自然发生的结果。



    张园老师,您认为比赛的难点是什么?是怎样攻克难关的?

    3
    1648455176272602_8.png

    164845517615607_9.png

    张园:国赛要求在6—8分钟内展示课堂教学过程,重点考察教师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短短几分钟内要让学生理解,让外行听懂,让内行认同,实在不易。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们觉得这是最大的难点。

    我的体会是,攻克难关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本真”,静下心来回归课堂,感受学生的学习体验,就能找到学生的“真需求”,明确“真问题”,从而产生“真教学”,促进“真学习”。比如,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不仅是比赛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在日常教学中困扰我们的“真问题”。项目推演中,我们尝试让学生现场挑战修改程序,以完成两辆小车的竞速反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合适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新颖、时髦的教学形式,而忽视了内在的东西,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学习需求等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促进“真学习”的发生。



    陈伟老师,作为从企业引进的新教师,您参加教学大赛有什么感触?

    4
    1648455176439716_10.png

    164845517652398_11.png

    陈伟:第一个感触是比赛要扎根日常教学沃土,获奖的功夫在平时,不是在备赛中。2019年,我从企业进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新兵,角色转换是一个难关。好在学校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流程,跟着流程走就能有效地优化自己的日常教学:每个单元结束进行阶段研讨,学期结束开展课程总结,每个学期课程大纲在研讨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常态。日积月累下来,日常教学的点滴改进汇聚成了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沃土,同时也营造了专注教学、钻研教学的氛围。第二个感触是不能为比赛而比赛,比赛最终要反哺教学实践。赛后,我们团队把比赛中的经验和不足都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以此为基础,正在对教学大纲做新一轮的修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还对课程项目配套的活页式教材进行了同步更新,相信使用起来师生的情景感、体验感会更好。


    (作者张文姗系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来源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分享||2022年教学能力比赛参赛选题分析

    1648455021613443_0.jpeg
    近日关于“2022教学能力比赛”的相关通知已下发,各大院校都进入备赛环节,如何能让自己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呢?通过对2021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的分析,为大家总结出参赛热门主题。
    01
    红色党建, 信仰力量
    在公共基础课程组中10余组参赛获奖作品围绕“长征精神”、“中国精神”、“革命传统作品”等红色文化开展作品课程。
    02
    大国崛起,文化自信
    国家国力昌盛的今天,文化自信建设方向尤为重中之重,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就有所体现,
    有60余组参赛作品就是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设计。“茶文化”、“文化瑰宝”、“古诗词”等等
    03
    行业前沿,互联网+
    近年来大热的“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行业前沿也是热门主题,时刻关注行业前沿。
    04
    网络直播,蓬勃发展
    从2016年以来,“中国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各个行业都开始寻找与直播的切入点,促进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05
    乡村建设,全面振兴
    推动乡村农业现代化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重大任务,其中以乡村教育、乡村宣传、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为核心思路,促进加快现代化的建设。
    小结
    1648455021952223_1.png
    通过对往届作品的分析,了解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引领教育”的核心目的,提出能解决现实困境、切合时代主旋律,对社会存在问题有反思的作品更能脱颖而出。
    END



  • 经典案例|往届青年教师比赛获奖实录视频分享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者的比赛视频是我们学习观摩的典范。小编为各位老师整理了2016年第三届、2018年第四届及2020年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选手参赛130个视频合集,供各位老师参考学习。赶紧收藏起来慢慢观摩学习吧~



    点击下面标题,即可观看获奖视频

    164879512229127_1.png

     第 三 届


    一、理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国赛获奖作品】动物分类与系统进化
    【国赛获奖作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国赛获奖作品】病原生物体
    【国赛获奖作品】大学物理—劈尖 牛顿


    二、工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光谱吸收匹配
    【国赛获奖作品】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国赛获奖作品】植物生生理生态学导论
    【国赛获奖作品】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国赛获奖作品】植物生理学—春化作用的机理

    三、文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法制史-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国赛获奖作品】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

    【国赛获奖作品】新闻语境与图像叙事

    【国赛获奖作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古代文学3—诗仙李白





       第 四 届


    一、理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曲率
    【国赛获奖作品】人类基因组
    【国赛获奖作品】螯肢亚门
    【国赛获奖作品】高等数学
    【国赛获奖作品】:贝叶斯公式



    二、工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总体设计研究
    【国赛获奖作品】呼气末正压
    【国赛获奖作品】高温下钢材拉伸试验及讨论
    【国赛获奖作品】单位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特点
    【国赛获奖作品】大规模MLMO系统检测

    三、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古书的读音
    【国赛获奖作品】整理活动
    【国赛获奖作品】矛盾:《子夜》
    【国赛获奖作品】商业秘密的保护
    【国赛获奖作品】工程舞弊审核方法



    四、思政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粮食:全面抗战中的群众动员
    【国赛获奖作品】:意识的能动作用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国际和平之道
    【国赛获奖作品】如何评价资本主义
    【国赛获奖作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第 五 届


    一、理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血红素
    【国赛获奖作品】可展曲面
    【国赛获奖作品】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及影响因素
    【国赛获奖作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国赛获奖作品】4.全概率公式

    二、工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温度反应性系数
    【国赛获奖作品】长定时
    【国赛获奖作品】16-火灾下钢柱的承载力
    【国赛获奖作品】:挑流消能
    【国赛获奖作品】材料微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综合应用

    三、科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国赛获奖作品】:1-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国赛获奖作品】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的关系?
    【国赛获奖作品】:导入语的设计
    【国赛获奖作品】13科幻小说中的人工智能

    四、思政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1
    【国赛获奖作品】:马克思主义如何看世界
    【国赛获奖作品】:维护党中央权威
    【国赛获奖作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三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它不会过时?
    【国赛获奖作品】: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医学组  一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理中丸
    【国赛获奖作品】:微循环淤血期
    【国赛获奖作品】:颌面部神经疾患
    【国赛获奖作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国赛获奖作品】第13阶段:视网膜感光换能



    以下是二等奖获奖视频

     第 三 届


    一、理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高等数学-无穷小量

    【国赛获奖作品】:线性代数-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国赛获奖作品】:高等数学-平面及其方程

    【国赛获奖作品】:高等数学-曲率的概念及应用

    【国赛获奖作品】:微积分

    【国赛获奖作品】:高等数学-导数概念

    【国赛获奖作品】:医生微生物学

    【国赛获奖作品】:有机化学

    【国赛获奖作品】:大学物理

    【1国赛获奖作品】:大学物理—速度和加速度


    二、文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古代文学金典-项羽本纪之实外有虚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国赛获奖作品】:广告策划与运作

    【国赛获奖作品】:二胡演奏课程

    【国赛获奖作品】:汉字构型的演变

    【国赛获奖作品】:组织行为学-认知失调理论

    【国赛获奖作品】: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手力急救-生命支持

    【国赛获奖作品】:市场营销学-品牌定位

    【国赛获奖作品】:道家哲学专题研究

    【国赛获奖作品】: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


    三、工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准—维定常等熵变截面管流

    【国赛获奖作品】工程力学—弯扭组合变形构件强度计算

    【国赛获奖作品】:外科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国赛获奖作品】:数据结构—线性表

    【国赛获奖作品】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腹外疝概论

    【国赛获奖作品】:数字信号处理

    【国赛获奖作品】:医用局部解剖学—臂

    【国赛获奖作品】:电路—线性直流电路

    【国赛获奖作品】:NAT技术与NAPT

    【国赛获奖作品】:妇产科学—前置胎盘



     第 四 届


    一、理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导数的定义

    【国赛获奖作品】: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

    【国赛获奖作品】: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国赛获奖作品】:细胞分化异常与疾病

    【国赛获奖作品】:积分中值定理

    【国赛获奖作品】:多元函数的极值

    【国赛获奖作品】:二重积分的概念

    【国赛获奖作品】:正态分布

    【国赛获奖作品】:积分中值定理

    【国赛获奖作品】:曲率


    二、工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输血反应及护理

    【国赛获奖作品】: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护理

    【国赛获奖作品】:大数据分析方法:决策树

    【国赛获奖作品】:旋毛虫

    【国赛获奖作品】:种子活力的内涵

    【国赛获奖作品】:肠套叠

    【国赛获奖作品】:商业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

    【国赛获奖作品】:压杆的合理设计

    【国赛获奖作品】:种子活力的内涵

    【国赛获奖作品】:材料科学基础A


    三、文科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流程

    【国赛获奖作品】Culture-loaded Colour Words

    【国赛获奖作品】:会计职业道德

    【国赛获奖作品】:语言的定义

    【国赛获奖作品】:国际关系导论

    【国赛获奖作品】:《水浒传》与小说

    【国赛获奖作品】:语势的内涵与类型

    【国赛获奖作品】:陆游中期诗歌的特点

    【国赛获奖作品】:清代州县“细故”案件的审理

    【国赛获奖作品】:构建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思政组  二等奖


    【国赛获奖作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赛获奖作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率
    【国赛获奖作品】: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国赛获奖作品】:游击战
    【国赛获奖作品】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国赛获奖作品】:弘扬中国精神
    【国赛获奖作品】:入学后的不适心理分析
    【国赛获奖作品】: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国赛获奖作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形成
    【国赛获奖作品】:人生与人生观

    来源丨网络

    声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高等教育|未来四年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审核评估

    1648782300983343_1.jpeg

    1648782300806339_2.png

    1648782300325639_3.png

    1648782300435545_4.png

    1648782301941063_5.png

    1648782301132626_6.jpeg


    详细参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01

    第一类审核评估

    1648782301914940_7.jpeg
    1648782301866398_8.jpeg
    1648782302878261_9.jpeg
    164878230270221_10.jpeg

    02

    第二类审核评估

    1648782302532641_11.jpeg
    1648782302208446_12.jpeg
    1648782302603796_13.jpeg
    1648782302121774_14.jpeg
    1648782303357957_15.jpeg
    164878230339698_16.jpeg

    1648782303897957_17.jpeg



    1648782303137336_18.png
    END


    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案例分享|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案例

    1648780454367803_1.png

    1648780454480967_2.png

    164878045575684_3.png

    1648780455569107_4.png

    1648780455947433_5.png

    1648780455438937_6.png

    1648780456495254_7.png


    1648780456251081_8.png

    1648780456191457_9.png1648780456444156_10.png

    164878045622995_11.png

    1648780456692989_12.png

    1648780456523522_13.png

    164878045742300_14.png

    1648780457926492_15.png



    1648780457799135_17.png
    1648780457877948_18.png


    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广西水利电力学院电气自动化陈老师来访金慕云洽谈动画合作


             2022年3月26日,广西水利电力学院电气自动系的陈君霞老师来访金慕云,洽谈动漫项目作品合作。由我司业务人员黄秋凤与动画部负责人韦辛接待与洽谈。首先黄秋凤向陈老师介绍了公司的业务范畴和重点产品,并提供了一些优秀作品案例,增进老师对我司的业务了解程度。

          随后陈老师与我司动画部负责人韦辛对合作项目的二维动画的制作细节与要求进行的讨论,商讨出满意的设计制作方案,力求打造更趣味、更高效的动画作品。


          在经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后,陈老师对我司专业制作能力和团队实力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并期待作品的完美交付,并表示本次来访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动画制作提案。

    QQ图片20220326155423.jpg



  • 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教案解析:《自我规划与团队建设》

    教案是教学能力大赛的重要材料之一,想要在众多的教案中脱颖而出,教师需要在准备一份格式规范精美、内容质量高的教案。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长什么样呢?接下来众师云小编以荣获2020年省赛一等奖的优秀教案《自我规与团队建设》为例,与您一起赏析优秀案例。
    《自我规划与团队建设》教案以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个人与团队管理》为主导,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主线,选取企业管理中模块二“自我提升”和模块三“团队管理”核心技能来组成教学内容。

    1648198896971624_1.png1648198896311478_2.png

    首先是封面,封面图的设计恰当美观,以橙红的暖色调为主,白色为背景,一群穿着学士服和学士帽的学生憧憬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他们即将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并开始职业生涯,贴合学生自我生涯规划的主题。封面将比赛所需信息整洁地排版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目录设计的以总分结构,层次清晰,简洁明了,展示教案的框架结构。

    1648198896136529_3.png1648198896604005_4.png

    在设计上,每一个子教案均有一个子封面图,框架分割明确,便于专家浏览相对应的教案。教案的内容以竖版的表格形式呈现,表格四周的框线颜色与封面的颜色相呼应,接近主色调,颜色设计恰当,贴合主题。表格式教案规范了教案的格式,归纳总结教案的内容,具有一目了然、言简意赅的特点,不仅便于教师熟记教学内容,还给予专家舒适的浏览感受。在内容中,采用进阶的小表格将教学任务展示出来,突出重点。

    1648198897635411_5.png164819889710678_6.png

    采用流程图将两个课时的教学流程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来,直观明了,增加了文章的逻辑性,在中间适当地加入图片辅助教学,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知识点,避免堆写枯燥的一大段文字,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

    1648198897606003_7.png164819889738182_8.png

    将教学过程采用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将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相结合,将职教云课堂、微课、动画案例、真实案例与课堂教学融合,通过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划,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特点。


    教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完美,让教师带领学生群体去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来源:众师云



  • 重要消息!教育部2022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教育部近日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2年上辑)》,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组织教师关注、参与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中心举办的集体备课活动,指导教师及时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一起来看——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2022年上辑)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阐释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深入阐释“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深入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时刻,在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一份极其庄重、极其厚重的历史决议,向艰辛奋斗的辉煌过往致敬,向民族复兴的壮美前程誓师。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历史意义以及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精神,讲透彻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讲清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讲清楚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引导学生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


    三是讲清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就在于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充分认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是顺应历史潮流、切合人类心声的时代呼唤。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意义。首次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实现了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大贡献,改变了整个世界冬季运动的格局,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国家形象,振奋了民族精神,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二是讲清楚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和中国贡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如期成功举办不仅给遭遇“不确定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了信心,更为大型国际赛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举办贡献了中国智慧,树立了奥运新标杆。


    三是讲清楚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冬残奥会能够稳步有序地成功举办,源于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是全世界民心所向,也是对个别国家利用冬奥会、冬残奥会搞政治作秀、政治操弄的最有力回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力量的自觉性。

    3.积极关注2022年全国两会,感受团结奋进的民主政治实践


    2022年全国两会将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团结亿万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二是以政府工作报告和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为依据,讲清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政策,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新动向新部署。


    三是以全国两会这一人民民主的制度载体和实践形式为例,讲清楚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教学中要增强问题意识,从两会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策及其给自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感受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4.深入阐释经济发展态势,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对,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国民经济量增质升,“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讲清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既要正视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带来的困难,又要看到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变、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


    三是讲清楚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教学中要讲透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坚持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认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5.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坚定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二是讲清楚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三是讲清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教学中要澄清有关“共同富裕”的错误认识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结合浙江正在开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增强学生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

    6.深刻阐释台海形势的时与势,坚定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决心


    2021年台海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突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台工作既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又勇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有力塑造统一大势,坚决开展涉台斗争,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定论,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二是讲清楚“台独”本质与危害以及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图谋。当前,台海方向风险挑战和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多。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这是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的根源,也是严重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祸害;外部势力打“台湾牌”,只是把台湾当作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


    三是讲清楚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增强历史自信,树牢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强化精准施策,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坚决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无论台海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解决台湾问题的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一边,主导权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祖国大陆这一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坚定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决心。

    7.深刻阐释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充分认识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担当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加速,全球气候变暖情况加剧。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全球日趋紧迫的气候变化形势。气候变化是当今时代的“根本性问题”,受其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是讲清楚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加以统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讲清楚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庄严承诺是大国担当和对世界的贡献。中国通过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是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中国贡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面临着更多困难、更严峻的挑战、更大的压力,也更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认清关于气候变化的“阴谋论”“谎言论”和“甩锅论”的实质,理解全球气候治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关乎全人类利益的大事,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8.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的重大判断,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外交前进方向的科学分析、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外交奋力前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教学中,一是讲清楚当前的世界形势。全球疫情跌宕蔓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


    二是讲清楚中国外交在全球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斗争与合作中勇毅前行。元首外交有力促进了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抗疫外交、发展外交、多边外交坚守了公道正义,展现了中国担当,作出了中国贡献。


    三是讲清楚新时代中国外交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有利外部环境。中国外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全力配合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动应对后疫情时期多重挑战,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致力推动中美关系稳健前行,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前世界形势“变”与“不变”的表现和实质,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以及我国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的中国方案、注入的中国力量,充分认识中国发展是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主张为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诉求带来新希望。

    来源:教育部




  • 内容详解||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作为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参赛材料,商业计划书是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报告,同时也是对自身所从事商业行为的说明书,一个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贷款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参赛者应当充分重视计划书的填写。以荣获比赛奖项的优秀商业计划书《瘦圆艺术》为例,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大赛商业计划书的内容组成。

           首先,从整体上,商业计划书包括①项目概述与前期基础、②市场分析及定位、③市场竞争、④产品介绍、⑤关于我们、⑥营销策略、⑦财务分析、⑧发展历程、⑨项目呈现实现可复制效果、⑩未来规划、⑪团队介绍、⑫其他说明和佐证材料。

    1648198629852715_2.png


    01
    、项目概述与前期基础

           项目概述可简单介绍项目的中心和整体,如项目有特色亮点,也可单独拎出来作为比赛和吸引投资的加分点;基础方面包括前期基础、政策基础、公司人才基础、经验基础等。

    1648198630851686_3.png


    02
    、市场分析及定位

           市场分析应当详细仔细,调查需要落实,用实际数据说明,展示 项目潜在的巨大价值和挖掘力。

    1648198630408384_4.png


    03
    、市场竞争

           瘦圆艺术项目分别从旅游农村建设方式、建设村公共活动区及修建公共施、建设房屋工程、墙绘工程及村貌导视系统、典型案例、市场定位等方面展现项目的运转模式,同时展现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1648198630279793_5.png


    04
    、产品介绍

           瘦圆艺术项目从产品的架构出发,加以图文辅助,具体介绍项目的产品,并从产品的亮点和设计策略出发,全方面介绍产品性质和特点,介绍完产品后再推出产品的商业模式,如何赚取盈利。

    1648198630183459_6.png


    05
    、关于我们

           该部分主要介绍项目的利润来源、目标对象、设计方向、设计亮点、项目背景、优势,辅以图文,让投资者更加深入了解项目。

    1648198630623618_7.png


    06
    、营销策略

           项目的营销策略从目标群体的确定性、设计方向的准确性、项目目的的社会性、可循环的生态经济等四个面来具体介绍。

    1648198630615341_8.png


    07
    、财务分析

           瘦圆艺术采用图表的形式将项目的资金财务情况显示出来,简单明了,清晰易懂。

    1648198631883860_9.png


    08
    、发展历程

           该部分瘦圆艺术同样采用图表的形式将项目的发展历程与情况显示出来,简单明了,清晰易懂。

    1648198631572575_10.png

           最后,在项目呈现实现可复制效果、未来规划、团队介绍、其他说明和佐证材料部分,均使用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少量文字加以说明,将真实情况展现在眼前,有力的材料证实项目实力。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参赛者有所帮助!

    1648198631694453_11.gif
    END





  • 微课获奖作品解析—《市场定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的交互程度也越来越紧密,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微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微课的内容精炼,时长较短,容量小,授课针对性强,并且非常适合网络传播。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现如今微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一部优秀的微课要具备哪些亮点呢?今天,众师云小编就对获得微课大赛一等奖的微课《市场定位》进行解析。

    《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实务类的微课程,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市场定位,视频时长5分30秒,内容设置紧凑,带给观众满满的干货。而通过对该作品进行解析,我们发现该微课存在三大亮点:引用案例、运用二维动画和采用动画形象。

    1648198474733543_0.png

    首先,在视频开头,通过援引纸尿布发展案例生动有趣地引出课程主题,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在进行理论论述时,又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进行论证说明,不仅大大丰富了视频内容,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也使得枯燥难懂的营销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更加贴近生活,也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1648198475367644_1.png

    1648198475698889_2.png

    其次,在讲解日本纸尿布发展的案例时,运用二维动画展示了当时婆婆训斥媳妇的日常画面,不仅将文字描述转化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好的解释了当时日本家庭并不是很容易接受刚出现的纸尿布的社会现象,也让学生更加具有代入感,大大丰富了视频的表现形式,避免内容过于单调乏味。

    1648198475340617_3.png

    最后,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并非真人出镜,而是采用了动画形象进行讲解,西装革履的动画人物十分符合大学教师温文尔雅的形象,也切合视频的整体包装风格,动画形象与视频的动态背景融为一体,让整个视频看起来十分协调。

    1648198476124042_4.png

    综上所述,适当的引入真实的案例以充实微课的内容,运用二维动画扩展视频的表现手法,采用动画人物以契合视频风格,这些都是制作微课时值得借鉴的独到之处。也希望本文内容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后续小编将解析分享更多的微课获奖作品,敬请期待。

    164819847610068_5.gif
    END






  • 重要消息!广西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举办通知

    新学年来临,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2022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

    本次大赛分为三个赛项:课堂教学比赛混合式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下面是大赛的赛程安排时间与报名方式。







    课堂教学比赛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2年6月1日—2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2年6月3日—6日。


    (3)初评时间:2022年6月11日—20日。


    (4)决赛时间:2022年7月1日­—1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公布获奖作品时间:2022年7月18日前。







    混合式、微课教学比赛





    (二)混合式教学比赛和微课教学比赛的时间如下:


    1.作品信息填报时间:2022年9月23日—27日。


    2.作品材料提交时间:2022年9月28日—10月10日。


    3.初评时间:2022年10月16日—27日。


    4.决赛时间:2022年11月4日—13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比赛报名方式





    本次比赛通过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网络管理平台 (ds.gxzjy.com:8091/CMS/)进行报名参赛作品材料报送(用户名和密码沿用2021年大赛用户名密码,新参赛学校请与组委会联系获取)。请各参赛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参赛作品的网上报名和材料上传工作。比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直接报名和材料上传。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作品解析-《“胸外按压”按压分解》

    ‖ 参赛作品: 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课堂实录视频是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很重要的参赛材料,也是最为直观体现老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材料。接下来,众师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赏析2021年国赛一等奖参赛作品——《“胸外按压”按压分解》。


         该视频是高职专业二组的参赛作品,内容主要属于实操教学,教导学生如何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进行胸外按压的急救操作。


          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视频的教学环境。由于是实操教学,所以选择的课室并非普通教室,而是专业实训室,实训室宽敞明亮,各种教学设备完善,有两台一体机进行辅助教学,同时配备了人体模型以及平板等教学工具,充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学生都是席地而坐,并未放置座椅,极具创意同时贴合教学实际需要。

    1648198308965332_0.png

          可以看到老师穿着直接装,突出专业性。学生们也是统一服装,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协调,黑白灰色调的搭配也不容易出错。

    还有就是老师在“演”跟“讲”的时候,表情、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运用恰当,与学生们“眉目传情”,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

    1648198309527772_1.png

          整个设计流程的结构是很清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安排的很合理,收放有度,老师先进行讲解、示范,同学们进行实操,老师进行总结。

         老师授课的时候很高昂,教学的氛围生动活泼,很好的展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底,同时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1648198309929136_2.png

         这门课的教学设计就是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体现,教会同学们在现实中遇到突发状况如何处理的能力,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弘扬劳动精神。

    1648198310242151_3.png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优秀视频案例的解析,在过程中,我们要加注重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注重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是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意义的。


    1648198310588066_4.png
    END




  • 重点资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遴选产生了11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各培育创建单位建设周期为2年,自通知发布日起至20243月。都有哪些学校入选?有哪些工作安排和要求?

    1648197464483021_1.png

    1648197464815498_2.png 

    左右滑动查看名单

     1648197464491254_3.png

    左右滑动查看名单

     

    一起来看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认真培育建设

     

    各培育创建单位要按照教思政厅函〔202116号文件所附的《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要求,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按计划、分步骤开展培育创建工作。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www.sizhengwang.cn)上(以下简称全国高校思政网),为每个培育创建单位搭建网上工作平台(平台登录账号另行通知),各单位要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工作进展、经验成效。

     

    二、加强动态管理

     

    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委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对培育创建单位开展跟踪评价。各培育创建单位应于20233月前提交中期建设进展情况报告,建设期满提交工作总结报告、成果汇编和工作案例。教育部组织开展验收,公布验收评定结果,验收通过的创建单位建设成果将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应用。培育创建单位所在属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要加强工作指导,提供条件保障,加强示范引领,确保建设实效,引领带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来源:微言教育

     

     


  • 每日分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案的撰写是举足轻重的,这里有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传阅!

    1648113825308124_1.jpeg

    1648113826936741_2.jpeg

    1648113826776002_3.jpeg

    1648113826489244_4.jpeg

    1648113826551578_5.jpeg

    1648113827544444_6.jpeg

    1648113827263750_7.jpeg

    1648113827855053_8.jpeg

    1648113827154695_9.jpeg

    1648113828306636_10.jpeg


  • 教育部重要汇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进展成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2年3月17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

    1648113687106498_0.jpeg

    1648113687762575_1.png

    徐青森司长
    介绍了3年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总体情况
    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队伍快速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教育部党组多次专门研究思政课工作,持续加强与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沟通,凝聚工作合力,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系列文件,推动形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地方各级党委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办好思政课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普遍建立省级领导听讲调研思政课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思政课编制岗位、教师津贴、培训经费、项目研究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修订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本)》,进一步压实高校党委领导责任,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并稳定运行。党委书记、校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制度性安排。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重要评估标准。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2021年的144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个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016年至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由39个增至10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29个增至279个,学位点数量位居各学科前列。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统筹指导。各地组织高校与中小学结对共建,定期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学交流等活动。广大媒体积极参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开设专栏,报道达700余次,“思政课”成为媒体热词。
    二是聚焦铸魂育人,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建强思政课主渠道,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思政课课程群不断健全完善。指导全国重点马院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等地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增设课程分教指委,研制实施专门教学大纲和教学建议,编写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系列教学辅导用书。开展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联学联讲联研活动,遴选发布56堂思政“金课”,超62万人次参与。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红色地标等社会大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不竭资源,各地各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做法。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育人合力。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连续三年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近1000所高校师生参与,广大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大力推动各地各校配齐建强教师队伍,广大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队伍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新态势,49岁以下教师占77.7%,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加快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组织4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学)基地、32个“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开展常态化培训研修,每年培训教师近6000人。一体化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2019年起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本硕博在校生达6.2万人。各地陆续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繁荣计划”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3年累计立项近1000项,支持经费近3亿元。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4万次。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奖励基金,奖励表彰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
    四是注重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升级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成教指委专家值班答疑、听课记录、教师研修管理等7个子平台,累计访问量500万人次,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坚持精品引领,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点击下载量已累计近3000万次。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建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培训研修系统、大学生自主学习“青梨派”等为一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创设“周末理论大讲堂”,累计举办76期,收看量超过280万次。与中央网信办共同打造“云上大思政课”主题宣传活动。三年来,以“抗疫”“四史”“奥运会”为主题,开展多期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看量超过1.5亿次。直播、短视频、H5等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形成了网上“思政大课”新样态。各地各校陆续建设智慧思政平台,开设线上直播“云课堂”,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讲授“思政大课”。
    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考虑
    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抓理论武装,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启动编写专门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材。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二是抓“大思政课”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推动高校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用好社会大课堂,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网络云课堂,继续举办“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
    三是抓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覆盖每门思政课、服务一线教学的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和在线示范课程库等资源库,研制开发精品课件。发挥好新一届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切实加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统筹指导。
    四是抓综合素质提升,建强教师队伍。推广实施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完善部省校三级培训体系,整合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等力量,分课程分专题开展教师培训。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加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动高校健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评价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情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总书记还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4月,教育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其他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从构建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七个体系入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近年来,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先行先试、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我们开展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分两批委托8个省份、25所高校、92个院系共125家试点单位,实现办学层次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高校类型全覆盖布局。各试点单位结合地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盘活育人资源、汇集育人要素,从完善体系、扩展渠道、创新载体等方面推动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2021年年底,以全国高校思政会召开5周年为契机,我们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试点经验做法,全域媒体宣传展示推广。
    第二,抓机制构建,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意见》印发后,我们要求各地各高校围绕七个体系以3年为周期制定推进工作台账。前两年总体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将进行总结性督查。在推进落实过程中,我们聚焦队伍配备和资源保障两个重点任务,建立专门机制针对性推进。一方面,针对队伍建设构建重点督促机制。近3年来,我们多次对辅导员队伍配备未达标的省份和部属高校进行“一对一”专项督办。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5.2万人,师生比实现从1:205到1:171配置,31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整体达标。另一方面,为服务新需求构建示范带动机制。网络空间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要求我们贴近学生需求,不断扩展渠道资源,强化优质内容供给。为激发学生主体作用,连续举办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高校师生创作生产数百万件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为提供坚强阵地保障,重点建设了200个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品。截至目前,200个公众号拥有粉丝共6119万人,阅读量超8.6亿次。
    第三,抓平台搭建,推动优质资源互动共享。我们通过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是联动全社会构建“育人共同体”。开展“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工作,推进党政军企育人资源与高校互动共享。每年有300多位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400多位“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进校园,3年共有300多位“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担任校外辅导员。二是融通各领域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每年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各地各校组织10万支团队、100万名师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部队,通过岗位实习、结对交流、军事训练、就业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三是深化“一站式”推动校内资源协同发力。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坚持党委领导、学工牵头、教师协同、学生参与、支部引领、社团助力、辅导员入驻原则,整合校内育人资源。这两年分两批确定了115所试点高校,今年要实现1000所,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下一步,为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引向深入,构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我们将以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建设重大平台为牵引,以完善落实机制为基础,以强化领导统筹为保障,切实把倡导性的理念落实为操作性的机制办法,把育人工作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地落细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
    高校如何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思政金课建设的领导管理、统筹规划和制度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压紧压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3.18”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专门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
    二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科学构建思政金课体系。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同时,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等思政选修课,并新设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思政选修课。
    三是积极推动“一体两翼”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围绕“八个相统一”的核心要求,学校积极推动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与“研究型+互动型”教学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作用。
    四是秉承“共有共建共享”理念,助力全国高校思政“金课”建设。2017年,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覆盖2700多所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
    来源: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1648113687679411_2.gif
    END



  • 教师必看:近期国家级、省级部分课题申报!

            对于教师来说,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要的方法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近期各类课题研究也在陆续启动,下面整理收集了近期可以申报的部分国家级、省级课题信息,供各位职校老师参考,选出适合的课题。
    2022年部分国家级选题申报信息
    1648113266194515_1.png

    202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
            本年度课题设立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重点课题予以部分经费资助,一般课题经费自筹。
            研究周期: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课题研究成果完成后,按要求报送课题研究成果及相关结项报告材料。
            申报截止日期:2022年4月30日。
    1648113266194515_1.png
    发改委2022年度社会领域重大课题委托研究
            围绕增强教育体系包容性和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动优化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研究周期:委托研究课题执行时间由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2年12月底。
            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3月31日(以邮戳日期为准)。
    1648113266194515_1.png
    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项目选题
            征集对象:
            1、重大攻关项目选题面向全国普通高校征集。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进行报送,每单位限报8个选题。
            2、各单位对每个建议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攻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5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报送时间:
            请各单位于2022年4月1—15日,在教育部社科司主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上完成推荐选题填报工作。
    1648113266194515_1.png
    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
            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代表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研究周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完成时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5年,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报送时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将于2022年3月1日零时至4月1日24时上线开放,逾期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受理申报。
    1648113266194515_1.png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
            项目重点围绕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开展研究。
            申报截止日期:

            2021年3月29日,申报单位须在此之前对本单位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

    2022年部分省级选题申报信息

    1648113266194515_1.png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申报
            研究周期:2年,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
            本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自筹,申报时需明确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课题所在单位需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资助。
            建议申报重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不少于1万元,建议申报一般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给予课题研究经费资助不少于0.5万元。
            申报时间:2022年3月1日上午10:00起至5月11日下午23:59止
    1648113266194515_1.png
    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
            选题范围:共分立德树人类、专业建设类、课程与教学类、职业培训类、教师专业发展类、综合类、智能制造类和外语类专项等八个类别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20日
    1648113266194515_1.png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申报
            研究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选题需与教育部、安徽教育重点工作相关联,结项时需提交相应的决策咨询报告。申报重点项目不得同时申报一般项目。
            申报时间:2022年4月1-8日
    1648113266194515_1.png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科研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类别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类别,课题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立项课题原则上1-3年内完成,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后五个月内必须开题。
            申报时间:高校5月30日至31日
    来源: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1648113266194515_1.png
    the end



  • 推荐!2021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视频汇编(三)


    164811309720994_0.gif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视频展播

    01

    专业课程名称:数字媒体技术

    参赛队:陕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影视宣传片特效创作

    教案名字:《分镜头脚本绘制-任务导析 》


    02

    专业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参赛队:陕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测量

    教案名字:《CPIII平面观测方案设计》


    03

    专业课程名称:铁路物流管理

    参赛队:陕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编组站调车作业

    教案名字:《驼峰认知-探新知》

    04

    专业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参赛队:陕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呼吸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教案名字:《胸部正常X线表现》

    05

    专业课程名称:导游

    参赛队:浙江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解读中国古典园林

    教案名字:《“园之山水”-解读叠山之妙》

    06

    专业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管理

    参赛队:浙江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古居民的保护规则

    教案名字:《实景交互评价》

    07

    专业课程名称:早期发育

    参赛队:浙江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幼儿言语发展与指导(1-3岁)

    教案名字:《“多彩词汇”活动情境创设》

    08

    专业课程名称:畜牧兽医

    参赛队:浙江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科学化母猪生产

    教案名字:《云端选猪空中课堂》

    09

    专业课程名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参赛队:重庆市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二组

    参赛作品:校园GIS

    教案名字:《因地施教 航测校园》

    10

    专业课程名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参赛队:重庆市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二组

    参赛作品:排泄照护

    教案名字:《双师示范、突破难点》




    END



  • PPT技巧!老师制作课件的17个操作技巧分享


    互联网时代,PPT已经成为老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器材,小编今天整理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可能用到的17种PPT操作技巧,希望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帮助。



    01

    两幅图片同时动作


    问题

    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比较多,但图片只能一幅一幅地动作。如果你有两幅图片要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地向中间同时动作,可就麻烦了。

    方法

    先安置好两幅图片的位置,选中它们,将之组合起来,成为"一张图片"。接下来将动画效果设置为"左右向中间收缩"。



    02

    滚动文本框的制作


    方法

    右击工具栏打开"控件工具箱",再点击文本框,而后从"属性"里面把滚动条打开,在TEXT里面输入文本框的内容点(完成)


    还可以通过"其他控件"中的SHOCKWAVE  FLASH  OBJECT 实现PPT中加入FLASH。




    03

    轻松隐藏部分幻灯片


    问题

    对于制作好的powerpoint幻灯片,如果你希望其中的部分幻灯片在放映时不显示出来,我们可以将它隐藏。

    方法

    在普通视图下,在左侧的窗口中,按 Ctrl,分别点击要隐藏的幻灯片,点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隐藏幻灯片”。如果想取消隐藏,只要选中相应的幻灯片,再进行一次上面的操作即可。




    04

    在PPT演示文稿内复制幻灯片


    方法

    要复制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请先在普通视图的“大纲”或“幻灯片”选项中,选择要复制的幻灯片。如果希望按顺序选取多张幻灯片,请在单击时按Shift 键;若不按顺序选取幻灯片,请在单击时按Ctrl键。


    然后在“插入”菜单上,单击“幻灯片副本”,或者直接按下“Ctrl+shift+D”组合键,则选中的幻灯片将直接以插入方式复制到选定的幻灯片之后。



    05

    Powerpoint自动黑屏


    方法

    在用Powerpoint展示课件的时候,有时需要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这时为了避免屏幕上的图片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以按一下“B”键,此时屏幕黑屏。学生自学完成后再接一下“B”键即可恢复正常。按“W”键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06

    将幻灯片发送到word文档


    方法

    1、在Powerpoint中打开演示文稿,然后在“文件”菜单上,指向“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Word”。

    2、在“将幻灯片添加到Microsoftword文档”之下,如果要将幻灯片嵌入word文档,请单击“粘贴”;如果要将幻灯片链接到word文档,请单击“粘贴链接”。如果链接文件,那么在Powerpoint中编辑这些文件时,它们也会在word文档中更新。

    3、单击“确定”按钮。此时,系统将新建一个word文档,并将演示文稿复制到该文档中。如果word未启动,则系统会自动启动word。



    07

    幻灯片自动播放


    方法

    要让powerpoint的幻灯片自动播放,只需要在播放时右键点击这个文稿,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显示”命令即可;


    或者在打开文稿前将该文件的扩展名从PPT改为PPS后再双击它即可。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每次都要先打开这个文件才能进行播放所带来的不便和繁琐。



    08

    增加PPT的“后悔药”


    问题

    在使用powerpoint编辑演示文稿时,如果操作错误,那么只要单击工具栏中的“撤消”按钮,即可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然而,默认情况下 Powerpoint最多只能够恢复最近的20次操作。

    方法

    其实,powerpoint允许用户最多可以“反悔”150次,但需要用户事先进行如下设置:在“工具-选项”,击“编辑”选项卡,将“最多可取消操作数”改为“150”,确定。



    09

    PPT中的自动缩略图效果


    方法

    用一张幻灯片就可以实现多张图片的演示,而且单击后能实现自动放大的效果,再次单击后还原。

    其方法是:

    新建一个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选择“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插入的演示文稿对象中插入一幅图片,将图片的大小改为演示文稿的大小,退出该对象的编辑状态,将它缩小到合适的大小,按F5键演示一下看看,是不是符合您的要求了?接下来,只须复制这个插入的演示文稿对象,更改其中的图片,并排列它们之间的位置就可以了。



    10

    快速灵活改变图片颜色


    方法

    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课件,插入漂亮的剪贴画会为课件增色不少。可并不是所有的剪贴画都符合我们的要求,剪贴画的颜色搭配时常不合理。

    这时我们右键点击该剪贴画选择“显示'图片’工具栏”选项(如果图片工具栏已经自动显示出来则无需此操作),然后点击“图片”工具栏上的“图片重新着色”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便可任意改变图片中的颜色。



    11

    为PPT添加单位LOGO


    方法

    用powerpoint做演示文稿时,最好第一页都加上单位的Logo。

    执行“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命令,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将Logo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关闭母版视图返回到普通视图后,就可以看到在每一页加上了Logo,而且在普通视图上也无法改动它了。



    12

    “保存”特殊字体


    问题

    为了获得好的效果,人们通常会在幻灯片中使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字体,可是将幻灯片拷贝到演示现场进行播放时,这些字体变成了普通字体,甚至还因字体而导致格式变得不整齐,严重影响演示效果。

    方法

    在powerpoint中,执行“文件-另存为”,在对话框中点击“工具”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保存选项”,在弹出其对话框中选中“嵌入TrueType字体”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只嵌入所用字符”或“嵌入所有字符”项,最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该文件即可。



    13

    利用组合键生成内容简介


    问题

    制作演示文稿时,通常都会将后面几个幻灯片的标题集合起来,把它们作为内容简介列在首张或第二张幻灯片中,让文稿看起来更加直观。如果是用复制粘贴来完成这一操作,实在有点麻烦。

    方法

    先选择多张幻灯片,接着按下alt+shift+s即可。



    14

    演示文稿中的图片随时更新


    方法

    在制作演示文稿中,如果想要在其中插入图片,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然后打开“插入图片”窗口插入相应图片。

    其实如果选择好想要插入的图片后,可以点击窗口右侧的“插入”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链接文件”项,点击确定。

    这样一来,往后只要在系统中对插入图片进行了修改,那么在演示文稿中的图片也会自动更新,免除了重复修改的麻烦。



    15

    快速调用其他PPT


    问题

    在进行演示文档的制作时,需要用到以前制作的文档中的幻灯片或要调用其他可以利用的幻灯片,如果能够快速复制到当前的幻灯片中,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方法

    在幻灯片选项卡时,使光标置于需要复制幻灯片的位置,选择“菜单”中的“幻灯片(从文件)”命令,在打开的“幻灯片搜索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通过“浏览”选择需要复制的幻灯片文件,使它出现在“选定幻灯片”列表框中。选中需要插入的幻灯片,单击“插入”,如果需要插入列表中所有的幻灯片,直接点击“全部插入”即可。这样,其他文档中的幻灯片就为我们所用了。



    16

    快速定位幻灯片


    方法

    在播放powerpoint演示文稿时,如果要快进到或退回到第5张幻灯片,可以这样实现:按下数字5键,再按下回车键。若要从任意位置返回到第1张幻灯片,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同时按下鼠标左右键并停留2秒钟以上。



    17

    制作滚动文本


    方法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视图-工具栏-控件箱,打开控件工具箱,点击“文字框”选项,插入“文字框”控件,然后在幻灯片编辑区按住鼠标左键拖拉出一个文本框,并根据版面来调整它的位置和大小。接着在“文字框”上右击鼠标,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弹出“文字框”属性窗口,在属性窗口中对文字框的一些属性进行相关的设置。

    设置好后右击“文字框”,选择“文字框对象”中的“编辑”命令,这时就可以进行文字的输入,文本编辑完之后,在文字框外任意处单击鼠标,即可退出编辑状态。一个可以让框内文字也随滚动条拖动而移动的文本框就做好了。


    来源丨教研报 

    转载:高校教师发展联盟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福利分享|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模板参考模板


    1.教案示例

    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一定要在教学策略或设计思路上多下功夫。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2.教学选题——“三注重”

    教学选题是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比赛是随机抽取内容,但是教师在赛前演练时一定要注重选题的技巧。

    1.1注重教学内容难易适度
    比赛的时间是限定的,太简单和太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宜,在考虑难易适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容量适中,教师若选取一个教学单元时建议以4~6学时为宜,不得超过6学时。

    1.2注重能力训练
    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课堂讲授型专业课,还是理实一体型专业课,都要突出能力训练这条主线,主要能力点的选择也不能太多太分散,重在一课一得,要突出主要能力点的学习效果。

    1.3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介入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最早称之为信息化大赛,名称变更后,考察教师的能力更加全面,但是信息化运用能力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学内容所对应的信息化资源丰富,平台和载体多元,教师选取轻松快捷,信息化手段介入容易。

    但也有些纯概念、纯理论的教学内容,生硬运用云课堂、雨课堂等信息化媒介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效果也不会理想。在同等条件下,教师要尽量考虑信息化手段容易介入的选题,这样参赛获奖几率会更高。


    3.教学策略——“三原则”

    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一定要在教学策略或设计思路上多下功夫,只有想清楚和想明白了,才可能做明白和讲清楚。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同样是适用的。策略或思路的境界直接决定了教学能力的高下,只有在设计思路上多开掘、多研究,教师才有可能走得更高、更远。一般在教学策略或设计思路上要遵循3种原则。

    2.1以学生动起来为起点
    学生动起来是指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身体等,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起来。教师要在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上多动脑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形态自然就产生了变化。

    2.2以重难点突破为关键
    重难点是一次课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重难点解决的时间要占较大比重,要在重难点突破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上多下功夫,这是课堂结构设计的需要,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关键问题解决不好,课堂质量自然不会高。

    2.3以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为准绳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服务目标的实现,设计教学环节、选用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载体、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等,都要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要在实施的有效性上深入探究,实施的效度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4.教学过程——“三要领”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教学过程的呈现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得以体现。教学过程可以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环境而异,设计教学过程要掌握3个要领。

    3.1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设计教学环节要有教师独到见解,要把教学过程拎出一条主线来,不管师生如何互动,都能做到收放自如,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且教学环节的名称要高度提炼,尽量做到对仗工整。

    3.2方法手段选用合理高效
    一次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手段不要追求多,切忌花哨,重在合理高效,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展现,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最终选用最高效的。

    3.3各类标准渗透自然贴切
    高职院校要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服务发展就是要服务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学生个性化需求发展,促进就业就是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要自然渗透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等,各类标准的渗透要自然贴切,水乳交融,不能生搬硬套。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5.教学语言——“三要求”

    课堂教学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精彩、幽默、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更受学生欢迎。教师要想站好“三尺讲台”,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可以多向一些教育大家和优秀教师学习。

    4.1表达要简洁精准
    教学语言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言、专业术语,要准确精当、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松散拉杂。

    4.2节奏要张弛有度
    教师在语言的表述中要张弛有度,快慢高低自然得体,有时要有意识地预留一些空白,让讲授者和评委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时间,不能是背稿子式平铺直叙,要有温度和感染力,始终能牵动评委和观众的注意力。

    4.3态势语要大方得体
    教学设计、模拟无学生上课和现场答辩3个环节都要展现教师良好的风貌,眼神、手势等态势语要自然运用,多方面展示教师风采。

    6.总体效果——“四特性”

    湖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包括教学设计、模拟无学生上课和现场答辩3个环节,由AB2个教师共同完成。教师参赛主要是要讲出“四性”。

    5.1要讲出逻辑性
    逻辑性包括总体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教师一般要弄清这样几种逻辑关系,如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性,整体三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取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和本次课教学内容选取的逻辑性,教学策略选用和实施的逻辑性,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教学实施和教学特色提炼的逻辑性。这里强调的逻辑性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度理性思考,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2要讲出职业性
    根据岗位开课程,每门课程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每门课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质,教师在讲述中要自然融入职业特色,且将职业的工匠精神有机渗透,立足岗位的最前沿,以岗位标准来规范教学要求,体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接。

    5.3要讲出创新性
    教师要在创新方面尝试的内容很多,如片头教学动画的引入、标题由富有创意的主标题和具体明确的副标题组合呈现、教学设计总体框架体系重构、教学过程的独到设计等等,只有敢于创新,不受评分标准体系的拘泥,出彩的几率才会增加。

    5.4要讲出一致性
    教学设计和模拟无学生上课的2位教师要配合默契,教学设计中提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要在模拟无学生上课环节中充分展现和印证,可以理解为一个重在理性设计和一个重在实践呈现,不能出现两张皮或相悖的现象。

    7.赛前演练——“三准备”

    教师赛前演练,眼光不能只盯着PPT课件,还要拓宽视野,做好3个方面准备。

    6.1准备现场答辩
    教师要多搜集一些评委现场提问素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最新的职业教育改革文件精神,反复演练,做到答辩环节不怯场,不出现硬伤。

    6.2准备获奖选手视频
    教师要反复研学历届获奖选手视频,组织教师集体讨论,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提炼优点和亮点。

    6.3准备信息化制作技术
    教师要根据比赛的需要,尽量熟练掌握多种视频剪辑、PPT制作、动画制作技术,也可从微课和慕课的制作中寻找灵感。



  • 教育部王扬南:述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
    教学能力比赛执行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职教所所长 王扬南
    正值全国职教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两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之际,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顺利落下帷幕。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了党的百年华诞,亲身见证了“小康”千年梦圆。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21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召开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坚守初心,贯彻职教大会精神、落实提质培优部署,深化比赛要求内涵、完善赛事组织方式,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本领和创新能力,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引擎动能、展示舞台。
    一、突出示范引领,展现职教师资整体素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自2019年起实施了全新的比赛方案,更加全面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加聚焦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激励职业院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推进“三教”改革、促进提质培优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铸牢高素质根基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职业院校广大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厚植教育报国情怀,涵养良好师德师风,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模范品行影响和教育学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一线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突出“德技并修”的职教特点,加强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二)引领课程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己任,构建与产业升级、学生成长、体系健全协同、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生态。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要求,服务行业头部企业或地方重点产业,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紧缺产业、传统改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一体化等新挑战、新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案例走进教材、更多的课堂走出教室、更多的活动走向社会。
    (三)打造教学团队,发挥高水平示范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大力推进、协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支持校企合作、跨校合作、东西合作,特别鼓励名教师领衔、老中青结合、模块化教学。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普遍重视高素质(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教育理论运用和课堂实践创新相结合,突出个体成长和团队建设相结合,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本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三年各代表队的报名参赛比率先后达到95.5%、99.3%、98.7%,覆盖专业、涉及院校、队均人数、人员组成等观测指标持续向好。其中,近三年涉及学校(单位)数分别是668、696、774;四人教学团队占比分别是68%、74%、84%;35岁以上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33%、52%、5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43%、46%、47%;具有高级职称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27%、24%、35%;东西协作、校企合作、跨校组队的参赛教学团队均超过100支。
    各地省级比赛的参赛作品和参赛教师屡创新高,近三年分别是1.69万件、1.75万件、1.61万件,4.58万人、5.81万人、5.81万人;各地克服疫情防控不利影响,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竞赛,这两年统计上报的校级比赛涉及教师数均达到22万人次之多。
    二、坚持效果导向,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来自37支代表队、提交了涉及24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中职16个专业大类、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的881件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反映着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教学方式彰显着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教学成效体现着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落实课程思政,细化各类课程具体要求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创优;农学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工学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医学类专业课程加强医者仁心教育,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如,宁波北仑职高、宁海职教中心、余姚第五职校联合组队参赛的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程作品《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紧扣最新课程标准,以“生命价值和意义觉醒”为指向,促成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建立“自信积极”向上心态,树立“技能报国”职业志向。
    如,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央储备粮鹰潭直属库有限公司合作参赛的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作品《中央储备粮的绿色储藏》,厚植粮食情怀、信息意识、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职业核心素养,强调“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企业文化认同,增加落实节能增效、绿色储粮的时代新要求。
    (二)对接专业目录,推进教学要求改造升级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设计的专业目录,按照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时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关注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构建纵向贯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如,临沂电力学校、滨州航空中职和临沂工业学校联合组队参赛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作品《求职应聘和职场安全》,对接新版课程标准,奠定“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英语核心素养,兼顾学科基础性与专业价值性,在共同教研活动中反思不同专业职业模块教学共性点与区别处。
    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对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业态,引入智能制造高端企业自动化装配线的真实案例,更新升级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视觉信号识别、多机智能协作、在线实时检测等专项技术的教学要求。
    (三)迭代教学标准,吸纳岗位新技术新规范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紧盯企业需求、紧盯市场信号,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把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课程教学,把行业头部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课堂教学,把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融入实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如,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参赛作品《检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立足于传统汽车维修向智能汽车维修的转变,在“检修舒适与安全系统”课程标准中专门开发新的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增加“主动定速巡航”等最新设备的检修内容,培养掌握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维修工匠。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参赛作品《著作权法律实务》,对接知识产权法务助理、庭审助理、版权运营师等岗位最新规范要求,由教授领衔、博士组成的教学团队发挥各自的行业工作经历、社会服务项目、司法部鉴定专家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观摩真实庭审场景,从中掌握法律的合理运用。
    (四)融通岗课赛证,深化课程教学综合育人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围绕课程这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岗位任务要求、竞赛评判标准、证书考核内容,推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和综合育人,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的针对性、展示点和认可度。
    如,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参赛作品《叠合板的构件生产》,依据企业生产施工流程、技能大赛要求和相关“X”证书标准,在学校课堂、世赛基地、龙头企业的三个场地,分别完成理实一体的部件生产、技能比拼的单件生产、生产实践的批量生产,螺旋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呼吸系统影像诊断技术》,针对疫情防控的岗位新要求,增加新冠肺炎影像的检查新规范、诊断新技术,对接放射医学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赛项内容,重构识影像、拍影像、辨征象、诊疾病的学习项目。
    (五)改进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关注生源特征、对接工作过程设置目标、组织实施,打破课堂边界、重塑教学形态;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内容呈现方式、师生教学方式,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如,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书画文物修复综合实践》,利用校企共同开发的“虚拟文物修复医院”仿真实训软件助力教学,既避免了新手失误造成文物实际受损,又丰富了各地馆藏仿真修复案例资源;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兴趣,又保存了操作数据,提供教师分析应用。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典型事故应急处置》,为解决“事故不能重现、危险不可复制”的教学痛点,开发了“半实物仿真化工厂”创设事故情境、模拟真实场景,利用虚拟现实、三维仿真技术开展沉浸式仿真应急指挥、桌面推演,练就学生“处置有道、临危无惧”的专业素养。
    (六)完善评价机制,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如,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参赛作品《植保无人机装调与作业》,教师分析17名分别来自农村、城区孩子的个性特点,依据性格兴趣、理论认知、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不同,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每个学习任务中不同岗位要求,安排两两“结对帮扶”分享交流学习实践体会,促进共同进步。
    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疫苗接种预约系统开发》,充分利用专业自身优势,依托自主开发“Python(派森)工程师成长空间”信息化平台,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学生实时查看个人画像,各自都能从不同程度的变化中体验到学习的进步、成长的快乐。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参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教师在教学的管理、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按照教育部有关司文要求进行及时的修订,分类编制、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公共基础课程还没有及时按照部颁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有的参赛教案仍然偏重于分析设计,而忽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有些课堂实录视频的镜头更多地“盯”着老师,忽略学生的活动,多遍“回拍”也给师生造成较大负担;有的教学实施报告讲设计的多、说实施的少,图表用得多、有效佐证少,而体现时代新要求、教改新成效的个性特色还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要说明的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决赛在基本保持比赛方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比赛方式及时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在保障组和各参赛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事宜,也为今后通过网络评审教师实际的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三、强化类型特色,塑造教育教学崭新生态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比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比赛为抓手,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一)突出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全面提升“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不同,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需要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做,还要能讲。广大教师要了解行业企业需求、跟随前沿技术发展、掌握因材施教本领,重视提高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能力、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能力,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三)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内容更新以及方式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要以面向实践、接续培养为导向,设计纵向贯通、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要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为导向,更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要以面向人人、以生为本为导向,创新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方式方法。
    就赛事本身而言,要继续发挥好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带动、示范作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关注真实、进一步统筹规划,避免“参赛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鼓励“校赛”突出群众性、基础性,重点检查日常教案、开展随堂听课,考察教师实际授课水平;鼓励“省赛”突出全面性、规范性,普遍开展各专业、各课程的多样性教学竞赛,考察院校课程建设情况。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注意这些事!

    不同类别的课题有什么“基本要求”
           课题总体上可分为投标课题和自选课题两大类。投标课题要求很严,投标者要进行答辩,对于投标题目不能有任何改动。规划课题主要有重大、优先关注、重点、一般、青年专项、校本研究专项等几类,其中的重大与优先关注课题大致分别相当于国家重点与一般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专门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申报。教育规划课题的要求与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基本一致。优先关注课题属于半投标性质,即允许申报者根据专长和认识选取独特视角分析、论证题目,对题目关键词不能改动,对非关键词可在一定条件下加以调整,不进行答辩。
           需要注意的是,全国规划课题只有重大和优先关注课题列出课题题目,其它种类课题都可自选题目。此举旨在鼓励研究者自选前瞻性、创新性问题进行申报和研究。在课题申报书中,活页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前三项即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则是重中之重。

    1648112873640763_0.png

    02  如何撰写“选题依据”

          在课题申报书上,选题依据的撰写要求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选题依据主要围绕两方面内容撰写:一是文献综述,二是选题价值分析。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选题依据主要围绕课题的核心概念和本质问题展开。申报者需从选题中解析出核心概念、本质问题和目标要求。其中,“核心概念”和“本质问题”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分析,“目标要求”需在一定理论框架下重点从实践方面分析。所谓理论方面分析,是指从学术史角度梳理出当下的矛盾所在,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目标要求”则是基于现实问题提出应对设想。对于自选课题,申报者应从自身熟悉的申报者应从自身熟悉的研究领域提炼课题,即从理论和实践的现象中提出本质性问题,进而确立核心概念,并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寻找起点和参照。文献综述应注意将几个关键点描述清楚: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起点或学术源头——近五年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学界目前研究动态。
          在分析选题价值时,申报者应围绕核心概念阐述选题的理论价值,在提炼核心概念时要有逻辑分析的理论背景,而不能自造概念。对于应用价值,申报者应阐明该选题在实践中的矛盾是什么,为何这些矛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选题应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申报者所提问题要有理论和实践的真切感,其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基于实践(经验或调查)——提出困惑(矛盾和纠结)——形成问题(思考和阐述)——研究课题(以明确变量为标志)。
           具体问题类型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新问题带有创新特点,分析要有理论和实践基础;
    旧问题往往来自研究的沉寂领域,分析要有延伸或扩展新意;
    热点问题往往伴随着诸多观点混杂,分析要做历史经验思考。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析,要注意将问题通过概念化的步骤提升至分析性层次。另外,申报者提出的问题应清晰明确,切忌似是而非的问题,切忌自己不当限定的问题。

    1648112873640763_0.png

    03  如何撰写“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报书上,研究内容的撰写要求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招标课题的研究对象应来自对题目的确切分析,自选课题则来自对选题的领域限定。研究内容设计的重点、难点应与申报书中提出的假设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申报者在课题论证时应将假设明确写出,并与最后所写的重难点保持一致。
           在具体撰写时,应使研究目标、内容、假设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或者是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要素——方法,四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研究目标不要求单独进行描述,但研究内容最终指向目标;研究目标是所提问题的预想答案;研究目标通过内容加以分解,而内容是目标的结构性呈现;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子课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题论证中的假设是申报者根据已有材料,对事物的原因与发展所做的推测。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围绕假设展开,研究是通过各种相应方法及证据、论据,对假设进行论证,被证明的假设便成为理论(实现目标)。假设的建立既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相关的关系。

    1648112873640763_0.png

    04  如何撰写“思路方法”

          在课题申报书上,思路方法的撰写要求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基本思路是申报者证明假设的路线设计,属于方法论层面的考虑,即主要关注方法的选择,申报者应依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关于具体的研究方法,首先应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属于操作性层面的考虑,即申报者要关注操作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设计具体的做法。具体研究方法应依据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而选择,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改造,如果选择多种方法相结合,要考虑好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顺序。申报者应当将如何做的叙述清楚,要根据实际的研究改造方法,改造时应注意遵循所选方法的基本规范。
           技术路线是指为完成研究而采取的包括手段、步骤、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申报者对研究途径的每一步骤要阐述清楚并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技术路线可以参用流程图或结构示意图加以说明,如树形图应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则需要将研究的各部分内容、顺序、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做成结构图。
           就方法类别而言,主要包括实证类方法、思辨类研究、混合方法三类。其中,第一类也就是实证类方法目前很受推崇,它具体又可分为量化研究(调查、实验)和质性研究(个案、行动)两种。
           量化研究中的调查方法,是通过了解背景、查明现状,由事实发现问题的真相,继而按结构化提纲谈话、询问,设计并收集相关背景材料的问卷;实验方法特别受到推崇,但是操作要求多、难度大,它是研究者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设计严密的流程加以检 验和证明,应遵从变量控制的基本规范,重视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进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同类实践加以验证。
           质性研究中的行动研究是指在实践中从事研究或把实践设计为研究,研究设计嵌入实践计划,研究内容并入实践内容,研究方法隐于实践步骤,并保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此外,研究者有时还会用到反思方法。所谓反思方法,是指研究者对经典个案进行结构化的重塑,对散乱体会加以理论化的概括,基于既有思考进行再思考,以及对个人核心理论、 观点进行演绎。
           第二类是思辨类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总结(经验收集、经验整理)和理论推演(系统思维、生态理论)等。这是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在目前的学界研究中不是非常受推崇,但是并没有被放弃。
           第三类混合研究方法,是指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混合设计,多被用以增加证据、拓宽及深化研究。混合研究是目前学界非常新颖的研究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很大,如何把握好混合的度非常重要。关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国外学界有比较成熟和优秀的课题案例,可以查找和借鉴。
    05  如何撰写“创新之处”
           在课题申报书上,创新之处的撰写要求是“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通常体现在理论、资料、方法等方面。理论创新是指学术思想、观点等研究假设获得证明,资料创新是指研究者占有新材料、新证据、新发现等全新的数据,方法创新则是指申报者对于解决问题提出新方法、新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意见、建议通常不属于“创新点”,课题申报书中所写创新之处均为“可能性”。
    06  如何撰写“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等内容
          申报书的预期成果应写明成果形式、使用取向、预期社会效益等。成果形式是指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在填写成果内容时应有具体名称,如论文要填写能阐明观点的题目,专著应填写阐明观点的著作,研究报告应包括预计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效用。
           对于研究基础,申报书要求写明“前期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前期研究成果是指申报者要写清个人已有的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基本观点,申报者可撰写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但切忌写个人声望、水平、能力及与申报课题无关的获奖、荣誉等。
          参考文献是指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20份。申报者应写明学界在重要期刊发表的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在选择参考文献时,申报者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具备同行公认的权威性;
    二要保持文献的系统性;
    三要尽量突出关键文献(即缘起性的文献或学术源头)和最新文献。
           关于团队基础和研究条件,申报者可在“研究基础”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对于本研究团队特殊基础和条件的介绍,如研究团队学科背景的丰富,负责人所在单位行政、设备、经费的充足,实验基地及条件保障等。
           另外,课题申报者还应注意,子课题的设置应源自对研究题目核心概念的组合,对课题总目标的分解,对研究内容的构成,而不能出于成员特点、工作流程或方法的考虑而人为设置。重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应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应与总目标、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基本对应,各子课题之间应在内容上形成有机的、相互支撑的体系,各子课题要有相对独立的简要研究方案。课题组构成方面,应保证每位课题组成员确因题目内容的需要而聘请,因各自研究特长而分工,因各自的研究工作而体现相应成果。如果申报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申报者应保证首席专家的研究时间和精力投入情况。
    END
    来源: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教育部报告,“抓好新基建 迈向高质量——大力推动慕课与在线教学创新发展”


            在第三届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021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了主题为“《抓好新基建 迈向高质量》——大力推动慕课与在线教学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以下是报告的全文:

    1648112347340698_1.png

    1648112348461768_2.jpeg

    1648112348559959_3.jpeg

    1648112348458646_4.jpeg

    1648112348372906_5.jpeg

    1648112349488740_6.jpeg

    1648112349598621_7.jpeg

    1648112349186834_8.jpeg

    1648112349512216_10.jpeg

    1648112350101013_11.jpeg

    1648112350926599_12.jpeg

    1648112350476654_13.jpeg

    1648112350728459_14.jpeg

    1648112351533713_15.jpeg

    1648112351905202_16.jpeg

    1648112351826865_17.jpeg

    1648112351327344_18.jpeg

    1648112352485039_19.jpeg

    1648112352441131_20.jpeg

    164811235260849_21.jpeg

    1648112352686778_22.jpeg

    1648112352593055_23.jpeg

    1648112353721439_24.jpeg

    1648112353555127_25.jpeg

    1648112353565335_26.jpeg

    164811235399398_27.jpeg

    1648112353713632_28.jpeg

    164811235453899_29.jpeg

    1648112354757171_30.jpeg

    1648112354537547_31.jpeg

    1648112355152411_32.jpeg

    1648112355319258_33.jpeg

    1648112355198280_34.jpeg

    164811235520530_35.jpeg

    1648112356946320_36.jpeg

    1648112356177717_37.jpeg

    1648112356958977_38.jpeg

    1648112356420939_39.jpeg

    1648112356721885_40.jpeg

    1648112357632709_41.jpeg

    1648112357925979_42.jpeg

    1648112357441373_43.jpeg

    1648112358599452_44.jpeg

    1648112358614598_45.jpeg

    1648112358206443_46.jpeg

    164811235816307_47.jpeg

    164811235968571_49.jpeg

    1648112359405382_50.jpeg

    1648112359884535_51.jpeg

    1648112359704764_52.jpeg

    1648112360910325_53.jpeg





  • 教育部最新指示!开展调度会议

    日前,教育部召开2022年第3次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
    会议强调,两年多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规范管总”的重要作用。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对照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措施,慎终如始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分析了当前教育系统疫情情况,结合春季学期开学后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
    一是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师生员工进校都要严格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卡。
    二是加强健康监测。对校园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落实学生晨午检制度,密切关注师生健康状况,落实“四早”要求。
    三是教育引导师生加强个人防护。在校园内和校外都要加强个人防护,增强防护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四是坚持家校协同防控。加强师生员工及其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监测,特别是有家庭成员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要第一时间报告。
    五是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公共卫生间等校内重点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环境消杀、通风换气、卫生清洁等工作。
    六是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防控春季常见多发传染性疾病,增加重点环境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杀频次。
    七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随时启动。
    八是加强疫情防控督促检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查漏洞、补短板,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考试活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疫情防控规定。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专项工作组负责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负责人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山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个单位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来源: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 教育部:“国创计划”创业实践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大幅提升

    一、项目培育
    各地各高校应落实新发展理念,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坚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建立起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科研训练、创新训练与创业实践等活动,持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各地各高校要在校级和省级项目培育的基础上,推荐学生团队申报“国创计划”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团队报名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申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二、项目管理
    “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在类型上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在类别上从2021年起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两类。
    (一)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类别
    1.一般项目:按每年惯例申报的“国创计划”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1/3。
    2.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为2021年起新增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创计划”立项项目总数的2%。旨在鼓励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出创新创业成果。视项目进展情况,优先邀请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三)项目经费
    依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对“国创计划”项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平均支持经费不低于2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平均支持经费不低于10万元/项,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平均支持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类型其他“国创计划”项目支持经费的2倍。高校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项目资助额度标准。
    三、项目报送
    (一)报送方式
    按照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的要求,由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统一报送本地的“国创计划”立项项目(含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
    (二)报送材料
    请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登录网络平台完成项目报送(网址:http://gjcxcy.bjtu.edu.cn/,操作指南可在网页的通知公告栏查看下载),提交2021年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汇总表。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填报完成后请正式行文报送我司,同时提交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数据统计表。
    (三)截止时间
    项目申报及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7月15日。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推荐要求
    今年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四史”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聚焦革命老区,开展公益创业,引导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堂主题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团队须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网址:http://cy.ncss.org.cn,具体报名时间及要求详见大赛通知)。
    五、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申报要求
    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司每年组织有关企业与高校共同实施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高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国创计划”项目学生向企业申报(项目指南将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页上另行发布)。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国创计划”秘书处 张诗阳、杨光
    电话:
    022-85356053,022-85356049
    邮箱:
    tjujwc@tju.edu.cn
    内容来自:网络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收藏!2021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视频汇编(二)


    1648111956476819_0.gif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视频展播



    01

    专业课程名称:影视动画

    参赛队:重庆市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中国古船三维模型复原实践

    教案名字:《中国古船模型需求分析 》


    02

    专业课程名称:化妆品技术

    参赛队:广东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彩妆产品配方设计与制备

    教案名字:《口红成型工艺》


    03

    专业课程名称:皮具艺术专业

    参赛队:广东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健康童鞋的数字化开发

    教案名字:《儿童足部测量及分析学生实操》

    04

    专业课程名称:铜铁智能冶炼技术

    参赛队:河南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创新项目实战

    教案名字:《双师型教师精讲精练》

    05

    专业课程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

    参赛队:湖南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生产线单站自动工作模式的实现

    教案名字:《应用三要素》

    06

    专业课程名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参赛队:江苏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智能视觉识别

    教案名字:《垃圾分类初探》

    07

    专业课程名称:电子商务

    参赛队:江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凤凰村赶圩文化节矩阵营销

    教案名字:《新知导入 赶圩文化调研》

    08

    专业课程名称: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

    参赛队:江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中央储备粮的绿色储藏

    教案名字:《教程导入》

    09

    专业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参赛队:江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文旅+互联网”数字营销策划

    教案名字:《调研成果汇报》


    10

    专业课程名称:学前教育

    参赛队:山东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歌唱艺术的处理

    教案名字:《音乐要素的分析》




    END
    1648111956890416_1.png




  • 收藏!浙江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汇编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1648111373681344_1.png

    1648111374191362_2.png

    1648111374716756_3.png

    1648111375532630_4.png

    1648111375452930_5.png

    1648111376699875_6.png

    164811137656663_7.png

    1648111377422645_8.png

    16481113775565_9.png

    1648111378619963_10.png

    164811137821936_11.png

    1648111378409234_12.png

    164811137929366_13.png

    164811137999241_14.png

    1648111380628758_15.png

    1648111380426805_16.png

    1648111380261595_17.png

    1648111380642915_18.png

    1648111380387118_19.png

    1648111380915132_20.png

    1648111380294216_21.png

    1648111381777197_23.png

    16481113816630_24.png

    1648111382716671_25.png

    1648111382881881_27.png

    1648111383656433_29.png




    来源:浙江大学






  • 收藏 | 最新最全的教学成果奖申报攻略来了!

    1648110530721325_1.png

    1648110530436500_2.png

    1648110530767054_3.png

    164811053049386_4.png

    1648110530863039_5.png

    1648110531939383_6.png

    1648110531321880_7.png

    1648110531663452_8.png

    1648110532569569_9.png

    1648110532866040_10.png

    1648110532475525_11.png

    1648110533886566_12.png

    1648110533241838_13.png

    1648110533949682_14.png164811053493702_15.png

    1648110534890527_16.png

    1648110534677981_17.png

    1648110534359242_18.png

    164811053468428_19.png

    1648110535976446_20.png

    1648110535992074_21.png

    1648110535569003_22.png

    1648110535608111_23.png

    1648110536880874_24.png

    1648110536101143_25.png

    1648110536880874_24.png

    1648110536101143_25.png

    164811053631218_26.png

    1648110536325662_27.png

    1648110537812401_28.png

    1648110537275160_29.png

    1648110537931101_30.png

    1648110537647229_32.png

    1648110537404039_35.png

    1648110538544809_36.png

    1648110538157648_37.png

    1648110538337393_38.png

    1648110538570083_40.png

    1648110539540695_44.png




    来源:网络





  • 详解|《教学成果奖申报表》高职院校申报填写要点


    数学成果奖申报表

    在进行教学成果奖申报的过程中,《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是非常主要的成果支撑,里面的材料、数据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小编将《申报表》的填写要点作了整理分析,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进行查阅。


    申报主要要点有封面、封面、成果简介、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推荐意见、相关佐证材料清单等7个方面。


    一.封面

    封面图是最先展示的页面,填写的内容要简洁明了,页面排版也不能马虎。

    填写的内容参考以下表格:

    1.png


    二.正文

    正文内容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即可,注意要采用小四字号,表格中的栏目和所列标题不可以随意修改。


    三.成果简介

    2.png

    l 成果来源:

    是指校级及以上立项研究项目,需要先写支撑该成果的研究课题,可不限1项。需要写明项目来源和项目编号,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但应于规定日期前完成结题。


    l 成果策划/设计起止时间:

    就是指立项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例如:所有申报成果完成时间不能超过2018.12.31,并进入实施环节。


    l 成果应用开始时间:

    成果开始实施的时间(例如:应在2018.12.31前),包括试行环节的时间。


    l 成果主要形式:

    包括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数学资源、论文、著作等。


    l 成果简介:

    主要针对成果主题(明确清晰)和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600字。


    l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撰写的时候思路要清晰,直接叙述即可,≤1200个汉字。(涉及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不建议放在附件里)

    l 成果创新点:把成果里面的创新内容(每个创新点是相对独立的)归纳出来,应简洁、明确的表达。


    l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这里的应用不仅指成果的应用推广和预期应用前景,还要阐明该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

    这一项要个根据情况如实填写,因为是核实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如果不填写该栏目则视为无效完成人。


    注意事项:a.按照一人一表来填写,按照顺序排版。

    b.同一完成人只允许主持1项成果。

    c.第一完成人:省校和市县开放大学的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 或教学辅导人员。

    d.除联合申报的非我校人员无工作经历和年限要求外,成果其他完成人均应于规定日期前开始承担高等教育工作。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这一栏目跟主要完成人情况是类似的,就是合适主要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不填本栏视为无效完成单位。

    注意事项:

    a.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成果完成单位公章。

    b.主要完成单位各填一表,按顺序排版。

    c.第一主要完成单位应是省校各学院或部门、市县开放大学。


    . 推荐意见

    这一项由推荐单位(一般为主要完成单位)填写,就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应用情况写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需要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字,还要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七、相关佐证材料清单

    注:材料清单应与“具体教学成果及相应佐证材料”一致,推荐单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png

    佐证材料的类型主要包括:课题、获奖、论文、著作或教材、成果应用证明、媒体宣传报道、成果推广证明、成果交流证明等。

    以上就是有关申报7个要点的具体内容,希望在填报的时候能够帮助到老师!



    END


  • 收藏!2021年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视频汇编(一)


    1648110285243695_0.gif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一等奖视频展播



    01
    专业课程名称:外语
    参赛队:河北省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饮食 Food
    教案名字:《中西对比深挖餐具内涵 》
    02
    专业课程名称:数学
    参赛队:重庆市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
    教案名字:《以专业情境明析导数的生产过程》
    03
    专业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参赛队:湖南省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教案名字:《VR沉浸教学——为实现现实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04
    专业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参赛队:江苏省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理想点亮人生路 精神涵养追梦人
    教案名字:《树立人生理想》
    05
    专业课程名称:美育课程
    参赛队:江西省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合唱艺术鉴赏与实践
    教案名字:《综合节奏意识训练》
    06
    专业课程名称:其他
    参赛队:浙江省高职
    组别: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参赛作品:品读中国
    教案名字:《写书法,正身心——文化实践》
    07
    专业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参赛队:安徽省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应急处置
    教案名字:《列车冲突后运行交路调整方法分析》
    08

    专业课程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参赛队:北京市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军用车辆制动系统故障机理分析与快检快修

    教案名字:《机理分析环节-制动液的故障机理分析》

    09
    专业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参赛队:北京市高职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动力电池断电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案名字:《动力电池高压上电原理分析》
    10
    专业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参赛队:新能源汽车技术
    组别: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参赛作品: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
    教案名字:《企业认知参观》



    END
    1648110285179539_1.png



  • 重磅!收藏!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容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汇总了中国人民大学4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容,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1648109217270672_1.jpeg

    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系列讲座》

    1648109217880335_2.png


    课程简介


    总体团队

    1648109217226791_3.png

    本教学团队以全国知名专家为核心、老中青相结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充满活力。课程负责人刘伟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级人才。近年来致力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一等奖等。

    课程团队由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教师组成。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国家级人才6人等。近年来,团队成员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上发表理论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引领理论研究、扎实理论基础。

    164810921832827_4.png

    团队分工

    1648109218759078_5.png

    刘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

    邱海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

    杨瑞龙——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论

    谢富胜——促进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共同发展

    刘元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论

    刘瑞明——习近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论

    刘守英——新时代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

    陈享光——习近平新时代收入分配论

    教学目标

    1648109218997402_6.png
    本课程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理念,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培养要求,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最新发展的理解为培养目标,立足于中国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政治经济学阐释,切实提升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164810921891278_7.png


    课程内容


    总体设计

    164810921836975_8.png

    本课程以课程思政教育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这一制度下的经济运行规律,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等主要内容,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励学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鼓励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课程内容

    1648109218415632_9.png

    探索激发学生真学的研究型思政

    (1)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深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使学生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如促进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共同发展、收入分配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论等。

    (3)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切实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论、高质量发展论、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等。

    1648109218352781_10.png

    教学方法

    1648109218415632_9.png

    实现研究型课程与研究型思政的高度融合

    (1)突出立德树人、培养创新意识。课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引导学生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理论范畴上的中国原创和结构体系上的中国逻辑,向问题发掘和自主创新方向延伸。

    (2)挖掘思政元素、坚定理想信念。课程通过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逻辑,使学生不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学生投身改革事业的信念。

    (3)扎根中国大地、培养研究能力。课程通过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了解我国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48109219974191_12.jpeg


    1648109219934049_13.png


    课程特色


    本课程具有“夯实基础、结合实践、案例教学”的特色,表现在突出教师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提高学生们自主创新意识等方面,致力于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济学卓越人才。

    坚持与时俱进、展现时代精神。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新问题进行学理分析,使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有较深入和客观地认识。

    突出立德树人、培养创新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强调理论范畴上的中国原创和结构体系上的中国逻辑,引导学生向“问题发掘”和“自主创新”方向延伸。

    融合思政元素、内容丰富详实。通过将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多维度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解构,让学生们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164810921985803_14.png


    课程评价与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问卷调查和课堂反馈情况来看,研究生们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均予以高度评价,研究生们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热情度高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同时也吸引了若干高校教师参与学习,这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讲座》课程在全国高校的广泛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
    《国际金融》


    1648109219882998_15.png

    财政金融学院王芳教授领衔的“国际金融”课程及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1648109219161812_16.png

    课程主持人为财政金融学院王芳教授,教学团队成员包括赵锡军、涂永红、何青、马勇、钱宗鑫、芦东。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是财政金融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共同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共3学分,51学时。


    1648109220969647_17.png


    《社会学概论》坚持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系统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将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始终保持课程的精实度和前沿性。通过多年不断实践探索,课程形成了一套以“田野课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1648109221641540_24.jpeg


    贯彻中央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按照“田野进课堂、课堂进田野,田野与课堂有机翻转”的理念,课程组先后在河北定州、山东曲阜、浙江台州、江西弋阳、四川成都,以及北京海淀等地建立了10余个持续、稳定、制度化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随时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去社会实践的第一线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实际、贴近百姓,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会,在火热的生活中感悟和掌握专业知识,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收获第一手调研资料。另一方面,把在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实务工作者请进课堂,讲解他们的实践经验,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面对面切磋。


    1648109221559951_25.jpeg


    “田野课堂”致力于以“五实”即实境教学、实战课堂、实务课程、实践成果、实作友圈为基础,有力推动“田野”与“课堂”的往复穿梭和迭代翻转,高效统合和有机衔接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着力实现“三结合六循环”,即生产力建设与生产关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校园与社会、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思辨与行动六对关系的良性循环,目标是培养兼有思想力、行动力和完成力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1648109222509234_26.jpeg


    164810922287473_27.png
    1648109222124995_28.png
    164810922226091_29.png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
    《国际贸易概论》

    以下视频来源于

    在线学习



    教学设计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作出了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指示,成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引。《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相继发布,更是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遵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际贸易概论》是专门研究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践,各国间经济贸易交往与贸易利益分配,当代国际贸易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的应用经济学课程。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内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产业实力、市场状况等密切相关,因而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直接相关的课程。因此,《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是: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学生视野与担当!

    鉴于继续教育对象的特点,诸如在学习动力、社会实践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设计,尽量贴近学生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期待。重点讲授知识的基本要义与逻辑,尽量减少各种艰深的抽象推演。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特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职业道德、守法尽责与集体主义教育等为重点,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

    这里,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情况。

    (一)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与框架

    正如开篇古人所云,德才兼备才是有用之材。在专业教学中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是各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主要任务。《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主要着眼于:

    1.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知识目标:准确系统地掌握课程的各种专业知识内容;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判断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引领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

    2.优化拓展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

    针对继续教育学生有工作、有实践、信息多、想法多的特点,在课程讲授的各环节,有意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尤其是密切追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国际关系的动态演变,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3.切实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一是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智慧赋能,更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投身社会发展建设的使命担当。

    二是确保能力提升。通过课程系统训练,不仅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借助所学认知社会;还需要引领学生获得洞察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的能力,掌握与提升分析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守法尽责与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等为重点,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三)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与方法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根据教育部“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直接抓人才培养工作,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定,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院领导在全院有关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任务,鼓励支持教师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并布置教师党支部专门对课程思政问题进行学习研讨。

    2.设置思政辅导员

    教书育人,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为此,学院始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作用,号召专任教师争当“思政辅导员”,通过专业课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实践特色

    1.课程讲授强化使命担当

    在《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讲授中,通过引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法、对比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故事导入法等,针对课程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强化使命担当,提升能力视野。

    以讲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3)育人目标:深刻理解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方案:

    (1)问题导入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稳固。贸易大国是否是贸易强国?如何使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都是需要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2)理论讲授

    1648109222982197_30.png

    通过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内容的解释,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国家、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国家竞争优势由产业竞争优势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由众多企业竞争优势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机制,直接决定着其产品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由此构成决定一国对外贸易优势的几个层面。

    进而启发学生思考:

    第一,如何理解国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

    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是由国内产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决定的,首先必须使国内大循环的整体水平提升,才能有更强的实力参与、推进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进而促使国内大循环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二,如何理解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只有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提质增效,才能使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进而形成高水平的贸易优势,才能使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

    (3)观念提升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个微观企业高质量,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不能为追求私人利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或造成环境污染。因为假冒伪劣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伤害,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很多同学,未来可能自主创业,可能有些同学现在已有自己的公司,有些同学已是企业管理人员,因此更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并运用到企业(尤其小微企业)决策中,使企业遵守社会规范,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2.教学过程贯穿家国情怀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中很多理论源于西方著名学者,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时,不仅要详细解读理论的核心要义,更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理论形成的背景、理论的不断演进,特别提请学生关注这些理论创立者多数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为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而提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国外学者也有为自己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爱国情怀。

    但是,西方学者的理论毕竟源于特定历史背景,现实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照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要求中国人,尤其是新时代青年,拥有家国情怀,立志报效国家,以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投身到对我国经济发展各种纷繁复杂问题的实践或研究中,总结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创新中国理论、开拓中国道路。不仅解决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也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section style="box-sizing:border-box;margin-top: -3px;margin-bottom: -3px;margin-left: 15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middle;width: 60px;flex: 0 0 auto;align-self: center;height: auto;background-position: 50% 50%;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size: 100% 100%;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png");overflow-wrap:" break-word="">

    课程成效与规划


    根据高校课程思政要“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的要求,《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思政建设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在作业设计方面加强了能力培养,也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

    具体做法是:每次课堂讲授的最后环节,都随堂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将每次作业汇集起来,就是一份完整的学期作业论文,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工作或个人关注选择。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第一,继续教育学生有工作经历、有学习能力、具有大专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历与不同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或热点问题,本来就有自己的兴趣,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因此,通过布置作业系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与观察事物本质的水平。

    第二,作业设计引入课程思政素材,要求学生在分析所选问题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论述,或引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等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

    第三,完善作业评价机制,规范学生作业的完成。一方面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抄袭,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容易找到与作业要求完全一样的内容抄袭。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主要是从制度、规则方面限制学生抄袭,促使学生树立学术诚信的意识,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位论文写作构建必要的行为规范。

    总之,通过上述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通过《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的学习,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发展实际,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的责任感!



    1648109222939041_31.png
    END
    来源: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在线教育
    关于版权: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赏析

    日前,教学能力比赛官网发布了2020年和2021年国赛获奖作品相关的课堂实录视频,本文选取了10个一等奖作品进行分享,以供备赛老师参考借鉴。


    高职组
    164810908090467_0.png



    公共基础课一等奖获奖作品(3个)



    1648109080971035_1.png


    高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外语

    作品名称:《中西对比深挖餐具内涵 》教案1

    参赛省份:河北省高职


    高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品名称:《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教案1

    参赛省份:湖南省高职


    高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品名称:《理想点亮人生路 精神涵养追梦人》教案3

    参赛省份:江苏省高职


    高职组
    164810908090467_0.png



    专业课程组一等奖获奖作品(2个)



    1648109080971035_1.png


    高职   专业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作品名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应急处置》教案8

    参赛省份:安徽省高职


    高职   专业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作品名称:《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教案1

    参赛省份:重庆市高职


    中职组
    164810908090467_0.png



    公共基础课一等奖获奖作品(3个)



    1648109080971035_1.png


    中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外语(英语等)

    作品名称:《巧用英语直播,助茶文化传播》教案1

    参赛省份:广东省中职


    中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作品名称:《实用图册设计与制作》教案1

    参赛省份:安徽省中职



    中职   基础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作品名称:《“魅力家乡”全矩阵数字媒体制作与推广》教案1

    参赛省份:广东省中职


    中职组
    164810908090467_0.png



    专业课组一等奖获奖作品(2个)



    1648109080971035_1.png



    中职   专业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

    作品名称:《文创饰品直播销售》录课视频1

    参赛省份:北京市中职



    中职   专业课组一等奖作品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作品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教案1

    参赛省份:北京市中职


    来源丨教学能力比赛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 案例分享 | 教学能力比赛无学生教学展示视频汇编


    无学生教学展示是教学能力比赛决赛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整理汇编了30个2020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赛的无生教学优秀作品,以供各位老师有所借鉴参考。

    【无生教学】1:新能源二手车鉴定评估流程

    【无生教学】2:“意象中国”宋词专题赏析

    【无生教学】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无生教学】4:PC装备式建筑施工与管理

    【无生教学】5:汇聚直播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无生教学】6: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应用技术

    【无生教学】7: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无生教学】8:骨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无生教学】9:立足新时代 托起中国梦

    【无生教学】10:中西融合式宴会服务

    【无生教学】11: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检修

    【无生教学】12: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

    【无生教学】13:以青春之我铸青春中华

    【无生教学】14:提供对客服务

    【无生教学】15:幼儿教师音乐技能

    【无生教学】16:主题展览讲解设计与实施

    【无生教学】17:字寻文化根 文承家国情

    【无生教学】18:工业机器人激光雕刻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

    【无生教学】19:高等数学:二重积分及其应用

    【无生教学】20:核酸的提取与检测

    【无生教学】21:人体解剖生理学

    【无生教学】22:传感器的应用设计

    【无生教学】23:制作民族文化宣传册

    【无生教学】24:经济型车险方案承保理赔

    【无生教学】25:“乐”在其中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无生教学】26:化工生产车间系统安全

    【无生教学】27:唐卡上色技法

    【无生教学】28: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无生教学】29:室内空气质量之甲醛检测与治理

    【无生教学】30:评定各类食物营养价值



  • 3.8妇女节 | 专注做女王 笃定做自己

    微信图片_20220321090031.png

  • 案例分享!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汇编



    2022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即将开始,本文集中汇总并分享94个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供职教教师学习参考。



     中 职 组


    1

    公共课程组


    【国赛课堂实录】1:体悟24式太极拳中的慧识与自信
    【国赛课堂实录】2: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应用
    【国赛课堂实录】3:音乐博物馆之旅
    【国赛课堂实录】4: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国赛课堂实录】5:网球和羽毛球
    【国赛课堂实录】6:静谧人生 多彩世界
    【国赛课堂实录】7:中国民族民间舞赏析
    【国赛课堂实录】8:化学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国赛课堂实录】9:人间正道
    【国赛课堂实录】10:探究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国赛课堂实录】11:酒店服务必备英语
    【国赛课堂实录】12:尚德守法,学思践行,铸魂育人


    2

    专业课程一组


    【国赛课堂实录】13:外国人喜爱的中国菜综合实践单元
    【国赛课堂实录】14: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接线与测试
    【国赛课堂实录】15:幼儿游戏设计与组织指导
    【国赛课堂实录】16:“数”说运营 “绩”成大业
    【国赛课堂实录】17: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检测与维护
    【国赛课堂实录】18:屋顶的排水组织、防水构造及保温隔热
    【国赛课堂实录】19: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构造检修
    【国赛课堂实录】20:歌唱的综合表现之美
    【国赛课堂实录】21:鱼跃龙门—传统水墨鱼的绘画技法
    【国赛课堂实录】22:商业展示空间设计
    【国赛课堂实录】23:材质表现
    【国赛课堂实录】24:场景花卉装饰
    【国赛课堂实录】25:网上店铺巧装修
    【国赛课堂实录】26:故事润童心,语言展魅力
    【国赛课堂实录】27:无碍交互 手摸心会
    【国赛课堂实录】28:激浊扬清
    【国赛课堂实录】29:基坑工程施工
    【国赛课堂实录】30:国庆献礼主题动漫作品制作
    【国赛课堂实录】31:液压系统典型回路的装调与排故
    【国赛课堂实录】32:渔夫帽的设计与制作
    【国赛课堂实录】33:运用服装图案
    【国赛课堂实录】34:站在新视角 计算新个税
    【国赛课堂实录】35:物料运送系统的PLC控制
    【国赛课堂实录】36:学前儿童饮食管理和意外救护
    【国赛课堂实录】37:关爱老人,守护健康
    【国赛课堂实录】38:生态旅游个性化导游服务


    3

    专业课程二组


    【国赛课堂实录】39:贵宾犬运动装造型
    【国赛课堂实录】40:药物疗法
    【国赛课堂实录】41:工业机器人轨迹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
    【国赛课堂实录】42:主轴校棒车加工
    【国赛课堂实录】43:病人术前基础护理技术
    【国赛课堂实录】44:上善若水—淡水鱼制作
    【国赛课堂实录】45:一技之善·独具匠心
    【国赛课堂实录】46:插电式混动汽车检修综合实践
    【国赛课堂实录】47:生命护航之药物疗法
    【国赛课堂实录】48:维护物业设备 服务智慧社区
    【国赛课堂实录】49:泄压阀——简单零件加工
    【国赛课堂实录】50:汽车制动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高 职 组


    1

    公共课程组


    【国赛课堂实录】51:汉语“一带”、畅通“一路”
    【国赛课堂实录】52:叩开羽林争霸之门
    【国赛课堂实录】53:设计创业“好项目”
    【国赛课堂实录】5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赛课堂实录】55:行吟古诗境 涵泳家国情
    【国赛课堂实录】56:从航空视角开启导数之旅
    【国赛课堂实录】57: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

    专业课程一组


    【国赛课堂实录】58:果蔬贮藏与加工
    【国赛课堂实录】59:变电站典型电气设备高压试验
    【国赛课堂实录】60:跳跃的音符
    【国赛课堂实录】61:导游讲解实战篇
    【国赛课堂实录】62:解密板式楼梯
    【国赛课堂实录】63:干燥蛋粉的加工
    【国赛课堂实录】64:争做最美乡村健康守门人—骨与骨连结
    【国赛课堂实录】65:以礼赢心,以信荐车_新车推介
    【国赛课堂实录】66:智能工匠闯关之工业机器人装配与搬运
    【国赛课堂实录】67:受电弓的检查与调试
    【国赛课堂实录】68:网络API的应用
    【国赛课堂实录】69:“声临其境”——影视配音要旨
    【国赛课堂实录】70: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拆装
    【国赛课堂实录】71:电梯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国赛课堂实录】72:学前儿童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
    【国赛课堂实录】73:海绵住区绿地设计
    【国赛课堂实录】74:室内甲醛的检测与治理
    【国赛课堂实录】75: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国赛课堂实录】76:事故车鉴定
    【国赛课堂实录】77:光线作画,绘山河——数字摄影测量
    【国赛课堂实录】78:“油”必有方
    【国赛课堂实录】79:甲醇合成操作与控制
    【国赛课堂实录】80:配送中心储配方案设计及实施
    【国赛课堂实录】81:片剂的制备及使用
    【国赛课堂实录】82: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国赛课堂实录】83:绿色生产:优质葡萄栽培
    【国赛课堂实录】84:美好生活 理财相伴


    1

    专业课程二组


    【国赛课堂实录】85:涉外会议组织管理实操
    【国赛课堂实录】86: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国赛课堂实录】87:儿歌的弹奏创编与实践
    【国赛课堂实录】88:全“心”全“艺”,做供电之星
    【国赛课堂实录】89:制作应用开水面团品种
    【国赛课堂实录】90:扎染服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国赛课堂实录】91:航空大气数据系统维护
    【国赛课堂实录】92: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国赛课堂实录】93:焊接轨迹示教与典型接头的机器人焊接操作
    【国赛课堂实录】94:紧急撤离“黄金90秒”


  • 模板参考 | 清华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1648104732129303_1.png

    1648104733236713_2.png

    1648104733314109_3.png1648104733997299_4.png

    1648104733204819_5.png

    1648104734178707_6.png

    1648104734925672_7.png

    1648104734132373_8.png

    1648104735866062_9.png

    1648104735435570_10.jpeg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1648104735160016_11.png

    1648104735355472_12.jpeg

    1648104736918295_13.png

    1648104736583296_14.jpeg

    1648104736888769_15.jpeg

    1648104736231026_16.jpeg

    1648104737867056_17.png

    1648104737227620_18.png

    1648104738751851_19.jpeg

    1648104738168520_20.jpeg

    1648104738841078_21.jpeg

    1648104738146426_22.png

    1648104738318562_23.jpeg

    1648104739342559_24.jpeg

    1648104739700704_25.png

    1648104739847929_26.png

    1648104740141962_27.png

    1648104740405981_28.png

    1648104740960126_29.png

    1648104741628255_30.png

    1648104741694683_31.png

    1648104741409563_32.png

    33.png

    34.png

    35.png

    36.png

    1648104743308930_37.png

    39.png

    1648104744328038_40.png

    41.png

    43.png

    44.jpeg

    45.png

    46.png

    47.png

    48.png

    49.png

    50.jpeg




    来源:清华大学、教育学苑




  • 收藏 | 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标准详解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01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19年10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目标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参照本实施意见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本地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推荐国家级一流课程,注重解决本地区高校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报教育部备案。


    02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



    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1559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一流课程评审的指标文件




    1.申报前准备

    01
    填写申请书



    注意:
    1.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2.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3.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02
    说课视频



    内容要求:
    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
    技术要求:
    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
    负责人:
    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03
    其他材料




    除申请书和说课视频外,线下一流课程申报还需要以下材料:
    1.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2.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3.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4.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5.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6.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7.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8.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9.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0.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选择性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40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11.其他材料,不超过2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评审全了解

    01
    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来自2个方面:

         一是教务部门和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他们更多地考虑学科、专业、课程性质之间的平衡;
         二是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家。他们更多倾向于就课论课,更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02
    硬指标



    课程和主讲人(含教学团队)以往的成果、头衔、职称、职务、获奖、项目等荣誉,与实际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之间的平衡。各种“硬指标”对于评审理解教师真实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极为重要。


    03
    材料撰写技巧与真材实料结合



    掌握撰写技巧,结合自身课程实在干货,把材料写得漂亮。一份“漂亮”的材料更为加分。




    评审指标

    一、线上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1、否决性指标

    细则

    平台资格

    1、无工信部ICP网站备案、无公安机关网站备案号、无信息安全二级以上等级保护证书

    2、非面向社会或高校开放平台

    课程资格

    1、申报材料不齐备

    2、课程无法登录或无法打开

    3、无法显示完整内容和教学活动

    4、非慕课

    5、非本科/高职/专科教育课程

    6、开设时间或期数不符合申报要求

    7、教师无在线教学服务

    8、负责人非申报高校正式聘任教师

    9、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

    造假、侵权

    1、材料、数据造假

    2、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

    不适合网络传播

    课程内容不适合网络公开传播



    02、评审指标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及描述

    分数

    一、课程内容 20分

    1-1规范性


    课程内容为高校教学内容,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要求,课程定位准确,教学内容质量高;课程知识体系科学完整。(若课程内容不规范,不适合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此项为0分。)

    5

    1-2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

    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内容先进、新颖,反映学科专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体现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若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此项为0分,请在否决性指标11中勾选,直接提交,结束评审此课程为0分。)

    5分

    1-3 安全性


    课程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若存在有不适合公开的课程内容或有确凿证据证明有侵权情况,此项为0分,请在否决性指标13(14)中勾选,直接提交,结束评审,此课程为0分。)

    5分

    1-4 适当性、多样性

    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配置丰富、多样,深浅度合理,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在线考试难易度适当,有区分度。(若学分课程的内容过于浅显,或考核评判标准过低,此 项为0分。)

    5分

    二、课程教学

    设计  25分


    2-1合理性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组织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5分

    2-2方向性


    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志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课程应用与课程服务相融通,  适合在线学习、翻转课堂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拓展性学习。 

    10分

    2-3创新性

    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各教学环节充分、有效,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的诉求,不是传统课堂的简单翻版。

    10分

    三、课程团队 10分


    3-1 负责人

    在本课程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在推进基于慕课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中投入精力大,有一定影响度。

    5分

    3-2 团队 

    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表现力强,课程团 队结构合理。 

    5分

    四、教学支持

    20分

    4-1 团队服务


    通过课程平台,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 有效的在线指导与测评。(若教学团队成员未参与学习者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此项为0分。)

    10分

    4-2 学习者活动

    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活跃。

    10分

    五、应用效果与

    影响 25分


    5-1开放性 

    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程度高。 

    5分

    5-2课程本校应用情况

    在本校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结合,推动教

    学方法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若未应 用于本校课程改革,此项为0分。)


    5分

    5-3 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应 用共享情况


    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

    会影响力大,受益教师和学习者反馈、评价高。

    15分



    二、线下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1、否决性指标


    细则

    课程资质

    1、非本科学分课程 查看教务系统提供的截图

    2、开设时间或期数不符合申报要求 申报截止日期前未完成至少两个完整的教 学学期或周期(查教务系统截图)

    3、课程基本信息有明显不一致 重点对比与教务系统截图是否一致: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时,查看有关说明材料。

    4、申报材料不齐备,缺少必须提供的关键材料 查看是否缺少申报书中的“七、 附件材料清单中的1-5项”的某项材料。

    教师资格

    1、负责人非申报高校正式聘任教师查看“二、课程团队序号1的成员”及其他申报材料

    2、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 查看“十、学校政治审查意见”,根据专 家掌握的信息

    课程内容

    1、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 专家审查

    2、申报材料无法支撑课程内容,教学无法实施专家审查

    3、课程内容涉密 对比提交材料

    造假、侵权

    1、申报材料造假 对比提交材料,或举报属实

    2、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对比提交材料,或举报属实


    02、评审指标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及描述

    分值


    一、课程目标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 15分


    1-1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5分

    1-2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 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契合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等综合能力养 成要求。

    5分

    1-3

    目标描述准确具体,对应国家、行业、专业需求,符合培养规律,符合校情、学情,达成路径清晰,便于考核评价。

    5分


    二、授课教师(团队) 切实投入教学改革 15分


    2-1

    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5分

    2-2

    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 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分

    2-3

    教学改革意识强烈,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 具,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学 能力有显著提升。

    5分


    三、课程内容与时

    俱进 20分

    3-1

    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5分

    3-2

    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反映学科专业、行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内容。

    10分

    3-3

    保障教学资源的优质性与适用性,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

    5分

    四、教与学发生改 变 15分


    4-1

    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有效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和沉默状态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

    10分

    4-2

    学生学习方式有显著变化,安排学生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

    5分

    五、评价拓展深化

    15分

    5-1


    考核方式多元,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评价手段恰当必要,契合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

    5分

    5-2


    考试考核评价严格,体现过程评价,注重学习效果评价,考核考试评价严格,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10分

    六、改革行之有效

    20分


    6-1

    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获得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5分

    6-2

    改革迭代优化,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在多期混合式教学中进行迭 代,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5分

    6-3

    学校对探索应用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线下课程改革、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管理与质量 监控有配套条件或机制支持。

    5分

    6-4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相应类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提 升教学效果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5分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1否决性指标

    细则

    课程资质

    1、非本科学分课程 查看教务系统提供的截图

    2、开设时间或期数不符合申报要求 申报截止日期前未 完成至少两个完整的教学学期或周期(查看教务系统截图)

    3、开设时间或期数不符合申报要求 申报截止日期前未 完成至少两个完整的教学学期或周期(查看教务系统截图)

    4、申报材料不齐备,缺少必须提供的关键材料 查看 是否缺少申报书中的“七、附件材料清单中的1-6项”的某项材料。

    5、课程与推荐申报类型不符(查看是否属于本人或他人的慕课、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6、课程线上资源无法打开(查看课程链接提供的链接)。

    课程内容

    1、线上资源选择随意,课程质量差,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2、线上课程教学安排不符合“安排20%-50%的线上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

    教师资格

    1、负责人非申报高校正式聘任教师查看“二、课程团队序号1的成员”及其他申报材料

    2、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查看  “十、学校政治审查意见”,根据专家掌握的信息

    课程内容

    1、存在思想性或较严重的科学性问题 专家审查

    2、课程内容涉密 对比提交材料 

    造假、侵权

    1、申报材料造假 对比提交材料,或举报属实

    2、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对比提交材料, 或举报属实



    02、评审指标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及描述

    分值

    一、课程目标 符合新时代人 才培养要求 15分

    1-1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5分

    1-2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 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契合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等综合能力养成要求。

    5分

    1-3

    目标描述准确具体,对应国家、行业、专业需求,符合培养规律,符合校情、学情,达成路径清晰,便于考核评价。

    5分

    二、授课教师(团队) 切实投入教学改革 15分

    2-1

    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5分

    2-2

    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 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分

    2-3

    教学改革意识强烈,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 

    5分

    三、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0分


    3-1

    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5分

    3-2

    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反映学科专业、行业先进的核心 理论和成果,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 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内容。

    10分

    3-3

    保障教学资源的优质性与适用性,优先选择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线上、线下内容互补,充分体现混合式优势。

    5分

    四、教与学发生改

    变15分


    4-1

    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符合“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基本要求,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衔接的全 过程教学活动。实施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和沉默状态 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

    10分

    4-2

    学生学习方式有显著变化,安排学生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

    5分


    五、评价拓展深化

    15分

    5-1

    考核方式多元,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评价手段恰当必要,契合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

    5分

    5-2

    考试考核评价严格,体现过程评价,注重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等评价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连贯完整,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10分

    六、改革行之有效

    20分


    6-1

    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获得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5分

    6-2

    改革迭代优化,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在多期混合式教学中进行迭 代,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5分


    6-3

    学校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机制、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等配套支持,并不断 完善。

    5分

    6-4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在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相应类型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提 升教学效果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5分


    四、虚拟仿真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重百分比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察点 

    一、应用强度矩阵 30分

    应用强度


    实验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

    1、实验教学总体规划方案中有关信息化的描述;

    2、实验教学信息化中有关虚拟仿真的描述;

    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1、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

    2、实验课程对主干基础课的支撑程度;

    3、虚拟实验在实验课程中所占比例;

    4、虚拟实验的学习刚性(必修还是选修)

    虚拟仿真项目在实验课程中发挥的作用

    1、是否坚持了能实不虚的原则;

    2、是否实现了虚实结合;

    3、项目完成情况如何认定实验成绩;

    虚拟仿真实验对原有教学形式的影响

    1、是否提高了原有线下实验的效率;

    2、是否增强了原有线下实验的效果

    3、是否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

    二、应用广度矩阵 20分


    应用广度


    本专业应用项目的情况

    1、必修课使用人数和学时数;2、选修课使用人数和学时数 

    本学科其他专业应用项目的情况

    1、使用项目的专业数

    2、涉及的人数和学时数

    本校应用项目的情况

    1、是否由其他学科使用该项目;2、使用情况;

    外校应用项目的情况

    兄弟院校将该项目用于实验教学的情况

    其他单位应用项目的情况

    相关行业将该项目用于科普或员工 培训的情况

    三、应用效度矩阵 30分

    应用效度


    虚拟实验填补实验教学空白 

    通过使用虚拟实验,填补了原有实验教学体 系的空白,更好的支撑了课堂教学

    虚拟实验优化原有实验教学 环节

    1、通过使用虚拟实验,提高了原实验教学环节 的效率;

    2、通过使用虚拟实验,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 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式 

    虚拟实验的实际教学效果

    1、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对理论教学知识点的掌 握是否得到加强;

    2、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流程和操作是否有效的掌握和模拟训练;

    3、通过虚拟实验,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效果

    4、学生评价与反馈; 

    四、保障机制矩阵 20分

    保障机制


    应用与服务团队建设

    是否有稳定的团队负责项目的开发与持续建设,力 量是否充足,是否具有多元化的背景,分工是否明确。

    政策性支撑措施

    1、对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的持续投入;

    2、对学生使用虚拟项目是否有学分或学时认定;

    3、对教师参与开发和持续建设虚拟项目是否计算工作量;

    4、项目认定或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如何认可。

    5、学分互认机制;

    服务性保障措施

    鼓励项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激励措施,包括收费和成本补偿机制,人员激励等;


  • 解析 | “5E”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究

    5E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性教学方法。该模式由美国生物课程研究学会(BSCs)提出,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概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5E”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育环节,即参与、探索、解释、协商和评估,简称“5E教学模式”。


    1646362954-1-.jpg

    一、吸引

    “吸引”环节,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 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该环节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师提问、展示相异事件或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已有的知识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间产生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646362973-1-.jpg

     

    2.探究

    “探究”环节,学生要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要观察现象、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规律和识别变量,为之后的概念转换和概念界定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教师主要扮演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而非直接说明答案,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包括学习材料和实验器材等工具。


    1646362988-1-.jpg

     

    3.解释

    “解释”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引入关于所学主题的新概念的阶段。探究完成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他们对概念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或方法的运用。然后教师再直接科学的概念、过程或方法,这样可以让新概念、过程或方法更加明确化和可理解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的概念。在该过程中,讲授是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同时还可通过视频、多媒体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1646363004-1-.jpg

     

    4.迁移

    在学生获得新概念后,教师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常用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安排新的学习任务,例如提出新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到在上个环节中学习到的新概念或新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并制订解决方案。


    1646363020-1-.jpg

     

    5.评价

    “评价”环节,教师需要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评价,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何时候进行。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学生活动的方向并鼓励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同时,评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


    1646363079-1-.jpg

    以上就是关于“5E”教学模式的简单介绍。在“5E”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当中。

    来源:众师云


  • BOPPPS新型教学模式解析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BOPPP的名称来源于英语单词在教学模式的六个教学环节中的初始组合,包括六个教学环节:课程导入、学习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总结。

    1646293375-1-.jpg

    一、课程引入(Bridge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故事、问题以及热门话题等各种方式进行导入。引入方式要讲究技巧和方法,一定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应该尽量简洁重点是将本次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效衔接起来。

     

    二、学习目标Objective

    该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通常可以通过板书、PPT等方式进行呈现。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素养和技能三个方面,目标设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标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适当(与课堂主题相关)、可达成(在学生能力范围以内)、可测量(设置评价指标

    三、课前摸底Pre-assessment

    课前摸底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受训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及先备知识,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通常可以采用问答、小测验、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前摸底。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讲清概念、重点、难点等主要知识点后,通过采用个人报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推算、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丰富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养的培养。

    五、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

    课后测验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目的是验收学习成果。要求在课后或者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回答问题、小测验、做习题、操作演示、汇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诊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六、总结Summary

    总结的目的在于通过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BOPPPS模型更加强调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应已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常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总结补充,然后教师再强调重点、难点。

    作为一种注重教学互动和反思的闭环反馈课程设计模式BOPPPS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时最为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之一。当然,在应用BOPPPS教学模型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方法上准确把握该模型的内涵,因时制宜,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及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来源:众师云


  • 优秀教学能力大赛教案赏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教案是教学能力大赛的重要材料之一,想要在众多的教案中脱颖而出,教师需要在准备一份格式规范精美、内容质量高的教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呢?接下来众师云小编以荣获2020年省赛一等奖的优秀教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为例,与您一起赏析优秀案例。

    该教案选取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中的连续16学时,主要讲解了动力电池包的成组方式、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动力电池拆卸检测实训、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交流充电故障排除实训等内容。

    1646208463-1-.jpg 

    封面的设计富有科技感,色调以较冷的青绿为主,黑色为辅,一辆正在充电的汽车完美地突出教案的主题,封面将比赛所需信息整洁地排版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在教案内容选取的说明中,采用思维导图将专业课的大纲罗列出来,采用黄色重点突出选却的内容,用绿色底色突出教案的特色:实训视频,强烈的对比色能够突出重点,吸引专家的注意力。此外,教案的标题融合了思政元素,“匠心匠韵”体现了大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达到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

    1646208485-1-.jpg 

    目录设计的以总分结构,层次清晰,简洁明了,展示教案的框架结构,每一个子教案均有一个子封面图,框架分割明确,便于专家浏览相对应的教案。页眉的电池设计和背景的电池图,页眉在起到浏览导航的作用的同时还能贴合“动力电池”的主题。

    1646208499-1-.jpg 

    教案的内容以横版的表格形式呈现,表格四周的框线颜色与封面的颜色相呼应,接近主色调,颜色设计恰当,贴合主题。表格式教案规范了教案的格式,页面赏心悦目,一目了然,给予专家舒适的浏览感受。

    1646208518-1-.jpg 

    在描述教学实施过程时,不以一大堆枯燥的文字来叙述教学实施过程,而是以流程图的形式巧妙地展示整个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且逻辑图的颜色也符合封面的色调,整个页面美观整洁,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和逻辑性。

    1646208537-1-.jpg 

    在体现实训内容的特色时,将实训过程采用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将VR教学平台、实训投屏系统、微课视频、纯电动汽车软件教学系统、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等与实训教学融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加沉浸在学习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能让专家清楚地了解实训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不仅要注重教案的格式排板,更要注重教案的内容质量。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完美,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指南针!

    来源:众师云


  • 课程思政为什么重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当前,尽管广大教师完全认同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高校,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的认识依旧模糊。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时代要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尽管它面对的是教育微观的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1645775512-1-.jpg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的一体两翼,分别在显性和隐性的层面发挥作用。课程思政的定位、目标和过程分别针对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定位下,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德、识、能三位一体育人,具体路径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645775531-1-.jpg 

    因此,课程思政自身也具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显性功能是提升课程的内涵和提高课程的质量。不少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游离于传统教学之外的附加行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课程思政不是对教学喧宾夺主,更不是特立独行,它首先是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因此,如果担心课程思政会影响教学质量,只能说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到位。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隐性功能是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使它们由“标量”变成“矢量”。知识和能力本身是中性的,它们可以用来造福人民,也可以危害社会。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后面应该加一句“价值决定方向”。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既育才更育人,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紧密相连。

    1645775551-1-.jpg 

    课程思政也反映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从教学向教育的转变。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要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课程首先必须有“魂”,而一门课程是否有“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魂”,也就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因此,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中也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

    应注意到,课程思政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传授书本知识,还应该集“知、仁、勇”于一身,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这也意味着课程的重心随之发生了转变。对自然科学课程来说,它不再局限于传授科学知识,还表现为传播科学文化。科学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规范、科学精神、社会价值等。

    如果说知识对应于强健的体魄,文化则赋予其特有的气质。通过知识和文化的滋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塑造其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力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时,如何破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割裂问题,对教师构成了挑战。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方法。南京大学的“宇宙简史”课程放弃了传统的知识逻辑教学模式,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这一目标具体化为8个融合科学知识与价值观的问题,以问题逻辑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将课程目标由知识传递转变为价值引领,将知识架构从模块化的知识单元形式转变为跨学科的问题引导形式,让科学发展的脉络变得更加清晰。

    1645775575-1-.jpg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教育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来源:众师云


  • 教育部新春系列发布会 | 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

    过去的202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主要标志是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这次大会,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高度评价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成就,系统梳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全面部署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求我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各地和职教战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直面挑战、克难奋进的决心和信心。全国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召开职业教育大会,结合各地实际对新阶段工作作出部署。可以说,职业教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已经形成,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渐呈现。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面上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落实好“三个文件”,突破“五大重点”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两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提高质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职业教育沿着规模与内涵两个维度同时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等职业教育恢复与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稳定与内涵初建阶段、21世纪以来的体系初步形成与内涵全面深化阶段。“十四五”时期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是短板,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近40次提到“质量”一词,强调要“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牢牢把住质量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第二大任务:提升形象。形象是职业教育综合发展的外在显示,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形象”就是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总之,就是一句话,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二、三个文件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文件里。一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二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三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三个文件的内在逻辑,就是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今年,我们把狠抓落实作为头等大事,一方面,健全部、省、校协同推进机制,细化分工、建好台账,将责任传导到职教战线的“神经末梢”,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地;另一方面,加强激励引导、强化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扩大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效应。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这个文件是由国务院印发,主要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难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我们将坚持加强部门沟通、加大制度供给,逐个疏通制约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障碍,逐项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各项任务。

      二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落细落小。这个文件由国务院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联合印发。我们将压实地方和学校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承接的任务和项目,对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作为考核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遴选职业教育领域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参考。

      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生根。这个文件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职教大会配套文件,主要从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出发,对接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要求,对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总体安排。我们将一方面压实地方主责,提出定量定性相结合指标,确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不衰减、不走样;另一方面,深化和扩大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激发地方改革活力,逐步形成“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县一策”“一校一策”的工作格局,并及时把地方出台的好政策、形成的好经验,提炼转化为制度规范。

    三、五大突破

    第一项突破: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全国职教大会后,职业本科教育“是什么”“怎么办”“办成什么样”成为职教战线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既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也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今年,我们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指示和孙春兰副总理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指导意见,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体制,引导学校在内涵上下功夫,提升办学质量。二是科学设置。完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三是打造示范标杆。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打造标杆、提振信心、改变形象、趟出路子。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我们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第二项突破: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教育服务产业链全链条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没有哪个国家,没有中职就能发展好高职的。当前,中职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我们着重抓四件事。一是调整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二是优化布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三是落实达标。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2023年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四是培育示范。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我们想通过这些工作,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第三项突破: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考试招生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优化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关键。自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二是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是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第四项突破: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教育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当务之急,给职业教育的变轨超车带来了历史机遇。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教育部总体布局下,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成熟先上、技术保障”工作原则,以平台升级、资源开发为内容,以条件硬化、应用优化、质量强化为目标,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跃升。一是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即职业教育决策大脑系统和决策支持中心、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职业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二是持续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资源库互为补充、使用广泛的应用体系,继续面向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分级遴选一批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建设数字化、融媒体教材,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试点,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五项突破:打造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作闭环。内涵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路径,今年重点抓四件事:一是加强标准建设,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配套的专业简介、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和岗位实习标准,指导学校创新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二是优化专业布局,指导各地制订本区域“十四五”期间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扩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家政、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模。三是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政府督导评估制度,在评估指标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评估结论上强化职业教育社会贡献。四是深入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指导各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实习专项治理,提高实习管理信息化水平,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等部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总决赛已于2021年10月15日在南昌大学圆满落幕。经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各赛道最终获奖结果如下:

     

    一、高教主赛道: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高校集体奖20个,国际项目优秀组织奖10个,冠军1名、亚军1名、季军4名,单项奖项目7个,金奖项目215个、银奖项目471个、铜奖项目1419个,入围总决赛项目130个;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高校集体奖20个,单项奖项目3个,金奖项目54个、银奖项目103个、铜奖项目342个;

     

    三、职教赛道:单项奖项目1个,金奖项目54个、银奖项目105个、铜奖项目349个,入围总决赛项目39个;

     

    四、萌芽赛道:单项奖项目1个,创新潜力奖项目20个,入围总决赛项目208个;

     

    五、产业命题赛道:优秀企业组织奖5个,金奖项目15个、银奖项目35个、铜奖项目50个,入围总决赛项目200个。

     

    现将以上获奖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请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要求,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附件:1.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获奖名单

         2.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名单

         3.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职教赛道获奖名单

         4.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萌芽赛道获奖名单

         5.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产业命题赛道获奖名单

     

     

     

    教育部

    2022年1月18日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攻略

    教学成果奖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充分支持和肯定,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时,做好教学成果总结极其重要,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些关于成果总结的技巧。

    首先,总结成果时要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论述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事实和捏造虚假数据,行文用词需严谨,必须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准确、恰当地反映教学成果,不能凭主观臆断下结论,更不能通篇都讲一些假大空的废话。

    其次,总结成果时要言简意赅,抓住重点内容来写。成果总结不是先进事迹,不需要从头到尾都讲得很详细,其重点是“成果”,所以总结报告应该围绕所取得的成果来写,同时在讲述成果也不需要泛泛而谈,而应该充分描述教学成果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中发挥的作用。

    再者,总结成果时既要有理论指导,又要能反映实践效果。只讲理论成果或者只讲实践成果都是有失偏颇的,这样的成果总结是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需要注意,教学成果总结不是教学经验总结,成果总结是要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总结,要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最后,教学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更不能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要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数据最能体现成效,数据对比最能直观反映客观变化。没有数据支撑的成果犹如空中楼阁,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这样的教学成果很难令人信服的。

    优秀的成果总结可以让专家对于教学成果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会给项目加分不少,这是非常值得老师花时间去好好打磨的。

    来源:众师云

  • 关于公布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名单的通知

    各全国职业高等院校: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编制的《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报告分为高等职业教育篇和中等职业教育篇,职业高等教育篇从服务贡献、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和国际合作五个质量维度,向社会展示202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貌。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为了进一步引起职业高等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报告首次发布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从教师基础水平、发展保障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维度构建教师发展指数模型,在各校提交的质量年报数据基础上,结合状态数据平台数据和相应获奖数据,遴选出100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引导高职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建设水平。

    附件: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名单

     

    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

    2022年2月15日    

     

    附件: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按音序排列)

    院校名称

    院校名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滨州职业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职业大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职业学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黎明职业大学

    淄博职业学院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标准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思政元素,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课堂氛围。在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主、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三学”理念指导下,提升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内涵和水平。为使教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特制定本标准。

    一、执行主体

    任课教师

    二、执行目标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使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了解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目标、案例内容、案例设计等方面的制定方法,遵循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融入丰富思政元素,将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以“润物细无声”形式浸润学生心灵,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三、执行标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由案例基本信息、案例教学目标、案例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组成。

    (一) 案例基本信息

    案例基本信息包括案例名称和对应章节两部分,该部分撰写需遵循以下标准。

    1.案例命名

    采用两段式命名,前段以知识点中蕴含思政要素的价值要义命名,后段根据该具体知识点命名。前段价值要义要能够准确表达和概括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内容,可以适当引申或修饰,与专业相结合。主标题与副标题相结合,题意清晰又耳目一新,字数不超过25字为宜。例如,努力付出,终有回报——无氧酵解的产能过程。

    2.对应章节

    案例不是一门课、一个章节,也不是一堂课的实录及常规案例式教学,而是在对应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巧妙融入价值、信念、道德、伦理等元素。对应章节即为具体课程思政案例对应教学大纲中“课程主要内容”中的某章节(知识模块)。

    (二)案例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目标应支撑本讲课程的思政目标,本讲课程思政目标有多项时,可以有多个思政案例进行支撑,也可以由一个案例支撑。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遵循以下标准。

    1.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目标应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引领性,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如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的创新精神等。

    2.逻辑联系

    案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政目标应与本章节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应,理清知识与思政案例的脉络、梳理能力与思政目标的层析逻辑,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在知识传授中体现善的感召力、在能力培养中凸显美的感染力、在价值塑造中彰显真的吸引力。

    (三)案例主要内容

    深入挖掘和梳理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和资源,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书写的基石与保障,提升内容的思想性、协同性、准确性及实用性,为达成学生价值引领目标起到支撑作用,该内容的选取与设计遵循以下标准。

    1.内容选取原则

    课程思政内容选取应符合专业要求、符合主旋律,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契合度高,有思想性、协同性,要在专业教育中体现一定的思政映射点(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等),能给学生以反思和启迪,帮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之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1)与学科专业相关性原则

    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精神等思政元素。

    2)符合职业发展要求原则

    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有针对性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3)结合热点时事对比原则

    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热点时事资源背景中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内容,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华为事件等。

    4)历史与现实分析原则

    从大师的成长道路到校友的成功经验,到教师个人经历中的值得借鉴的经历,甚至社会上一些失败教训和警示性问题。讲好历史与现实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发掘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判断事物标准和价值追求。

    5)注重家国情怀培养原则

    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地区的实践成果进行案例撰写,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析阐释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

    6)注重实践体验挖掘原则

    选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通过身体力行深刻感悟的思政元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思政元素包括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珍惜生命,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等。

    2.案例撰写原则

    课程思政案例撰写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准确性、实用性要求。

    1)准确性原则:

    案例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分解课程思政育人主题,深挖知识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以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根本目标、以公民素养培育为基本目标、以职业素质培育为职业目标,形成育人功能准确的思政案例。在选取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目标在不同知识体系中的达成路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案例撰写要真实、准确、有效,不可夸大其词。

    2)实用性原则:

    案例应围绕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体现专业思政育人、课程思政育人及课堂思政育人的要求;要提高案例普适性,使更多案例适合于多个专业、多门课程、多种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育,提高案例利用度、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3)时效性原则:

    动态补充案例内容,体现党和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时引入行业新进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四)案例教学设计

    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案例导入、案例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案及教学反思等内容,撰写形式可以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呈现,也可配有文字介绍。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标准。

    1.案例导入

    从课程内容讲授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引申等方式,合理引入思政案例,做到有预设但不突兀。重点突出如何引出案例,案例内容简要概括即可,案例要与专业内容相得益彰,切忌生硬插入案例。

    1)问题创设:提出某知识点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

    2)事件导入:提出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政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政元素,进行小组讨论。

    3)故事导入:讲述与专业知识点相结合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4)情境导入:基于情景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引出思政教育主题。

    5)比较导入:进行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政教育主题。

    2.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选择

    课堂教学坚持“三学”理念,设计多种形式,且适宜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很好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多元化教学: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参与和体验:可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思维;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案例分析增强理解力;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产生。

    协同教学:知名教授、专家、道德模范协同教学,同类系列课程的协同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推动课程思政同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虚拟仿真增强体验感;公众号平台可以适时传达新信息,传播正能量;超星学习通等相关学习软件支持形式多样教学活动的开展;微信群和QQ群可以互动讨论。

    3)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思政要达到有效的价值引领作用,适当的考核评价是教育效果的指挥棒,通过必要的考核评价也能够方便教师了解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以下标准。

    1)诊断性评价:通过开课前和开课后设计问卷和量表,设计能够对学生的“道德” 内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问题,判断学生的思想状况;
    2)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3)终结性评价:通过表格量化考核、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并结合诊断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

    教师结束本讲课程授课任务,应对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性反思,总结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保留宝贵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获奖案例分享!

    在最近发布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赛成绩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段娜、陈慧慧、玄颖双、卢磊团队的参赛作品《健康童鞋的数字化开发》一举斩获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一等奖,在国赛擂台上载誉而归,问鼎该项比赛最高奖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由教育部主办,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类比赛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赛事之一。比赛内容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报告等的撰写,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以及现场教学和答辩等。2021年比赛分为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和军事职业组,共有来自地方37个代表队和军事职业组的1045个教师团队参加比赛,比赛竞争激烈。

     

    1645004117-1-.jpg 

     

    番职院艺术设计学院段娜、陈慧慧、玄颖双、卢磊团队全力以赴、勇敢拼搏,从市赛到省赛、国赛遴选、国赛网络初评、国赛决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荣获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一等奖!

    1645004142-1-.jpg 

    此次参赛的教学案例《健康童鞋的数字化开发》(16学时)选自国家级骨干专业——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鞋靴设计与企业实践》。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项目团队探索以“儿童脚型测量分析——童鞋健康结构设计——童鞋大底3D建模——帮面系列设计——虚拟仿真产品制作”为流程、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童鞋产品设计”为载体,以掌握数字化开发技术应用为核心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客户脚型数据进行绿色设计、科学开发,学生逐步达到童鞋设计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

     

    1645004157-1-.jpg 

    健康童鞋设计作品

    一个好的团队,即便人少,也可抵得过千军万马。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段娜团队也是如此。

    在整个项目团队中,段娜是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更是课程案例负责人。她深耕专业十几年,又有在百丽集团担任时尚中心主管的经历,对鞋类设计有着过人的敏锐性。

    团队成员陈慧慧,是艺术设计学院专任教师,具有国家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更曾在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有着丰富的企业经验和数字化开发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卢磊,是皮具专业教研室主任,能熟练操作三维建模软件、CAD软件等,具备高超的电脑制图技能;玄颖双,是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具备较强平面设计能力,擅长应用新媒体将产品创新点传达给顾客,变成商品推广。

     

    1645004173-1-.jpg 

    从左到右:卢磊、段娜、陈慧慧、玄颖双

    四个人的组成,有跨界、有分工、更有合作。负责人段娜提到团队成员,言辞间充满了感激:“准备比赛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一赛,一赛一年!但是因为团队有高度的共识,有同样的目标,认为我们一定能成功,一定可以做好,信念就是最大的力量。”

    段娜认为,这次比赛能拿一等奖有三点经验非常重要:一是选择擅长、熟悉的领域;二是团队要四个人目标高度一致,拧成一股绳;三是相信自己的成员能够成功、要有信念。

     

    1645004191-1-.jpg 

     

    值得一提的是,该参赛项目团队早在2020年就在广东省省赛和国家遴选赛均拿到一等奖,但未能代表广东冲击国赛。2020年9月,同一班人马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决定重整旗鼓、再战一年,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国赛准备,但这次,他们选择了全部推翻重来。从课程选择到项目选题到教学设计,都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位。

    这次他们请教了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来源教授,张来源提出,选题只注重设计时尚外观还不够,要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着手重新思考。一语惊醒梦中人,段娜团队立马作出调整,打破重建,从零开始。

     

    1645004207-1-.jpg 

     

    选题要更聚焦、更体现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带着这个想法,段娜带领项目团队赴百丽、李宁、安踏、天创、江博士等著名鞋类公司调研,与一线的技术总监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受众所需。最终得出结论:鞋子特别是童鞋既要“好看”也要“合脚”。而“合脚”则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获得精准的足部数据,方可达成目标。带着同样的信念,最终国赛参赛课程设计实现了“技术融入艺术,科技融入创意” 

     

    1645004224-1-.jpg 

    赴安踏公司调研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段娜和她的团队也不例外。

     

    将近700个日日夜夜他们投身于课程设计、修改,废寝忘食、挑灯夜战。2020年,哪怕是万家灯火的大年三十,他们都在修改设计方案。刚刚过完年,初六开始,他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方案设计讨论修改。2021年,他们更是全年无休,齐心协力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从校赛到省赛,国赛遴选、国赛网络初评、再到国赛决赛,一路走来,步步惊心。“省赛的难度堪比‘乒乓球全运会’,”段娜这么形容,她用“死里逃生”形容省赛的难打程度。而真正到了进入国赛,与其他省份开始PK,反倒是心态平和了许多。

     

    记者采访到段娜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谈到获得国奖的感受,段娜坦言:心如止水。“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段娜笑着说:“100多页的教案,模板都改了20多遍。最绝望和崩溃的时候都经历过,”她指了指旁边还在工作的陈慧慧老师,“陈老师很多辛苦做出的课件都被我无情否定,你说她生不生气,委不委屈?但是为了课程设计做得更好,更完美,我只能这样。”怨言也好,委屈也罢,段娜顶着巨大的压力去当这个“拍板人”。

     

    1645004240-1-.jpg 

     

    2021年中秋节,距离国赛的时间越来越近,段娜团队充满了紧迫感,为了更好地准备比赛,段娜团队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在宾馆进行封闭式训练。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团队成员一起讨论、一起设计、一起修改、一起打磨提升。

     

    今年由于疫情,从省赛到国赛评比方式都没有按既定文件进行,采用网评+录视频的方式,每一步都是未知。“规则变化迅速,犹如‘过山车’一般,我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好在‘家里’东西够多,有充足的教学资料、课程作品、学生成果,所以我们还是扛了下来。”段娜说。

     

    1645004255-1-.jpg 

     

    除此之外,还有同事在临近国赛10天时突发疾病,几乎下不了床……距离国赛7天时,整个项目团队成员24小时在蓝光电视台备赛,反复演练、反复实战,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了下来。段娜笑称:何以解忧?唯有热爱。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荣获国赛一等奖,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此次国赛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封闭训练期间,党委书记林洽生、党委副书记李铭辉特意前往训练点探望慰问和赛前协调,给了段娜团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副校长欧阳丽、李绍中多次参与现场指导、讲解赛事“雷点”让团队成员思路更加清晰;艺术设计学院领导提供的“绿灯式”便利条件和现场加油鼓劲也让段娜团队信心满满。

     

    1645004269-1-.jpg 

    此外,更有教师发展中心统筹,教务处、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学生处、后勤管理处等多部门联动配合,鼎力协助,促成大赛顺利完成。为了确保比赛不受干扰,在他们的支持下,设立多项应急预案保证赛事正常进行。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贵军表示,这次比赛是一场“全校总动员”,全校各部门都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来,为大赛做好“保驾护航”。作为行业知名专家,时任教务处处长的李绍中(现为学校副校长)有着多项比赛的评委经验,从国赛开始他就从分组进行把关,牺牲了大量时间帮助项目团队进一步规范课标、教案,他认为,此次参赛项目团队凝聚力强,对各项意见反应迅速,整改到位,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国家名师渠川钰教授更是不计回报地跟进了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与现场指导。

     

    1645004281-1-.jpg 

     

    段娜表示,正是因为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赛事结得累累硕果。她认为,此次获得国奖代表了项目团队背后番职院的整体实力。她希望,未来5-10年,她充分利用好番职院这个大平台,能做好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的一点范式。

     

    1645004298-1-.jpg 

     

    目前艺术设计学院正筹备和百丽集团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建设产业学院,给企业培养适应数字化升级的紧缺人才,为我们的企业和学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来自企业,自然也要回归企业,把职业教育办到产业中去,办到上市公司去。”

     

    “我的梦想还很多,但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做好教师这份职业,脚踏实地,爱自己所爱,做自己所长,点亮学生的梦想,培养真正对行业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段娜说。

     

    来源:教师成长发展平台


  • 岁在元宵,欢乐启程!

    官网.png

  • 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 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见附件1)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见附件2)。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评价。

      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1.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年2月9日

     


  •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遴选结果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启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8号)要求,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遴选等程序,现将遴选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2月11日至2月17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与教育部思政司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刘广乐010-66092064,王磊010-66096328,电子邮箱:szc@moe.edu.cn。

      附件:1.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公示名单

         2.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公示名单

         3.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公示名单

         4.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公示名单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22年2月11日


  •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

    正值全国职教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两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之际,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顺利落下帷幕。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了党的百年华诞,亲身见证了“小康”千年梦圆。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21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召开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坚守初心,贯彻职教大会精神、落实提质培优部署,深化比赛要求内涵、完善赛事组织方式,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本领和创新能力,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引擎动能、展示舞台。

    一、突出示范引领,展现职教师资整体素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自2019年起实施了全新的比赛方案,更加全面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加聚焦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激励职业院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推进“三教”改革、促进提质培优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铸牢高素质根基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职业院校广大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厚植教育报国情怀,涵养良好师德师风,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模范品行影响和教育学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一线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突出“德技并修”的职教特点,加强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二)引领课程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己任,构建与产业升级、学生成长、体系健全协同、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生态。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要求,服务行业头部企业或地方重点产业,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紧缺产业、传统改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一体化等新挑战、新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案例走进教材、更多的课堂走出教室、更多的活动走向社会。

     

    (三)打造教学团队,发挥高水平示范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大力推进、协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支持校企合作、跨校合作、东西合作,特别鼓励名教师领衔、老中青结合、模块化教学。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普遍重视高素质(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教育理论运用和课堂实践创新相结合,突出个体成长和团队建设相结合,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本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三年各代表队的报名参赛比率先后达到95.5%、99.3%、98.7%,覆盖专业、涉及院校、队均人数、人员组成等观测指标持续向好。其中,近三年涉及学校(单位)数分别是668、696、774;四人教学团队占比分别是68%、74%、84%;35岁以上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33%、52%、5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43%、46%、47%;具有高级职称参赛教师占比分别是27%、24%、35%;东西协作、校企合作、跨校组队的参赛教学团队均超过100支。

     

    各地省级比赛的参赛作品和参赛教师屡创新高,近三年分别是1.69万件、1.75万件、1.61万件,4.58万人、5.81万人、5.81万人;各地克服疫情防控不利影响,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竞赛,这两年统计上报的校级比赛涉及教师数均达到22万人次之多。

    二、坚持效果导向,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来自37支代表队、提交了涉及24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中职16个专业大类、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的881件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反映着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教学方式彰显着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教学成效体现着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落实课程思政,细化各类课程具体要求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创优;农学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工学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医学类专业课程加强医者仁心教育,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如,宁波北仑职高、宁海职教中心、余姚第五职校联合组队参赛的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程作品《时代导航 生涯筑梦,认识自我 健康成长》,紧扣最新课程标准,以“生命价值和意义觉醒”为指向,促成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建立“自信积极”向上心态,树立“技能报国”职业志向。

     

    如,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央储备粮鹰潭直属库有限公司合作参赛的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作品《中央储备粮的绿色储藏》,厚植粮食情怀、信息意识、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职业核心素养,强调“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企业文化认同,增加落实节能增效、绿色储粮的时代新要求。

     

    (二)对接专业目录,推进教学要求改造升级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设计的专业目录,按照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时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关注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构建纵向贯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如,临沂电力学校、滨州航空中职和临沂工业学校联合组队参赛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作品《求职应聘和职场安全》,对接新版课程标准,奠定“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英语核心素养,兼顾学科基础性与专业价值性,在共同教研活动中反思不同专业职业模块教学共性点与区别处。

     

    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对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业态,引入智能制造高端企业自动化装配线的真实案例,更新升级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视觉信号识别、多机智能协作、在线实时检测等专项技术的教学要求。

     

    (三)迭代教学标准,吸纳岗位新技术新规范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紧盯企业需求、紧盯市场信号,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把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课程教学,把行业头部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课堂教学,把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融入实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如,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参赛作品《检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立足于传统汽车维修向智能汽车维修的转变,在“检修舒适与安全系统”课程标准中专门开发新的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增加“主动定速巡航”等最新设备的检修内容,培养掌握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维修工匠。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参赛作品《著作权法律实务》,对接知识产权法务助理、庭审助理、版权运营师等岗位最新规范要求,由教授领衔、博士组成的教学团队发挥各自的行业工作经历、社会服务项目、司法部鉴定专家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观摩真实庭审场景,从中掌握法律的合理运用。

     

    (四)融通岗课赛证,深化课程教学综合育人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围绕课程这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岗位任务要求、竞赛评判标准、证书考核内容,推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和综合育人,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的针对性、展示点和认可度。

     

    如,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参赛作品《叠合板的构件生产》,依据企业生产施工流程、技能大赛要求和相关“X”证书标准,在学校课堂、世赛基地、龙头企业的三个场地,分别完成理实一体的部件生产、技能比拼的单件生产、生产实践的批量生产,螺旋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呼吸系统影像诊断技术》,针对疫情防控的岗位新要求,增加新冠肺炎影像的检查新规范、诊断新技术,对接放射医学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赛项内容,重构识影像、拍影像、辨征象、诊疾病的学习项目。

     

    (五)改进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关注生源特征、对接工作过程设置目标、组织实施,打破课堂边界、重塑教学形态;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内容呈现方式、师生教学方式,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如,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书画文物修复综合实践》,利用校企共同开发的“虚拟文物修复医院”仿真实训软件助力教学,既避免了新手失误造成文物实际受损,又丰富了各地馆藏仿真修复案例资源;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兴趣,又保存了操作数据,提供教师分析应用。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典型事故应急处置》,为解决“事故不能重现、危险不可复制”的教学痛点,开发了“半实物仿真化工厂”创设事故情境、模拟真实场景,利用虚拟现实、三维仿真技术开展沉浸式仿真应急指挥、桌面推演,练就学生“处置有道、临危无惧”的专业素养。

     

    (六)完善评价机制,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如,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参赛作品《植保无人机装调与作业》,教师分析17名分别来自农村、城区孩子的个性特点,依据性格兴趣、理论认知、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不同,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每个学习任务中不同岗位要求,安排两两“结对帮扶”分享交流学习实践体会,促进共同进步。

     

    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参赛作品《疫苗接种预约系统开发》,充分利用专业自身优势,依托自主开发“Python(派森)工程师成长空间”信息化平台,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学生实时查看个人画像,各自都能从不同程度的变化中体验到学习的进步、成长的快乐。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参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教师在教学的管理、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按照教育部有关司文要求进行及时的修订,分类编制、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公共基础课程还没有及时按照部颁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有的参赛教案仍然偏重于分析设计,而忽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有些课堂实录视频的镜头更多地“盯”着老师,忽略学生的活动,多遍“回拍”也给师生造成较大负担;有的教学实施报告讲设计的多、说实施的少,图表用得多、有效佐证少,而体现时代新要求、教改新成效的个性特色还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要说明的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决赛在基本保持比赛方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比赛方式及时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在保障组和各参赛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事宜,也为今后通过网络评审教师实际的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三、强化类型特色,塑造教育教学崭新生态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比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比赛为抓手,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一)突出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全面提升“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不同,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需要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做,还要能讲。广大教师要了解行业企业需求、跟随前沿技术发展、掌握因材施教本领,重视提高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能力、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能力,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三)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内容更新以及方式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要以面向实践、接续培养为导向,设计纵向贯通、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要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为导向,更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要以面向人人、以生为本为导向,创新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方式方法。

     

    就赛事本身而言,要继续发挥好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带动、示范作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关注真实、进一步统筹规划,避免“参赛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鼓励“校赛”突出群众性、基础性,重点检查日常教案、开展随堂听课,考察教师实际授课水平;鼓励“省赛”突出全面性、规范性,普遍开展各专业、各课程的多样性教学竞赛,考察院校课程建设情况。


  • 虎年大吉!金慕云祝您新春快乐!

    官网.png

  • 喜迎除夕!金慕云祝您除夕快乐!

    官网.png

  • 春节放假通知

    官网.png

  • “5E”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究

    5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美国的生物学课程研究会 (BSCS) 提出,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保证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5E”教学模式一共包括5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简称5E教学模式。


    一、吸引

    在“吸引”环节,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 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该环节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师提问、展示相异事件或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已有的知识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间产生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探究

    在“探究”环节,学生要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要观察现象、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规律和识别变量,为之后的概念转换和概念界定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教师主要扮演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而非直接说明答案,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包括学习材料和实验器材等工具。


    3.解释

    “解释”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引入关于所学主题的新概念的阶段。探究完成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他们对概念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或方法的运用。然后教师再直接科学的概念、过程或方法,这样可以让新概念、过程或方法更加明确化和可理解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的概念。在该过程中,讲授是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同时还可通过视频、多媒体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4.迁移

    在学生获得新概念后,教师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常用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安排新的学习任务,例如提出新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到在上个环节中学习到的新概念或新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并制订解决方案。


    5.评价

    在“评价”环节,教师需要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评价,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何时候进行。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学生活动的方向并鼓励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同时,评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5E”教学模式的简单介绍。在“5E”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当中。


    来源:众师云


  • 什么是OBE成果导向教育?

    什么是OBE成果导向教育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简称 OBE)的定义是:“清晰地聚焦在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以知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生产出”,强调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的确定、达成方式以及达成度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1643099568-1-.jpg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不少高校将OBE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实行成果导向教育。而成果导向教育的实施要点,即关键环节有五个,分别是:确定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构建评价体系和分段完成成果。

     

    一、 确定学习成果

    在成果导向教育中,最终学习成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因此明确课程学习成果目标很关键。而学习成果须是可以表述以及直接或间接进行测评的,因此学习成果目标通常转化为绩效目标。在成果导向教学中,学生的课程学习进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确定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从初级到高级,再到课程的最终成果

     

    二、 构建课程体系

    在明确学习成果之后,就需要构建与成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了,因为学习成果最终是需要靠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课程体系构建采用“反向设计”的原则,从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应与达成成果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一一对应每一项知识(能力)都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最终使学生达成顶峰成果。简而言之,即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对于实现学习成果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确定教学策略

    成果导向教学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化教学而非漫灌式教学。因而教师应更多地采取互动式、研究型教学,善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基础和学习进程,按照课程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学”,通过“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逐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 

     

    四、构建评价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特别强调“以学论教”的评价原则教学评价主要聚焦在学习成果上,而不在于教学内容等其他方面同时OBE更加倾向于达成性评价而非比较性评价,即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比较,而非学生之间的比较。所以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能达到教育要求的程度,赋予从不熟练到优秀不同评定等级,进行针对性评价。常用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中期测验、问卷调查、项目设计、作业评阅、调研报告等评价结果往往用“符合/不符合”、“达成/未达成”、“通过/未通过”等表示。

    1643099593-1-.jpg

     

    五、分段完成成果

    OBE中,完成整个课程学习进程后,学生通过达成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目标,从初级到高级,最终达成最终成果。由于是分段逐级完成最终成果的,所以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包括了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要确保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达到同一最终目标。

     

    OBE成果导向教育的特色就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从最终成果出发,反向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按目标进行分层,因材施教,逐步深化,并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教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众师云


  • ADDIE教学设计模型解析

    “ADDIE”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包括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价)。顾名思义,ADDIE教学设计模型就是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既将抽象的教学设计理论可视化,又保证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高效性。

    1643014291-1-.jpg 

    一、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旨在确定课程教学的客观因素、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是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对于教学对象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素质基础知识基础以及能力基础这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则是从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等角度出发进行内容分析;对于教学环境的分析则是以实现教学活动为目的,对已有的教学载体和相关媒介进行分析。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在分析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以及学习评价设计其中,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直接决定着后续阶段开展方向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是在教学策略确定之后,围绕学习活动而开展的具体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

     

    三、开发阶段

    基于分析设计两个阶段,开发阶段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同时制作、开发各种辅助学习资源,以生成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开放阶段的教学资源需对应设计阶段的教学资源设计需求。

     

    四、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对上述阶段的教学设计进行和教学资源进行的具体实施运用。充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和研讨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五、评价阶段

    评价主要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常用的方式有调查问卷、提问、小组总结讨论等;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实施阶段完成后进行的,常用的方式有知识测验、作业安排。通过评价整合的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检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结构化的框架帮助老师实施有效教学,通过结构化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并保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实现该目标,可以高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源:众师云


  • 关于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拟获奖成果名单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粤教人函〔2021〕8号),经学校申报、评前公示、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结果公示、网络评审、集中评议等环节,拟确定165项成果为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获奖成果(见附件1-3)。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22年1月21日至2月15日,共1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持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反映,并提供清晰线索。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公章,并提供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提供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对于反映问题不具体、线索不清晰、署名签章不完备不真实的,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0-37629455、37626936,联系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3号省教育厅职终处,邮政编码:510080。

      附件1: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pdf

      附件2: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pdf

      附件3:2021年终身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2年1月21日


  • 广东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拟推荐教材名单公示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25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校和有关单位申报推荐,专家评审遴选,拟推荐我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333种,其中,通过学校及其他单位渠道推荐269种(中等职业教育类教材90种、高等职业教育类教材179种),通过行指委、教指委和部属高校渠道推荐教材64种。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2年1月20日至2022年1月24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教材持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向省教育厅反映。单位提出的异议,需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需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不符合上述规定和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3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邮编:510000。电话:020-37626936,37627439

      附件1:“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拟推荐教材公示名单(学校及其他单位推荐).pdf

      附件2:“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拟推荐教材公示名单(行指委、教指委和部属高校推荐).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2年1月20日


  • 不知道怎么挖掘思政元素?快进来学习!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然而,很多教师苦恼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不知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找到相对应的思政元素。今天,小编将为您带来常见的专业大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点

    一、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艺术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农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五、教育学类专业课程

    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六、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七、医学类专业课程

    对于这类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总之,想要挖掘思政元素,教师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和学生一起对专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 同样是青年教师,为什么参加过比赛的差别这么大?

    很多青年教师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看到别的老师都在参加各类比赛。我要不要也试着去参加一下呢?我的授课方式合不合适去参加比赛呢?我的课题够有亮点吗?会产生诸如此类的问题来拷问自己,小编是提倡青年教师多去参加比赛的,今天我们就以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为基点来展开聊聊!

    首先就是这个心态问题,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参加比赛,应该是抱着提升自己的态度去参加的,当然,如果可以得奖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但这一点是附加的。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参赛经验不足,但现在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吸收之前参赛老师的经验。借助外界的压力,可以更快的提升能力,有了一些阅历之后,才可以更好的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课堂和课题研究上。

    我们说团队力量大,大多数比赛都是以团队参赛的,而青年教师比赛是针对教师个人的比赛,在整个筹备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积累。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政策要求,思考选取什么课程?选取哪个学时去参加比赛更合适?是选取自己擅长的还是比较有挑战的?在一遍遍修改和打磨中进行反思,可以检验到自己的实力达到哪个程度,还会捕捉到平时不怎么注意或者忽略的问题,不断得到提升。

    比赛就是一个可以交流、互动、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平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上课的经验相对还是较少的,如果可以做到在面对评委专家时都台风很稳,在对学生授课时更是得心应手。

    其次,在教书育人上,我们说要与时俱进,学生出来后是要接触社会的,那么老师的教学内容就不能与社会断层,参加青年教师比赛,可以拓展阅历,积累经验。说不定还可以拓宽人脉,接触到自己没接触过的人事物,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参考其他教师是如何创新的。

    而要去参加比赛,就要思考自己的内容要如何展现给别人,以何种方式展现更贴切,用什么手段去展现,展现的效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等等,这就让我们对自己的课题有更深入的剖析。在比赛过程中,对比其他老师的思路,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之后的上课有很大的启发。

    再有,比赛对教案、ppt 的排版、美化也是很看重的。在比赛现场,各个老师展示过后,吸收其精华,无论是对以后的比赛还是工作都受益匪浅。在制作的过程中,哪一块该放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放在这里合适吗?封面图需不需要?需要要怎么制作?......真的是会焦头烂额。

    这里有一个平台---众师云网站,可以提供给老师。无论是比赛内容、规则、参赛流程这些都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参考,也有教案、ppt模板可供下载使用。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定制化服务,可以让专业的设计团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符合您的参赛流程,有专业的拍摄和后期团队为您保驾护航。

    最后,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私信我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可以直接致电联系我们哟。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第一批)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6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竞争性申报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第一批)培训项目评审工作。现将评审结果(详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是2022年1月18日至26日。

      附件:广东省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第一批)项目评审结果.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2年1月17日


  • 《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九问答》政策解读(高校部分)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名单的通知》,部署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为了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广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举措办法,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目的意义是什么?答: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在全省落实落地,今年初,省委教育办印发《关于组织申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经组织申报、业务审核、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广州市等9个地市、县(区)、镇为试点市、县(区)、镇,中山大学等39所学校为试点校,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等293个项目为试点项目。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择具备工作基础、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困难问题,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为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新经验,争创国家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

    二、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如何组织实施?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试点单位把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并建立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力度,增强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建立改革激励和容错机制,为勇于担当者担当,让改革先行者先受益。

    二是积极探索实践。紧紧围绕《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明确整体目标、改革思路、主要任务、实施步骤等,突出系统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与举措,争取在试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省委教育办、省教育厅对试点工作统筹管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和指导。试点实行动态管理,一年后开展中期评估。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的,继续支持;成效显著的,提升为示范项目;没有进展且经督促没有改进的,取消试点;没有进入此次试点,但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成效突出的,适时纳入试点项目。

    四是及时总结推广。及时梳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举措、成效及经验。适时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交流会等,推广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良好氛围。

    三、广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还有哪些举措?

    答:为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随文附《负面清单》和《工作任务清单》。坚持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把要求“立”的坚决立起来,把要求“破”的坚决破除掉,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得准、落得稳、落得好。

    《分工方案》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对照《总体方案》部署的改革任务,对我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任务分解,按照省有关单位职能逐条对应明确负责事项。坚持对照《总体方案》不漏项,凡是《总体方案》部署的改革任务、明确的改革举措,方案和清单中都一一体现。

    《负面清单》坚持以破“五唯”为导向,对照《总体方案》提出的“不得”“禁止”等事项,明确了令行禁止的举措办法。突出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比如:每年开展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动态调整完善评价指标;规范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处理工作,定期开展师德失范行为通报等。《工作任务清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对照《总体方案》要求建立完善的各类制度、机制等事项,明确了改革思路、工作方案和实施路径。

    四、如何实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

    答:重点是推进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将有关要求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推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各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五、如何实施学校评价改革?

    答:重点是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覆盖,打造本省教育质量监测队伍,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制造业人才工作,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制造业企业充分发挥育才用才主体作用,参与教育评价,引导人才培育,为企业和职业学校深度产教融合搭建高质量平台。

    实施高职“创新强校工程”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分类评价高职院校,推动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制定新一轮“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高校分层分类评价原则及思路,研究制定评价体系;在本科高校开展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和数据监测、质量年报编发等工作,形成常态化分类评价体系;开展师范类专业自评和评估,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改进高校对外交流合作评价,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提质增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资金分配机制。

    六、如何实施教师评价改革?

    答:重点是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生涯全过程。按照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分系列推进我省高校学段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将师德作为职称评价首要条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强化对拟招录人员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前置考察,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

    组织开展南粤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特级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定期进行奖励表彰。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推动和指导各地各校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开展共青团或少先队工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导高校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学术水平评价制度。

    七、如何实施学生评价改革?

    答:重点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改革学生评价的各项举措。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德智体美劳等相关课程。指导职业院校、本科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建立体育评价的考查机制。依托省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

    督促高校严格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的“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开足体育学时。鼓励职业院校、本科高校建立劳动任务清单,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推动学分制改革,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将过程性考核的综合成绩作为毕业参考。推动职业院校综合应用笔试、技能测试等多种形式开展考评,加大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积极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办法,完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机制。落实《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做好实习组织管理、考核、学生安全管理等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中考改革。推动新高考改革落地。推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应用推广。

    八、如何实施用人评价改革?

    答:重点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实行人才分类评价,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不断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分类推进各类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推动用人单位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九、《负面清单》中的严禁事项有哪些?

    答:《负面清单》鲜明列出《总体方案》禁止事项,要求与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坚决改过来。

    1. 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2. 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3. 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4. 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

    5. 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

    6. 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

    7. 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

    8. 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公布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试点名单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公布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试点名单的通知》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开展2021年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立项工作。众师云小编对此通知进行政策解读。

     

    一、开展大创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大创项目,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创新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大创项目具体包括哪几个类型?

    答:大创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不超过5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不超过6人)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不限人数)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基于前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大创项目的申报对象有哪些要求?

    答:大创项目的参与人为各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的负责人应为非毕业班学生。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一次只能申报1项,且应在负责项目结题后才能申报下一个项目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1—2年,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

     

    四、大创项目指导导师有什么要求?

    答:项目指导老师应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主,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其中,鼓励教学科研能力强、科技成果突出、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参与指导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在项目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指导。高校应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指导教师队伍。

     

    五、开展大创项目,高校应如何进行管理?

    答:各本科院校应总结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本校大创项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学校应树立“重在过程”的指导思想,强调训练过程而非项目成果,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制定以训练过程为主要考察点的项目评价方案。

     

    六、关于大创项目的经费是如何安排使用的?

    答:各高校要加强对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的管理。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校各部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留管理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调研差旅费、实验费、材料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鼓励各高校配套安排大创项目指导教师的劳务费或课时费等激励性经费。


  • 盘点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与青年教师比赛教学设计的异同处

    教案是教学能力比赛的必备参赛材料之一,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课堂出现失误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则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流程、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以实现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更高的教学水平的过程。那么,两者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呢?

        首先来看看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与青年教师比赛教学设计的“同工”处:

    ① 两者的形成依据一致,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其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② 两者的计划一致,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

    ③ 两者的程序一致,都是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而确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流程。

        接着来看看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与青年教师比赛教学设计的“异曲”处:

    ① 两者的设计不同。教案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后确定了教学内容,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思考;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后,结合课程特点再来确定教学内容,两者在设计上相反。

    ② 两者的层次不同。教案大多数以教材为主,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等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考虑了从开始、进行到结束的整个教学流程,运用系统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

    ③ 两者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

    ④ 两者的元素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而课堂教学设计则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

     

       新时代教育愈加重视学生自主能动性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课堂更是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两者的异同点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更能适应潮流,重视并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来源:众师云


  • 元旦快乐!

    官网.jpg

  • 立德树人--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数学竞赛的政策解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举办广东省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通知,众师云小编就该通知进行了解读。

    一、举办广东省第五届大赛的目的是什么?

    答: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广东省第五届大赛的竞赛学科和参赛对象有什么要求?

    答:教学大赛覆盖高校教育所有专业大类(含思想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

    分为文科综合、理工综合2个竞赛组,共包括9个小组。

    注意:思想政治小组参赛教师专指思想政治论课青年教师,不包括大学生心理等课程。英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需注意区分基础和专业课程。

    三、广东省第五届大赛团队可以参加比赛吗?

    答:不可以。本次比赛是针对青年教师的个人赛。每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 1 支代表队参加,每支代表队包括领队 1 人、选手 5 人。

    四、广东省第五届的比赛过程是如何实施的?

    答:大赛分①初赛②决赛【网络评审、现场决赛】③总决赛

    初赛:院内选拔选手参加网络评选

    决赛:【网络评审】:各小组选拔前15名选手参加现场决赛

    【现场决赛】:评选一二三等奖,其中每组第一名第1位参加总决赛

    总决赛:评选文科综合、理工综合两个组第一名

    五、广东省第五届大赛的参赛流程和提交材料有哪些?

    答:1)初赛选拔2020年5月20日前,院内自定。

    2)网络评选:2020年6月上旬

    【需要提交的材料Ⅰ、Ⅱ、Ⅲ】

    Ⅰ、课程设计(不得少于《2学分)。

    Ⅱ、10学时课堂教学设计。

    Ⅲ、课堂教学资源:10学时课堂教学PPT、20分钟课堂教学录像及相关其他资源。

    3)现场决赛:2020年7月中旬

    1.  现场15分钟说课。

    2.  6分钟教学绝活展示(专业技能实操、表演、演讲、板书、视频、作品介绍等)。

    4)总决赛:2020年7月底前

    1.  5分钟主题演讲(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匠精神培育及立德树人等自定主题)。

    2.  6分钟教学绝活展示。

    注意事项:提交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ppt等参赛材料不能泄露本人和学校等信息;总决赛、决赛的教学绝活内容和形式可以不同。

    六、广东省第五届大赛的竞赛材料如何提交?

    答:选手通过网络系统提交竞赛材料,一经提交,不得要求进行更改或调换。逾期未报送者,视作放弃参赛资格。

         综上所诉,更多详情请关注下众师云网站,更多在线咨询与资源供您参考和学习。


  • 教学能力比赛之参赛攻略

    教学能力比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很多老师都对比赛内容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疑惑,到底应该要注意哪些呢?为此,小编特地整理了应对比赛的一些攻略,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有所借鉴!

    一、教学选题——“三注重”

    教学选题是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比赛是随机抽取内容,但是教师在赛前演练时一定要注重选题的技巧。

    1641880782-1-.jpg

     

    二、教学策略——“三原则”

    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一定要在教学策略或设计思路上多下功夫,只有想清楚和想明白了,才可能做明白和讲清楚。策略或思路的境界直接决定了教学能力的高下,只有在设计思路上多开掘、多研究,教师才有可能走得更高、更远。一般在教学策略或设计思路上要遵循3种原则。

    1641880800-1-.jpg

     

    三、教学过程——“三要领”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教学过程的呈现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学过程可以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环境而异,设计教学过程要掌握3个要领。

    1. 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设计教学环节要有教师独到见解,要把教学过程拎出一条主线,不管师生如何互动,都能做到收放自如,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且教学环节的名称要高度提炼,尽量做到对仗工整。

    2. 方法手段选用合理高效

    一次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手段不要追求多,切忌花哨,重在合理高效,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展现,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最终选用最高效的。

    3. 各类标准渗透自然贴切

    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要自然渗透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等,各类标准的渗透要自然贴切,水乳交融,不能生搬硬套。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四、教学语言——“三要求”

    课堂教学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精彩、幽默、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更受学生欢迎。教师要想站好三尺讲台,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可以多向一些教育大家和优秀教师学习。

    1641880815-1-.jpg

     

     

    五、总体效果——“四特性”

    教学能力大赛包括教学设计、模拟无学生上课和现场答辩3个环节,在后面这两个环节中主要是要讲出“四性”。

    1. 要讲出逻辑性

    逻辑性包括总体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教师一般要弄清这样几种逻辑关系,如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性,整体三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取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和本次课教学内容选取的逻辑性,教学策略选用和实施的逻辑性,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教学实施和教学特色提炼的逻辑性。这里强调的逻辑性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度理性思考,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 要讲出职业性

    每门课程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每门课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质,教师在讲述中要自然融入职业特色,且将职业的工匠精神有机渗透,立足岗位的最前沿,以岗位标准来规范教学要求,体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接。

    3. 要讲出创新性

    教师要在创新方面尝试的内容很多,如片头教学动画的引入、标题由富有创意的主标题和具体明确的副标题组合呈现、教学设计总体框架体系重构、教学过程的独到设计等等,勇于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4. 要讲出一致性

    教学设计和模拟无学生上课的2位教师要配合默契,教学设计中提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要在模拟无学生上课环节中充分展现和印证,可以理解为一个重在理性设计和一个重在实践呈现

    六、赛前演练——“三准备”

    教师赛前演练,眼光不能只盯着PPT课件,还要拓宽视野,做好3个方面准备

    1641880841-1-.jpg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啦!希望所分享的内容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祝愿教师们在比赛当中都能一路披荆斩棘,取得最终胜利!

    来源:众师云


  • “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广东申报名单公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25号)要求,广东省教育厅于近期组织“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工作,共收申报教材596项(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教材163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教材388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材45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1月14日。

    如对申报项目或申报对象有异议,请向我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反映,反映情况时请注明联系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联系人:伍金清、郑佳,电话:020-37626936,37627439

     

     

    附件: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广东申报公示名单.xlsx

     

     

     

     

                       广东省教育厅

                         20221月10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我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遴选工作。经有关单位自主申报、专家小组初评、组长会议审核和网上公示,确定课题立项单位,现将结果予以公布,并就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要认清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设立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创新探索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搭建协作共同体建设平台,根据团队建设的重点任务、核心内容、预期成果等,确定重点课题、子课题、一般课题等多种课题形式,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研究成果,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落实落地。

      二、要严格课题规范管理。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照《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尽快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项目的统筹指导、中期检查、课题验收和成果发布。专业领域课题由各协作共同体牵头单位负责组织管理、经费统筹和共同体成员的横向对接。近期,教育部将组织首批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中公共领域课题结题,并对专业领域课题展开中期检查,请课题承担单位做好准备工作。具体通知另行下发。

      三、要加强协作共同体建设。按照专业领域划分若干协作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为该领域全部创新团队所在院校。共同体牵头单位为重点课题承担团队所在院校,负责共同体建设的筹划设计、组织协调、进程督导,牵头制定共同体建设方案,明确成员单位责任分工,注重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协同工作机制。共同体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附件:1.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专业领域课题立项名单

         3. 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公共领域课题立项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12月16日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结果的通知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经各高校初赛推荐、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组织复赛、省教育厅组织决赛,最终评审确定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48名、优秀奖93名。现将比赛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结果的通知.pdf


  • 第二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详解

    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很多老师应该对大赛的参赛要求和参数材料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大赛的评分标准却不清楚,不知道大赛的考核细节。今天,小编将为您带来今天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让您清楚了解比赛评分准则和比赛考察的教师能力。

    比赛的内容有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评分准则,接下来看看各部分的评分细则吧。

    一、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评分标准(40分)

    实录视频从①教学理念(4分)、②教学内容(8分)、③课程思政(8分)、④教学过程(8分)、⑤教学效果(8分)、⑥视频质量(4分)6个方面评分。课堂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有广度和深度,实现“三全育人”,合理运用信息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创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1641285788-1-.jpg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评分标准(20分)

    成果报告从问题导向(4分)、创新特色(4分)、思政特色(4分)、技术应用教学(4分)、创新成果辐射(4分)5个方面评分。要求教师在撰写成果报告时应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有明显的创新特色,课堂教学能够体现课程思政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分析与总结创新实践成效。

    1641285935-1-.jpg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标准(40分)

       汇报从理念与目标(4分)、内容分析(4分)、学情分析(4分)、课程思政(4分)、过程与方法(12分)、考评与反馈(4分)、文档规范(4分)、设计创新(4分)8个方面评分。从分数可见,教师在进行汇报时,要注重汇报课堂教学过程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体现课堂的创新和特色,以下表格是汇报的细则要点,建议仔细查看。

    1641285918-1-.jpg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了解评分细则,祝教师在比赛中赛出自己的风采,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升个人能力!

    来源:众师云


  • 关于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的公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做好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的安排,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限额推荐的基础上,我司组织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了入选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6日。期间,对入选项目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正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与真实个人信息、有效联系电话和地址。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潘静文

      联系电话:010-66096821

      电子邮箱:kjsxxh@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100816

      附件: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2021年12月31日


  • 关于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教师函〔2021〕2号),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见附件),现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5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系。以单位名义反映需加盖本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将对反映问题进行核实查证,并为反映者保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邮编:100816;联系电话:010-66096771;传真:010-66020522;电子邮箱:jsszhc@moe.edu.cn。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21年12月30日

    来源:教育部

    转发:众师云

    附件: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省属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学校德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决定开展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工作。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小学德育课题实行计划单列、经费自筹、分类评审。现就课题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申报

      (一)选题范围

      聚焦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探索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思路、方法、途径等,重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宣传思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等领域。鼓励申报能够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趋势新水平,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立足广东,体现学校特色,突出实践性的课题。鼓励整合全省或区域高校和社会资源开展课题研究。题目自拟。

      (二)申报对象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主要面向宣传思想干部、学工干部、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上述工作领域分管校领导申报。各高校可结合实际确定是否推荐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申报的课题。

      2.每个申请人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参与多于两项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报。

      3.凡未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负责人不得申报;在2019、2020、2021年被撤销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德育专项)、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负责人不得申报。

      4.同一申请人不可同时立项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三)结项要求

      课题研究周期2年,课题结项成果应包括: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

      (四)申报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以学校为单位申报,每校申报不超过5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高校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业务指导单位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工作人员申报的课题,可有1项不占学校申报名额。

      (五)申报程序

      1.纸质申报。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汇总本校申报材料,于2022年2月28日前将《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附件1,加盖公章,一个课题一份申报书,一式一份)报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

      2.网上申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须同时在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上申报,请各学校参照系统操作指南(附件3)进行网上申报。上传申报材料须在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逾期不予受理。请按照一份申报书一次申报进行操作。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管理员:陈杰聪,联系电话:13392601536。

      二、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

      (一)选题范围

      聚焦当前中小学德育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究德育理念、目标、内容、载体、途径等创新,重点研究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班主任队伍建设、家庭教育指导等领域。题目自拟。

      (二)申报条件

      1.中小学德育课题主要面向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或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工作管理者申报。

      2.每个申请人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参与多于两项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报。

      3.凡未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和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的负责人不得申报;在2019、2020、2021年被撤销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德育专项)、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的负责人不得申报。

      4.同一申请人不可同时立项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2021年度中小学德育课题。

      (三)结项要求

      课题研究周期2年,课题结项成果应包括: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

      (四)申报程序

        1.各地中小学校。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自行组织申报和评审,于2022年3月6日前将推荐立项课题的《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附件1,一个课题一份申报书,一式一份)、《中小学德育课题推荐立项汇总表》(附件2,同时发送word版至sxzz@gdedu.edu.cn)报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广州、深圳市可推荐不超过12项,其他地市可推荐不超过10项。各市推荐课题中,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德育工作者须占有一定比例。

      2.省属中小学校。每所学校限报1项,于2022年2月28日前将《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附件1,一式一份)报送至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同时发送电子版至sxzz@gdedu.edu.cn。

      联系人:周中桅、王超,联系电话:020-37627462、37627607,邮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3号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邮编:510080。

     

      附件:

      1.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doc

      2.中小学德育课题推荐立项汇总表.doc

      3.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指南.doc

     

    广东省教育厅

    2021年12月27日


  • 关于对微课的基本理解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微课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视频类型和动画类型。视频类型采用课堂实录、实操示范、虚拟现实、录屏标注、特效包装、混合模式、访谈交流模式,动画类型有真实二维动画、创意动画、拟人动画、课件动画、原理动画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着不同的优点,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微课”无论教学还是比赛都会经常使用,如何把微课做的更好,取决于知识点、重难点在短短的几分钟诠释的思路与方式,让人眼前一亮。优秀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内容的方法、途径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主题关联紧凑,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微课的输出格式是有标准,这样保证了微课不同的平台正常播放,对标比赛微课的格式是有严格的输出标准和大小要求

    1640768182-1-.jpg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突出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2年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国防教育改革发展资金安排方案和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公示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22年预算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财预〔2021〕55号)、《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粤府〔2018〕120 号)、《广东省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教〔2017〕212 号)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现将2022年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国防教育改革发展资金13864万元安排方案和绩效目标申报表予以公示(见附件)。

      本次公示期自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6日,共7个工作日。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单位真实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否则,将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0-37626353;电子邮箱:lih@gdedu.gov.cn,传真:020-37626352。

     

      附件:2022年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国防教育改革发展资金安排方案和绩效目标申报表.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1年12月28日


  •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省属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学校德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决定开展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工作。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管理执行,实行计划单列、经费单列、独立评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研究和解决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课题包括决策咨询和开放性选题两类,详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指南》(附件1)。

      二、申报对象

      (一)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其中,高校主要面向宣传思想干部、

      学工干部、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上述工作领域分管校领导申报。各高校可结合实际确定是否推荐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申报的课题。

      (二)课题申请人如不具有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三)每名申请人限报一个课题,且不能参与多于两个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的申报。

      (四)凡未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的负责人不得申报;在2019、2020、2021年被撤销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省中小学德育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

      三、结项要求

      决策咨询类课题研究周期1年,开放性选题类课题研究周期2年。结题成果要求详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指南》。

      四、申报程序

      (一)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以地级以上市教育局、普通高校、省属中小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限报10项,高校限报4项,省属中小学校限报1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高校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业务指导单位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工作人员申报的课题,可有1项不占学校申报名额。

      (二)纸质申报。请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各省属中小学校汇总本地本学校申报材料,于2022年2月28日前将《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书》(附件2,加盖公章,一个项目一份申报书,一式一份)报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

      (三)网上申报。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须同时在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上申报,请各地各学校参照系统操作指南(附件3)进行网上申报。上传申报材料须在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逾期不予受理。请按照一份申报书一次申报进行操作。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管理员:陈杰聪,联系电话:13392601536。

      有关项目申报具体事项请与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联系,联系人:周中桅、王超,联系电话:020-37627462、37627607,邮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3号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

     

      附件:

      1.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指南.doc

      2.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申报书.doc

      3.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指南.doc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21日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结果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质量,省教育厅举办了2021年度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经初赛、入围赛和决赛,南方医科大学王优等4名教师获一等奖,广东医科大学王丹丹等12名教师获二等奖,暨南大学叶茜茜等19名教师获三等奖,现将比赛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落实有关条件保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切实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结果的通知.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1年12月20日


  • 教师必看,教你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1640241832-1-.jpg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能够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思政教育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教师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谈思想说素养讲故事,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地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并非单纯照搬思政课的概念或代替思政课或在每节课都有思政元素。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首先,教师应掌握这三大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第一,温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掌握人类思维工具。第二,学习执政党十九大主要精神,掌握未来五年基本政策依据。第三,结合专业方向,适当深入学习党和国家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或党建的相关理论。

    接着教师还要了解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平台通道:固有教学平台、潜在专业通道、创新教学环节。教师在平常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设计、签到点名、专业讲授,规章讲解、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发言点评、布置作业、收缴作业、点评作业、单元总结、学情分析、教师身教、顶岗实习,等等,都可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与教学要求存在联系、与教学环节可以贯通但以往教学没有显现的那些“潜在”平台,可以挖掘出来,如讲解专业规章与法治思维德关联、专业项目推进过程和物质运动理论关联、专业要领讲解和顺应事物规律关联、专业设备变迁史和事物发展观关联、专业学习难题和事物矛盾观关联、专业能力提高和实践出真知关联,等等;教师从个人阅历、知识结构、育人思考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出教学规章中没有的新的育人载体和方法,如安排学生预习教材并准备答问、介绍学长艰难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对小组发言提出质疑、布置贯穿整个学期大作业、制订外出行为规范条例等等。

    此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环节和资源、工作调度,只有在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和实践推动过程中,才有可能落实。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融入指导小组、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开展教师融入培训、组织联合小组攻关、引导撰写课改方案、安排全校教改观摩、提炼总结融入方法,进而推动各学院思政教育。

    1640241847-1-.jpg

     

    “课程思政”应当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课程思政”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作用呢?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与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

      为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规划、统筹与管理,根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专业设置规划与统筹

      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等学校(含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开放大学,以下简称高校)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行业人才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优势学科专业和办学条件,主动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规划。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开放大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应加强本地区(系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规划和统筹管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依照《办法》关于专业设置条件、程序等要求,组织专家对本区域高校拟开设专业进行评议并登记备案;对不符合本地区专业规划和《办法》相关规定的拟设置专业,应督促学校暂缓设置并指导整改。

      二、加强专业设置监督与管理

      高校应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定期对已开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进行检查评估,及时调整、撤销评估不合格或连续三年未招生的专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办学条件不足、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的专业点,应督促学校及时整改或撤销,对违规办学情况严重的高校应取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格。

      教育部将加大对各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评议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对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专业点材料进行抽查,对于责任履行不到位或登记备案的专业点普遍不符合要求的省份予以通报,根据情况减少或暂停全省专业点新增。

      三、做好2022年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

      2022年拟招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指2022年填报、拟于2023年注册学生学籍的专业)备案工作要严格按照《办法》进行,通过“全国高等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网址:http://jxjy.moe.edu.cn)填报。

      (一)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应在本校已开设的全日制专业范围内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国家控制的专业须具备全日制国家控制专业设置资格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开放大学、成人高校原则上不设置国家控制专业。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暂停新增网络教育专业点。高校应于2022年1月31日前完成专业设置填报。

      (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区域高校拟开设专业进行评议和统筹,于2022年3月31日前将《2022年××(省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情况汇总表》(见附件1)报送我部。

      (三)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专业设置由国家开放大学统筹提出,教育部组织专家评议后确定。国家开放大学应于2022年3月31日前将《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拟招生专业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加盖公章后报送我部。

      (四)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筹提出本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将《2022年××(省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汇总表》(见附件3)2022年3月31日报送至教育部考试中心。

      (五)教育部于2022年5月31日前公布备案结果,备案结果将与教育部成人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管理系统、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对接。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填报工作,逾期不再受理。

      (六)高校如有账号新设或更名问题,由本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提出申请,经我部核准后办理。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用户名、密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发放。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朱晓晖、苗林波,010-57519531、57519078;电子邮箱hangban@ouchn.edu.cn;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卓,010-82520092;

      教育部职成司:郑戌冰、邱懿,010-66097822;电子邮箱dce@moe.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成司高等继续教育处,邮编:100816。

      附件:1.2022年××(省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情况汇总表

         2.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拟招生专业情况汇总表

         3.2022年××(省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汇总表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12月10日

     


  •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之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制作技巧

    1640153931-1-.jpg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需要准备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以及课堂教学录像等材料。其中,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是现场决赛环节的重要材料,分数占比高达40%,不可谓不重要。所以今天小编分享一些关于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小技巧。

    其一,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的用途是现场决赛,属于汇报类PPT。所以制作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时就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现场决赛明确了汇报时间是15分钟,所以PPT的内容不宜过于繁杂,页数一般在30页左右为宜。

    1640153280-1-.jpg

     

    其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需要涵盖以下模块:①教学理念与目标;②教学分析,包括了内容和学情分析;③课程思政;④教学过程与方法;⑤考评与反馈;⑥设计创新。各模块下的具体内容设置建议参照评分表罗列的标准进行安排,如根据教学理念与目标的得分要求,在阐述教学理念时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可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另外,由于各部分中过程与方法的分值最高,所以该部分的内容最为重要,可以尽量详尽一点。

    1640153867-1-.jpg

     

    其三,综合上述两点内容,PPT既要满足内容涵盖全面,又要控制页数数量,所以就需要对内容进行精简提炼,要尽量避免出现大段的文字描述,尽量使用短句进行描述,能够提炼出关键词更佳。同时为了确保表达效果,要善于运用图表,尤其是流程图和逻辑图,这样可以让表述更加清晰,层次分明。

    1640153873-1-.jpg

     

    其四,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的格式要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文字和图表的样式要设置统一,尤其是字体设置,正文内容与各级标题的字体设置需突出层次,可以通过加粗以及字体颜色设置来突出关键内容,例如教学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关键字眼。同时要保证结构完整,封面和封底都不可少,保证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1640153882-1-.jpg

     

    最后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这是比赛明确禁止的事项,需要格外留意。

    以上就是关于制作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的分享内容,希望可以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来源:众师云

     

     

     

     

     

     

     

     

     

    附件:

    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表

    理念与目标

    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 确,阐述规范。

    4分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4分

    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相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

    4

    课程思政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4

    过程与方法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12分

    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水平;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便于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及问 题解决。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 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合理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关注师生、生生 互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考评与反馈

    釆用多元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4分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适合学科、学生特点 的评价规则与标准。

    文档规范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 字体、图表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4分

    设计创新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 要求;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

    4分



  • 官方公布|广东省首批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及主持人考核结果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及主持人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工作室自评、地市教育局审核、我厅组织专家考核,评定了29个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及主持人的考核结果。根据有关规定,现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是2021年12月22日至30日。公示期间,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请电话或书面向我厅反映,反映情况须有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且有充分真实的证据材料。对于不签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且无相关材料的,一律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0-37627067;电子邮箱:jjzx@gdedu.gov.cn;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3号;邮编:510080。

    广东省教育厅

    2021年12月21日

    1640153602-1-.jpg

     


  •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解析

    伴随着年关日渐临近,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作为参赛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在网络评审成绩中占据高达40%的比例,因而课堂实录视频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一环。那么比赛对于课堂实录视频到底有哪些要求呢? 

    一、 视频拍摄要求

    1、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视频,视频中不得泄露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

    2视频须反映真实的教学情景,不允许配音,主讲教师必须出镜,且必须要有学生的镜头。

    3视频须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录制手段,拍摄机位不得超过2个。

    4、视频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拍摄时尽量选择拍摄环境较好的课室,保证课室的光线明亮均匀,尽量减少噪音的干扰,最好可以选用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等设备功能较为完善的课室。

    二、视频格式要求

    1、视频文件采用MP4格式,分辨率720P以上,每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200MB

    2、视频需要分成两个文件上传。

    3视频文件命名按照“课程名称+授课内容”的形式

    三、课堂教学内容要求

    1、教学过程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与总结都应围绕学生开展。

    2、教学过程应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答、小组讨论、课堂竞赛、课堂游戏或者节目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活动,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3、教学过程应突出课程思政,要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4、教学过程要突出创新性,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辅助教学,包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和引用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方式。

     

    以上,就是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对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的具体要求,其中课堂教学内容最为关键,但视频的拍摄也不容忽视,建议寻找专业的拍摄团队进行拍摄,这样拍摄效果更佳。也祝各位老师在比赛中赛出风采,赛出成绩!

     

    来源:众师云


  •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岗位需求变化背景下,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理解“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逻辑内涵和时代特征,是探索基于产教融合、赛教结合、书证融通的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前提条件。

    一、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逻辑内涵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在市场人才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双向结构要素中深度融合,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融合育人模式。

    “岗”即市场岗位能力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更新迭代会引起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产业行业最新技能标准、岗位需求、用工数量,以企业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点,以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融合为载体,以企业培养与校内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平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是对接产业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导航仪。

    “课”即学校课程及教学体系,在高职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体系紧扣行业发展需求,围绕专业群发展的组群逻辑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从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建立“岗课对接”的师资、设备场地、实践文化等资源,是教育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赛”即校级、省部级、行业类、国家级和世界级五级技能大赛,“以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展示高端技能引领教学改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是对接竞赛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证”即1+X证书,在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后获得的关于某种专项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对接证书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凭证。

    “岗课赛证”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为抓手,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产业界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导向,教育界提供人才培养机会,竞赛界提供人才展示平台,证书界提供人才认可凭证,进而在四个系统主体间联结的同时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四个育人要素的融合: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与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合;企业培训内容、教学内容、竞赛项目与X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生产过程、教学过程、赛训过程与X证书考试流程的融合;企业考核形式、课程评价方法、竞赛评分标准与技能鉴定方式的融合。

    四个融合又推动着企业资源(企业大师、工作场地设施、校企合作投入资金、生产情境、企业文化氛围等)、学校资源(师资、模拟实训场地、学校经费、实践环境、校园文化等)、大赛资源(专家裁判资源、技能竞赛平台、大赛组委会经费、竞赛氛围、大赛环境等)、证书资源(行业专家资源、证书认定平台、证书认定费用、考证情景、行业文化等)等人力、物力、财力、环境、文化五大资源要素全方位的融合,通过“岗课赛证”四大主体及四大育人要素、五大资源要素的相互融合实现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见表1)。

    1639819363-1-.jpg 

    二、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内涵质量转变,培育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转型、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

    第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随着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智能化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增加了操作设备及技术的复杂性程度;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组织架构的灵活化和岗位间界限的模糊化加快了岗位间流动的速度。在此环境下,精通某一职业领域专门知识、技能的单一化技术技能人才,已难以适应当今产业发展所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的载体,融合了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的育人要求,可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掌握产业发展所需的多项必备技能和最新技能,从而缓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技能供需不匹配、人才“输出”质量难以获得行业企业认可等矛盾,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

    第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展现了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特征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高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进一步围绕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在教学层面予以落实,“岗课对接”着重构建产业链与教育链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校企共同构建适应产业需求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体现了“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类型建设需要。“课赛融合”以各级技能大赛为纽带,从技能大赛的准备、培训、参赛等方面不断提升参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个体在群体竞技的氛围中实现“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需求。“课证互融”从整体行业需求角度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使教学内容和X技能培训相互融合,培养现阶段产业发展所需的拥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第三,“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满足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需要。高职毕业生能力达成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全国高职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从2016届的83%上升至2020届的86%”。这表明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对接岗位要求,日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两难依旧并存,关键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所达成的能力程度难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以及难以获得行业企业认可。“岗课赛证”融合企业岗位发展需求,并通过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证书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复合化、标准化、透明化,使所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和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输出”标准的共同认可,从而在共同认可中实现更满意的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5〕3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5〕3号)同时废止。

      附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本)

    教育部


  • 深化“三教”改革,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下,在类型教育和跨界教育的大背景下,《意见》针对“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三个根本问题,为“三教”改革提供了策略导向。

    1639621043-1-.jpg

     

    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传播者的主体,其师德标准、职业素养、职教师资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三教”改革要厘清职教师资的特征入手。首先是标准特征,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职教师资选用标准、培养培训标准、晋升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构建职教师资鲜明特色的标准体系;其次是能力标准,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教师的跨界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为职教师资搭建平台,通过考核激励等机制实现教师能力提升;接着是来源特征,要重点落实从行业企业选聘教师制度,着力改变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单一来源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存量问题,特别是要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地探索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教师制度。

    1639621049-1-.jpg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法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因此“三教”改革要从教师的教法入手,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学习效果上下功夫。首先是感受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段,通过虚拟现实、视频辅助、实例讲解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行业岗位的直观感受,激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感受到中国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磅礴力量,并从中汲取营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其次是体验效果,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增强学生体验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开展各种企业工作模拟,进行现场仿真教学,增加学生沉浸式体验;用好新型模块化教学,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新方式;接着是实操效果实操能力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加大实习实训比重,实现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顶岗实践等多渠道,在生产生活的广阔舞台中增强学生实操能力。

    1639621043-1-.jpg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丰富、精准、灵活的教学内容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教”改革要从教材方面入手。首先是岗位需求原则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于岗位需求,高质量职业教育要求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在编写高质量教材时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还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中,实现岗课赛证有机融通;其次是时效性原则,教材应与时俱进,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接着是适用性原则,由于职业教育区域属性明显、个性特征鲜明教材要充分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校本特色,并且多以活页式出现便于内容增减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开发特色教材,增强教材适用性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开端,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意见》的指导下,在“三教”改革上做足功课、积极创新,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关于对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认知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就达到4.46亿。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成熟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融入行企参与,拓展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受益,这一新模式带来的效益将从职业学校3000多万师生扩大到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

    1639562355-1-.jpg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主要面向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的专业领域。组建一流团队、汇聚一流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为全国相同(相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提供范例和优质资源。

    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系统设计构建多样化资源,辅助老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达到能学、辅教,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传统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教学资源库服务对象从学校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职工和社会学习者,并探索建立基于资源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

    1639562381-1-.jpg

     

    教学资源库既为教师备课提供了规范而有弹性的参考以及实施教学时提供了完善便于操作的技术支持,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易操作的网上学习环境,实现了交互教学及人机结合、师生结合、课内外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 教育部关于公布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 委员会(2021—2025年)和教育部职业院校 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2025年) 组成人员和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是受教育部委托,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等牵头组建和管理,对相关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全国性、非营利性、非常设性专家组织。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对相关专业类或领域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全国性、非营利性、非常设性专家组织。

      近年来,行指委、教指委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合行业企业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和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届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地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教学和质量提升中的指导作用,根据产业发展新形势和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对行指委、教指委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共设置57个行指委、5个教指委,经过推荐、遴选、公示、确认等程序,形成了行指委(2021—2025年)和教指委(2021—2025年)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1),现予以公布。

      新一届行指委、教指委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围绕充分发挥专家组织作用,以高质量的研究、咨询、指导、服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换届为契机,研究编制本届行指委、教指委工作规划,依据《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见附件2),进一步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加强会议、财务、培训、公章等管理。

      主任委员单位要对相应行指委、教指委加强指导,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单位要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委员所在单位要按规定为委员履职提供支持保障和工作便利。行指委、教指委委员要廉洁自律、勤勉履职,结合自身业务专长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发挥作用。我部将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和工作实绩,适时对行指委、教指委组成人员进行评价和动态调整。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要做好各行指委、教指委日常联系、协调和服务工作。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快本地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专家组织建设。

     

      附件:1.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2025年)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2025年)组成人员名单

         2.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

    教育部

    2021年11月22日


  • 新冠疫情下网络课高速发展

    突发的新冠疫情给全球人类带了灾难,无论生活、工作和学习节奏都被打乱了。我国提倡家里上网课、办公等等,减少大量聚集,选择另一种学习与工作的方式。以前大家觉得离自己十分遥远甚至无法接受的网课,也成了当下最时髦的学习方式。

    1639444524-1-.jpg

     

    早年前学校里的网络课,现在发展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以及本科的一流课及金课等。当然,把这些课程放在一起的就是“慕课(Mooc)”平台,大规模的线上课程,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

    网课的发展从教育层面来讲,可以实现教育相对公平,可以东部帮助西部,实现帮扶作用;从社会层面来讲,可以拓展知识视野,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从老师层面来讲,可以协助老师上课,增加上课过程的趣味性,顺应时代潮流,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从学生层面来讲,可以学到更多的资源,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等。

    1639444600-1-.jpg

     

    精品课程首先建课-再用课-最后推广。在这个过程当中,课程目标是国家级,就要选用国家认定慕课平台建课。因为使用的数据是申报课程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如果该门课程用户有其它高校、社会人士、专业人员使用更好说明该课程的实用及推广效果俱佳

    从多方面考虑,网络课使学习者实现了工作、学习兼顾,收获颇多。学习者能够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教育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个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学习天地,学习起来更加方便更加轻松,其个性化教学、自主化学习、学习管理自动化,成本低效益高等鲜明的特点,更符合现代社会工作的需要。

    在申报项目中可以借助众师云平台的案例,供教师间观摩借鉴,带来思维上的启发与创新。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完成课程制作,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高效完成项目。


  • 如何建设“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金课”

    1+x证书制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职金课是融合职业技能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与成长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基于“1+X”证书制度的要求打造高职“金课”,不但能促进“1+X”证书制度落地生根,而且可以促进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639124707-1-.jpg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金课”应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教学目的。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需求,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1+X”的关键内容之一。学校只有培养具备较强的适应与发展能力的学生,才能真正满足产业需求。其内容要面向完整职业过程,体现职业前沿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学习能力、迁移能力学生只有学习职业前沿性内容,才能明确努力方向。

    “金课”的实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改变急于求成的应试教育观念及灌输式的“高效”教学方式,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细致分解项目任务,巧妙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的不仅有应用技能和知识,还应有挑战自我的信心、团结协作的诚心、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职“金课”教学评价应该以应用效果为导向,重视包含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应用能力。

    那么,基于1+X证书制度的“金课”应如何建设呢?

    1639124719-1-.jpg

     

    首先,高职“金课”应精准定位,适应产业发展,立足于现在岗位实践、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及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变化的能力,重点考虑岗位新变化、新标准、新趋势,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对接相应的“X”证书,从而满足现阶段及今后可预见阶段的岗位需要。

    其次,高职“金课”应实行校企双元,开发情境课程要加强产教融合,推进双元育人,倡导基于工作的学习,校企共定标准、共商内容、共创环境、共同教学、共同考核,增强“金课”目标、内容、实施、考核等与企业职业岗位的黏合度,以企业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为基础设置课程情境,以工作产品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引入结构欠佳、结果不确定、真实且复杂的典型任务,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

    再者,高职“金课”应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并且在教学中学会适度“隐身”,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以启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为目的,兼顾教学职业导向性和学生智力特点采用趣味化的教学资源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促进学生身心与能力全面发展。

    此外,高职“金课”建设离不开科研和技术的支撑。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确定选题并且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通过专业应用和教学研究提升教研能力,并反哺教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课”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借助信息技术建设集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平台体现高职“金课”特色提升课程管理水平

    1639124728-1-.jpg

     

    总之,高职“金课”需要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目标,依据学情特点和学习规律确定教学内容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兼顾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职业岗位应用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前期能就业、后期能升迁和转岗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

    12月8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等的政策依据及工作范围,对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批权限和申请基本条件及授予方式、基本程序、授予标准、授予类型、学士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提出了要求。

    }-JO_MXCCUO5-UX6L3LEAAO.png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军队学位委员会: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指导省级学位委员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管理和质量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执行。

      二、申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的学校须为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具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三、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本区域(系统)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审批工作,应及时修订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突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育人特色,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相关要求。

      四、省级学位委员会应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授权专业申请基本条件,条件应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涵盖办学定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管理制度等内容。申请基本条件不得低于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

      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教育部在颁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时,应明确专业归属的学科门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专业名称、代码、归属的学科门类发生变动时,省级学位委员会应对授权进行相应调整。

      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学位授予程序。主要程序是:审查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符合标准的列入学士学位授予名单,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是否批准的决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的决议和学士学位授予名单应在校内公开,并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备查。

      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学位授予标准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

      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暂不开展第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学士学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的授予工作。

      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按照《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工作规程》执行。

      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建立学士学位管理和质量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省级学位委员会应加强对本区域(系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统筹指导和质量监督,不断提升其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18日

  • 教育部: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2021年12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文件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详细内容如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年来,高教司和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所有学校所有课程都担负起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一、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

      一是顶层设计。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立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二是选树示范。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建设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已建设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余个。三是建强队伍。组织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参训教师67万。正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四是构建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二、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

      一是各地“动起来”了。北京、上海、湖南、重庆等省份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讨会,天津、吉林、河南、山西等省份出台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或方案,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动本地课程思政建设。二是示范“树起来”了。山东、湖北、安徽、广东、宁夏等省份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选树,推出一批示范高校、院系、专业、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示范体系。三是教、研“热起来”了。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研讨、教学大赛、案例展演等,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知网“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章累计发表量近1.6万篇。四是保障“建起来”了。江苏、河北、陕西、广西等省份建立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思政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等常态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政策配套和经费支持,上海累计投入上亿元,“真金白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校校推进重特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制定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熔炉工程”“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等,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二是名师带头重育人。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引发社会广泛积极反响。三是优质资源重共享。如对外经贸大学牵头组建财经类课程思政联盟资源库,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交通运输类联盟资源库,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农林类、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军工类、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组建医药类联盟资源库等,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以更加有效的措施,重点抓好分类推进、教师能力提升、资源共建共享等,纵深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会议图文实录详情地址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53 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标准(2021 年本)》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53号)同时废止。

     

     

     

    教育部

    20211130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pdf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

    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对交叉学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交叉学科放管结合的设置机制和调整退出机制等规范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设置与管理,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以下是有关《办法》的具体内容:

    1638776850-1-.jpg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学科目录相关管理规定,就规范交叉学科管理,完善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叉学科是多个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的新学科,具有不同于现有一级学科范畴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已成为学科、知识发展的新领域。

    第三条 编制交叉学科门类目录按照先试点再进目录的方式开展。

    试点设置和列入目录的一级交叉学科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试点交叉学科设置与退出

    第四条 试点交叉学科设置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自主开展。可通过学科交叉发展的,原则上不应设置为交叉学科。

    第五条 交叉学科的设置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新的、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需要通过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融合解决的新科学问题和现象,具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的发展潜力;

    (二)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迫切需求,并具有稳定的需求发展趋势;

    (三)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相关学科基础扎实、人才培养条件优良,基本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第六条 自主审核单位应根据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基本要求,遵循规范、科学、透明的原则,制订本单位试点交叉学科自主设置程序。设置程序必须包括以下环节:学位授权点建设主责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学位授权点管理部门初步审核、征求与交叉学科相关的其他学位授权点意见、按提纲编写论证报告、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论证、拟新增学位授权点校内公示、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经省级学位委员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七条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可引导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开展有关交叉学科设置试点工作。

    第八条 试点交叉学科清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试点交叉学科名称应科学规范、简练易懂,体现本学科内涵及特色,一般不超过10个汉字,不得与现有的学科名称相同或相似。试点交叉学科代码共4位,前两位为“99”,后两位为顺序号,从“01”开始顺排。

    第十条 对不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社会需求严重不足、试点工作难以持续的试点交叉学科,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应及时停止招生,学生毕业后按相关程序主动撤销,经省级学位委员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取消授权。

    第三章 目录编入与退出

    第十一条 试点交叉学科编入交叉学科门类目录,与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同步进行,每5年修订一次。

    第十二条 交叉学科编入目录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试点设置的自主审核单位达到一定数量且博士毕业生达到一定规模;

    (二)已形成若干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学科方向;

    (三)已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成熟的培养机制、高水平的科研支撑和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未来就业预期好。

    第十三条 交叉学科编入目录的论证工作包括以下环节:

    (一)自主审核单位根据“新增交叉学科论证报告编写参考提纲”编制论证报告,按有关要求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列入目录申请;

    (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学科评议组专家,对论证申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提出评议意见。表决专家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对表决通过的申请,提交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审议;

    (三)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根据论证报告、专家评议意见和表决结果,对申请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参加表决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表决通过的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编入交叉学科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批准编入目录的一级交叉学科代码为4位,前两位为“14”,后两位为顺序号,从“01”开始顺排。

    第十五条 对于不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社会需求萎缩的交叉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按程序将其退出目录。退出目录的交叉学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将其转为试点交叉学科或自设二级学科继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列入目录的交叉学科,学位授予单位按学位授权审核相关办法申请学位授权。

    第十七条 试点交叉学科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依程序审定该学科设置时所确定的学科门类(不含交叉学科门类)授予学位。列入目录的交叉学科,按该交叉学科在目录中规定的学科门类授予学位。

    第十八条 试点交叉学科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制定,应体现交叉学科特点和博士、硕士学位的质量要求。列入目录交叉学科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学科评议组制定。

    第十九条 试点交叉学科招生,由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根据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设置与试题选用要求明确考试科目和基本要求。列入目录的交叉学科招生按教育部有关招生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交叉学科应制定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前瞻性和交叉学科特色,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十一条 所有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须按规定参加周期性合格评估,可不参加专项合格评估,有关成果在评估中可与其他学科共享使用。试点交叉学科可不参加第三方组织的评估。

    第二十二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创新交叉学科的建设、管理、保障机制,突出特色优势,聚焦特定重点领域发力,完善人员、成果、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发展。要加强跟踪管理,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

    第二十三条 对列入目录的交叉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一级学科设立学科评议组,承担相关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638776850-1-.jpg

  • 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2021教学能力大赛广西生态工程拍摄任务圆满结束!!

  • 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出炉!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赛高职组落幕!

  • 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出炉!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赛高职组落幕!

  • 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出炉!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赛高职组落幕!

  • 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出炉!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赛高职组落幕!

  • 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出炉!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赛高职组落幕!